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发生流砂的补救措施论文
【论文摘要】关于深基坑发生流砂的补救,本文介绍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在保质、保量下如期完成了该基坑最大漏水的处理和施工。
【Abstract】Redress about that quicksand happened in the deep base pit, a series of technology measur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s been introduced, has accomplished treatment and construction being the base pit maximum’s turn to pour water leaking from as scheduled under quality and quantity guaranteed。
【Key words】Deep base pit; Quicksand; Remedial measure
1 工程概况
安徽省宿州市浍水河二期调水集水廊道工程,该工程三面环水,主体工程为242m长地下廊道,该廊道位于地下7。75~10。5m,廊道东端的吸水室基坑位于地下11。90m,是宿州市基坑深度较大的工程之一。
工程基坑底的标高为—11。80m,而河中水位高水位标高为—2。30m,即高水位时管涌点水压约9。50m。
基坑所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殖土0。7m、轻严粘土1。3m、细砂3。2m、中砂2。8m、粗砂约3。5m、强风化岩层等。
为充分利用浍水河水,在距基坑下游1000m处同时开工建设一临时挡土坝用以蓄水,将水引至一期调水泵站进行不间断抽水。
2 施工方案先择
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原设计采用12m深的深井降水井位布置不合理、深度浅、施工工艺不科学,致使深井降水措施失败,当挖至4。5m深时,基坑东南侧、北侧、西侧涌水量相当大,出现流砂达22处之多。
经会同多位水利专家商讨对策,主要考虑以下三步施工:
2。1 先沿远离施工区的河西岸边开挖导流明渠,然后在距廊道中心上、下游各300m处筑两道围堰,利用铺塑明渠减弱河中明水渗水量,减小水头差。
2。2 采用护、排、引等措施,综合治水,满足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工期要求。
护:重点抢修东南侧、西侧土体,在流砂严重的地段按1∶0。33坡度向砂中打入钢筋骨架钢丝网护坡,然后贴着钢丝网打入竹杆,间距500mm,随挖土深度的增加和水位的降低加深钢丝网,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采取措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排:由于工程基坑的涌水量比较大,而且每天24h不间断地*,为有效地进行基坑排水,在吸水室基坑外东南侧、西北侧各建一集水井,同时随着基坑向西延伸,当挖方挖至基坑底部时,每隔30m设一个集水井于基坑范围外,井底应低于引水沟底1m左右,采用钢筋骨架钢丝网进行固护,井内各布置2~3台大功率污水泵,根据涌水量的大小来决定工作水泵的开关数量,来保证基坑进出水的平衡。
引:当挖至吸水室设计坑底标高时,在砂层区域铺设100~200mm的道渣,道渣内铺设4根φ75的塑料滤水管作引水管,一端接至坑内的*口,一端接至蓄水池,同时在道渣上干砌一行块石,再浆砌一行块石,在底板外侧砌筑砖挡水墙,在墙外挑几条排水沟,将坑外的水引进蓄水池。
在底板施工的同时,4根φ75塑料管一直处于排水状态,以保障底板安全。
2。3 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水头差。降水有3种成熟的措施。①在坑外重新打深井,用深井降水。②在坑内外侧砖砌圆筒沉井。③在坑内外侧用大钢锥钻1000mm的井孔。但这三种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成井时间长,无法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经过公司科技人员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可重复利用的钢管排水井降水。在第二步采用“护”法施工过程中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钢管排水井降水,同时,配合“排”、“引”等措施综合治水。
沿廊道基坑底部两侧,自东向西每隔30m设一排水井。先打入钢管滤水井,利用抽砂筒抽砂,挖至井底后用20~40mm碎石铺设井底反滤层,然后用污水泵排水(在机械向西推进过程中,挖土至一段距离后,拨出钢管,按选定位置重新打入砂中)。
钢管直径1500mm,璧厚4mm,单根长4500mm,在距底部0。5~1。5m处割3个*孔(高1。0m,孤长0。85m)做滤水体,*孔外璧焊1~2mm钢丝网,钢丝网外焊接φ18钢筋加以保护,钢管内璧焊上3mm钢丝网,网外再焊钢筋加以保护。
综合以上一系列技术措施,终于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了该基坑最大漏水的处理和施工。
拓展阅读
1、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
摘 要: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交通运输;改善;新技术;智能化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1 提高速度
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提速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停得住。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确保安全。
2 提高载重
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以公路运输为例,以前的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较差,运输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也低,而现在的载重汽车不但从结构上和性能上进行了改进,载重量也由原来的几吨提高到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船舶也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智能化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称为电子路线引导系统。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研究ITS的初始阶段,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省发起了全面的车辆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从而拉开了国际ITS研究的序幕。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进入90年代后,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控化方向发展,智能化集中传感器和智能化执行机构也付诸使用。铁路在开发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上,有待统一集成,发展现代智能铁路系统。水路运输智能化包括船舶智能化、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和水上运输系统智能化。航空运输系统智能化,即新航空系统,包括通信导航及监视和空中交通自动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计算机技术、远程购物存储、计算机科研等将代替目前地实物运输,而且运输方式也将增多和改进。未来的车辆将会自重更轻、成本更低、排放系统更先进。
总之,技术进步对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改进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智能化内涵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应用在此有着广阔的空间。
4 环保化
汽车运输环保化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已制定限制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的法规。油箱必须密闭,防止蒸发。燃油系必须装有带木炭吸附剂的容器。加油时的燃油蒸气则由加油站特殊加注器来回收,这样汽油中蒸发的气态丁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比较现实的措施有两个:1)采用洁净化燃料,如煤化汽油、甲醇、天然气、液态氢等,不含硫的新型燃料;2)采用混合驱动,减小发动机,增加电机驱动,实现怠速关机和回收部分调动能量。电子技术不再是作为机械结构的替代或增补,而是强调总体设计的机电一体化,强调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现在已有部分型号的混合驱动汽车投放市场。
铁路电气化是成熟的环保运输技术。高速铁路是生态最洁净的现代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走向洁净化的重要途径。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各种运输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技术路线和经济路线大同小异,又各有其特点。从共性出发,把握个性,是使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达到现代化交通的必由之路。
2、浅谈幼儿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
(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2.进餐、吃点心
这个环节可以挖掘的数学教育内容较多,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等。总之,通过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来看,这使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挖掘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留意周围的一切,注意一切的小细节,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运用。这样我们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将会被挖掘出来更多。
3、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摘要: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1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2.2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和*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或细*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或真*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