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狐母智救爱女
茅台山下有一村落叫黄泥湾,村头有一猎户姓黄,夫妻二人只有一爱女凤儿,刚出嫁不久。
这天,黄老汉磨起刀来,边磨边斜眼看看那只白狐。在老汉看来,这哪是一只狐狸啊,分明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
可怜笼中那只小狐狸,被刺耳的磨刀声吓得疯狂地撞着铁笼,不时发出凄凉的鸣叫,带血的泪水滚出眼角。
这时,只听“咚咚”有人敲门。
“俺爹呀,您快救救俺吧!”大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披头散发的年轻女子。
黄老汉吃了一惊:“乖女儿你咋弄成这个样子啊!”
老汉心疼地走上前去,见女儿右眼乌青,左腿还一瘸一拐,显然是被人打的。
“傻闺女,谁欺负你了?”
“谁?你快说啊!”老太婆也走上前哭着问道。
“还有谁?不就是你那臭女婿。他喝醉了,我劝他两句,他就对我拳打脚踢。不是我硬逃了出来,他非要了我的小命不可。爹娘啊,快给女儿出出这口恶气吧!”
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是他们的心头肉啊,不,应该说是他们的命根子!一听这话,黄老汉的肺都要气炸了:“走,乖女儿,咱找他个龟孙算账去!”说着拉住女儿就走。刚出院门,他又折身回来了,还不忘交代老婆一句:“你千万看好家,别让那狐儿撞坏了笼子跑了,出了事我可不饶你!”
“走吧,快走吧。我就坐在这儿看着,看它咋跑!”老太婆不耐烦地回答。
没多大会儿,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黄老汉就气呼呼地回来了。老太婆一看吓愣了:老头子的腿也瘸了,一只眼也是又红又肿的。没等老婆问话,黄老头先咆哮起来:“这臭女婿不识抬举,我还没说上两句哩,他抓起我就打,还把咱闺女关进一间屋子,说是非要吃了咱闺女的肉不可。去,快去,我先找人救咱闺女,你再找几个年轻人带着家伙把咱的嫁妆拉回来。不跟他个龟儿子过了!”
“就是,不过了!”老太婆也受不了这口气,把门一甩,找人去了。
这老两口刚走,一大一小两只白狐悄悄溜进了黄老汉的小院。它们短暂地与笼中的狐儿交流一下眼色,马上开始行动了,对着笼子又是抓又是挠又是用牙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两只白狐又是累又是急,不一会儿就汗水如注。那只老白狐被硌掉了两颗牙齿,鲜血从嘴角流了出来。那年幼的白狐把年老的白狐拉下来,继续撕咬那笼子上的铁丝。过了一阵子,铁丝终于被咬断了。
三只白狐低声呜咽着,紧紧地拥成一团,接着又马上分开,开始逃命。
“娘的,那个该杀的老狐狸精,咱可是被它骗苦了。它这招使的是调虎离山计呀!”门外老两口骂着从女儿家回来了。
原来,黄老汉气愤愤地到女儿家一看,小两口正亲亲热热地说话哩。女儿好端端地一个人儿,不但腿没事,眼还是那样水灵灵的呢。正狐疑时,老太婆领着几个年轻人吆喝着来拉什么嫁妆。弄得小两口莫名其妙。
老太婆一看也奇怪了,刚刚还看到老头子被女婿打得鼻青脸肿腿还瘸呢,这一转眼咋又好端端的呢?
“上当了,上老狐狸的当了!它是先变成咱闺女把我骗走,接着又变成我骗走了你啊!”老两口好言好语遣散众人,马上往家赶。没料想正赶上三只狐狸从门里出来。
“坏了,千万不能让小白狐跑了啊,不光是五百两银子要打水漂,咱还使了人家百两定金哩,罚不起啊!”黄老汉气得直跺脚。可他两手空空,只有撒腿去追。两只脚的人赶四只脚的狐狸不是件容易的事。眨眼之间一老一小两只狐儿跑进深山里了。喜的是来帮忙的那只年轻狐狸也许被吓得迷失了方向,竟向村里跑去。更可喜的是它跑起来肚子一颠一颠的,显然怕惊坏了肚中的胎儿,不忍拼命地跑。黄老汉心中叫好:丢了个小白狐,却抓个更大更漂亮的,说不定再下个崽儿又不知值多少银子呢!黄老汉心中想着,脚下更来了力气,使出猎人的拿手本领,直追下去。
那怀了崽的白狐悲鸣着眼看就要成为老汉的囊中之物,它情急生智,从一户人家的大门下钻进院里去了。
“好啊,看你个龟儿子还往哪儿跑!”老汉长舒一口气。
“秋生,快开门,快开门!”黄老汉喘着粗气擂门叫道。
“大叔,您有急事?”见老汉汗流浃背的样子,年轻人忙问道。
“还记得我捕获的那只白狐吗?”
“咋了?”
“跑了!”老汉跳进院里,边掩上门边说,“让那狡猾的老狐狸救走了!”
秋生当然知道捕白狐的事了。那天,秋生上山打柴,走到半山腰见黄老汉背着枪肩挑一老一小两只白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秋生看得仔细便与老汉打起招呼:“大叔,你看这只老狐狸流泪了,哭得多痛啊!”老狐*瞎了一只眼,后腿也断了一只,见了秋生,它拼命地抬起头,呜呜地叫着,似在哀求秋生想法救它一命。
秋生一如看到垂死老狐的挣扎,动了恻隐之心。
“大叔,这狐狸伤得不轻,皮毛都烂了,不值什么钱了,这小狐狸呢又这么小。您老就行个善,送给我吧。我给您砍两个月的柴烧还不行吗?”
“呵呵,今天大叔我运气好,狐狸们正玩得高兴呢,被我冷不防放了一枪。结果打伤了老狐狸,吓傻了小狐狸。只可惜跑了一只。看你孩子心眼善良,老狐狸可以给你。但是,这小白狐毛色好,我养些时日,再出手,我要换银两花哩,可不能给你呀!”
就这样,秋生换下了这只受了重伤的老狐狸。给它敷药调养了数天,又把它放归山林了……
“唔,你留下的那只小白狐竟然跑了?”秋生不知咋的心中竟然有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不过,他可没有表露在脸面上,嘴上却说道,“真太可惜了!”
“那老狐狸真太狡猾了,为了救女儿竟然幻化成人形,它先是变成俺闺女把我诳走,接着又变成我,骗俺老伴出了院门……”老汉气愤愤地把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不过,那只怀了崽的白狐狸让我追到你家来了。今儿个我非抓住它出这口恶气不可!”
“什么?这不可能吧,我刚刚还在劈柴,哪见狐狸的影子?”
“唉,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说瞎话?”
“那你去俺屋里找找吧——”
“哎呀,秋生快来,我肚子疼得要命。是不是要生了呀?”
黄老汉正要迈步进屋,听了这话吃了一惊,急忙退了回来。人家要生孩子,当大叔的能硬闯进去?
“来了,来了。”秋生脸色煞白,急忙跑进屋内。进了里屋,见妻子脸色蜡黄,大汗淋漓,抖如筛糠。
“怎么了,媚儿?”
“扑通——”妻子媚儿跪在地上,泪流满面,低声说道,“夫君,救命啊——”
原来,她就是黄老汉要捉的那只怀了孕的小白狐。
几个月前,它与妹子凤儿及母亲在山中嬉戏,不料被猎户黄老汉偷袭,自己所幸得以逃脱。多亏秋生救了母亲一命,母女才得以团圆。为感谢秋生的救命之恩,狐母让大女儿媚儿幻化成人形,嫁于秋生为妻,打算与秋生恩恩爱爱,白首到老。
狐母得知黄老汉要杀小女凤儿取其狐皮,心急如焚,连夜找到大女儿媚儿,设下救小女的计策。谁料媚儿已怀孕在身行动迟缓,差一点被黄猎户抓个正着。
“夫君,原谅我是一只白狐吧。可俺是真心实意来报答您的恩情才到这里的呀!看在咱夫妻的情分上,救我一命吧。快点想法让老猎户出咱的院子吧。不然,我一见到他就会现出原形,那该如何是好啊!”
“怎么,你真——真是——”秋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眼前这位美丽善良的妻子怎么是个狐狸精呢?
“不,不管你是人还是狐,你都是我深爱的妻子。”秋生两眼含泪走出内室,来到屋外:“大叔,您请回吧,我妻就要临产。实在没办法,让您老人家失望了。”秋生深深一礼。
“大侄子呀,我——”黄老汉眼看到手的银子飞了心有不甘。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正要走,忽听到门外有动静,从门下边往外一看,正与往里瞅的老狐狸四眼相对。黄老汉大怒,把门拉开,那狐狸往前一倒,栽了嘴啃泥。恼羞成怒的黄老汉抓起一边的木棒砸下去,狐狸的头被砸个稀烂。
“秋生,快点灯来!”灯光一照,黄老汉竟大哭起来:这砸的哪是什么狐狸精?正是自己的老婆呀。原来,老婆见老头子一直不回家,一路问下去便寻到秋生家,见人家关着门,又没听见什么声音,不想惊动主人,就从门下面看个究竟,没承想一命呜呼了!
这样,黄老汉因人命官司被抓进了大牢。县太爷一问,方知是黄老汉财迷心窍,错把老婆当成狐狸精打*。朱笔一挥,将黄老汉打进死牢。
黄老汉一生劳碌,没想到竟落个身首异处的*。他哭啊,恨啊!可是谁又能救得了他呢?
“黄老头,黄老头……”这天深夜,恍惚中老汉听到有人喊他。他有气无力地睁开双眼,不由火冒三丈,铁窗外那老狐正转动着眼珠耻笑他呢。“狐妖,害死我了!变成厉鬼,我也要杀了你!”
“嘻嘻,说啥子大话,你就要*喽,还是省点力气,想法子保命吧。”
“保命?老子还能保啥命?”老汉不解。
“告诉你吧,你老婆没死,在茅台山腰洞中呢。俺们狐狸可不像你们人类,见钱眼开,为达目的,不计后果,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说完,那狐儿一颠一颠地跑了。
天明,就要斩首*,黄老汉不知狐精说的是真是假,权当作救命稻草试一试。他大声喊起冤枉来,说他没有*。
县太爷只好坐堂再审。听老汉这般如此一说,县太爷立马派衙役去那洞中看个仔细。果然,那老婆子正在那儿呼呼睡大觉呢。问她咋回事,她稀里糊涂地也弄不明白。
那么,已埋入坟墓中的老太婆又是何人?仵作扒开墓穴一看,哪有什么尸体?一具枯木而已。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称帝之后,采纳军师刘伯温之策,以四面开花、各个击破、重兵北上、先取元都之术,派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率大军北征取大都(北京)。
大将徐达和副将常遇春自跟朱元璋起兵以来,东征西杀,南征北战,破州取府,杀陈友谅,擒张士诚,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战术高超,谋略深广。此二将受命北征,三月克汴梁,随后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五日取相州,七日取广平,八日取顺德,最后兵至柏乡县,徐、常竟屯兵不战了。
原来,他二将不仅兵法熟稔,而且精通史书。《史记·封禅》记载,春秋时,齐桓公欲行封禅,管仲曾谏曰:古之封禅,必有 (固城店)上之黍,北里之禾。又见《后汉书》光武帝本记载:淮阳王更始三年六月,光武命有司设坛于 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他们带兵一进柏乡,就听闻民间传言,此县境内有北郝牡丹奇花,乃汉时光武刘秀走国护主之神迹,因此,徐、常二将心下颇犯踌躇。一则,倘若兵戈相见,战火兴起,必然殃及百姓;二则祸及古云 地之黍;三则毁坏光武发迹之圣地;四则蹂躏护主神花。要是因此而伤了百姓的心,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那怎么夺取天下?到时候太祖皇帝封禅,不得 之黍粟那怎么行?毁古帝之发迹,民心如何收服?再伤护主神花,神灵还肯庇佑?凡此种种之虑,二将思之再三,决定宁可迟延兵伐速度,不可贸然出兵,遂派人去柏乡城商议和平之策。
却说,时任柏乡县令的刘世英,为人耿正廉洁,爱民如子,政声颇佳,深得军民爱戴,闻知大明军到,军民俱听命于刘公之令。刘公虽心知元朝大势已去,但既受命于元,死抱“忠臣不侍二主”之念,指挥军民紧闭城门,加紧备战。见明军威武之师一路北上,所向无敌,明白开战的结果定会是城破家毁军民伤残,所以他心中也是左右为难。
明使刚入城,赵总兵就要祭旗立誓,激励军民与之决一死战。不想却被刘公制止了,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且听他怎么说!”
明使施礼已毕,说道:“徐、常二将军深知刘公之名,故如今兵临城下,不敢妄战,又听得柏乡 地之粟乃古封禅之圣物, 南乃是光武中兴之地,且北郝又有护主之神花,一旦交战势必祸及刘公之民,殃及圣地神花,但除暴元、救万民乃我主之诏谕,天下万民之期盼,刘公之境岂可偏隅一域?故请刘公计议万全之策!”
刘公听明使说得如此客气,心下越发为难,忙命人将明使请到客房好生款待,请他等候商议结果。随后刘公召集守城总兵千户,听大家如何说,众人异口同声:“大人爱民如子,我等誓死相随;大人为皇上尽忠,我等为大人尽义,凡事请大人定夺!”
刘公听众人说得诚恳,更加不忍动武伤民,思前想后,仍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时,属下匆忙上报说城北北郝村的里正领乡民来见。刘公忙请入衙,只见里正领着几个苍发白眉、年逾古稀的乡民,踉踉跄跄走上堂来,齐齐跪倒,禀道:“大老爷啊,今儿我村汉牡丹突现奇瑞,竞相开出花来,因此事甚是奇异,故而不敢不报!”
“什么?你们说什么?”刘公听了也觉惊讶,赶紧上前携起乡民,让其入座细说。
乡民报道:“大老爷,北郝村汉牡丹,每年谷雨前后开花,花虽开得奇异,但从未错节气而开,这您是知道的,奇的是现今已是七月,加之闰月,已近白露时节,却突然竞相开起花来,当真奇异,特此来报!”
“唉!”刘公听罢,叹息一声,“北郝牡丹自光武赐封之后,千余年来,无论哪朝哪代帝王均争相赐封,乃帝王之花也!今日明军刚到,即现奇瑞,莫非元朝将灭,大明定国?”
众人群声附和:“神花现瑞,必有奇应,此乃千古流传之语啊!”
“也罢!天意既不可违,忠臣亦要尽忠!”刘公站起身冲军民一躬到地说,“神花既开,说明大明将定,我等不可妄自兴兵与大明抗拒,如此刀兵相见,岂不累及无辜啊!众位听我一言,我尽忠之后,休提开战,尔等可大开城门,迎明军入城!我已与明使谈妥,明军入城秋毫无犯,则百姓幸甚!”说罢,自袖中掏出一瓶早已准备好的毒药,就要喝下,旁边众人急忙上前抢夺,齐声力劝。赵总兵见众人劝刘公不下,瞅空一把抢过刘公手中的药瓶,说:“刘公,论民你是父母官,论军,我是统兵之首,城亡则我等均有其责!这样,我陪刘公尽忠,大家休再相劝!”说完,扭转脸,竟自先喝了一口,转而交给刘公。众人见赵总兵已先喝了,知道再苦劝刘公也是枉然,只得流着眼泪让开。只见刘公喝药时间不长,就与赵总兵二人均躺倒在地,顿时,众人大哭不止。随后,请进明使,说明情况,明使也感慨万分,然后,领众人打开城门,迎徐、常二将军在七月十日引率入城。
徐、常二将军听使者述说劝降经过后,大为敬佩,忙到官衙刘、赵二公灵前行礼,却见赵总兵从地上爬起,大为惊诧,随后刘公亦醒过来。赵总兵忙向众人解说道:“末将早已看出刘公殉国之意,故而暗中备下药,以防不测,幸得今日借机偷梁换柱,救了刘公!”
刘公无奈,只得与徐、常二将相见,礼毕,徐、常二将挽留刘公任柏乡县令,众人极力相劝,刘公只得允承。随即,众人一同奔北郝参拜祭祀神花牡丹及光武之祠。徐、常二将后取 之黍粟,写奏折,飞骑报于太祖高皇帝,然后统兵继续北上。七月二十日取通州,八月大都降明,这是后话。
这日,朱元璋传军师刘伯温进宫,正念叨前夜做的三梦。他告诉刘伯温,先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挂在天空的太阳突然落入西山,大地一片漆黑,尔后梦见汹涌澎湃的大海突然干枯,接着又梦见黍粟熟后突然变成大片牡丹开花。醒了之后,他越想越奇怪,觉得没有一样是正常之事,心里越想越觉得别扭、不吉祥,让刘伯温拆解。
刘伯温是个饱学之士,五经四书、兵法典故、民俗俚传样样精通,听完朱元璋的话,沉吟片刻,拱手贺道:“恭贺万岁万千之喜,此乃大吉之梦也!梦兆万岁马上就要兵取大都,定鼎天下,四海归心了!”
朱元璋听了惊喜异常,忙问:“何以见得?”刘伯温说:“第一梦,乃是日落紫薇星出现,兆我军取了大都,我主即将入主矣;第二梦,海干见真龙,元帝亡吾主出,岂不是真龙出现?第三梦,黍熟子已成, 上之黍乃天下粮仓,今既成熟可收,兆可得天下也!只是这忽现牡丹开……”刘伯温正说到这儿,忽报徐、常二将军战报奏到,朱元璋展奏,御览,越看越高兴,看罢,不禁拍案大笑道:“刘卿家,这牡丹花开不用你讲了,我告诉你吧!此乃帝花现瑞,正应大明定国之兆啊!”
当下朱元璋颁旨奖徐、常二将深谋远虑,义取柏乡之策,封赏柏乡县令刘公深明大义,忠君惜民之侠举,并随诏附诗单赞柏乡汉牡丹道:“雄师伐元朝,兵至 之南。官民尽忠义,刀兵欲相见。忽闻帝花开,干戈化乌烟。奇哉汉牡丹,神花千古传。”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在中国,这个故事早已是人人皆知了,而对于七月的另一个节日——七月半,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实,农历七月十五(简称七月半,又称中元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地宫大赦,每逢农历七月初一,掌管*的阎罗王便打开鬼门,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来到阳间享用人们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关鬼门为止。
这一年的七月,阎王照例打开鬼门,那些孤魂野鬼,争先恐后涌出鬼门关,到人间争抢那后人们为先人供奉的祭品。孤魂野鬼大多昼伏夜出,在阳间横冲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间是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胆小的鬼,抢不到供品也就罢了;识趣的鬼,得到一点便知足了;唯有少数胆大妄为的鬼,贪念不休,强取豪夺。这样一来,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无办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着的亲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这样的话,活着的亲人便小灾大难不断。遇此情况,人们叫苦不迭,无法安生。
正当阳间的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位高僧。高僧以化缘为由遍游人间,其实是佛祖派下来巡访并做法的。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
说起这位高僧,还有一段小插曲。目连之母在世时贪念不止,死后*入饿鬼道中,目连念母养育之恩,凭自己的神力化为食物,其母见到,唯恐被别的鬼抢去,一下子吞入口中,哪知这食物又变成了熊熊的烈火,其母痛苦不堪。目连虽有神力也救不了做鬼的母亲,只得求救于佛,佛为目连之母念《盂兰盆经》,并嘱咐目连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为其母做盂兰盆会。所以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我国许多地方又有做盂兰盆会的习俗,用以寄托对考妣的思念。
目连念佛祖救母之恩,决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遍游人间,为黎民百姓解难。求得佛祖的恩准后,目连来到人间。
目连高僧刚到凡间,便听人们诉说原委,目连早已深知其缘故,于七月十五这一天做了一场盂兰盆会。
做过法事之后,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给阴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东西,只能解一时之饥,而且极易被他鬼掠走。高僧告诉大家,在摆设供品的同时,还应该给鬼们送去一些冥币,以解鬼们后顾之忧,据说阴间也有所谓的贸易。高僧还嘱咐人们,给自己死去的亲友送冥币时,别忘了给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接着,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印制冥币和送冥币的方法(现在流传于民间的烧纸钱,就是送冥币)。送冥币的人,将叠好的一沓纸钱用白纸包成钱包(也叫钱袱),钱包上面要写上死者的姓名和送钱人的姓名,还要在钱包的封口处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据说,这样既可以让收钱之鬼收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又可以防止钱被别的鬼抢去。包好钱包后,在野外选一地址,摆上供品,开始焚香化钱(即烧纸钱)。送钱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或心里默默祈祷,说些叫死者快收钱并祈求保佑后人之类的话。
自从目连高僧做法以后,每年七月十五,凡间都有做盆会和烧纸钱的活动,开始几年还真管用,阴阳两界相安无事。然而几年之后,情况越变越坏,不仅那些孤魂野鬼,就连少数阳间有后的小鬼也出来祸害人间。他们不仅抢夺供品和纸钱,而且还有屡屡敲诈凡人的恶行,搞得人间灾难并发,瘟疫横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盼望目连高僧再次现身于世。当时有人听说,在阴间,有一位专门打恶鬼的神叫钟馗,若能把钟馗请来,这些恶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钟馗是仙界之神,我们是凡间肉体,怎能请得动他?又有人说了,只要请来钟馗神像,他就会随之而来的。
于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还真请来了钟馗的神像,只见画面上的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杀气腾腾。
钟馗原本凡人,不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正气浩然,刚直不阿;死后更是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传说他因托梦驱鬼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为“赐福镇宅圣君”,自此人间遍挂钟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们在钟馗神像前焚香烧纸,磕头请神,钟馗真身还真的从画中下来了,不过,这情景只有受过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见。钟馗返回人间之后,捉到许多为非作歹的鬼,将它们的头拧了下来吃了,自此,那些为非作歹的鬼们都伏法了。钟馗离开凡间时留下了六个字:“要镇鬼,吃鬼头。”
凡间的人怎能吃鬼头?后来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种办法,就是将各种面粉制成所谓鬼头的形状,然后蒸着吃或煮着吃,而且还要边吃边说:“吃鬼头,吃鬼头……”这样,还真的将那些恶鬼给镇住了。
千百年来,有关七月半的传说和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做盂兰盆会、摆供品、烧纸钱的习俗仍然保留至今。吃“鬼头”也照样进行着,不过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人知晓其中的来由,“鬼头”的样子也简化成了拳头般大小的包馅团子。这便是关于七月半的故事。
拓展阅读
1、中国童话经典故事优秀
在小力克生日那天,他得到了一只耳机——这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小力克高兴极了,要知道,他早就想拥有一只耳机了。
这天晚上,小力克戴上了耳机,准备听音乐,就在这时,耳机里传出一个唉声叹气的声音:“唉,肚子真饿呀!”
咦,耳机里怎么会有说话的声音?小力克奇怪了,他不由自主的把屋子里打量了一遍,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呀!他纳闷了。
“大概是错觉吧。”小力克判断。
“再这样下去,我非饿死不可!”那个声音又通过耳机钻进了小力克的耳朵里。
“该不会是闹鬼吧?”小力克毛骨悚然地想。
“是谁在说话?快出来!”他壮着胆子大声说。
没有人回答。
“小力克这家伙怎么还不睡觉?他要是睡着了,那多好呀!我出去弄吃的,就不用担心给他发现了。”那个声音自言自语。
“这家伙真不简单,还知道我的名字,他究竟是谁呀?”小力克更加奇怪了。
忽然,小力克灵机一动,他拿了一把手电筒,然后关闭了台灯,假装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睡觉,他想看看究竟是谁在说话,于是,他把眼睛睁开一条小逢儿,盯着屋子里的一切。
不一会儿,一个小黑影从床低下窜了出来,然后迅速地向写字台靠近,写字台上放着一块小力克吃剩下的蛋糕,很明显,那个小黑影是冲着这块蛋糕来的。
小力克立刻打开手电筒,一束亮光射向那个小黑影,小力克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小老鼠!
小老鼠吓坏了,它“噌”的一下从写字台上窜了下来,小力克早有准备,他迅速地扑过去,把小老鼠逮住了。
“原来是你这家伙在搞鬼!”小力克拎着小老鼠,得意极了。
当小力克明白这只耳机能把老鼠的话翻译成人类的语言以后,他兴奋了。
“放开我!”耳机里传出小老鼠的叫声。
“休想!谁叫你出来偷东西呀!”小力克大声说。
“我也不想偷东西呀,可是我的肚子饿坏了,不得不出来弄点吃的呀!”小老鼠一边说一边挣扎。
“就算肚子饿了,可也不能偷东西呀!”小力克说。
“可是不这样做,我会饿死的。”小老鼠哭丧着脸说。
小力克一想,可不是嘛,饿肚子的滋味多难受呀!他同情小老鼠了。
于是,小力克把小老鼠放到了写字台上。
“这块蛋糕送给你吧。”小力克把蛋糕拿到小老鼠面前。
“真的?!”小老鼠瞪大了眼睛。
“不骗你!”小力克肯定地点头。
“谢谢您!”小老鼠相信了,它大口大口地吃起了奶油蛋糕。
这天晚上,小力克和小老鼠成了好朋友。
2、中国童话经典故事优秀
从前,有九兄弟,大家在一起生活,一起种田打猎,过得很好。可是有一天出怪事了,他们一起去开荒,他们白天犁了的地,第二天又还原了,真怪!九兄弟拿起箭和弩去守夜,看是什么东西把犁了的地翻还原。到了晚上,来了一个白发老婆婆,她用手把犁好的地抹平。九兄弟要用弩射死她,老婆婆说:“你们不要射我,也不要开荒了,天要翻了,洪水要来了,快回去把牛杀了,肉吃了,吃不完的牛肉做成牛肉糌粑,把牛皮缝成口袋,逃命去吧。”
九兄弟都照白发老婆婆的话去做。大哥说:“缝的时候针粗一点儿,皮线细一点儿,才好拉过。”小兄弟说:“针细一点儿,皮线粗一点儿,才不*。”七个哥哥都照大哥的说法做,埋怨小兄弟不晓得要快些缝才好。只有小兄弟坚持照自己的想法做。
很快大水来了,淹没了所有的房屋。九兄弟各人坐在自己的皮口袋上,向一棵有九层房屋高的大树划去。小兄弟的皮口袋不*,划得快,最先爬到树顶上去。八个哥哥一个比一个划得慢,等他们爬上八层高房屋的树桠上,洪水一层一层地涨上去,涌上去,等小兄弟回过头来喊他们时,一个也没有答应,都不见了。
大水淹了七天七夜后退走了,小兄弟的牛肉也快要吃完了。到第八天,他把身边带着的一只猫和一只鸡放到树下去,猫下到地上,叫了三声,鸡下到地上,扑扇着翅膀又叫了三声。小兄弟听见叫声,知道洪水已经退完了,才下到地上。他走了很多地方,到处是一片荒地,没有看见动物,连活的东西也没有。又走了很久,才看见一个地方有点火烟。他又走了半天才走到,一看,见是一个姑娘,一问,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来放猪的。他请求姑娘带他到天上去,小仙女见他孤零零一个人在这荒凉的世上,很可怜他,就把他带到了天宫。可是,天上的*是不让地上的人上天宫的,小仙女就用装水的大木桶把他藏起来。这样过了很久,仙女和小兄弟相爱了,她决定和小兄弟一起下凡。后来,天帝得知了此事,大发雷霆,他对小兄弟说:“你必须做到几件事,才能将我的小女儿带走。你先去把九座山的树砍完再说。”
小兄弟去砍了一天,第二天树依旧长得好好的。他不干了,对小仙女说:“这些树砍不倒,我回地上去算了。”小仙女说:“不要怕,明天我拿九把刀给你,你去每座山上放一把。”他照做了,九座山上的树都被砍倒了。天帝又喊他去把九座山上砍倒的树烧掉。他去烧了一两天,才烧了一点点,他又不干了。小仙女又劝他不用怕,交给他九支火把,让他去每座山上点一支。第三天,九座山上的树全被烧成炭灰了。小兄弟去找天帝要他的女儿,天帝说:“还不行。限你三天把九座山都种上荞子。”小兄弟去种了两天,才种了一点点地。小仙女又给他九把锄头,叫他在每座山上放一把。这样,到第三天,九座山上的地都种完了。天帝又要他在三天内把九座山上的荞子捡回来。小兄弟知道自己办不到,捡也不去捡,又要走了。小仙女拦住他,给他九个箩筐,叫他在每座山上放一个,只管在山上睡觉就是了。他照着去做了,九只箩筐都装上了荞子。天帝不放心,派个*去数荞子,数下来,还差三颗。小仙女想了想,给小兄弟一副弓箭,指着树上一只斑鸠说:“是它偷吃了那三颗荞子,你快打下来,就够了。”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下斑鸠,从嗉子里抠出了三颗荞子。最后,天帝又想出一个最难办的事,喊他挤来老虎的奶,才把女儿嫁给他。小兄弟更伤脑筋。小仙女给他想出了个好办法:拿一张小虎皮披在他身上,等母老虎睡着喂小老虎**时,他就把老虎奶挤来了。天帝不相信,把老虎奶拿去喂牛喂马,牛马一闻气味,吓得都跑开了。天帝无法再刁难他,只好把小女儿嫁给了他
当小兄弟同小仙女回凡间的时候,地上野兽又多起来,要咬他们,吃他们。小兄弟就搓绳子,做弓箭去对付野兽。野兽们派老鸹去看他们在干什么,老鸹飞去一看,以为是人在扯自己的肠子,就回去给野兽们说:“人在扯肠子,明天就要死掉了。”第二天,小兄弟做好了弓箭,先射老鸹,痛得“哇!哇!”叫着飞回去。从此,野兽们不敢随便惹人了。
但是,地上的人和动物都不会说话,人又去求天帝赐给办法。天帝就派*在地上摆起金碗、银碗、铜碗、铁碗、木碗、土巴碗,给碗里都装上水,喊人和所有的动物都去喝水。马鹿、老虎、豹子、马、牛、羊和各种腿长的动物,还有翅膀大的雀鸟,都飞快地跑到金碗、银碗、铜碗、铁碗跟前抢水喝。路上,癞蛤蟆一跳一跳地跑不快,被牛踩马踏,人从后面赶上来,就双手捧起它放在路边上。癞蛤蟆感激人的心肠好,就给人说:“你真好。你跑到了,不要吃别的碗里的水,只能吃土巴碗里的水。你吃了,给我留下一口就好。”
人走到那些碗跟前,看见金碗、银碗、铜碗和铁碗里的水,早被喝得精光,木碗里还剩一点儿,土巴碗里满满的,还没有喝过一口。人就捧起土巴碗喝水,一口气就喝光了。等癞蛤蟆跑到一看,只剩木碗里一口水,也把它喝了。所以,人就会说话了,癞蛤蟆只会“哇!哇!”叫唤。
3、中国童话经典故事优秀
八仙过海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 www.paomian.net 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yue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瘫成一团。
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蟹精。
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杈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故事点评:《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韩湘子,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曹国舅,蓝菜和,花龙去参加蟠桃会。他们为了过海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们终于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和神术过了东海。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故事同时也说明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多用心、多努力,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所以我以后要在学习上多动脑子、多努力,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