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优秀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31 12:15:04

《除三害》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⒈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方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则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叫《周处除三害》。

⒉揭示课题:*周处除三害

学习生字除,读准翘舌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⒊审题,根据课题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

质疑:

① 周处是怎样一个人?

② 课题中的三害是哪三害?它们为什么是祸害?

③ 周处除掉了三害没有?他又是怎样除三害的?

过渡:今天我们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自学

⒈四步自学法: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⒉出示练习:

⑴辨字组词:

涂( ) 欺( ) 剑( ) 涛( ) 悟( )

除( ) 期( ) 箭( ) 淘( ) 语( )

⑵点出词中多音字,并说出另一读音:

强悍暴烈 降龙伏虎 拍手称快

勉强 恶龙 重见天日

⑶,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强悍暴烈 悍:勇猛。

降龙伏虎 降:降伏,使驯服;伏:使屈服,降伏。

悟出道理 悟:了解,领会,觉醒。

痛改前非 非:错误,不对。

⑷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在自学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作记录,集体交流时再提出。

3.集体交流:

⑴交流题目

⑵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解决问题: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把周处也称之为一害,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明。

(注意:这第三害,不是指周处这个人,二而是指他的个性强悍暴烈、行凶斗殴的恶习。)

⑶哪个小组有什么疑问吗?(随时板书)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理请文章脉络

⑴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两种分段方法?

回忆:第六课时间推移顺序

第七课事物的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出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事序)

⑶这种分段的方法,常用的又有三种方法,出示:

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尾分段;

二、用抓住文章重点段的方法分段;

三、把同一内容或联系很紧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本课。

(4)分段,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段意。

①1-2:周处是三害之一;

②3-9:周处杀了猛虎,剁了恶龙,除了两害;

③10-12:周处痛改前非,受人敬慕。

四、熟读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词、家默、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词。

2.指名分节读文。

二、深入讨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过渡:当周处把猛虎和恶龙杀死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同学用朗读告诉老师猛虎*,恶龙*,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读好第九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语气。

2.师:猛虎*,恶龙*,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愿望,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说明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小组讨论)

交流:2、3节(读好这两节)

3.还有哪里节也说明了人们希望三害同归于尽的心理?

交流:第4节和第6节最后一句人们两次夸周处的原因。

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4、6节。

4.出示: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引起了周处的沉思。

师点出话语,神情。

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分别是哪些话语和神情?请你在书上圈出有关词句。

交流:

话语:这下可好了!猛虎*,恶龙*,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神情:喜气洋洋,欢呼,勉强,沉着脸。

师点出沉思。

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三、朗读课文

思考: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从哪里看出?

(个性强悍暴烈,有行凶斗殴的恶习,勇敢,有正义感,知错就改。)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周处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痛改前非是什么意思?他将会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第1节所提供的内容,学习这一节的写法,说一段话。

2.这篇课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课外阅读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年级下册

一、本册材简析:

本册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材把《义务育小学语文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学年学目标和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学。本册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学目标编选的课文和练习。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了八个专题。他们分别是:迷人的大自然;留心和保护周围的环境;如何看问题、思考问题;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人间真情;神奇的科技世界;感受国际友好情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每个语文园地仍有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共有的课文32篇,其中精读的课文24篇,略读的课文8篇。此外,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的课文。每组材包括导语、的课文和语文园地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材要求识字200个,会写字30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的课文后标出。另外,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全册材生字注音方法和年级上册相同。

二、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领袖、科学家的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的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的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的课文中的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的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继续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的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的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四、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班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一部分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踏实、认真、稳定,且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由于基础较差、书写马虎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班里的学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识字、写字方面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以及他们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识字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用熟字代生字的现象日趋严重。

2、阅读方面

有一小部学生已形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的课文中的美词语、精彩句段。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学期要努力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创轻松活跃的口语交际情境。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得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发现学生当中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比那些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明显好一些。本学期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

五、具体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学。识字仍然是年级阅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的课文中的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根据的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的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的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9、继续做好培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2、小学语文年级下册

一、回顾课文

1、回顾课文题材及主题。

(1)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第二单元的复习整理,以及语文园地二的内容。第二单元学习的是寓言故事。首先,我们来复习4篇课文的题材,以及道理。《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育我们做事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陶罐和铁罐》是中国当代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两篇都是中国寓言。

(2)《鹿角和鹿腿》是外国古代寓言,选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池子与河流》是克雷洛夫寓言,警示我们不要贪图安逸,应该积极进取。这两篇都是外国寓言。

(3)瞧!不同题材的寓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蕴含着道理。

2、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克雷洛夫、拉·封丹、莱辛。

3、中国的寓言出自哪里呢?那可是会让你引以为豪的。寓言出自《战国策》《列子》《庄子》《国志》等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国5000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4、解决难点:《守株待兔》是人与动物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是事物与事物的故事,当然动物与动物,人与人的故事,我们也学过很多。《鹿角和鹿腿》则是同一只动物身体的两个部分。同学们,寓言故事可以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只要你肯动脑思考,生活处处是学问呢!

二、学习词句

1、结合ppt进行日积月累部分,进行师生交流。你们提前搜这两个故事,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成语故事吧!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最后两个寓言故事,我们之前学过了,简单回顾一下。

2、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请你发语音,一二组读第一行,四五组读第二行,剩下的同学读第行。师评价正音。

3、学完这些成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请你留言。对!第一组是AABC格式,第二组是ABAC格式。

(1)AABC,你想出的词语发留言。师评价学生,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ABAC,你想出的词语发留言。同学们想到的词语有很多,时间关系,赶紧截屏,之后补充到课本29页吧!我们要做一个发现有用的课堂信息,及时积累的孩子。

(3)“千方百万无一失”是关于数字的成语,“争先恐后返老还童”是同一个词语中有反义词的成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一篇课文如果用上了这些成语,你的文章会让人感觉有深度,那么怎么样让我们的文章显得生动呢?

(1)引号内的内容,老师课堂上讲过了,现在,我们看引号外的内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提示语,以前我们写“鹿说”,现在添加上加点的词语是不是很形象?这些词语属于神态描写。请你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一句则运用了什么描写?学生留言,对了!是动作描写,请你补充句子,姐姐激动地喊起来。

(1)同学们在写句子的时候,要一读,二加,看,从而检查句子写得是否合适。

、回顾通知的格式

1、师请学生说一说通知的格式;

四、书写生字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五、布置作业:

1、整理AABC、ABAC的词语各4个,写在书上;

2、30页的8个字认真写好。

3、自主选择写一则通知。

3、项羽之死

学目标:

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听没听过这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词作曲――项羽。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 相关知识介绍。

1. 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 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 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块,封秦朝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 师朗诵全文,纠正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音

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 课前提问:司马迁及《史记》相关知识。

二. 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学生翻译,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1.实词:壁 慷慨 若

2.活用:壁 夜 楚歌 名

(二):段解: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 学生翻译,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破――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二):段解: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逃亡途中――绝境示勇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段: 学生翻译,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古今异义:以为 山东

(二):段解:写东城溃围之战

次行动:第一次:斩杀汉将 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吓跑汉军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次:痛杀汉兵 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四段: 学生翻译,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重点词:地方 无以 长者 邑 购

(二):段解:乌江自刎

情节:拒渡――赠马――赐头――自刎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 学生讨论:

1. 项羽的性格特点。

2.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点击查看更多《除三害》优秀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1385.html

热门阅读

  1.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2. 关于歌颂家乡的诗词
  3. 关于思乡的古诗名句
  4. 重阳节给父母的祝福语
  5. 不够的解释及造句
  6.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7.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
  8. 2016新年第一天上班祝福语
  9. 关于乡愁的作文
  10.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模版
  11. 快乐闹元宵作文
  12. 快乐的读书手抄报素材
  13. 201年春分日祝福语说说
  14. 听爷爷奶奶的故事记叙文
  15. 关于《三字经》的古代故事
  16. 《折桂令·微雪》原文及赏析
  17. 大年三十乐翻天作文范文
  18. 热爱祖国的诗歌精选
  19. 201给领导的春节祝福语
  20. 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21. 描写借景抒情的句子
  22. 《爱的教育》初中读后感500字
  23. 无题诗歌四首
  24. 《别伤害我的朋友》教学反思范文
  25. 祖国在我心间的教学设计
  26. 表达痛苦的句子
  27. 当青春遇上军装时散文
  28. 泰山导游词的作文
  29. 广州路中学总务处的工作总结
  30. 感恩节祝福语15句
  31. 《黄山松》的教学设计范文
  32. 高分子化学的解释及造句
  33. 我爱老师手抄报
  34. 2016年观看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文
  35. 个人入股公司协议书模板
  36.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参考
  37. 爸爸对我的爱的作文300字
  38. 优秀的大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39. 歌颂志愿者诗词
  40. 阶段准备雅思的心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3 17:15:01
本页面最近被 17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浙江,TA在页面停留了 16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