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4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会认五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可怕之处和神奇之处能体会深刻。

3、能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

2、这是?

(出示文中的图片)

对女娲你们知道多少?(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人类的生存,不顾辛苦,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进《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到130页,自由读读这个神话故事,读之前老师提两点建议:

⑴ 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读的快的同学可以读两遍,三遍。

⑵ 读完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词:

塌下 挣扎 熄灭 冶炼

⑴ 这四个词会读吗?谁来试试?重点正音“冶炼”,后小老师带读。

⑵ 同学们,这五个生字,既要求认读,又要求会写。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或者在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好,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五个字读一读。

⑶ 请你们拿出笔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

3、下面有一个挑战性的任务,就是选用这里的一、两个词用几句话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先准备一下。愿意接受挑战的勇者在哪里?

三、感受这个故事的可怕之处与神奇之处

1、可怕之处:

⑴ 女娲能把天补上,实在是太神奇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⑵ 交流:

请2~3名,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再出示: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⑶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可怕的场景,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觉?

(担心,害怕,焦急)

① 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洪水会冲走什么?(衣食住行)人们当时是多么恐慌,害怕。

自己练读,该怎么把它读好!

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谁能来评一评?

你听出可怕了吗? 有一点点可怕!

人们危险的情境你感受到了吗?

读出人们的恐慌了吗?

②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来,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⑷ 我们再来看看在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⑸ 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

(出示两段对比)

此时,人们多难过啊,女娲肯定更难过,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读出女娲此时的心情。(出示:女娲难过极了。)

2、神奇之处:

同学们,女娲怎么能不难过啊!天塌下来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决定补天,补天多么神奇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那一刻。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⑴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这段话,想想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神奇?

请多生说。

五彩石能化成液体,非常神奇,我们平时的石头会变成液体吗?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神话故事,

用神火冶炼,可见女娲富有强大的神力。

金光四射给你什么感觉?神奇吗?有趣吧!读出“金光四射”的感觉:

立刻,速度快得神奇。

⑵ 请男生来读一读这神奇的片段,女生来比一比。

⑶ 女娲把天补完后,大地上又到处是?人们又能过着?

四、总结

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瞬间,多么伟大!然而,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才创造了这样的神奇。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女娲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的艰辛。

拓展阅读

1、《》第二课时学设计

1. 会写“隆、塌、挣、喷、缺、纯、冶”7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美生动的词句。

3. 学习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理解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好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 导入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些生字。现在老师想检查认字的情况。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如果你们能读对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帮助了。开火车带读。

2、词语都会读了,这些红颜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隆、塌、挣、喷、缺、纯、冶)

(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窄右宽,但“缺”字左边不要太窄。)

(注意“窿”、“挣”、“冶”,在田字格里范写“喷”。)

屏幕显示“喷”,现在我们就重点来看“喷”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草字头的最后一笔是撇,“贝”的最后一笔是点。)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你也来写一个,看谁写得最漂亮。)

检查,反馈。

根据我们刚才的点评,自己再写一个。好,收起来,谁最快!

3、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 有一,(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二、 学习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过渡: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难过极了,她仅仅是难过吗?她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汇报,反馈。(贴词条: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

3、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寻石

师:那其他两件事就是(略写),现在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

谁来读?

她读得怎么样?

预设:(好,好在哪?从哪里看出来?)

(不好,你来读,接着问:你为什么这么读?——答:着急,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答:立刻)

师:谁能把立刻换成其他词?(立即、马上、赶紧……)

全班齐读。

(2)师:不久,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决定(寻石),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

师: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预设学生找到短语:

(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炼了五五夜)

或句子:

(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炼了五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谈体会:

1. “冒着生命危险”,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师:你来读一读——“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上。”

师:从“决定”这个词,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不仅仅难过,而且下定决定,解救人们。

全班读。

2. “几几夜”(拉长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明找五彩石花的时间很长,很辛苦。

3. “找啊找啊”、“终于” 把这句话读一读,“于是……”,预备起——

生齐读句子。(课件)

师:你们能想象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学生展开想象,小组讨论。2人反馈。

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请同学们自己再把这句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

点评——

师: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师: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你能用“终于”来说一句话吗?

两生造句,师评。

(造句是错误的。如:“我终于完成了作业。”不对,谁来改一改。我们说“终于”表示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前面应该有铺垫。谁也来试试。)

(造句是正确的,点评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如:他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作业完成了。——他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把作业完成的。这个句子有铺垫。还有谁想来。)

(倘若学生没找到“炼了五五夜”,提醒:除了寻石不容易,炼石呢?)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几句描写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吧。(看课件读句子)

生齐读。

(3)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五彩石找齐了,她是怎样炼石的呢?生默读第四自然段。

师:好,请同学们拿起笔,画一画炼石时动作的词语,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画表示动作的词。反馈:

(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好)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师: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的过程写具体的。

师:动作描写,有先有后,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这段话吗?同桌商量一下这些词应该怎么用比较好。

两生反馈。

师: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自己的决定,大家还记得她的决定吗?

生读句子。(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上。)

(二)引读第五自然段。

师:现在,大窟窿(被好了),人们常常看见边五彩的云霞,传说—

生:那就是的地方。

师:真了不起!人们又可以(欢歌笑语),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了)。

三、 拓展训练

2、初中秋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是美丽多彩的,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事物,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观察秋的树木及菊花等植物。

2、课件《秋在哪里》。

3、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上周我们一起去外面寻找美丽的秋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秋是什么样的?(请3X4个幼儿回答)老师把我们上次找到的秋全部都装到了这台电脑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和孩子一同欣赏找秋的图片)小朋友们找到的秋可真多呀,红彤彤的苹果、黄*树叶、绿油油的白菜,原来秋里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有一个小诗人也去寻找了秋,还编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做"秋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听诗歌里面都有谁?

二、欣赏散文诗。

1、第一遍欣赏,感受秋的五颜六色。

提问:谁来说说你听到诗歌里都有谁呀?

2、欣赏第二遍,学习词语:红彤彤、黄澄澄、金灿灿、绿油油

提问:听听诗歌里面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等会儿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告诉大家。

枫叶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说秋是红彤彤的?除了枫叶是红彤彤的,秋里还有什么是红彤彤的,它们也可以说秋是红彤彤的呢?

香蕉说了什么呀?它为什么说秋是黄澄澄的?秋里还有什么东西是黄澄澄的?

稻谷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说秋是金灿灿的?金灿灿是什么样子呀?

松树又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说秋是绿油油的?

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说秋是五颜六色的?

3、小朋友说的真好,秋在哪里可真美呀,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学学小诗人写的这首诗歌,和幼儿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

3、初中秋

环境创设:

1、活动室内的墙饰布置成相应的秋景象。

2、"丰收的水果"的墙饰。

3、"秋落叶"的墙饰。

预设目标:

1、感受秋的季节特征。

2、认识水果的名称及特征。

3、了解树叶的变化。

4、练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活动一:

(音乐)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时飞舞的姿态。

活动准备:

课前带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叶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1)秋到了,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会怎样?(离开大树妈妈)

(2)树叶宝宝是怎样离开大树妈妈的?(请幼儿想象一下树叶是怎么落下的)

(3)出示一片树叶,请幼儿观察一下树叶掉下来的姿势(请幼儿观察后用肢体展现树叶飞舞的姿势)

二、欣赏歌曲,初步理解其音乐的节奏美。

(1)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小树叶落下来轻、慢的节奏。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重点在于理解树叶到处飞呀飞(引导幼儿想象树叶飞到哪?然后引导幼儿学树叶飞,随意在室飞,理解到处飞的含义)

三、学唱歌曲,并会用动作表现歌词。

(1)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歌。

(2)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歌词。

(3)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重点在于指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在初步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与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游戏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小树叶飞舞的动作。

唱到最后一句:秋多可爱时,要停一下摆个造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小树叶停下来的姿势)

点击查看更多《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6380.html

热门阅读

  1. 李白个人简介
  2. 《雾凇》读后感
  3. 《囚绿记》教学设计范文
  4. 面试怎么自我介绍
  5. 骨干教师带徒计划范文
  6. 识字教案范文
  7. 《父亲和鸟》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8. 六年级的培优补差月工作计划范文
  9. 关于职教中心的办公室的工作总结
  10. 母亲节演讲稿模板
  11. 暑假打工心得汇报
  12. 员工实习转正个人自我鉴定
  13. 邹忌比美哲理故事
  14. 婚前财产公证协议范文
  15. 201年客户新年贺卡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