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 1
老师,让我们无知无识变得学有所长,从无意识地度过人生到有目标的追求;让我们的人生开始有梦想,让我们看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让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追求梦想而更有意义。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注定要有许多许多的老师,有的是你的启蒙恩师,有的是为你传道解惑授业的恩师,甚至是一字之师,一理之师,正是他们,让我们走出困惑,学会了为人的道理。
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对于我们的成功而言,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他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选择,帮我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让我们最终走向成功。
美国一位叫里基·亨利的棒球运动员。他在上高中时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并且在16岁那年就已经能征服棒球了。当时,他的高中教练奥利·贾维斯对他充满信心,不仅认真教他棒球技艺,而且还教会了他如何对自己充满信心。
高中三年级的夏天,里基·亨利的理想动摇了。由于他的家里还有六个兄弟、三个姐妹,有的也正在上学,家庭经济有些问题。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他想离开棒球场找一份临时工作。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准备去打一份零工。对他来说,有了这份工作,他不仅可以买一辆自行车,也可以添置一些新衣服,还可以存一笔钱补贴家用。想着这份工作诱人的前景,他想立即接受这个难得的机会。
但是,当他鼓足勇气把这个想法告诉给奥利·贾维斯教练时,奥利·贾维斯教练非常生气。奥利·贾维斯教练注视着里基·亨利厉声说道:“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但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却能有几天?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啊!”
他低下头,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看如何向教练解释自己想有钱,并给妈妈买房子的打算,但不知道怎样面对教练失望的眼神。
“你想要去干的这份工作能挣多少钱?”
“一小时3.25美元。”他不敢抬起头来,小声答道。
“啊?难道一个梦想的价格就只值一小时3.25美元吗?”
随后,奥利·贾维斯教练极其耐心地帮里基·亨利分析了打零工和棒球训练的前景,向里基·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与树立长远目标之间的巨大不同。最后,里基·亨利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
在那一年,里基·亨利被美国西南部匹兹堡市的派尔吉特棒球队选中,并且一次签定了2万美元的协议。此外,里基·亨利还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获得了大学教育。再之后,里基·亨利在两次民众选举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赛中名列第七。1984年,里基·亨利与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野马队签定170万美元的协议,终于圆了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里基·亨利当初没有听从教练的劝告,未能接受恩师的教导,放弃棒球训练而去打零工,他的命运将会怎样?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梦想吗?答案很肯定!
人生道路上的岔路太多太多,只是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像亨利那样面对面地享受恩师的指点,但我们所有的选择无不包含着恩师的辛勤劳动。是恩师教会了我们选择的知识,帮我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能力,最终将生命之船划向成功之岸。
很多人习惯于把孩子比做花朵,把老师比做园丁。的确,花儿的绽放需要园丁辛勤的栽培和精心的呵护。为了鲜艳的花朵,他们日夜劳作,他们施肥,他们浇水,让阳光撒满每一个花朵,让雨露滋润每一叶花瓣。为了花朵免遭暴风骤雨,他们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贵州省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很小的小学。学生们上学都必须要经过学校下游的一座小桥。这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小桥。一位年轻的教师,为了护送学生过桥,在这里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让河水暴涨,水漫过了小桥。为了安全,村里人用绳子系在河的两岸,让过桥的人顺着绳子通过石桥。放学的路上,一位姓田的老师担负起护送孩子们回家的任务。田老师帮助大部分同学平安地过了小桥,就在护送最后一批学生过桥时,危险发生了:一声惊雷让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女同学忽然放开了棕绳,一个趔趄之后,这位女同学掉入洪水中被冲走。田老师紧急安抚好桥上的同学之后,毅然跃入河水,经过几次拼命的抢救,女孩得救了,但筋疲力尽的田老师却被洪水卷走。两天之后,人们在小河下游十几里处打捞出了她的尸体。
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抗起了老师的责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学生的生命。她是这位同学的恩师,也是我们大家的恩师!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都能够努力地学习,长大成材,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很多老教师在提到自已有所成就的学生们时,总是津津乐道,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胜过对自己子女有所成就时的兴奋;很多老师把自已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嫁接给一批批学生,让他们了却了自已的遗憾;很多老师把毕生心血献给了学生,却忘了自已的子女,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扞卫了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有一位叫马付才的同学,他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而留下了残疾,走路老是一瘸一拐的。慢慢地,他开始在心里自卑起来。由于怕同学们笑话,他从此不再上体育课。但后来的一位姓杨的老师让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一次体育课上,杨老师听了他一贯的理由之后,一字一顿地说:“你和我们一起做广播体操总可以吧?”看着老师征求的眼光,这位同学终于点点头,同意了。可就在一套广播体操之后,老师又安排了跳高训练。同学们一个一个都跳了过去,马付才的名字被叫响了。面对第二次喊叫,他气愤地说;“不行!你明知道我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要让我跳呢?我跳不了!”
“你看看这高度!你一定能跳过去的!为什么老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残疾人、窝囊废呢!”杨老师激励着他。
杨老师话音刚落,马付才疯了一般的向跳杆冲去,并顺利地跳过了跳杆。之后,在杨老师的特意安排下,这位同学一次又一次地跳过了跳杆。
下课后,杨老师亲切地拍着马付才同学的肩膀告诉他,第二次之后,跳杆的高度被老师有意抬高了,但他还是跳了过去。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给自己设限,而且要把跳杆不断往上抬!”
这次事件之后,马付才完全恢复了自信。他走出了自卑自怜的阴影,他不再逃避。他和同学们一起出早操,一起跑步,并在体育课上主动将跳杆的高度一次次往上抬,他都一次次地成功超越。
更可喜的是,由于不断的锻炼,马付才同学的病情有了好转。他心理和身体的疾病都得到了改善,最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马付才走上了社会,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每每在事业上徘徊不前的时候,就想起老师的那句话。那句话一直激励他前进。
如果没有杨老师的教诲,马付才的人生将不可想象!遇上这么好的老师,他的人生命运将会因此而改变。
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错,人生路中上有恩师的教导,就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之上有恩师的关注,才会更加自信,勇敢走向新的辉煌。
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 2
花儿感谢阳光,因为阳光抚育它的成长;雄鹰感谢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飞翔;老师,我感谢您,因为您给我传授知识,让我健康成长。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感谢您为我们无私的奉献青春。虽然我们只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我们也要学着释放温暖,更要怀着对老师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动,毕竟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洛克认为:“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卢梭也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一直以来我们只懂得索取,不懂得感恩。老师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欢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老师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当我犯错误而受到惩罚时教导我的是老师;当我遇到一道难解的题而汗流浃背的时候,为我细心讲解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种亲情。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些质朴的教育,感恩于他们的淳淳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您将我带进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难题时,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解题的思路。在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中,将我带进了趣味无穷的数学天地里。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您将我那颗幼小、无知的心灵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
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您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进了“自信”的“天空”中,带进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带进了以后成功的大门里。
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您善意的提醒给我以谦虚。您将我那颗骄傲,浮躁的心带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带进了上进的“流水”中,也带到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
不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感恩您,我的老师,感恩您为我所做的一切!”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在这对全天下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拓展阅读
1、新疆老师民族团结的故事 新疆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20xx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 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 200米 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故事。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员对*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2、新疆老师民族团结的故事 新疆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很荣幸和参加此次的辅导员大赛,我叫奉萍,来自恰合吉牧场寄宿制小学,在这和大家分享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故事。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同样的历不分史、相同的信念,将新疆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巩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正如歌声所唱的: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下面我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故事。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个地方,居住着汉族、回族、哈萨克和维吾尔族等28个民族。在这个地方,你随处能听到不同的语言交流;在这个地方,你随时能看见不同民族生活的其乐融融景象,这里就是塔城,一个充满着油画芳香、与众不同的城市。
2015年9月,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我今后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恰合吉学校。陌生的工作环境、不甚熟悉的同事和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既茫然无措又充满挑战。那一天,我第一次踏进那个办公室,遇到了我在这个学校的第一位良师益友——石云玲老师。她坐在我的对面,似乎是看到了我的拘谨,笑着问了问我的情况,然后说了句“没关系,面对新环境都有这样的问题,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在后来的接触当中,她处事的认真和负责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是她,让我对这个学校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更让我敬佩的是她对班级里孩子的关爱。石老师不是班主任,但作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她始终比班主任付出的还要多,阿扎玛提是班上的一名哈萨克族男孩,由于从小是个*,寄养在亲戚家里,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不好,对于这样的孩子,大家可能光听听都感觉到头疼,但是石老师没有,她把阿扎玛提作为学习上帮助的重点对象,每天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他补课、辅导;生活上,她带来自己家孩子的衣服给阿孜玛提穿,生病了给他买药吃,给孩子钱洗澡,对阿孜玛提的关爱无微不至,让我敬佩。
熟悉恰合吉学校的老师们都了解,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少,只有16位,但却含4个民族。恰合吉学校里每个班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学生组成,我们学校共有柯尔克孜、哈萨克族、蒙古族等6个少个民族师生组成。刚刚来到这所学校时,我的心里很忐忑,不要说教学了,我担心和他们沟通都有困难,但是我们学校的两位少数民族老师,使我改变了这一观念。那就是能歌善舞的阿米热老师和温柔娴淑的吐尔逊
老师;阿米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作为维吾尔族的姑娘,阿米热老师有着维吾尔族人特有的热情,刚刚参加工作时,她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管不住孩子而不敢组织活动,她主动请教汉族老师,在一次次学习和磨练后,现在可以游刃有余的组织各项活动,时常给孩子们编排一些节目,深的孩子们的喜爱!不光如此,她还大胆给孩子们上自己研发的综合实践课,在前不久,她在全市的特色说课上获得一等奖!这可是少数民族老师用汉语给孩子们上的维吾尔文化的课啊。正是因为我校各教师之间的团结和睦相处,才使得各民族教师在这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说到吐尔逊老师,您跟我一样不得不佩服她,佩服她是因为她的毅力,作为哈萨克族老师,之前对于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完全不了解的,我们恰合吉学校定剪纸为学校特色,在学校里,老师个个会教;孩子们人人能剪。
吐尔逊老师跟着我校的姚玉梅老师虚心学习剪纸,现在已经剪得炉火纯青了,任何一幅作品到她的手上都会变成一幅“工艺品”。有的汉族也自叹不如!民族团结最主要的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被彼此民族的文化和艺术所吸引。吐尔逊老师十分谦虚,和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相处的都非常融洽,她在汉族老师的指导下更新传统剪纸材料,变为不褪色的作品。把哈萨克族传统祥云图案融入剪纸大胆创新,所剪出的作品不但贴在了校长办公室的窗户上、贴在了班级的文化墙上、贴在了恰合吉牧场老百姓的家里……还在恰合吉牧场传统手工艺大展上获得好评这让我更明白了各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还随处随时都可以看到民族团结之花的盛开。逢年过节,学校领导都会去少数民族家慰问和看望;随时都能够听到各民族教职工相互帮助的感人事迹;教学上,民汉教师结对子,快速提高双语教师汉语授课的水平,为促进教育教学进步共同努力;教育上,民族教师主动帮助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进行沟通,使得老师和民族孩子的关系更为亲密。就是在这样和谐的相处环境中,我们学校也收获了“塔城市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塔城地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的荣誉。
数不清的感人事迹,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其实,无论是谁,都愿意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希望恰合吉学校常盛开民族团结之花,更希望学校早日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学校。在这里,请允许我说出很多老师的心声:在恰合吉学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事情,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细微之处见真情。
谢谢大家!
3、新疆老师民族团结的故事 新疆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全国56个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同唱对祖的祝福。“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萦绕耳畔时,我们不得不会想起前两年在电影院看过的电影《真爱》。这是发生的新疆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9岁的新疆奇台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
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 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因病去逝,留下了3个孩子,阿尼帕又将这3个回族*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养了10个*,加上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个年代,要一天天地过日子,谈何容易。
阿尼帕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爱心都用来照料这一大群孩子,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他们哪里知道,阿尼帕从来都是只吃半饱就行了。
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里,性格开朗、乐观的阿尼帕,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
阿尼帕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 10个是收养的*。但她始终说:“我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民族不同,心相通,你帮我,我帮你,世界会更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