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8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是柳宗元的七绝,诗中通过怀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见引起的深深遗憾,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内心矛盾。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破额山前碧玉流⑵,**人遥驻木兰舟⑶。

春风无限潇湘意⑷,欲采苹花不自由⑸。

【注释】

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创作背景】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此诗作于地点不祥,确年不详。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踞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其中必有难言之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 “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人”。把“潇湘”和“**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人”之情,但也包含“**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拓展阅读

1、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诗词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前途亮。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

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凋零:本意为花草树木凋落。此处比喻为人事衰败。

鬓华:两鬓头发斑白。

试把句:把,手持。觥(gōng):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圆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2、观沧海古诗朗诵 观沧海操古诗

【**--教案】

【作品介绍】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学家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步出夏门行①·观沧海②

东临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⑥,洪波涌起⑦。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⑧。

【注释】

①《步出夏门行》,一名《陇西行》,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共五部分,开头是"艳"辞(即序曲),下分四解(四章)。此选第一解和第四解。两解的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207年(建安十二年),操北征乌桓(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途经碣石山,作此诗。诗中描写登山观海所到和想像的雄浑壮丽的景。沧海,大海(指渤海)。

③碣石:山名,在今河北乐亭滦河入渤海口附近,后陷入海中。一说指今河北昌黎西北之碣石山。

④澹(dàn)澹:水波动荡。

⑤竦峙(sǒngzhì):高高直立。竦,通"耸"。

⑥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⑦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⑧星汉:银河。烂,都像从大海里出来一样。行,运行。其,代指大海。星汉,银河,常用作星辰的总称。

⑨"幸甚"二句:乐府本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这两句是配乐时附加的歌词,与正没有直接的关系。意思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咏唱自己的志向。幸甚,表示非常庆幸。

【白话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拥抱中。银河的灿烂,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内。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去有人说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作者介绍】

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家、军事家、杰出的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操集》。

3、走近800字

说起,我想到一个与他经历相似,也是在*上不得志的人:陶渊明。可后者与前者在结局上相差甚远,后者辞官归隐,前者却不;这是性格之间的差距吗?

说到这两者的性格,我们可以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来说明:《桃花源记》是一篇可以体现陶渊明对人人平等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而又将这种精神世界留下给后人,我们说他心中装着百姓;而呢?那要先知道小石潭和之间的关系。

想想:当被贬到偏僻的永州时,遇到了在永州“偏僻地带”的小石潭;的才华不被众人所知,小石潭的美却被篁竹遮挡……我们不得不说小石潭是的知己。潭水如镜,照人影,也找着的心。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正确的。

但,用小石潭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什么呢?

结合一下背景:当时等人在倡导一场有益于人民的运动,想把唐朝引向“开盛世”之后的又一个**。这在当时的世界来讲,是一件大事,且深得民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政变将等人期待已久的梦成了去,新皇帝将这些倡导*的人全部贬到边远地区去了,而也因此十分孤独,可以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了。

这时,换成陶渊明,早归去了。

而他,去了永州。人们对这个新来的人并无好感,他的才华也因*较小而无处可施。而人活着,总要有事干,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也就去游山玩水,写出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很明显,当朝廷“植木偶于堂”时,“木偶”却像匹诺一样活泼。

匹诺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呢?我想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皇帝将他召回京师时他那么的兴奋。

他甘心,为唐朝卖命,也甘心为理想卖命。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失志而灰心丧气,他像他笔下的潭水一样,一点点地流曲折的岸,流向他的目的地。这使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骆驼:它们一点一点地走,虽然很慢,但一步一步的,它们总会到的。而也就成了唐朝的骆驼。

但与骆驼不同,他有理想,骆驼只是在被鞭子赶着。的雄心壮志和信心使他像骆驼一样坚定。

与陶渊明又不一样,他的壮志雄心背后的就是另一个和谐的“桃花源”,也就是说,有人民。但他更善于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罢了。

4、岑参《送魏四落第还乡》原注释

【**--唐诗】

1、作品介绍:《送魏四落第还乡》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9卷。

作者:唐·岑参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只向垆头空醉眠。

①“魏侯”二句:魏四当是魏徴的后代子孙,“太师”即指魏徴。徴太时曾任太子太师(《新唐书·魏徴传》)。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曰:洛阳劝善坊东北隅有“太子太师郑公魏徴宅,《太平览》:魏徴宅山池院,有进士郑光乂画山水,为时所重”。

②吾贤:吾之贤者,对魏四的称呼。

③“只向”句:《晋书·阮籍传》载,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4、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東歸不稱意,客舍戴勝鳴。

臘酒飲未盡,春衫縫已成。

長安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

魏侯池館今尚在,猶有太師歌舞臺。

君家盛德豈徒然,時人註意在吾賢。

莫令別後無佳句,只向壚頭空醉眠。

5、良耜先秦 诗经全注释翻原著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1】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

【2】耜(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3】俶(chù):开始。

【4】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

【5】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6】实:百谷的种子。

【7】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

【8】斯:乃。

【9】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10】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11】筐:方筐。筥(jǔ):圆筐。

【12】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饭食。

【13】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14】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

【15】赵:锋利好使。

【16】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

【17】荼(tú)蓼(liǎo):荼和蓼,两种野草名。

【18】朽:腐烂。

【19】止:语助词。

【20】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21】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22】崇:高。

【23】墉(yōng):高高的城墙。

【24】比:排列,此言其广度。

【25】栉(zhì):梳子。

【26】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27】妇子:妇女孩子。

【28】犉(rǔn):黄毛黑唇的.牛。

【29】捄(qíu):形容牛角很长。

【30】似:通“嗣”,继续。

【31】古之人:指祖先。

从《周颂·良耜》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点击查看更多《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5362.html

热门阅读

  1. 《打电话》教案范文
  2. 一夜的工作教师教学设计
  3. 大学生家教实践报告范文
  4. 关于暑假生活多味瓶优秀日记
  5. 2019心情说说
  6. 暑假教师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7. 学生送老师的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8. 导购员卖错商品价格的检讨书范文
  9. 六月毕业季留言祝福语
  10. 冬至长的祝福语
  11. 办公室事务工作总结范文
  12. 使至塞上王维诗词译文及赏析
  13. 生活美文随笔:做点事真难
  14. 张爱玲经典语录摘抄
  15. 精选感恩节的祝福语集锦
  16. 有关《练习》教学设计
  17. 新春的拜年祝福语
  18. 南柯一梦的成语意思及典故
  19. 黑夜里代替阳光的东西叫信念美文
  20. 小学五年级一件快乐的事作文
  21. 叔本华经典语录集锦
  22.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模板
  23. 小学语文《灰雀》精品教案
  24. 经典广告词80句
  25. 课文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26. 课文《孔乙己》教案范文
  27. 2015羊年关于中国风光的谚语
  28. 爱国故事 残疾人的脚步
  29. 优秀的上学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30. 高三的正能量语录
  31. 三字经故事 大全
  32. 中国最美的现代爱情诗十首
  33. 《枭雄兴亡录》读后感1200字
  34. 中外寓言故事5则
  35. 大学生实习班主任报告范文
  36. 介绍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
  37. 搞笑的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38. 《三字经》的读后感500字
  39. 小学《弟子规》教案201
  40. 关于新年短信祝福语2019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