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门神双将》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和郁垒。这是传说中黄帝手下专司管理游鬼的一对兄弟神将。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的东海上,矗立着一座高山,叫做度朔山。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和花草,山顶上有一棵神奇的大桃树和一只十分高大的雄鸡。这棵大桃树,那可真是又高又大,它的枝叶茂密,足以覆盖方圆三千里的地方。因为这些树叫做桃都,所以,这座山也叫做桃都山。
树上的那只大雄鸡,昂首挺胸地站在桃都树的最高树梢上,每当拂晓时候,阳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照射在桃都树上时,它就开始引吭高歌了。雄鸡的鸣声响彻方圆十万里,这时候,千家万户的鸡都跟着一起打鸣。
但是,在桃都山下住着一些妖魔和鬼怪,常常到山上来啃桃都树。这件事情被天帝知道了,就派了两个身材魁梧的大力神来守卫桃都树。
这两个大力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位神人貌相十分怪异凶狠一一因为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
大力神手拿绳索日以继夜地在桃都树下巡逻。他们只要看到恶魔和妖怪来捣乱,就毫不客气地用绳索把他们绑起来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恶魔和妖怪便不敢再靠近桃都村了。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恶鬼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我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门神名单长长一串,或者确切地说,被古人选为守门之神的名字可以排成串。其中有神荼和郁垒、秦琼和尉迟恭,有钟馗和魏征,还有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孙膑与庞涓、伍子胥与赵云、萧何与韩信、马武与姚期、关羽与周仓、裴元庆与李元霸、孟良与焦赞、岳鄂王与温元帅、徐延昭与杨波……门神名单真是长长一串,不胜枚举。
但是,渐渐地,人们不满足门神仅具捉鬼降妖、保家护宅的功能,对其寄予了更多的希冀。于是,门神的行列申不断增加新的成员,寄托着善男信女渴求功名利禄,福寿绵长的愿望,像“天官赐福”、“和合二仙”、“刘海戏蟾”、“连年有余”等。这样,门神成了驱鬼邪,安宅院,保平安,护婚姻,佑功利,登福禄的一位世俗生活的全方位保护神,自然备受欢迎。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相传有一个晚上,唐太宗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个穿着白衣服、长得很特别的人来找他。原来这个人是掌管雨水的龙王。他诉说了自己的请求。
径河龙王化身为人,来到集市上,碰到一个*先生,两人打了个赌,*先生说隔天中午一定会下小雨。龙王想自己是管水的,决定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不下,这个赌一定是自己赢的。
结果龙王一回家就收到天帝的命令,让他在第二天中午下小雨。龙王没想到*先生那么准,但又不甘心认输,就故意等到下午才下雨,而且下了很多雨。虽然他赢了,可是已经违背了天帝的命令,而且又造成了水灾,所以天帝就任命魏征来杀他。这魏征恰巧是唐太宗的大臣,于是龙王托梦给太宗,希望能饶过自己一命。
唐太宗答应了龙王的请求,第二天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唐太宗把魏征找来,要他陪着下棋。但是到了中午,魏征却睡着了。唐太宗以为既然他睡着了,就不可能去杀龙王,所以没有把他叫醒。
没想到魏征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认为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官外呼号讨命,使得太宗夜不能寐,终于病倒了。而且唐太宗生病的时候,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太宗把这件事情告诉群臣,大将秦琼主动说:“我是一介武夫,在战场上*无数,小小的龙王或者鬼魅吓不倒我,我愿意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答应了。
那一夜有他们两位猛将守护,呆然无事。后来太宗不忍心每天晚上让他们守在门口,就找工匠把两人的画像画在门上,从此龙王再也没有出现。
民间自然也有些忧心的事情,怎么办?他们也学唐太宗的办法,把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张贴在门上,于是,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门神就这样变成了唐代的将军,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拓展阅读
1、留恋人间的花仙子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玉帝要召开蟠桃盛会,宴请各路*。宴席上花团锦簇,一名花仙子正往花瓶里插花,一失手,花瓶掉在地上,“啪”的一声摔碎了。
正兴高采烈欣赏歌舞的玉帝大怒,断喝一声:“没用的东西,贬入下界,做乌龟去吧!”
花仙子变成了一只黑黑的丑陋的乌龟,被主人扔进一个大泡沫箱子里,和一群小乌龟关在一起。别的乌龟不知道它的来历,合起伙来欺负它,它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有一次,一只乌龟踩瞎了它的左眼,疼得它“吱吱”乱叫,它真想*算了。
就在它快要绝望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嚷着要她妈妈买一只乌龟,小女孩挑来挑去选中了花仙子——那只又黑又丑的乌龟,小女孩叫它“黑黑”。
小女孩把黑黑养在一个天蓝色的水盆里,里面还放了些鹅卵石供它爬着玩。小女孩每天放学回来,都喂它吃鱼肉和虾肉,高兴了还把它托在手掌上和它对视,跟它说悄悄话:“黑黑,你好呀,你过得快乐吗?等你吃饱了就到客厅里来散步吧!”当小女孩发现了它那只紧闭着的眼睛,急忙拿来眼药水给它滴。在小女孩的精心护理下,黑黑的眼睛复明了。这时的黑黑长得壮壮实实,它幸福极了!
天界里玉帝下令大赦,听差下来传令,召花仙子返回天庭。花仙子摇着头说:“天庭里太冷漠,哪儿有人间温暖呀,我宁愿留在人间做乌龟!”听差听了,把眼一瞪,“哼,别给你脸*,你不就是个小小养花匠吗?不想上天你就做一辈子乌龟吧!”听差一扬手中的长枪,把天蓝色的水盆打翻在地,扬长而去。黑黑被扣在地上,等小女孩回家后才被救出来。它的一只脚被摔伤了,小女孩心疼得掉下眼泪,她治好了它的脚伤,还央求妈妈又买来一只浅黄色的乌龟和它做伴。
花仙子有了新朋友,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听,花仙子又快乐地哼起歌来了:
世人都说*好,
受苦受难谁知道。
我说还是人间好,
有情有爱享不了。
2、太湖之水天上来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八仙过海之后,诸仙各自云游去了。
单说那吕洞宾,这天正踩着祥云路过山阳县上空,忽见有一股邪恶之气直冲天庭,便拨开云头向下望去。这一望,着实让吕仙吃了一惊:只见山阳县内有行骗的、有滋事斗殴的、有抢掠的、有不忠不义的、有忤逆不孝的……居然有那么多不法之徒。见此情景,吕洞宾急忙调转云头,直奔灵霄宝殿而去。
玉帝见吕洞宾一脸沮丧,便问道:“吕仙,何以如此扫兴?”吕洞宾垂着头说道:“山阳县内无好人。”玉帝抚须道:“有这等事?吕仙,不要忘记‘狗咬吕洞宾’的事啊!切不可把人都看扁了。”吕洞宾自然没有忘记此事,急忙应道:“小仙明白。”玉帝道:“既然如此,还请吕仙下凡到山阳县走一遭吧。”吕洞宾忙应道:“遵命!如果真如我所奏,该如何处置?”玉帝叹道:“沉了吧。”
吕洞宾化装成一个卖油郎,挑着一副油担来到山阳县集市叫卖:“三个铜钱一盅油!不论大盅小盅,三个铜钱一盅油呀!”叫卖声引来了不少顾客,都拿着盆呀罐的,却一再声称自己拿的是盅。
吕洞宾默默给这些贪婪成性的人们盛满了油。这时,又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四十出头的壮汉,五短身材、目露凶光、满脸横肉,手里拿着一只大水盆;另一个是衣衫褴褛的青年,手里拿着一只小盅。青年认识那壮汉,知道他姓沈,是本地的操刀屠户,见他拿着大盆走来,便问:“沈屠户,拿着盆到哪去宰猪呀?”沈屠户听了把眼一瞪,道:“谁要去杀猪?谁说这是盆?这是盅,是大盅!”说着大大咧咧来到吕洞宾面前:“舀油!”
吕洞宾看了他一眼问道:“舀满吗?”沈屠户大声说:“当然!”吕洞宾笑着说:“舀满了怕你拿不动呀!”沈屠户撇着嘴说:“满满一盆水都能端着跑,一盆油就拿不动了?”吕洞宾不再说话,给他舀满油。沈屠户付了三个铜钱,便欢欢喜喜来端盆,谁知端了半天,使出**的力气也端不起那盆。吕洞宾笑着说:“吃饱了再来拿吧!”沈屠户瞪了他一眼,悻悻离去了。
那青年看呆了,吕洞宾提醒他:“年轻人,你也是来舀油的吗?”青年连声说:“是是!”吕洞宾望着他手中的小盅问:“人家都拿盆盆罐罐的来买油,你怎么拿个小盅呀?”青年说:“我以前都拿这盅买的,我换个大盅来,你不是要亏本了吗?我娘说不可沾人便宜。”吕洞宾听了,想起自己说的“山阳县内无好人”那句话,便有点愧疚地给他舀了一盅油。
且说这青年姓高,住在南街的破庙里,一个瞎眼老娘和他相依为命。因为他孝顺,邻里都称他高*。平日里母子俩靠磨豆腐糊口,每天卖罢豆腐,高*总要买些吃食孝敬老娘。离破庙不远有一处废墟,杂草丛生,却有一只石狮子完好无损。每天高*从这里过,总会看见那只石狮子。这天,高*卖完豆腐又路过废墟,发现石狮子前围满了人。他卸下豆腐担挤进去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双眼紧闭,分明是昏过去了。高*仔细一看,吃了一惊:这不是前几天那个卖油的老人家吗?围观的人只是议论,谁也不上前救助。高*动了恻隐之心,急忙从怀中摸出千层糕,喂老人吃了几片,又到河边舀了点水给他喝。老人终于醒了,一睁眼就用怪异的目光望了望围观的人,对高*也没道谢,拍了拍身上的土,蹒跚着走了。
从此以后,高*每天卖完豆腐回家,总会在石狮子旁看到那个老人家躺在那里,他总会给老人一点吃的。
3、七月半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在中国,这个故事早已是人人皆知了,而对于七月的另一个节日——七月半,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实,农历七月十五(简称七月半,又称中元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地宫大赦,每逢农历七月初一,掌管*的阎罗王便打开鬼门,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来到阳间享用人们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关鬼门为止。
这一年的七月,阎王照例打开鬼门,那些孤魂野鬼,争先恐后涌出鬼门关,到人间争抢那后人们为先人供奉的祭品。孤魂野鬼大多昼伏夜出,在阳间横冲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间是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胆小的鬼,抢不到供品也就罢了;识趣的鬼,得到一点便知足了;唯有少数胆大妄为的鬼,贪念不休,强取豪夺。这样一来,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无办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着的亲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这样的话,活着的亲人便小灾大难不断。遇此情况,人们叫苦不迭,无法安生。
正当阳间的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位高僧。高僧以化缘为由遍游人间,其实是佛祖派下来巡访并做法的。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
说起这位高僧,还有一段小插曲。目连之母在世时贪念不止,死后*入饿鬼道中,目连念母养育之恩,凭自己的神力化为食物,其母见到,唯恐被别的鬼抢去,一下子吞入口中,哪知这食物又变成了熊熊的烈火,其母痛苦不堪。目连虽有神力也救不了做鬼的母亲,只得求救于佛,佛为目连之母念《盂兰盆经》,并嘱咐目连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为其母做盂兰盆会。所以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我国许多地方又有做盂兰盆会的习俗,用以寄托对考妣的思念。
目连念佛祖救母之恩,决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遍游人间,为黎民百姓解难。求得佛祖的恩准后,目连来到人间。
目连高僧刚到凡间,便听人们诉说原委,目连早已深知其缘故,于七月十五这一天做了一场盂兰盆会。
做过法事之后,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给阴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东西,只能解一时之饥,而且极易被他鬼掠走。高僧告诉大家,在摆设供品的同时,还应该给鬼们送去一些冥币,以解鬼们后顾之忧,据说阴间也有所谓的贸易。高僧还嘱咐人们,给自己死去的亲友送冥币时,别忘了给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4、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不周山巅,有一女子茕茕孑立。 “西*请女娲氏赴昆仑山共饮瑶池仙酿。”有青鸟飞来,向她传达自家主人的邀请。
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山飞去。
昆仑仙境。瑶池。
“女娲氏为何愁眉不展?”西*放下酒樽,问道。
“四方之神中的祝融和共工不和,近日来二人已多次发生冲突,长此以往,终是不善。”她蹙着眉,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他们之间,向来是不和的。”西*淡淡说道,“倒也平安过了几千年。”
“可是,”女娲顿了一下,道,“我怕的是,他们如此闹下去,终有一天会将天地生灵祸害。”
西*抿唇一笑,不再言他。
回到不周山后,女娲总是心神不宁。她时常立于不周山巅,俯瞰大地上的生灵。人类、飞禽、走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充满生机。
可是……若是有朝一日这般美好的世间遭到破坏,该怎么办?女娲不敢去想,只有长叹。
所以,当西方之神蓐收告诉她公共和祝融在不周山脚发生争执且大打出手,并因此触怒不周山神时,她简直要疯了。
“混账!”她怒火中烧,恨不得去扒了两个肇事者的皮。
“九州之生灵……危在旦夕……”蓐收最后说的那句话,她始终忘不了。
真的是逃不过的……劫数吗?
火,铺天的大火;水,滔天的洪水。天地间的生灵,在这水与火之间,奋力呼喊,哭声震动天地。
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落下滚滚热泪。人类啊……她千辛万苦创造出的人类,就这样被水火吞没,被野兽恶鸟吞食。而她,只能站在云上,眼睁睁地看着惨剧的发生,无能为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