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2 13:11:05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

(1)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沙丘:“沙丘就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大汶河呈东西流向)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2)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3)“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4)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①鲁、齐:是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山东。

②沙丘城:今山东临清,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李白与杜甫情谊深厚,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李白直接写给杜甫的诗有两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其中之一。诗可能写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自己连痛饮酣醉的兴趣也没有了,齐歌也无意欣赏,歌唱者只能徒有其情。酒不能销愁,歌无法忘忧,此种情谊,非比寻常,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

本想借酒消愁,可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可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背景:

这首诗作于746年(即天宝四年,一说作于天宝五年)秋。744年(天宝三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河南商丘)相会,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找道师未遇。第二年秋,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这正是“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一段千古佳话,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杜更还有一首诗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拓展阅读

1、《木兰》原文优秀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残月未落,在地上留昏暗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人心绪无聊。眼前突然出现几树早几树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数朵残梅在迎风怒放。洁的花儿好像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存,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远去,所以用扑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忧伤的心。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赞叹。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今朝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松的睡眼,想折一枝送给友人,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伤感。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友人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注释

霭:即霭霭,形容月光昏暗的样子。

芳阴:即月影。“芳”是为了增添词的色彩而加的修饰。

乍:此处是正好刚刚的意思。

顾藉:顾惜。

翁:对友人的敬称。

兰桡:代指船。桡,船桨。

清标:指清美脱俗的文采。

会:定当,定要。

柳愁未醒:是对柳树尚未绽芽吐绿的含蓄说法。

行人:指即将远行的友人。

越魂:指越中送行的词人自己。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友欲赴九华走马上任之际。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翁,为他送行。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开头几句写词人与友吟至晓,时值送别,既伤感又无绪。词人开篇渲染送别时的清冷无绪,为文梅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这几句由“春色无聊”骤然而写到“未肯雪轻飘”的早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赞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迈。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这几句先承赞颂之意,然后又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几句直接抒怀,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对分别的伤感,对别后的设想则更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

“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这几句借柳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表意细腻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谐音,把一腔离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又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2、赠别拼音版、意思及唐代牧优秀

《赠别》抒写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牧此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亦可见此意。

3、《木兰》原文优秀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免去当涂太平州知州职后一天,同僚为我在郡中摆设酒席,我写这首词送给郭功

凌歊台上长满青色的麦子,姑孰堂前只留了佳篇名章。我暂且*隐居,稍为百姓分辨是非。

江山依旧,浮云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谁要勉强把主客分个一清二,那就去问江边的“新妇石”吧。

注释

当涂:地名,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

郭功:即郭祥正,字功,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人。

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关镇(姑孰),在黄山塔南。

姑孰堂:当涂地名。

姑孰:当涂古名。翰墨,义同“笔墨”,指文辞。

管江山:“吏隐”的代称,把*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

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

新妇石:即望夫山。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黄庭坚对徽宗有希望。但*争复起,朝政更趋*。黄庭坚请求外放,只在任九天就罢官离去。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事件让作者感慨万千。他在一次宴会上写成了这首词。

该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引发读者“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昔时高台离宫,而此时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姑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接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的主人,一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新妇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达于解脱。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2380.html

热门阅读

  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成语
  2. 小数乘法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 致两棵树的爱情诗歌
  4. 大四学生的自我评价范文
  5. 幼儿园期末家长会的发言稿
  6. 大学生教育心得
  7. 2016年圣诞节问候语精选
  8. 原谅他人把微笑留给自己美文
  9. 课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
  10. 关于闺蜜结婚感人祝福语精选
  11. 七夕快乐给苏的一份情书作文900字
  12. 新公司成立的仪式演讲稿
  13. 计算机生产的实习报告
  14. 古诗词鉴赏大全
  15. 简单元旦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