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拓展阅读
1、泰戈尔经典诗句
●神对人说: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爱你所以惩罚你。
●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幼花的蓓蕾开放了,它叫道:亲爱的世界呀,请不要萎谢了。
●神对于那些大帝国会感到厌恶,却决不会厌恶那些小小的花朵。
●瀑布歌唱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的全部的水。
●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
●这寡独的**昏,幕着雾与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财富。
●雾,象爱情一样,在山峰的心上游戏,生出种种美丽的变幻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诗人--飙风,正出经海洋森林,追求它自己的歌声。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并未灰心失望。
●绿草求她地上的伴侣。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
●人对他自己建筑起堤防来。
●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象那海水的低吟声绕缭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
●这个不可见的黑暗之火焰,以繁星为其火花的,到底是什么呢
●那想做好人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敞开着。
●在死的时候,众多和而为一;在生的时候,一化为众多。神*的时候,*便将合而为一。
●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
●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
●这个渴望是为了那个在黑夜里感觉得到,在大白天里却看不见的人。
●露珠对湖水说道;你是在荷叶下面的大露珠,我是在荷叶上面的较小的露珠。
●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
●绿叶的生与死乃是旋风的急骤的旋转,它的更广大的旋转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间徐缓的转动。
●权势对世界说道:你是我的。世界便把权势囚禁在她的宝座下面。爱情对世界说道:我是你的。世界便给予爱情以在它屋内来往的自由。
●浓雾仿佛是大地的愿望。它藏起了太阳,而太阳原是她所呼求的。
●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祈祷者呀。
●瞬刻的喧声,讥笑着永恒的音乐。
●我想起了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了。
●我灵魂里的忧郁就是她的新婚的面纱。这面纱等候着在夜间卸去。
●死之印记给生的钱币以价值,使它能够用生命来*那真正的宝物。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远远去了的夏之音乐,翱翔于秋间,寻求它的旧垒。
●无名的日子的感触,攀缘在我的心上,正象那绿色的苔藓,攀缘在老树的周身。
●回声嘲笑她的原声,以证明她是原声。
●当富贵利达的人夸说他得到神的特别恩惠时,*却羞了。
●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造物主把像你这样的人派遣到人世间来,是要你担负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你决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身体。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就算你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应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有时候,爱情不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2、母爱永恒经典诗歌
伴着哇哇哇的一阵阵哭声,
伴着妈妈咬着嘴唇流着泪的痛苦声,
全家人的心切的盼望,
我终于离开了十月怀我的母亲.
小时候,
母亲您忍受着全家人*的*思想拉扯我,
是母亲您一直陪伴着我,让我不受欺负,
我是在母亲您的眼泪与心痛下度过我的童年.
但我------心甘情愿.
长大后,
母亲您用一颗善良的心教育着我,
让我睁眼看世界,让我做一个有用的人,
母亲您用心良苦,
我全明了.
一直支持我的人是您,
让我觉得生活有意义的人是您,
让我有家的感觉的人是您.
友情的背叛,
爱情的破碎,
但我仍相信我与母亲您这份母女情是永恒的!
来生,
母亲您仍是我伟大的母亲,
您用母爱滋润着我,
我要用我的一生回报母亲,
那份永恒的母女爱仍然属于母亲您和女儿我.
什么才叫永恒?
什么才会永恒?
在母亲轻声叮嘱你的那一刻,
那一刻就叫永恒!
就在友情,爱情离你而去,
那为你存在的母爱才会永恒!
3、诗歌鉴赏三字经
一.知作者,明主题。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如我校2011年三模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请简要评价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要学生对陆游的生平遭遇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其它信息,应该不难得出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二.析意象,品意境。
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事物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显现的载体,古诗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事物。
意境是意象的艺术组合,它是诗人苦心孤诣创造的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具有画意性、音乐性和超越性。要理解诗歌,就得仔细体味诗词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如08年扬州中考卷第10题: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 的情景。
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只需根据平时对“杨花”和“烟花”这一意象的积累,体会“孤帆”“碧空尽”,“长江天际流”这些意象所创造的意境,稍作思考,即可作答。
三.抓诗眼,读诗题。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歌阅读中,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题目中即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再如2011年南京中考卷《金陵酒肆留别》中,“留别”二字一看即知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而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四.品诗注,看题干。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如2011年泰州中考卷第7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命题人给出的注释,我们不应轻易放过,因为它是诠释这首诗的必要知识,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对学生回答第三题,帮助很大。这就要求教者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细细品味诗注。
古代课外诗歌的鉴赏虽然是难点,但只要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加强训练;学生树立信心,注重积累;掌握方法,学会技巧,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