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脐橙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37:18

认识脐橙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脐橙,了解脐橙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脐橙)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看过?(在果园里看过)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教师: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脐橙)

教师:脐橙是什么颜色的?(桔黄色或橙色)

教师:它长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椭圆形的)上面有什么呀?(有蒂)下面是怎么样的?(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教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教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教师小结: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二、品尝脐橙

1、剥开脐橙给幼儿看看

教师:脐橙的果肉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有许多瓣。切开来让幼儿感知脐橙的横切面。

教师:这脐橙水淋淋的好像看起来非常好吃!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脐橙怎么吃吗?(脐橙可以剥开一片一片的吃,可以榨成橙汁,也可以用刀切开来来吃。)

2、请幼儿品尝脐橙。

教师:我们来尝尝脐橙是什么味道?幼儿品尝,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尝到了什么味道?(甜甜的)

教师:脐橙可以一瓣一瓣掰开吃,也可以用刀切开吃,也可以榨成果汁来喝。

教师:你们喜欢吃脐橙吗?(喜欢)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拓展阅读

1、《圆形》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活动,感受圆形的物体,理解圆形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图形的

活动准备:

图形饼干 ,有圆形特征的猪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吃饼干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朋友,瞧,这是什么?(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些饼干吧。

师:饼干好不好吃,饼干长什么样子。

2、观看图片,了解圆形

师:老师除了带来圆圆的好吃的饼干,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呢?看看是谁?(出示图片)

师:我们来仔细这个朋友。看看

①他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

②他身还有那些地方是圆形的?

3、师幼讨论圆形特点

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4、寻找生活中的圆形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我们室里也有,找一找?!你还见过那些圆形东西呢?说一说

在执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孩子新知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习,在今后的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幼儿园中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下方位,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下的含义以及下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猴和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猴和熊玩完会屋休息,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爬,你去吧。”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去?”猴还是不听,熊把它扔了去。

2、提问:

A、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熊是怎么说的?猴听了吗?

C、熊生气了,把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

幼2:钟挂在墙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脏呀?

2、老师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下方位: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下位置:自己的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草等。

三、游戏活动:《狗和猫》

1、师介绍游戏的玩法:猫的房子在面,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狗和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利用草地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3、《圆形》

一、活动要求:

1、、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2、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棒、牙签细,蜡笔粗)

3、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四、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4、幼儿园中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动物若干。(如:鹿、熊、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猴子)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猴到了山的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有桃子。)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桃子在哪儿呀?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猴子爬呀爬,爬到树)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动物所处的位置。

(1)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朋友让我们赶快闭眼,让动物藏起来吧!

(2)朋友,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并请他把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朋友真能干,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猴子找不到。(师扮做猴子,“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

(2)猴子找朋友,“咦,怎么一个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你们瞧,在我们室里还有好多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5、《圆形》

设计意图:

幼儿在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有兴趣参加数活动。

5、体验数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鼓。

幼儿: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鼓。知悉观察,鼓长什么样子?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朋友沿着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

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在执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孩子新知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习,在今后的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点击查看更多认识脐橙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2366.html

热门阅读

  1. 感恩节简单祝福语大全
  2. 猪八戒照镜子歇后语
  3. 201年健康短信祝福语
  4.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5. 欢庆圣诞的手抄报资料
  6. 单招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
  7. 做好基层供电所优质服务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8. 班级管理情感有效激励策略论文
  9. 乐理活动低音谱的音教案设计
  10. 因为爱所以不能死去禅理故事
  11. 西施捧月的睡前故事
  12. 下马之丘美文
  13. 电力公司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4. 怎样写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15. 中学校长新年贺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