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所终校园故事
一个南京的小学生熊捷,偶然交了一个笔友,是云南省怒江州自贡市马吉乡的小学生余丽芳。
两个小学生在书信里无话不谈,亲亲昵昵,一起走过了7年,从稚气未脱的小孩,一起变成了含苞欲放的少女。
然而,余丽芳突然失去音信。她家没有电话,唯一留下的学校地址也是查无此人。任凭熊捷再三去信追问,均是石沉大海。熊捷坐立不安,等待了整整一年,终于拿着7年的书信,走进了南京某电视台。
两个小女生的友谊问题,值得劳师动众吗?
熊捷努力说服那位制片人:“丽芳的午餐只是一根黄瓜,寄一封信要8毛钱,她仍和我通了7年信……为了给我寄一张照片,她要走上几十公里山路去照相馆……她每天都要通过溜索去上学,特别希望考上大学——瞧,这就是溜索。”
制片人瞧着那张从信封里抽出来的照片。两边悬崖峭壁,夹着波涛汹涌的怒江。惊涛骇浪之上,悬着两根钢索,一个女孩背着大书包,正在通过“溜索”过江——生命真正“悬于一线”。
这样凶险的情形,对于余丽芳来说则是家常便饭。制片人凝视良久,抬头对熊捷说,我们会尽早出发去云南!
寻访队伍很快组织起来,包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一些热心的南京市民。
车子进入怒江州,路途渐渐险阻。公路逶迤在峡谷中,时宽时窄,常有石头滚落,摔下悬崖,坠入怒江,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响。
到达怒江州的马吉乡后,大家望着怒江“溜索”,集体惊呼。一共两根,都是一边高一边低,大江正在愤怒地吞吐波浪,卷起巨大的漩涡,扑向那孤零零的溜索。
有村民过来,面对此景不动声色,掏出自带的滑轮,将自己简单系绑在溜索上,抓上一把青草,就准备过江。众人一问才知,滑轮在溜索上速度极快,通过几百米的江面,只需要7秒钟。如果不带把青草当“刹车”,巨大的惯性将把人直接摔到峭壁上。
这7秒钟,有孩子,也有孩子的父母,因故从溜索上坠落,被浪涛永远吞噬。
这7秒钟,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常态。他们背着一部彩电,一个装满日用品的大筐,甚至带着一头白而肥的猪,突然从河对岸滑过来,“从天而降”。
众人心有余悸地问:不害怕吗?
村民回答,哪有不怕的!我们在怒江边上长大,从小怕到现在。有用吗?听天由命!
寻访队伍面面相觑,不知是否应该亲自体验一把“溜索”的味道。正在犹豫着,大家看到了几乎永生无法忘怀的一幕。
一个豆子般的小女娃,麻利地从对岸滑了过来。她的个头,就是城里孩子三四岁的样子。大书包完全盖住了她瘦弱的脊背。
她叫余燕恰,6岁,每天背着一个六七斤的滑轮上下学。她说起三个月前才有人坠江身亡,语气镇静。这种面对死亡的镇静,震惊了大家。
大家没有忘记初衷,是来寻访余丽芳。偏巧余丽芳住在江的对岸,附近并没有桥。在村民的简单培训下,众人决定也“溜索”过去。
滑轮和钢索高速摩擦,激起钢屑,发出刺耳的响声。一位女记者死死闭着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到了对岸,她有些想哭。她很心疼那个6岁的小女娃。
余丽芳找到了。她生病在家,休学一年,附近也没有邮局,所以跟熊捷断了联系。她用记者的手机,第一次给熊捷打电话,欢喜无比。
寻访圆满结束。大家却满腹心事,最后不谋而合:要为怒江搭建一座最简易的可供人行走的钢架桥!可是,即便这样简易的桥也所需不菲,至少三四十万——哪里找钱?
回到南京后,在大家的精心编排下,电视台播出了“怒江孩子索道求学”的故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不久,这个故事又从南方流向全国,各地捐款络绎不绝,居然达到140多万。
10月12日,第一座爱心桥在怒江布腊村小学旁奠基。
3月12日,大桥竣工。布腊小学的孩子们扔掉了沉重的滑轮,在大桥上如鸟飞奔,欢笑着在大桥两侧挂上铃铛。
熊捷没有料到,她对一个笔友的小关爱,最终竟建成了怒江马吉乡史上第一座钢架桥。
爱无所终——一个一个小小的善念,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种子,你不知道它会落在哪里,生长开花,再度飞扬,入地生根……那白茫茫一片的爱的飞絮,跨过沟壑,穿越沧海,不觉竟温柔了整个世界。
拓展阅读
1、恶人校园故事
大年三十晚上,肥猪被人杀了。
肥猪是县城社会上的老大,人见人怕,谁不知天高地厚,敢动他?大家推测是板凳,因为板凳曾经对肥猪说过一句话:老子要你过不了年!
板凳家在乡下,祖宗八代没一个经商和*的,穷得连学都没法上。成人后,嫌种地没啥收入,就到城里进一些小百货回来卖。但小本生意赚不了大钱,干了近10年,依然没啥钱。板凳做梦都想*,却找不到门路。
板凳说要杀肥猪,是因为肥猪打了他。上个月,板凳到县城进货,无意间遇见了肥猪。肥猪觉得板凳不顺眼,啪啪就搧了他几耳光。板凳脾气本来就倔,又不知道肥猪是谁,无知者无畏,当即就给了肥猪一拳。肥猪大怒,一挥手,就过来几个小弟,把板凳打得头破血流。
板凳寡不敌众,不服气,也只好走为上策。走时,硬硬地丢下了那句话。
但板凳并没有杀肥猪,也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凶手是另外一个人,*后就跑了,直到板凳死的时候都没抓着。
肥猪被杀后,板凳名声大振。社会上的混混开始称他大哥,包括肥猪过去的小弟。大家普遍认为,杀肥猪是板凳指使的。
之后,板凳不再卖小百货,而是像肥猪一样,到处收保护费,钱来得很容易。接着,又涉足工程领域。只要他说要做的工程,谁也不敢去争。有个建筑老板,自以为有钱,哥哥是领导**,非要叫板。结果,*断了一条腿不说,还倒赔了几十万。板凳说,打人要成本,不给,就再断一条腿。
大家都说板凳头上生疮,脚板心流脓,坏透了!诅咒他有一天,会和肥猪一样的*。
我毕业后,分到学校教书,从不和社会上的人接触,对板凳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但不久,竟阴差阳错地和他成了朋友。
一天,几个混混到校园调戏女生,校长和其他老师都不敢出面干预。我看不下去,就出面呵斥。话音刚落,几个混混挥拳就向我冲来。打完,竟大摇大摆地走了。我立即报了警。
我满以为那几个混混会得到制裁。但几天后,派出所却告诉我,那伙人不承认打了我。我说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作证。警察说,问了,都说没看见。我不服,和警察理论。警察很冒火,说,办案讲证据,没证据就无法立案,再这样纠缠就对你不客气了!
我很愤怒,却很无助,把这事告诉了一个搞建筑的初中同学。
同学说,为首的家伙叫幺鸡,*长的儿子,学校师生谁敢出面给你证明。
难道就这么算了?我有些沮丧。
别急,我去找板凳。同学说。
几天后,同学叫我一起喝茶。一去,就见到了板凳,还有幺鸡。
同学向板凳介绍了我,还特意强调我是个作家。
板凳请我坐。然后对幺鸡说,杨哥是我哥,你狗日的也敢打,眼睛长到裤裆去啦?说完,抬手就是几耳光,打得幺鸡直摇晃。
给杨哥好好道歉,今后要是再找他麻烦,老子叫你用脚拿筷子!打完,板凳说。
我一定听大哥的。幺鸡浑身发抖。
我不明白板凳为啥要出面给我讨公道。我不过是一个穷教书的,毫无利用价值。心想,也许是同学的面子吧。同学和板凳经常一起做工程,走得很近。
我很感激板凳给我找回了面子,但依然还是怕和他接触。毕竟他名声不好。
板凳钱越挣越多,可身体却突然出了毛病,被查出患了癌症,还是晚期。医生说,熬不过三个月。消息一出,社会上人心大快。都说,坏事做多了,*!
板凳的灵堂设在自家院子里。我欠他一个人情,和同学一起前去赶礼。来看板凳的人很少,除了亲戚,没什么朋友,包括过去跟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弟。但奇怪的是,却有10多个身穿校服的男孩女孩在场,咿呀呀地哭。
谁啊?我问同学。
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几年前,叫我帮他联系的。死前,他拿钱,托我把他们资助到大学毕业。板凳对文化人很尊重。
我大吃一惊。
板凳死后第三年,杀肥猪的凶手归案,说并不认识板凳。但大家不信,说肯定与板凳有关,理由是板凳在凶手逃亡期间,给过他老婆和父母几十万块钱。
我说凶手说的应该是事实,还给大家说了板凳资助学生的事。大家鼻子一哼,说,你吹牛皮,他那种人,会做好事么?除非公鸡下蛋!病死他狗日的,太便宜了!
2、校园故事记作文450字叙事五年级作文
第三集 冤家对头
张大胖自从当上副班长后,便认为自己有权有势了。每天管
这儿管那儿,大家都很讨厌他。我就说说张大胖管“四眼”的那回吧。
那天早自习,大家都在读课文,突然“四眼”的笔掉在地上发出了响声,张大胖看见了,急忙走过来说:“你早自习不读课文,玩什么玩,你找批呀。”“四眼”刚想说话,张大胖又说:“狡辩啥,你还有理了。”老师一进门,张大胖就赶紧过去告状,说“四眼”破坏课堂纪律,玩东西。老师听了狠狠地批评了“四眼”,“四眼”为此恨透了张大胖。
张大胖和班长王林还是一对冤家对头。一天早上王林在检查早自习,看见王强在看漫画书,就走过去提醒他。张大胖看见了说:“你凭什么管我兄弟?”“他犯错误我当然要管!”王林说。“那你就看看谁厉害。”张大胖说。老师进教室了,他们两个几乎同时跑过去,王林急忙说:“老师,王强在早自习看漫画书,被我看见了。”张大胖也说:“王强根本没看。”他们俩个你一言我一语吵个没完,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别吵了,你们俩个像什么话,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都回家给我写份检讨书。”
就这样,他俩再见面就谁也不给谁好脸色。一次上学,他俩碰到了一起,“哼”张大胖斜了王林一眼。“呸”王林剜了张大胖一下。一进教室,王林对全班同学说:“别讲话,快看书。”张大胖却说:“刚进教室累了吧,歇会再看。”
你说他们俩是不是冤家对头啊!
3、四年级作文校园趣事
大家都知道,劳动会给人带来乐趣。我也这么认为,因为就在这个星期的劳动中,我得到了乐趣。
轮到我们值日了。我负责拖地,拉起拖把就走。不料,却一脚踩在拖把上,摔了一个大跟头。我想:真是出师不利呀。到了水池子,我拧开水管就开始涮洗拖把。但是,由于没有经验,拖把怎么也涮不干净。没办法了,我只好用手一点一点洗。
涮完拖把,我就向教室走去。拖把很湿、很重,一个劲地往下滴水。于是我就抓住拖把杆,努力地左右甩起来。正玩得高兴,一位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小同学,不要乱摇,应该用两只手抓住拖把杆,让它垂直。”老师一边说,一边手把手地教我。
回到教室,我就准备拖地。这一次,我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开始小心、认真地托起地来。
唉,谁知道“防不胜防”。当我提起拖把给同学让路时,拖把上的泥水还是蹭到墙上了。我赶紧用抹布擦,但仍然留下了一点痕迹。
我一面怨自己太冒失,一面又提醒自己要加倍小心。我决定,向“高手”请教,这个高手就是我们班经常拖地的呼泽。我向他讲述了我拖地的经过,他不但没有嘲笑我,还耐心、“专业”地给我教了许多打扫卫生的小窍门。由于有了前边拖地时的经验和教训,再加上他的指导,托起地来果然轻松多了,我快速地托完了剩下的地。
望着干净的教室,我笑了,笑声是那么多快乐,那么多响亮。是劳动教育了我,老师和同学帮助了我,我在劳动中找到了乐趣,劳动使我快乐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