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牧童斗狼
商量说:“狼是害人的东西,经常出山去叼走村里的猪和羊,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除掉。”“可是仅凭我们俩,怎么斗得过凶残的狼呢?”他们正在议论着,一眼瞥见大狼并不在,窝里只有两只小狼,于是计上心来。两个牧童一人抓了一只小狼,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有数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进到洞里,发现小狼不见了,急得惊慌失措,嗥嗥叫着四下里寻找。这时,一个牧童在树上使劲地拧小狼的耳朵,小狼疼痛难忍,大声嚎叫起来。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一抬头,发现了牧童和被捉走的小狼,愤怒极了。它狂奔过来,嚎叫着用一双尖利的爪子在树干上又爬又抓,想要把小狼救下来。可是树太高,它爬不上去,着急得要命。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弄得小狼大叫。大狼停止了嚎叫,顺着声音望过去,看见了另一只小狼。于是它又舍弃了眼下的这只,又焦急地快速向那棵树奔去,一边跑一边嚎叫着,就像刚才一样。它刚跑到那棵树下爬抓了几下,这棵树上的小狼又叫了起来。于是大狼再次回过头向这棵树跑来。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来回奔跑,不知道到底该顾哪一头好。来回跑了十几趟以后,大狼渐渐地跑慢了,嚎叫声也越来越微弱了。又跑了一会儿,大狼终于气息奄奄了,僵直地倒在地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两个牧童这才从树上下来去试探大狼的鼻息,原来它已经断了气了。
两个牧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狼。我们在对付强大的敌人时,也应该动脑筋,想办法,用智斗,才能获得成功。
古时候掌管钱粮的*叫司农。有一个名叫曹竹虚的司农在与朋友闲谈时说:他有一个同族哥哥由安徽歙县到扬州去,途中经过一个朋友家,朋友将他留下小住几日。当时正值烈日当空、酷暑炎热的夏季。朋友把他引到自己的书房去坐,那书房又宽敞又凉快。两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下来,曹竹虚的哥哥老曹想就在朋友的书房里过夜。他的朋友对他说:“我不是舍不得将书房让你住,只是这书房里晚上闹鬼,半夜出来怪怕人的。我怕你晚上看见了害怕,睡不好觉。”老曹却不以为然,偏要在那书房里住下,他的朋友没法,只好在书房里备下卧具,让老曹睡觉。
老曹由于好奇,又是新到朋友家,半夜时分,还没有睡着。过了一会儿,看到有一个东西慢慢地从门缝里爬了进来,模模糊糊看到是薄薄的,薄得只有两张纸片那么厚。那东西进来之后,渐渐地舒展开来,渐渐变作人的模样,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个女人。老曹一点儿也不怕,认真地看着。只见那女人忽然披散头发,吐出舌头,噢!原来是一个女吊颈鬼。老曹笑着说:“你这还是原来这些头发,只是稍微乱了一些;也还是原来这只舌头,就是比刚才要略长了一些,变去变来都是你原来的头,你原来的头发,你原来的舌头,只不过是稍微乱了一些,长了一些,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那鬼听到后忽然把自己的头从颈子上摘下来,又放在案桌上。老曹看到后“哈哈”笑了起来,笑着说:“刚才你有头,一会儿披散了头发,一会儿又弄长了舌头。你有头时尚且不值得害怕,更何况没有头了,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鬼的本领已经使完了,见没有吓住老曹,转眼间一闪,不见了。第二天,老曹离开朋友家到扬州去了。
过了些时日,老曹从扬州回家的路上,又经过这里,仍住在朋友家这间书房里。也是到了半夜时分,看见门缝里又有什么东西在那儿慢慢地爬着。等到门缝里慢慢爬着的那家伙刚刚露出一个头时,老曹就冷不防猛地吐它一口唾沫,并大声说:“又是这个叫人扫兴的家伙作什么祟呢?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又来干什么?”鬼觉得再没有什么法子使老曹害怕了,竟然不敢进到书房中来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对待鬼魅邪气要敢于揭露敢于*,正气就会上升。否则,就会遭到鬼魅邪气的迫害。
从前,瓯、粤地方的农夫们,非常迷信,尤具信奉**。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农夫们为**修造了许多庙宇。山顶上、河岸边到处都是。他们又亲自为**塑像。农夫们用自己勤劳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艺把将军雕刻得高大威猛、相貌凶恶可怕;郎君则和蔼一些,面孔白皙、青春年少;面容慈祥、端庄高贵的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婆;想像中的仙姑容貌艳丽、姿态优美。所有这些雕塑都经过精雕细刻,连一丝皱纹都刻得清清楚楚,衣袂(mei)飘飘好像在风中飞舞,栩栩如生,逼真极了。
农夫们为了给**修建这些庙宇,费尽了心思,用自己的全部本领把庙宇造得雄伟巍峨,十分宽敞。通向庙宇的路上,还建造了长长的石阶,石阶两旁有树木荫庇,树上缠满了藤萝,还招来了数不清的鸟儿在这里做窝定居。农夫们还在庙宇的庭院里雕塑了神鬼的车马随从,并用彩绘描过,将庙宇的气氛弄得不同寻常,却又让人感到阴森恐怖。
农夫们非常敬畏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每到祭祀的时候,都不忘献上供品。家里宽裕的要宰牛;条件没那么好的要拿猪做祭品;就是穷得最厉害的也要把鸡、狗之类的东西献给**。那些酒菜鱼肉等等,人们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却拿到庙里去给**上供。就是这样,人们在献祭的时候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礼节稍有不周,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生怕**因此而动怒,把灾祸降临到他们头上。一旦有谁得病或者谁去世了,人们也不问究竟,一概将其归结为是**安排的结果。
农夫们自己想象出**,又亲手制作了它们的偶像,却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东西,真是又可笑又可悲。我们只有努力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和精神桎梏,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办事情,不再像农夫们那样愚弄自己。
拓展阅读
1、三分钟儿童寓言故事400字
我的老家出产水**,味道极佳,曾有“贡桃”的美誉。可是产量却极低,因为大多被虫子给糟蹋了。这种残害水**的桃虫有一种绝妙的招术,它们在桃花刚开时,把虫卵产在花蕊里,奇怪的是,这桃花里头一旦有了虫卵,花瓣就会向里收缩,把虫卵包起来,而且裹得严严实实,像得了宝贝一样地舍不得放开。据栽培果树的技术人员说,那虫卵刚产下时,外面有一层粘稠的物质,能刺激花朵,使之越收越紧,这一收一裹,虫被花朵保护着,任你喷洒乐果、敌敌畏什么农药都无济于事。
直到花落成果,虫卵已经潜藏到果心之中了;当桃子渐大但未成熟时,虫卵靠桃子汁液的滋润长成虫了。于是桃子长一点,虫子就吃一点,虫子被养得又肥又大,而桃子外表看来很鲜艳,比别的桃子都“早熟”,而实际上,里头的果瓤和桃仁已被吃了许多,几乎只剩下一层空皮了。桃子的生命已快到终点了,躲在里面的虫子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末日就要来临,还在继续贪婪地吃自己赖以存活的桃子。终于桃子不堪肥虫的吞噬,“啪”地一声落到了地上。桃虫有的被摔得身断腹裂,有的没有摔死也被行人踩*。只有少数逃命而去,境遇当然是*。
桃子的花朵把残害自己的虫卵当宝贝一样地保护起来,这是多么骇人的悲剧。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难道就没有做过类似的蠢事吗?当面对那么多光怪陆离的诱惑我们是否都有拒绝的能力,是否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是否能将影响自身健康,阻碍我们前行的种种坏东西拒之门外而不是关进门里?
反过来作为一只依靠桃子才能存活的虫子,它的目光如果能够放远一些,就会看到其实桃子的末日也就是自己的葬身之时,大概也就不至于如此拼了命地使尽掏、挖、拆、毁、咬……等手段,对桃子“相煎太急”了。岂不知,害人即害己,何况它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啊!
桃子和虫子的故事该时时让我们警醒。
2、狐狸和喜鹊的儿童寓言故事
狐狸从棚里拖出一只小鸡,在一棵枣树下吃了它。喜鹊在枣树上看见了,就问:“在光天化日之下残害生命的是什么罪过?”
“什么残害生命!我在执行我的使命,”狐狸说,“惩罚任何危害公共秩序的东西。”这些家伙整个夏天都在池塘里游泳。他们把池塘里的水弄脏了,我们都没有干净的水喝。
喜鹊说:“即使糟蹋了池塘是个错误,但在里面游泳的却是鸭子。你怎样捉鸡?鸡什么时候把池塘给糟蹋了?”
“抓只鸡怎么了?”狐狸争辩说:“小鸡更危险。每天黎明前,它都会大声嚎叫,让人不的安宁。小鸡不应该受到更多的惩罚吗?”
喜鹊说:“如果鸡啼打扰了你的安宁,那就是公鸡在叫,而你是在抓母鸡。”
“母鸡更糟了!”狐狸说,“他已经下了很多蛋,孵出了很多小鸡。”你没看见吗,它领着一大群小鸡,在田野里咯咯地叫,把这么多庄稼都糟蹋了!”
“很有趣,”喜鹊说。“狐狸先生维护社会秩序,关心田地里的庄稼!”可是你捉到的母鸡太小了,还没下蛋呢!”
“胡说!”狐狸生气地说,“他现在不下蛋了。它迟早会下蛋,会孵小鸡,这我能答应吗?你不必在树上唧唧喳喳,唧唧喳喳,有本事在我面前说出来!”
喜鹊知道狐狸所说的“光明正大”是什么意思,它没有下来。
道理:狐狸从来没有做过好事,经常偷农村家里的小鸡吃,虽然小鸡小但是狐狸不会怜惜一条小生命,而喜鹊不一样,同情跟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但是喜鹊又不能跟狐狸当面对峙,狐狸是比较狡猾的,喜鹊明白狐狸是自己的敌人。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
3、灰狼变木墩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灰狼的头上尽是包,为什么?偷东西被人家打的呗。
这天,灰狼找到了一个巫师,从巫师那里学到了一句能够变身的咒语。
灰狼来到路上,念起咒语,立刻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气球躺在地上。一会儿,熊大叔路过了:“哪里飘来的一只气球呢?”他捡起“气球”,把它带回了家。
半夜里,“气球”念起咒语,把自己变回了灰狼,他吃掉了熊大叔的半桶蜂蜜,然后逃跑了。
第二天,灰狼念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铃铛躺在路上。一会儿,鹅先生走来,他捡起“铃铛”带回家:“我太太下了好多蛋,我就快做爸爸啦,这铃铛带回家给我将来的孩子们玩吧。”
半夜里,“铃铛”念咒语变回了灰狼,一口气吃掉了四个鹅蛋,然后逃跑了。
第三天,灰狼来到路上,远远地看见山羊大爷走来,他立即念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木墩。一会儿,山羊大爷走到了“木墩”前,“真结实的一个木墩,我搬回家当凳子坐挺好。”他抱起“木墩”回家了。
半夜里,看山羊大爷睡着了,“木墩”念咒语想变回灰狼,可是,他念完咒语后,不但没变回灰狼,却传来了一个声音:“尽做坏事不做好事,本咒语只能使用五次。”
“木墩”大吃一惊,使劲念咒语,没用,咒语真的不灵了。
“木墩“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木墩,被大家坐来坐去。(作者:张先震)
4、三分钟儿童寓言故事400字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中,飞翔着一种有动听鸣叫的美丽小鸟,叫做莺鸟。它们长着形色各异的喙,岛屿上物产丰富的日子,莺鸟们靠吃多种草籽为生,活得悠哉。但是饥馑来了。干旱袭击了岛屿,整个大地好像是刚刚凝固的炽热火山,赤红的土地,看不到一丝绿色。科学家找到从前研究过的莺鸟,它们的腿上拴着铁环,观测结果,发现莺鸟们的体重大减,挣扎在死亡线上。
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吃光了,惟一剩下的是一种叫“蒺藜”的草籽,它浑身是锋利的硬刺,锐不可当,在深深的内核里隐藏着种仁,好像美味的巧克力封死在铁匣中。蒺藜还有一个名字叫“铁星”,象征着难以攻克。拉丁文的意思是“挤压和疼痛。”
莺鸟用自己柔弱的喙,啄开一粒铁星,先要把它顶在地上,又咬又扭,然后顶住岩石,上喙发力,下喙挤压,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壳扭掉,吃到活命粮草。
岛上开始了残酷的生存之战。没有刀光剑影,惟一的声音就是嗑碎蒺藜的噼啪声。很多莺鸟饿*,有些顽强地生存下来。科学家想,生和死的区别在哪里呢?
经过详细的研究,喙长11毫米的莺鸟,就能够嗑开铁星,而喙长10.5毫米的莺鸟,就望“星”兴叹,无论如何也叩不开戒备森严的生命之门。
0.5毫米之差,就决定了莺鸟的生死存亡。在丰衣足食的时候,一切都被温柔地遮盖了,但月亮并不总是圆的,事物的规律跌宕起伏。
我猜想,那些饿死的莺鸟在最后时分,倘能思索,一定万分后悔地想自己为什么没能生就一枚长长的利喙!短喙的莺鸟,是天生的,它们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淘汰。但人类的喙———我们思维的强度,历练的经验,广博的智慧,强健的体力,合作的风采,幽默的神韵———却可以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渐渐地磨炼增长,成为我们度过困厄的支柱。
猪与狗又不知因为什么吵了起来,原来这次他们是互相为谁生产顺利大吵大闹,争论不休。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可争论的,母猪所生下来到的,必然还是猪而已,母狗所生出来的,难道还会是龙不成?狗崽子们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它们幼小之时看起...
5、儿童趣味寓言故事
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之乎者也”等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不识字干很多事都极不方便,老翁尝够了苦头,决心让儿子念书识字。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我们从这则寓言可以看到,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没有一个人敢说他什么都会,不用学习了。无论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都不能放弃学习,得经常充电,因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掌握了的科学技术,才能创造较大的生产力。
有一家人家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撤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着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现在,您论 功请客,怎么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
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预见性,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听听别人的建议也是好的,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来回**。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爬上芦苇地边的一颗大树上休息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的溜下大树,捡起一块石头,又爬上大树,趁老虎又一次跃起,飞快的扔出了石头,石头重重的砸在了老虎的头上,老虎*懵了,还以为天兵降临,丢下猎物飞快的逃走了。
农夫过去一看,捡到了了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会横空飞出一块石头,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麦子刚入仓,绿油油的玉米苗便铺开了田地。一位农民在田里疏苗,忽略了两棵紧挨在一起的小苗。这两棵小苗便拼命生长,都想高出对方,以免主人再来疏苗时被拔掉。
过了一段日子,其中一棵因土壤肥沃,阳光充分,便高出一截,另一棵则因接近树荫,很是矮小。高出一截的玉米苗便开口了:“喂,我的朋友,任命吧,你是怎么也赶不上我了。”矮玉米什么也说不出来,眼睛里写满悲伤。又过了一段日子,高玉米长得更高了,水灵灵的绿叶轻捷地伸向两边,在清风中沙拉沙拉地响,似一支乐曲,整个田里只有它那样高出一头。不足的是,它的茎秆又瘦又嫩,至今还未生蕊。另一棵虽然矮小,茎秆却壮起来,还结了一支嫩嫩的玉米。
高玉米不以为然地笑道:“朋友,我说,你早晚也得被拔掉,活着还有啥用呢?只会白白吸收养分,白白占用空间!”矮玉米对高高在上的同伴说:“是的,我比不上你高,但我尽力了,尽力透过密丛去吸取阳光,尽力去为主人结果实,就算现在我被拔掉了,我也不后悔。”
农民来了,毫不犹豫地将高玉米拔下了,边拔边说:“唉,我们最恨的就是这种苗子了,只顾往天上窜,根本就结不了果实。”
用这个小故事来警告那些高傲自大、追求外观而不做实事的人,是最贴切不过了。
从前,有一个国王厌倦了王宫里的生活。吃够了山珍海味,玩腻了奇珍异宝,看厌了歌舞。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件,进行查看批阅,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国王感觉无聊极了,自己没有开心快乐的事情来做。于是,偷偷跑出了王宫外面。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把集市围的水泄不通。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有那街边扑鼻而来的香味美食,令人直流口水。国王看着如此热闹繁华的景象,心情十分欢喜。自言自语道,这相比王宫单调的生活简直太美了。
国王远离王宫,继续往前走,路遇一个笑容满面的农户。好客的农户邀请国王去家里做客,国王盛情难却和农户一起去了家里。农户把家里的母鸡烹饪出一道菜,来热情招待国王。国王看着家徒四壁状况,不解的问道:你如此贫穷,为何每天都面带笑容?农户笑着答道: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父母身体健康,妻子贤淑,几个孩子聪明伶俐,美满安康的一家人使我感到温馨幸福。有时可以上山打些野味,下河去捉鱼:有时做些风车和孩子一起玩耍:还有时去人山人海的集市,看精彩的杂技,听悦耳的戏剧。生活如此美好,我没有一天不感到快乐。国王恍然大悟,原来王宫有开心快乐的生活,只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