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

发布时间: 2025-07-26 10:54:58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 “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宴 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

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拓展阅读

1、盛歌有哪些物?

谢邀请:盛物太多了,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维,孟浩然,刘长卿,张九龄,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崔颢,岑参等等…

友问盛歌有哪些物的问题。盛时期以歌形式出现写成的有:(五古乐府)和(七古乐府)(五绝乐府)以及(七绝乐府)。

五古乐府:有昌龄的(塞下曲),李白的(关山月)(长干行)和孟郊的(烈女操)(游子吟)等。

七古乐府:有高适的(燕歌行,并序),李颀(古从军行),维(洛阳女儿行)(老将行)(桃源行)。还有杜甫的(兵车行)(丽行)(哀孙)和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以及沈佺期的(独不见)等等。

五绝乐府:有李白的(玉阶怨)崔颢的(长干行),卢纶的(塞下曲)和李益的(江南曲)等等。

七绝乐府:有维的(秋夜曲)(渭城曲),昌龄的(出塞),杜秋娘的(金缕衣)和李白的(清平调)等等。

2、盛歌有哪些物?

当然有,还很多,我这里举七个例子。

有清一,中国古文学进入了全盛时期,、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式异彩纷呈。虽然很少有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巅峰,万口传诵,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他们的生经历和作同样是很有趣的。

霸拈来一点无

,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南衡阳。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际三大思想家。自幼跟随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为船山先生。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他在歌方面的贡献也很大,著有《姜斋集》、《古评选》、《评选》、《明评选》等。他的《姜斋话》,提出情景相声说,我们通常分析词的情景交融便由此而来。心系大明朝,中时时生出明末遗恨,读不禁令感慨。

《酣睡·其六》

书放下千端在,霸拈来一点无。

消受三竿红日影,生成一幅后天图。

钱谦益: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字受,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坛的盟主一。他本为东林*,但是大明覆灭后,他又剃发降清,任清朝的礼部侍郎,很多明末遗民对此嗤以鼻。但是他心里满含歉疚,著有《列朝集》,收录编排明作以表示自己对大明朝的怀念。他的作既饱含情,又有深厚的学问,是虞山派的开创者。他与江南名妓柳如是有一段良缘佳话,也曾与柳如是约好一起泛舟投湖自尽,不想生活在清朝国土上。当时柳如是先跳了下去,一心求死,但是钱谦益觉得水太冷不想跳下去,又把柳如是救了下来,最后两不了了……所以钱谦益其很矛盾,既心怀大明又担任清官,既想死又不想死,内心纠结优柔寡断,以至于很多觉得他品太差。

《后秋兴》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吴伟业:冲冠一怒为红颜

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大云道,汉族,江苏太仓。他是明末清初著名,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一体,后为梅村体。他的《圆圆曲》:鼎湖当日弃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通过写名妓陈圆圆和吴三桂的聚散离合,谴责了吴三桂叛变的行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怀。后在谈到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的时候,也喜欢引用吴梅村的冲冠一女为红颜这句

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

原名士禛,因为禛与爱新觉罗·胤禛重名,范了避讳,经过多次修改,都不如意,最后乾隆皇帝赐他士祯名。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世称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清初杰出的、文学家,是继钱谦益后的坛盟主,论提出了神韵说,作清淡秀丽,韵味无穷。著有《渔洋山精华录》、《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话》、《精华录训篆》、《蚕尾集》等。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独钓一江秋。

沈德潜:十年无限存亡感

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沈德潜热衷功名,但是到六十多岁才考中,考中后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但是伴君如伴虎,因为故的文字狱而受到了牵连,乾隆爷说朕于德潜,以始,以终,沈德潜也不能够得到善终。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可谓尝尽生百味。他为叶燮门,论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教。其多歌功颂德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著有《别裁》、《明别裁》、《清别裁》、《古源》等。

《雨泊话旧》

寒雨萧萧夜打蓬,蓬窗相对一灯红。

十年无限存亡感,并入空江话雨中。

赵翼:江山有才

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江苏阳湖。他作主张独创,不要因循守旧,嘲讽理学,也有批判现实的作品。他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著有《廿二史札记》、《瓯北话》等。赵翼虽然讲究歌的独创性,但是他学、评特别认真,一本薄薄的《瓯北话》,有很多对像李白、陆游类著名的名句摘抄。

《论五首》

李杜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有才出,各领风**数百年。

龚自珍:负尽狂名十五年

字璱,号定庵,汉族,杭州。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学习经史,又跟随姥爷段玉裁学《说文解字》,对金石也有研究,可谓多才多艺。虽然龚自珍才华横溢,但第六次科考才考中进士。他在京师交游广泛,**不羁,既能够应对达官显贵,也能与街头乞丐促膝长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他内心有种莫名的焦灼,经常夜不成眠,绕屋狂走。道光时期清濒临中落,或避席畏闻文字狱,或团扇才居上游,龚自珍以他敏锐的文直觉预言了衰世的来临,写下了《尊隐》。梁启超也评价初读定庵,若受电然。另著有《己亥杂》、《明良论》等。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问题:清有没有著名的

.........

前言清朝有不少著名的,普通能说上名字的就有不少,汉族的有:袁枚、蒋士铨、赵翼、士祯、 郑板桥 、曹雪芹、龚自珍........就连满族都有些厉害的角色:纳兰容若、顾太清、鄂貌图 、马长海等。

一、男中成容若(1655-1685)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清朝初年词,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自幼饱读书,文武兼修,康熙二十四年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心,却道故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二、满族第一鄂貌图 (1614-1661)鄂貌图,是清满族第一位用汉文书写的,开满族文学先河,有集有《北海集》。曾经为皇太极讲译书史。受命参加编撰清太祖、太宗两朝实录。谙熟兵法,戎马一生。

铁保奉命编撰八旗集 《熙朝雅颂集》 ,将鄂貌图置于本集卷一第一名。

登岳阳楼·鄂貌图

青天杳无际,极目正悠悠。急浪排征舶,孤云落郡楼。

南分入楚国,东转会吴沟。羡此空明里,鱼龙日夜游。

三、女中太清春(1799—1877)清满洲镶蓝旗,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自署太清西林春。本鄂尔泰曾孙女,幼时家经变故,养于荣府包衣顾氏,被选为贝勒奕绘(太素)侧福晋。才气横溢,与奕绘均以文采负盛名。鹏运论满洲词,有男中容若、女中太清语。有《天游阁集》、《东海渔歌》。

喝火令 清·顾太清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留我饮芳樽。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 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

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他是满化的汉。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这本书中的词作品大多处于曹雪芹手:

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清] 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五、随园话 袁枚袁枚享年81岁,23岁时在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是清乾嘉年间三大著名文学家一。他四十三岁即辞官隐居,在南京随园著书立说。他传世了几千首,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学无不读《随园话》。袁枚的一首小最近红遍了大江南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结语清朝无论还是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不容忽视的时。下面用张惠言的一阙《水调歌头》作为结束吧: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老街味道

3、白居易是伟大的什么主义 白居易有哪些表作

【**--故事】

朝大白居易,字乐天,是三大一。772年2月28日(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降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篇,流传极为广泛。他的名篇丽句更远传国外,曾大量抄写吟诵;鸡林(新罗国)贾出重金搜求白。自从有以来,其作品为外国士所珍视,白居易可算是第一。白居易后来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居住洛阳,于846年(会昌六年)逝世,归葬在洛阳香山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中。他出身于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飘流,了解到民间疾苦,后*,历德宗、宪宗到武宗六朝。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与元稹、刘禹锡友善。他一生仕宦可分为前后两期。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歌的*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史。长篇叙事《长恨歌》、《琵琶行》则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美。

一、前期(二十九岁至四十四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中拔萃科,授校书郎,三十五岁又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改周至尉,入为翰林学士,擢左拾遗。这时他的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要为朝廷兴利除弊。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发为歌咏则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七首,但后来感到仕途险恶,考虑个出处利害,已有消极退避的思想。

二、后期(四十四岁至七十五岁)

先是四十三岁时,他授官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时,割据淄青镇的李师道派刺客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被劾“先谏官言事”,贬江州司马。而致罪的实际原因则是由于其长期批评朝政而触怒了皇帝。从此他逐步走向消极,虽然后来官职屡升,作过主客郎中,知制诰;召为秘书监,迁型部侍郎,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直到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由于宦官专权,后来又有牛李*争,他见朝事难为,曾请求外放,历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或在朝中担任闲散职务。这时儒家独善思想占上风,而且夹杂着佛家出世的思想。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进步的理论,并倡导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他总结了从《经》到杜甫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应该为时、为现实而创作的主张,认为文学的作用应是“补察时政”、“泄导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合为事而作”成为指导创作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主张,必须有自己的倾向、态度,歌中应有美刺比兴。他还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说歌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情看成根本,通过语言、声音使受到教育感化,才算是结果,才达到了文学的目的。他严厉批评了六朝*文风,给杜甫的现实主义歌以崇高评价。这些,都集中反映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问》、《策林》和一些歌中。

白居易的共三千多首,《全》编为三十九卷,在中是保存歌最多的。他把这些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而自己尤重视讽谕,这种推重,主要在*意义方面,并不在艺术性。这类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表,多批评朝政弊端和他所见所闻的黑暗现实。闲适内容情调比较消极,表现独善其身的自我安慰心情,如《养掘》、《赠》、《游悟真寺》等可做表。感伤多反映自己不幸遭遇,格调不免低沉、感伤。但有些如《长恨歌》、《琵琶行》则接近叙事,又含怨讽意,感情浓郁,艺术性很高。白居易杂律包括杂体和律体,或流连光景,或与酬唱,争一日长,内容没有太多可取的地方,不过为类数量最多,其中有些抒情写景的小艺术水平较高。另外,他的还有内容广泛、事实具体、主题鲜明,语言浅易调畅的特点,而且还吸取了民族的语言形式,所以世号“元和体”。他创作新乐府可能晚于张籍、建和李绅,但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成离、影响却大大超过他们,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核心和物。

卖炭翁

【题解】

《见白氏长庆集》。为《新乐府》组第三十二首。以一位卖炭翁的具体遭遇为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民的罪行作了有力的鞭挞。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暮江吟

【题解】

见《白氏长庆集》,为长庆元年(821)秋在长安游曲江时所作。中写出了秋夜曲江的瑰丽景象。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长恨歌

【题解】

见《白氏长庆集》。元和元年(806),作者任盩厔县尉,与陈鸿、质夫游仙游寺,言及玄宗时事,相与感叹。应质夫请,而作此,并于完篇后请陈鸿作《长恨歌传》。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鬃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细。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击查看更多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3867.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圣诞节爆笑祝福语
  2. 2018年母亲节祝福短信
  3. 离别的伤感诗句
  4. 2016年感恩节微信经典祝福语大全
  5. 初中必背古诗文
  6. 感情纠结的句子集锦
  7. 《人间食粮》的读后感
  8. 送给客户的小年祝福语短信
  9. 赞美冬天的诗句精选
  10. 对小朋友学业的祝福语
  11. 大学生寒假的会计实习报告
  12. 装修公司开业贺词
  13. 描写黄山的诗句53句
  14. 201美言美句摘抄
  15. 201最新春节辞旧迎新简短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