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诗词鉴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最佳。明代王世贞认为盛唐七绝,只有他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征戍之事。王昌龄的《从军行》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
前两句描写景物,交代背景。上句点出地点“青海”,写出景物:万里浓云笼罩得雪山晦暗无光。景物中透露出战云密布,战斗频繁而激烈。下句写军队驻守的是一座远离祖国的孤城,将士时时回首远望玉门关,玉门关内就是祖国和家乡,写出将士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感。这些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下面的抒情。
下面两句抒发将士的壮志情怀。前句说在沙漠里已身经百战,磨破了身上的军衣;后句说不消灭敌人绝不生还。“穿”,磨破的意思;“楼兰”,西域古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楼兰阻挡通往西域的道路,袭击汉朝使臣。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遣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王。这里借用典故,“破楼兰”即消灭敌人的意思。
全诗通过远征将士的抒情,表达了将士热爱祖国、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
诗中先写景物,暗喻战争的残酷频繁和将士的爱国爱乡,以烘托下文。接着以直言抒情写出了将士英勇无畏,百战不疲,誓灭敌人的爱国豪壮情怀,把全诗推向**,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战歌,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
拓展阅读
1、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翻译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队伍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中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中泛指当时**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与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中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中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中。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中,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中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2、关于雨水节气经典诗词鉴赏分析
一壶天下雨水,南甜了,北咸了,一壶天上雷声,西风往北,这月泥泞不堪,这月还是故乡,云里也难安,梦里孤魂草字芳,文不答意,武不能安良,还是未等,乡里荷花开落,夜里静思南方的南方,曾是我不懂的鸟语花香,原来北方没有诗词思念她。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雨水节气诗词经典鉴赏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人对于雨水节气的佳作不少,你了解的有哪些呢?
这两日进入雨水节气。“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故名雨水。”这样的节气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词呢?我想到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你呢?
减字木兰花(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
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春寒(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
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
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初夏(陆游)
梅子生仁已带酸,楝花堕地尚微寒。
室无长物惟空榻,头不加巾但小冠。
蚕簇倚墙丝盎起,稻秧经雨水陂宽。
效原清润身差健,剩欲闲游一跨鞍。
减字木兰花(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渔父词/渔父(蒲寿宬)
岩下无心云自飞。塘边足雨水初肥。龟曳尾,绿毛衣。荷盘无数尔安归。
野步(齐己)
城里无闲处,却寻城外行。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傍涧蕨薇老,隔村冈陇横。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入塞(王安石)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入塞(王安石)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3、五律咏蝴蝶诗词鉴赏范文
清风斋主(张靖韵)
寒微终羽化①,
遗世舞轻纱②。
渴饮枝间露 ,
饥餐叶下花③。
洪炉惊梦蝶④,
野灶扰啼鸦⑤。
惜逐狂蜂去⑥,
生怜骨委沙⑦。
释义:
寒微:原指家世、出身贫苦地位低下。此指蝴蝶生命变化特征;
羽化:道教徒 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得道飞升称作羽化;也指思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大境界的状态。蝴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一生会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即蝴蝶)。从卵到蛹变化及至为成虫,身体组织经过复杂的变化,因而成虫的形态构造称为羽化。蝴蝶羽化虽非成仙得道,却是象征生命境界和生活状态的一种提升。此处指,从低位的低微,经历很多艰难的蜕变过程逐步变化为美丽的化身。
②、 遗世,原指遗弃世间之事,常说明人的离世隐居,修仙学道。引申为世上少有。蝴蝶以其绚丽众多的色彩和优美的飞舞姿态得到人们的钟爱,此处指其独特独有的舞姿。
③、蝴蝶的生活习性成虫以花蜜为食物,有的品种也吸食树汁、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在此是指蝴蝶的生活习性,意为其自身的冰清高洁。
④、洪炉:原指大火炉,比喻锻炼人的环境。也比喻天地,造化等。此指俗世的主流环境。
梦蝶: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庄生梦蝶寓言就描绘他自己梦见变成一只蝴蝶,欣然自得,轻松舒畅地自由飞翔,完全忘记人世间的烦恼。梦醒后一直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寓意在阐述物我两忘,不以世事扰乱心神,追求逍遥自由的哲学思想。原表示人生原属虚幻思想的两种境界,即真实和幻觉。后多为人生感悟和体验,多用来抒发恬淡闲适,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
此处用意则为纷乱的俗世环境扰乱了蝴蝶本为逍遥自在的生活。
⑤、野灶: 山野人家的炉灶,此处借用为逃离俗世的环境,
啼鸦:指鼓噪,形容纷乱。乌鸦"象征衰败荒凉的情境和悲慨之感,也有俗客庸夫之意。此比喻社会主流的浮躁,
此处用意则为,想逃离俗世寻求自由自在也会被主流纷乱的啼鸦所*,不得安宁。
⑥、狂蜂,轻薄之流。
⑦、生怜骨委沙,是纳兰词《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的借用, 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以指女子之死,也可以指柳絮沾泥,或者是雪花落地等意象;尘沙,指尘埃与沙土,比喻污浊。委,则是托付,丢弃之意。 此句两句则为轻易舍弃自身的冰清玉洁,忘却一生的艰辛磨难后的羽化,追逐轻薄之流,把自己一生的高洁在最辉煌的时候葬送,实在令人怜惜。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难道不也是诸多人的悲哀么?
2013年9月18日张靖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