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故事是什么
《坐井观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目光短浅,要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坐井观天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一口废弃的井里,居住着一只青蛙。这只小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啦,一有机会就要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喝足后,蹲在井栏上闲得无聊,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起话来:“喂,海鳖兄,快过来,快过来啊!”于是,海鳖来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住处。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一瞧,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儿。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昆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我过得快乐呢!我独自一人占据这口废井,自由无比!海鳖兄,为什么不进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感到盛情难却,便走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好慢慢地退了回去,反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摇摆头。海鳖接着说:“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个年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个年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也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享受快乐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据此,后人演绎出了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拓展阅读:坐井观天读后感
一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故事走进我年幼的世界里。这个故事就是《坐井观天》。这个暑假,我又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读到这个故事,我懵懂的心仿佛逐渐清亮起来,看到了故事背后的故事。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口渴了,落在井沿上,青蛙就问它从哪里来,小鸟答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不相信,最终,还是小鸟请青蛙出井去看看。
故事很短,但意味深长,它好像就是为那一些固执而又目光短浅的人而写的,坐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般大小的天空,不知道井口外还有浩瀚的大海,还有无边的森林,还有广阔的山原。我猛然想起了自己。有一次,我的诗在区里面评奖,因为我妈妈朋友多,就让她的朋友给我投票。我每天都会去观察我的票数,每天,我的票数都稳坐第一,远远高于别人一千多票呢!我觉得自己拿定第一名了。毫无悬念,我的诗送到省里评比。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我才发现其他小朋友的诗歌读来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闪亮,我那遥遥领先的票数瞬间变得毫无色彩。最后,经过专家的评定,我只得了三等奖。我想:我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小成绩,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比我水平高很多很多的人。
小时候,我觉得我的家乡文成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这里人杰地灵。而当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还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不到长城非好汉”。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那!妈妈说,世界精彩纷呈,神秘得很那!透过这个故事,我要告诉自己,不要做井底之蛙,走出去,会遇到一片天!
拓展阅读
1、蒯通在历史上是什么人 为什么蒯通能一说而丧三俊中国历史故事
三寸不烂之舌
说蒯通之前我们要先回顾一下韩信临死之前说的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很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被小儿、被女人欺诈的这个*,真是追悔莫及!从韩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蒯通绝非等闲之辈。
蒯通,本名蒯彻,范阳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那么,蒯通作为楚汉争权史上颇有声名的辩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说丧三俊是怎么回事?
蒯通第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台亮相是秦二世元年八月,他的出场还是挺精彩的,作为一位高级话痨加策略顾问,蒯通很享受在游说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当时陈胜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蒯通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劝说武臣。燕、赵之地听说此事,多达三十多座城投降,就像蒯通所预料的那样。这一辩,让他名满天下。
蒯通不是一个爱被束缚的人,他的一生,善谋奇策,智略过人,总给人一种神龙见尾不见首的感觉。而不论哪一次出面,他那张红口白牙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许这是一个典型纵横家的本色,善辩的蒯通未曾长久侍奉过任何一位主君。
我们读史,思维是直线的,只留心大名鼎鼎的风雨人物,经常忽略英雄背后的谋士。后来,明白无数的英雄都是靠一干有血有肉的人成就美名的。蒯通这个人还是挺有趣的,由他的话演变而来的成语有一箩筐,如固若金汤、鼎足而立、功高震主、为民请命、群雄逐鹿、捷足先得等等。把这些典故串接起来,都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或许是性格所致吧,他总有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爱给人出点子,到处煽风点火又忽悠点火的人去帮人去灭火,这种没事找事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感动到落泪。
智谋超群又自负的蒯通,他*中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谋略。可是,在他看来,天下却又无明主可投。能入他法眼的君主,只有刘邦、项羽双雄,至于其他诸侯,根本不足与谋天下。他动员范阳令认清形势,归顺义军,使义军保存有生力量进攻秦军,又让燕赵的民众避免了一场战争浩劫。为韩信出乱齐之策,后说服刘邦让自己免于一死,这个人的口才真是了得。
《汉书》称蒯通为“一说而丧三俊”,司马迁对他评价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班固也认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可见蒯通这张嘴的厉害。三俊指的是郦食其、田横和韩信,均为当时才俊。
汉四年十月,蒯通是韩信帐下的谋士,当时韩信接受刘邦的命令,带领大军进攻齐国,还未渡平原就听到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郦食其想趁此机会戴罪立功,韩信也就此退兵,但蒯通却极力鼓动韩信偷袭齐国,韩信在蒯通的怂恿之下就占领了齐国,齐王一气之下,拿住郦食其质问,不是说好投降不玩儿了吗?还偷袭我,背信弃义的家伙!于是,郦食其就被齐王田广烹杀了。
而攻打齐国的韩信,在战胜齐国后也将齐王田广给杀掉了。
韩信占领齐地后,自立为齐国假王,给刘邦以极坏的看法,为日后埋下杀身之祸。蒯通的这一计策,一说就挂掉了三个俊才,他的嘴太恐怖。甚至,在韩信死后,作为谋士的蒯通被刘邦抓了起来,凭借口舌之利又一次逃过一劫,他说狗吠尧帝,不是尧帝不仁,而是吠他不是自己主人罢了,也就是各为其主,没有什么好怨的。
纵观蒯通的一生,他不好美色,不贪图钱财,可他偏偏就希望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这傲娇的气势,让世人是又爱又恨。
2、狐偃和赵衰是什么关系?他们有没有反目成仇?中国历史故事
狐偃是晋文公的亲舅舅,赵衰是晋文公的好友,两个人共同侍奉于晋文公。狐偃和赵衰是“同事”关系,他们之间是友好的关系,还是仇敌的关系呢?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代晋国晋献公之子。晋文公的母亲是狐姬,来自翟国大戎,是一位戎族的女子。晋献公征战四方,收获了很多的战利品,其中骊姬和少姬便是晋献公打败骊戎后所得。晋献公被骊姬所惑,先后迫害申生、重耳、夷吾三个儿子。申生被逼自缢而死,重耳被迫弃蒲城而往翟国,夷吾则弃屈而投奔梁国。这时候,重耳身边的一大批臣子们就跟着重耳到了翟国。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当晋献公还是晋国太子的时候,重耳便已经成年了。
早年,当重耳的母亲狐姬从大戎嫁入晋国的时候,狐姬的父亲狐突拖家带口也都来到了晋国。狐突在大戎是王子,来到晋国以后成为了晋献公的一名臣子。当狐姬生下重耳以后,狐突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侍奉重耳,负责教导重耳。重耳少年时期便贤名远扬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就是重耳受到了狐偃、赵衰这些贤能之臣的影响。“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焉”,这形容的是重耳的少年时期,成年甚至中年以后,狐偃等人都陪伴在重耳身边。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人的影响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的。齐恒公是一个喜欢贤能之人的国君,他早就听闻了重耳的盛名,当重耳逃亡来齐以后,齐恒公曾一度想要将重耳留在齐国,还将齐国公族之女嫁给重耳,企图让重耳待在齐国。齐恒公见过重耳就已经很是欣赏,见过重耳身边的狐偃和赵衰等人以后,更是感叹这些都是王佐之才,羡慕无比。可见,狐偃和赵衰的能力是多么出众了。
狐偃被父亲派到重耳身边的时候,重耳还是一个小毛孩,上面又有一个哥哥太子申生,本是一条没落之路,注定没有出头日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骊姬之乱,这场导致重耳流亡十九年的事件,才使得重耳有了夺位的机会,使得狐偃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当人们对晋文公成就晋国霸业做出了高度评价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狐偃的功劳,后人云“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赵衰则是晋文公少年时期的好友,是晋国的赵氏一族的后人。赵氏在晋国中也是有封地的官爵,有权力有地位。赵衰和重耳交好,在晋献公以及晋献公的众多的公子中选择了重耳,跟随重耳逃亡,帮助重耳渡过难关。在晋文公成就霸业的道路上,赵衰也是一位极大的功臣。赵衰和狐偃都是从很早的时候便开始服侍重耳,因此两人应该早就已经相识。加上两个人都是有贤能之才的人,应该不是政敌,而是共同辅佐晋文公的左膀右臂。
赵衰和狐偃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狐偃之子狐射姑曾对赵衰和赵衰之子赵盾做了评价:“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意思就是,冬日之日赖其温,夏日之日畏其烈。狐射姑的评价不可谓不精辟,赵衰就是如此,他谦让有德,不卑不亢,不慕名利,在晋文公当政时期,是出了名的善让之臣,多次举荐有能之人。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想让赵衰做三军的将领,可是赵衰推辞了,他向晋文公推荐了狐偃,他说:“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其章大矣,不可廢也。”晋文公听取了赵衰的建议,封狐偃为三军统帅。从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赵衰和狐偃之间还是友好的,否则谁会让自己的政敌强大起来呢!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上军将狐毛去世了,本来按照辈分顺序,应该由狐偃来接替这个职位,但是晋文公不但没有封狐偃,反而想封赵衰,赵衰推荐了先且居。相传,晋文公晚年时期忌惮狐偃的权力地位越来越大,开始远离狐偃。赵衰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赵衰的反应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狐偃在晋朝的地位。再说,赵衰和狐偃都是晋文公的大臣,位高权重,不可能一直是友好的关系,比如赵衰的儿子和狐偃的儿子后来就成为了政敌,赵胡两家的恩怨应该是从父辈时期就开始了。
3、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是什么?它们现存的还有多少?中国历史故事
1、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史上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大型琴曲。据说关于此曲还有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韩聂的父亲被韩王处死,原因是未在期限之内铸成宝剑,韩聂为父报仇,学琴十载,名动天下,韩王邀请他进宫演奏,韩聂刺杀了韩王,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韩聂的故事写成曲子,命名为“广陵散”。
2、高山流水
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先秦的著名琴师伯牙在荒野中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听出他曲子里的意境,钟子期死后,伯牙伤心之下毁了琴,称再无知音。
3、平沙落雁
明朝时期,此曲名《落雁平沙》。
4、梅花三弄
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的战争题材为背景所创作的一首琵琶曲。
6、夕阳箫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乐曲,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
7、渔樵问答
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
8、胡笳十八拍
词是古代才女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
9、汉宫秋月
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的情绪,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
10、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
4、为什么天上会打雷?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并不是住在天上的,而是和人们住在一起的。他们相处融洽,生活很快乐。
人们都很尊敬*,天冷的时候,送柴禾给他取暖;缺吃的时候,送食物给他充饥。
*呢,对大家是一视同仁,不管人间有什么矛盾去找他,他都能公平合理地给调解妥当,让双方心眼口服。因此,那时候,地上的人都生活得十分安宁和欢乐。
可是以后*老了,人就慢慢对他冷淡起来了。例如旱季到了,天气凉了,人们围着火堆烤火,*也凑过来取暖,人们就往外推他。
有一个女人甚至拿捣木薯的木杵捣伤了他的眼睛。*生气了,便离开了人间回到了天上。
*一走,地上可就乱了套了。那些酋长办事不公,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却到处蔓延,人间开始笼罩着痛苦和不幸。
一天,*打开窗子往地上看,明白了地上发生的一切,他很同情人们的遭遇,便造了一座大桥,一头连着自己的房子,一头连着大地。
这样,桥把天和地连接起来,人们如果有事便可以沿着桥去找他了。于是,人间又有了正义,人们又重新获得了安宁与欢乐的生活。
一天早晨,*又打开窗子,见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沿桥,走上来了。
这四个人全都怒容满面,三个女人指责她们的丈夫——这个男人抛弃了她们,又爱上了第四个老婆;这男人争辩说没有这回事。
*听不清楚,让他们一个个地轮流讲,但是他们不听,总是四个喉咙一起响,*被吵得头昏脑胀,因此发起火来。
*发火的声音大极了,不仅天上听得清清楚楚,连地上也听得清清楚楚。人们听到这可怕的声音,吓得赶快躲进屋里去了。
发完火,*便对四个吵架的人说:“所有的动物都对我唯命是从,只有你们人不遵守我的规矩。你们赶快回去吧,从今以后,人间的事我再也不管了。”
等四个人回到地上,*就把手一挥,原来的大桥立时不见了。
从此,人便无法到天上去了,但人间的事*仍然了如指掌。一看到人间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发生,*就发火。
*发火的声音振聋发聩,人们都非常害怕。时至今日,只要人们做了什么坏事情,*就会发火,这发火声,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雷声。
5、我成功只是因为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励志故事
有一次,我去师大夜市吃东西,等餐的时候随口和同桌的一个男生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他是另一个大学的毕业生。
“你不是师大的学生,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
“我来这里游泳。”男生说。
“你已经毕业了,以后打算做什么呢?”我找话题随便聊。
“我要去苏格兰念数学博士班。”他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怎么会想到去苏格兰念博士班?”我好奇地问。
“我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男生回答。
“喔,真厉害!”
“我其实连哈佛和耶鲁都申请到了,但是因为只有苏格兰的学校给了我全额奖学金,所以我选择去苏格兰。”
“你是做什么研究的?”
“数学运算。”
“可你能拿到奖学金,肯定很厉害啊!”
“全世界懂数学运算的人太多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发奖学金给我吗?”男生笑了笑,告诉我一个诀窍,“因为我事先做了功课。申请学校的时候,我查了资料,得知下一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还查到奥运选手村就在我想申请的'那所学校,所以我做了一个提案,内容是帮助他们的国家游泳代表队做数学运算,推测不同条件下游泳选手的表现数据。”
“这样子做真的有帮助吗?”
“有啊,例如我可以帮他们计算游泳选手穿什么材质的泳衣在水中的阻力最小,可以计算出不同的选手每分每秒的差距是多少,还包括不同的选手穿不同材质的泳衣会有什么样的差别。我推算出极为精准的数字,这些可能成为决定选手是否获胜的关键。”他告诉我,因为他热爱数学,也喜欢游泳,所以才会想出这个提案。
这个提案打动了苏格兰的学校,学校不但通过了他的博士班申请,还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
“即使是申请学校,也要多用点脑子,如果只是写贵校多好,自己很想成为它的一员,很难在那么多申请人中脱颖而出。我觉得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学校为什么要收你?你能贡献什么给学校?我攻读的数学运算是十分精细的学科,就算今年无法帮他们的选手夺得优胜,下一届奥运会也有机会,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成功的人是因为特别幸运,或是因为占有较多的资源,所以可以做出傲人的成绩。实际上,要想在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必须比别人多想一步,而多想的这一步往往正是一个人最后能够胜出、成就目标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