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赏析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山坡上生长着四季长青的柏树啊,

山下溪谷中堆积着坚硬成堆的石头。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啊,

就好比匆匆远行的过客。

虽然只有清淡的一杯薄酒啊,

但只要心情娱悦也胜过那豪华的宴席。

我还是驾着破车鞭赶着那老弱的马儿啊,

尽情地在京都宛洛间游玩去吧!

都城洛阳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啊,

只见达官贵人们整日里你来我往相互拜访。

大街边列夹着的小巷子啊,

随处可见王候们高大的第宅。

都城中南北两座宫殿遥遥相望啊,

宫殿前两座望楼就高达百余尺。

既然达官王候们天天都在极宴寻欢作乐啊,

我又何必象被什么逼迫着一样整天忧愁不乐呢?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

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拓展阅读

1、饮湖初晴后雨全

【**--教案】

宋·苏轼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

山色空蒙④雨亦⑤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

淡妆⑦浓抹⑧总相宜⑨。

注释

②潋滟(liàn 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雾气迷茫。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

意 意思:

水波和阳光一起闪动,晴天的西湖多么美好,

西湖的群山雾气迷茫,雨中的景致也很奇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朴素的妆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美妙。

赞美了西湖美丽迷人的风景。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初晴后雨”,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也是吴越地孕育出来的美人,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贴切而又自然,因此,西湖也获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2、李白的李白《感兴六·其四》

《感兴六·其四》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的第183卷。李白的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李白《感兴六·其四》。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作者:唐·李白

五游*,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注释】

①坐:全校:“一作吟。”

②泛瑟:抚瑟。江淹《杂题》:“泛瑟卧遥帷。”

③“西山”句: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④炼金骨:道教所谓炼骨成金,即成仙。

⑤蓬阙:即仙山蓬莱宫阙。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莲居士,唐朝人,有“仙”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五遊*,仙遊未曾歇。

吹笙坐松風,泛瑟窺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煉金骨。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空留马行处。

是一咏雪送人作。天宝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三分。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 “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 “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情,意境与汉代“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力。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4、六年级册语文教案16 语文S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要求

.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会使用四种修改符号。

2.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知道中国以礼仪邦、信用邦著称于世。

3.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

难点

.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2.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

一课时

.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2.阅读歌、《新三字经》,学会积累。

3.通过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 温故知新

.修改符号。

修改书的短文,认识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弄清它们的用法。

①表示不做删改,保留原文不动。

②表示词语或句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③表示左右词语互换位置,中间的词语或标点不动。

④表示向右移两格,另起一段。

让学生试着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短文中出现的错误。

找出下面的短文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放学了,都向校门口走去,一把把雨伞撑起来了,向一朵朵胜开的鲜花。我没带雨伞,呆呆地站在那里。

2.拓展与交流。

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紧密围绕“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挚的亲情的”这个话题,交流心得体会。

启发谈话。

大家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被一个个充满人间亲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爱是伟大的,她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重温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吧!

阅读题目要求和例文,确定交流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是“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阅读丫丫同学写的一则日记,能够受到启发,打开思路,并结合课文,想一想这些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丫丫写的这则日记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写学完了这个单元课文后的整体感受,“每篇都令人感动,都让我想起过去的很多事情……”;第二段抓住自己喜欢的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联系实际写体会:一是作者描写的妈妈包饺子的场面,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情;二是抓住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看,课文最后一句‘花边饺子里浸满浓浓的爱’中的‘浸’字,把这份母爱表现得多深刻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角度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挚的感情的。

组织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二 阅读平台

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能够背下来。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提出质疑,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破坏环境的不满,希望人们过幸福、和平、美满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积少成多

.这段话选取了《新三字经》中明礼诚信的内容,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以礼仪邦、信用邦而著称于世。

2.读懂内容: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有“香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记载,讲的是我国代“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3.文中讲到的“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让知道的学生讲一讲,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多多练习,能够熟读背诵。

四 口语交际

.启发谈话。“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学完本单元课文,我们一定会被课文中真挚和深沉的人间真情所感动。让我们以“人间处处有真情”为话题,开展一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吧。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内容要选择一两件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你感动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听到的,并回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当时的感受。

讲述的事情要真实、完整,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变化。

听别人讲述时,要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发言同学的心情。

同学互相交流时,要说出自己听后的感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做好口语交际准备。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列出简要的发言提纲。

4.按照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5.做好活动评价。评价的重点:讲述的事情是否真实、完整;讲述的内容是否有条理、重点突出;讲述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五 习作

.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

2.自传是什么?

3.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这次习作只要求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可以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助自己回忆从小到大的往事,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真实地记述下来。

讲述自己重点经历时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写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还要适当穿插自己对往事的想法。

为了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述自己的重要经历。这样就显得更有条理,别人看了自然也会清楚明白。

4.写完了要认真修改,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我的自传

家中每次有客人来,就会议论我。有的说我像爸爸,有的说我像妈妈。一天,我坐在镜子前仔细打量自己:脸型有些像爸爸,前额比较宽,脸有些胖;但眉毛、眼睛却又像妈妈,眼睛很大,黑白分明,眼睫毛又长又密,还有些翘起来。

一天,窗外知了叫个不停,叫得我心烦意乱。而贴在额的几缕头发又总滑到眼睛里去。我拿起剪刀,对着镜子乱剪一通。妈妈一进门,就惊叫起来:“天哪!你这头发怎么搞的?”我只好坦白。妈妈一面责怪我,一面帮我修头发,最后,头发变得更短了。叔叔阿姨一到我家就给我取了个“假小子”的绰号。我问妈妈:“您小时候自己剪过头发吗?”“没有,只有你做得出这样的蠢事。”看来,我又不像妈妈了。

今年春节前,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有一次,我和爸爸骑自行车到姐姐家吃晚饭。回来时,从桥冲下来,我只听见“呼呼”的风声,感到很舒畅。后面的爸爸大叫:“当心!”糟了,我突然发现离我20米处有一个叔叔正推着车子和一个阿姨说话,他们忽东忽西地走着。“快刹车!”爸爸的喊声充满惊慌。我的手不听使唤了,咬咬牙,把车子往左偏,不迟不早,一辆摩托车风风火火开来,我捏紧车把,腾云驾雾般从两车中穿了过去。这一点,我又不像爸爸。

回到家后,我还真有些后怕,又有点儿不解:“我到底像谁呢?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其实,我还是像我自己。

点击查看更多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8381.html

热门阅读

  1. 席慕蓉《透明的哀伤》经典名句
  2.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
  3. 医院住院合同条款模板
  4. 再别康桥高中语文教案
  5. 《我爱这土地》的教学设计范文
  6. 新员工工作心得体会
  7.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反思范文
  8. 二分地的怀念散文
  9. 201立秋给客户的养生短信
  10.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馋》
  11. 送给孩子新年祝福语
  12. 动开头的优美诗句
  13. 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原文及读后感
  14. 香港之旅小学生日记
  15. 201年鸡年祝福语四字词语
  16. 40句情人节的祝福语
  17. 立春诗词精选
  18. 2016年12月25日圣诞节祝福语
  19. 最新求职自我介绍的要点
  20. 焰火下的孤独是每一个梦想必须经过的地方励志美文
  21.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22. 201圣诞小品剧本
  23. 小学2019年暑假活动总结
  24. 给满月宝宝贺卡祝福语精选
  25. 最新经纪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26. 四年级下册数学盈亏问题经典题思维训练的总结
  27. 有关抢盐原文以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28.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范文
  29. 赞美春天美好的诗句
  3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范文
  31. 大学生翻译实习工作报告
  32. 工作的述职报告范文
  33. 2019简短的春节祝福语
  34. 课文《郑人买履》的优秀教案
  35. 小公主小学生读后感
  36. 关于劳动的演讲稿
  37. 儿童节祝福句子
  38. 油烟怎么造句
  39. 小学五年级的暑假计划
  40. 201年小满qq空间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