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的杂文随笔
我跪在床的中间,身体笔直,穿着我的粉色蕾丝拼接吊带裙。
李闪闪走进卧室,说,“你到床边来,你跑那么远我捆起来多费劲”。
我爬到床边去。
李闪闪看着我,上下打量,拿绳子比划。我感到冷。北京这几天即使有暖气也冷,更何况我穿着睡裙,大腿都是鸡皮疙瘩,我等得有点不耐烦。但我没有表现出来。
李闪闪说,“你得背过去,背面儿朝我”,是温柔和商量的口吻。
我背过去。
我想这绑个人还得我亲自挪动实在太不专业。想着不知道他要怎么操作,等待的同时我开始打量放在飘窗上的植物,三盆,都快*,枯叶散落在飘窗上,餐巾纸的盒子也侧躺着,也许是被风刮的,台灯下面床头柜上摆的书都落灰了。我越看越想立刻就冲过去收拾收拾。
我经常在进行*的时候发生走神的情况,碰上对方发挥出色,时间超过20分钟的时候,我就开始无法一直专注,思绪有点飘,会想到客厅电视柜的抽屉有没有关上,咖啡机的咖啡渣倒了吗,干洗店里的衣服又忘记去取了,总是想到这些平时想不起来的琐事。回过神来就会产生负罪感,于是表演得更加卖力,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情绪让这无休无止的性爱早点达到**早点结束,一方面也想掩藏自己走神的事儿。
一根红色绳子横着笔直的从我眼前划过,勒住我的脖子。“你这头发”,他站在我身后,此刻他两只手各拿绳子的一端,横在我脖子上,开始纠结我的头发,“你这头发,弄一弄,你用手拿起来”,他说。头发干扰到他了。
“用手拿起来一会儿怎么捆手”,我说,我俩像在商量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东西应该如何捆绑那样商量我应该如何被捆绑。
“那你头低一下”,他一边说,一边从后面用手把我的头发往前捋。手法粗糙干脆,像弄芭比娃娃。
我头低着。
“我的手是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我提问。不知道如何摆姿势。
“放在后面吧”,他想了想说。
他把绳子从后面交叉一下,又往前,又碰到了我的头发,他小心绕过我的头发,在前面交叉一下,又往后,在后面交叉一下,又往前,我感觉气氛有点上来了。
缠到肚脐眼的时候,线快没了,显然是捆绑密度太大了,我的胳膊和身体缠完了,两只手还是空着的,他拥有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又拆了几道弯,形成间隙比较大的缠法,最后勉强缠到了我的大腿根部,他拿着红绳的两个端头,看着我。
“看着不大对劲啊”,他说,自己在思考。完全没有进入此刻捆绑应该进入的状态。也许捆绑对他没有刺激效果。
“是不大对劲,跟我电影里看的不一样”,我说,被这种商量的口吻折腾的毫无性欲。开始强忍住自己将要气急败坏的情绪。
他把绳子两端系在一起,我象征性扭动了几下,准备开始调节气氛,假装束手无策,结果绳子就松散开来,像一条鱼上下摆动挣脱了一圈一圈缠法的绳子。他穿着浴衣,头发中分搭在额头上,皮肤还是那么白净,看着我,一种带有疑问和勘察的凝视,他说,“不太对,这得重新绑”。
“算了吧”,我说。
“我再试试,我想明白了”,他说。
“不要了,不想弄了”,我说,感觉有点狼狈。
“你说把你手往后绑起来,你背过去的时候不得头着地了啊”,他说,把自己的深度思考跟我讲了讲。
“那怎么办”,我说,我被问住了。
“手得单独绑”,他说,“这一根绳子不够,得剪掉一段绑手”。
“不弄了,改天再说吧”,我随随便便的从松散的绳子里钻出来,起身把绳子收进了床头柜。他说要剪掉绳子的时候,我居然稍微有点不舍得。
拓展阅读
1、固执杂文随笔
读钱钟书,少年时,他也丧丧的,写到:任何事情,时间尺度放大就是悲剧。
我不知未来如何,却倒推回去,研究亿万年前的生命。他们搁如今果然悲剧——“头索亚纲”被戏称为无头动物,海星没有脑子、胃营体外消化,蜉蝣朝生暮死,蚱蜢一生三季。它们的名字被地质年代取替,些许残肢形成化石,躯体腐烂矿化,随炊烟散为原子…
我们有幸在生年知晓死后命运,也意味着,有义务让乏善可陈的演化进程踽踽前行,但那是怎样一种力量,双螺旋的厚积薄发,辐射进化的桃李满天下,还是仅在地球漫长生命一隅的.一时煊赫?再近些,秦金震寰,鼍鼓嘶吼,碾过几代奴隶帝国,建设*王朝,同时,在地中海远端,建造金字塔的工匠望之如荼,帕台农神庙,好望角的巨人雕塑,他们凝视在短短千年时间,原脑皮进化出大脑皮层的沧桑巨变。农民起义,阿房焦土,南北两朝,少民逐鹿中原,鲜卑与汉沟通基因,史书如同穿越时空的耄耋学者,普通人像河床上的泥沙,淘过一代又一代。英雄在潮间带陆续排开,是泥土包不住的贻贝,但这终究是种内记忆的延续,我们没办法把故事说给“别人”听。
这种孤独比天外繁星还要永恒。白起坑杀四十万铁甲,今却拾不到一枚铁销,朱允炆靖难之役,未窥线索,于是,我们似乎高估了历史的宽度,你我的名字终究被洗刷干净。堇色绸缎上的遗珠,我们总贪心抓住,于是你会发现,高楼危檐势若飞的黄鹤楼不抵信号塔高度,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飞来峰林幽人稀。
我们致力于改造地球表面薄薄一层,却不愿在内心建造宫殿,那些花儿,那些硝烟,那些不可名状的情绪,且留晚照,愿君持酒劝斜阳。
2、郧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杂文随笔
小时侯,每每父亲进城,我心里都会多了期盼。因为我知道,每次他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一堆好吃的,香蕉呀,糖果呀,还有怪味豆,那是一个乡里孩子童年最奢侈的期盼,在我幼小的心里,郧阳城就像一把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糖果,带着甜甜的诱惑,吸引着年少的我向他进发。
?97年的时侯,我考上了郧县师范,随着众多莘莘学子第一次来到郧阳城。在我单纯的世界里,郧阳城真的很大呀,路盲的我经常常我分不清郧阳路与兴郧路,傻傻地拿小石桥做叁照物,默默在心里念着向左是回校的方向,向右是去亲戚家的方向。
记忆中的郧阳天蓝水蓝,我们吃着一毛钱的冰棍,穿着几十元的衣服,素面朝天,任青春的梦想,风一样蔓延。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记载了我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蜕变的`每个过程,我第一次发表文章,我成为文学社编辑,我出版第一本小说。我盛大的无以伦比的诗和远方,在这里温暖,在这里灿烂。
04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我离开了郧阳,只身一人去了深圳。在异乡的城市里一边打拼,一边用苦涩的文字,抒写着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郧阳啊,已经成了故乡,在我魂牵梦绕的思乡梦里,一声声召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2008年,我们在郧阳沿江大道买了房子,正式成为郧阳城的一员,和所有郧阳人一样,头顶一片蓝天,共饮一江汉水,白天上班,晚上江堤散步,在芸芸众生中,在平静的生活里,简单的幸福着。
我爱郧阳,郧阳是个好地方,这里有郧山,有汉水,有恐龙蛋化石和远古人类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我爱郧阳,这里有令人胃口大开的酸浆面和三合汤,是吃货们补充元气和能量的地方。
我爱郧阳,这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是适合静下来思考和慢生活养老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三月杂文随笔
人间三月天,归春唤大地。春风得意,乍暖还寒,春泥氤氲起久违的芳香浸润在三月的暖阳里,苏醒了繁华大千的汨汨春梦。禁锁在严冬里的那汪沸腾的心语,只会在这个萌动的时节才能流淌在笔端,任其旖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滚滚红尘,漫漫人生,别离了银花火树的喧嚣灿烂,临近了桃红柳绿的炫彩妙曼。日复一日的堆积,年复一年的迭代,精雕细琢,镀金添彩,塑起岁月的丰碑,镌刻人生前半的漫长岁月,构思人生后半的似箭光阴。唏嘘,慨叹,倏然看清人生真是短暂,岁月的确无情,固守那份初心是如此的艰难,成就一段美满的终始又是那么无奈。
我流连在北方的三月,等待万木泛青,柳絮抽黄,等待芳菲四月粉墨登场。鹅*风沙难掩我观照精彩世界的色眼,荒芜的旷野铺开我驰骋的思想疆域。我暂时放弃沉淀在深邃流年里的那些冷漠与孤寂的文字,试着构思一幅奔放激昂的草图,献给初春的三月。
三月,我走了万水千山,探寻的是人生迷茫的逃离真相,那时也始终未溅起过放纵的浪花,因我要的是从容和淡定。此时,站在你的脚下激起我澎湃的思绪,你放飞我桎梏的灵魂,划破人类制造的雾霾,冲出笼罩春天的沙层,像鹰隼海阔天空展翅翱翔,我盘旋在碧澈的天宇,俯瞰世间的喜怒哀乐,纵情大地的山川河流,是那么渺小,那么清澈。我也曾在佛陀,*,和苏格拉底,孔老夫子的迷宫里肤浅地破解过天地万物的哲理,可不曾领悟丝毫圣人的真谛,那些哲理都曾让我迷离沉寂。在你的时节里,我却万丈豪情的喷洒出封存久远激情,遥想那诗和远方的真谛。放眼欲穿,空灵的天地,博广的心气,豁达的`悲喜,在沧桑的岁月里都能精心培育。三月,你在严寒里吸收了天地灵气,采摘了日月精华,释放灵气,苏醒大地,给我笔力,赋予我激情,我必须倾尽我有限的文字搜罗那些浮华的词句去赞美,去抒写你。往后岁月绽放的艳美和秀丽,都是因为你,你在这料峭的春寒里能狂澜力挽温暖人间;你在这萧寒荒秃的季节里能使春风得意,你在万物苏醒的前夜里以使者的身份翩然地为春天呐喊,呐喊芳菲弥漫,桃李天下;呐喊激情燃烧,群芳斗艳,呐喊山川大地,碧水青山;呐喊生灵万物,灵神抖擞,三月,我仰慕你……
人间有情,草木有情,时节怎能无情?三月的北方无花无草,却能*我心花开放,这便是三月,天人合一的真情。
回到流年的真实,三月又仿佛是怀春的少女焦躁难安,忧郁的情愁,伤感的容颜,溢于言表,那枯干的草木参夹着微略的青浅,足可见证。时冷时暖的春风犹如那少女善变的情感,都说少女的心,秋天的云多变,我觉得这初春的三月更加妥贴于少女之情。纯情少女含苞待放,蠢蠢欲动的倍蕾之心与那尚未吐芽的草木,总会生发出期盼与迷惘的情怀,期盼着千娇百媚的绽放,迷惘着花开花谢后的凋零。
一年之计在于春,初春三月,即遐思涌动又催人彷徨。经三冬里蜷缩的僵滞的心灵宛如冬眠后的生灵,迫切的需要舒展筋骨壮志凌云。可这万物生发前的萧条,虽有春风的抚慰、激励,却总会驱人生出几丝无端的惆怅与迷茫……这或许就是早春三月的独特魅力。
三月,你暗流涌动,蕴藏着勃勃生机;你蓄势待发,预示着争奇斗艳,我在融融的春天里欣赏你,护送你,我们一起在这似水的流年里撰写韶光……
4、随笔杂记原创散文
(一)自作多晴的范笑我
今天我在电脑上流连的时间最长。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写下一个字。说实在的找不到一点写作的灵感。用随笔杂记的方式记录下今天所知道的:
1、80年的夏季,我考取云南楚雄卫校。后来我在那个被称做东瓜镇的地方生活了三年。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那年发生的几件事,由于信息不畅通,当时我并不知道。一是在那年竣工的首都国际机场大厅,有一次壁画展,画家袁运生在壁画上画了淋浴的女人*,在当时引起轰动。二是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叫门英杰(?)的写文章发表在《大众电影》上,对《大众电影》在彩页刊登国外电影里接吻的图片进行批判,由此引发一场思想解放的争论。
2、在自作多晴先生的博客里,多次看到一些和嘉兴名人吴藕汀先生有关的报道。我终于在天涯找到范笑我先生纪念吴藕汀先生的文章,这篇题为《我所知道的吴藕汀先生 》不仅介绍了和吴先生相识的经过,更多的是用一种看似平静,却是悲苦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吴先生坎坷凄凉的一生。特别是读到笑我先生在文章中引用吴先生的一首悼念妻儿的词,读到让人凄然泪下,抄录如下:“《乳燕飞·哭献儿》———天道何为者。把人间,诸般患难,集吾身也。痛悼黄门未两载,又折兰枝庭下。真比拟,心头肉剐。四壁徒然无葬殓,耐西风,兄姊寒衣卸。浑不尽,泪珠洒。 生才十月娘尘化。更孱躯,那堪无乳,哭啼昼夜。剔尽残灯常达旦,阿父声吞喑哑。这怨恨,千言难写。但愿吾儿泉下去,试追寻,汝母同欢话。傍墓侧,有依藉。 ” 还有就是敬佩吴先生那种宁可站着吃,坐着吃,也不肯跪着吃的人格气质。
3、长久困我的支气管炎,经过四天的输液*,终于得以痊愈。可喜可贺!其实自己明白病从浅中医的道理,总是怕进医院的心理作崇,也至于拖延到今。明天将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安家坝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
(二)在村公所与猫为伴
今天终于有机会上网。在我的博客里,看到朋友们对我的文字的留言,让我很感动,最近几天以来,我一直在乡村工作,那里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在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三个民族的五千多民众。因为这里没有网络,所以没有机会上网。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向朋友郑重道歉!不能及时到朋友们的博客阅读和留言,请原谅!我回去后,会很快到朋友们的博客里,尽情地享受你们优美的文字带给我的愉悦。
在村里,我居住在村公所。村公所占地约近一亩,有一幢两层楼的办公楼,大小有十余间房间。楼下是村卫生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以来,已经实现合医合药。白天,他们伴我;夜间,诺大的村公所,只有我一个人,有风声,还有猫声和鸟鸣。
夜晚,我在梦中多次流连在博客里。我在梦中构思作文,昨夜的梦境中,我写了两个剧本:一是喜剧,讲述了两个朋友,一胖一瘦的两个人,瘦的略高,胖的略矮。职业为电影编剧和演员。其中一个情节为:女主角正为表演犯愁时,那胖矮的男人,正好在吃东西,发出很响的咀嚼声音。如此反复几次,那女主角恼怒地打了男人一巴掌(玩笑似),结果大家一起笑,那段表演正好由此找到感觉。二是为朋友构思的关于婚外恋的剧本,那天和网友淑慧聊天,说到一起构思一部关于婚外情的剧本(或小说),可是第二天,就下到乡村。也就她认为我失信,可我还是记挂在心里。并在梦境中完成大略的构思:女主角是一个貌美如花,姿态娇柔,气质优雅的中年女人,现今的她因婚姻的不幸,沉沦在婚外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每天生活在不同的男人和烟酒之中。时日一久,终花容消褪,月貌暗淡,成为无情中人。梦醒时分,终得一笑一叹!大约人生也如此。
(三)《听讼楼》活得自在
近来有些许烦恼,总是生活在一些琐碎的、不如意的事情中,情绪也没由来地差。今天,在自作多晴先生的博客《听讼楼》里看到一篇这样的文字,使我心情大好,不敢独享,我把文章原样地照章转帖过来。不过得先申明一下,转贴此文,事前已没有征求自作多晴先生先生的意见,请大家代为*。如先生知道后,不同意转帖,当及时删节。原文如下:
《曲先生的故事》
闻先生3月20日说:“有一天,我与朋友在茶室里打牌,进来一个醉汉,也要参与。醉汉摸出一把钱和一只玛瑙水盂砸在桌上:‘我有钱!’水盂碎了,茶杯也碎。有男子指责醉汉,要他赔茶杯。醉汉说了一通英语,抹去桌上的残瓷,手出血了,血手擦在男子的身上。醉汉讲着杭州话,说自己是*的。男子刚要揍那醉汉,男子的妻子发现醉汉是从前的邻居,姓曲。”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Wednesday) 晴
曲先生
3月4日。曲先生在茶室里见到小时候的邻家姑娘。茶室的老板娘与邻家姑娘很熟。曲先生不小心,碰碎了茶室的瓷杯。曲说:“多少钱?我赔。”邻家姑娘说:“算了算了。不用赔。”曲先生掏出口袋里的梅花型笔洗,玛瑙的,砸在地上。曲说:“我用自己的损失,来抵过茶室的损失。”还对邻家姑娘说:“这笔洗给你哥看过。他说,是好东西。”曲,打电话给朋友,说他见到了邻家姑娘,姑娘还记得他的名字。
如果可能,我很愿意像曲先生那样活得自在些。恳求上天给我机会,恳求所有的人原谅我曾经的错误和过失,在今后的生活会用最善良、最诚实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和事。
(四)人生多别离
人生中有很多别离,别离后有重逢和团圆。可是有些离别后,就再没有重逢和团聚。昨天晚上,在床上看《坛经》,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坛经》是佛教重要的经文著作,开篇讲到慧能法师出家的缘由。
慧能法师祖籍北京大兴一带,由于父亲*被贬,辗转沦落到岭南,后来到广东新兴,父亲早逝,随母亲流落到广东佛山。
六祖慧能法师在出家前,在家靠打柴为生。慧能三岁丧父,家贫失学,家里只有老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一天,他在街上买柴,听到有人在诵读《金刚经》,心有所悟,逐向那人打听,听那人说,禅宗五祖弘忍法师在湖北蕲州的黄梅县东山寺讲佛学,很我人都去听,还听到那人讲的一些佛法,五祖认为,自己能听到这些学说,看来是前世有缘,当下顿悟,向那人打听了详尽的地址,决心要跟随五祖学佛,那人给他10两银子,五祖便回家安顿好母亲。
从此,他辞别母亲,一个人离开佛山,经过三十多日,找到黄梅,在东山寺出家修行,后来继承五祖弘忍法师的衣钵成了禅宗一代宗师,到广东韶关南华山宝林寺讲《坛经》传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