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先救谁纪实故事
自从在奥克兰市府登记结婚后,我便开始问老公一个古老的问题,明知愚不可及,不问个水落石出就是不甘心:我和你母亲一起掉*里,你先救谁?
每次老公支支吾吾半天,经不起我再三逼问,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你……”但他有时也愤而反抗:“要是我们以后有个儿子,他长大后该先救谁?”我白了他一眼,得意地说:“当然是我。”话说出口,自知陷进圈套,只好暗暗拿定主意:从小对这孩子灌输这个道理,免得将来和我老公一样,要老婆不要老妈。可是,我的想法在孩子生下来后有了180度的转变。
事情是这样的。结婚两年,经历了两次习惯性流产,第三次得知怀有身孕后,我当机立断,辞掉工作,准备回家卧床保胎。白人经理南希是我的好朋友,她不能理解我的动机,一个劲地挽留说:“Jessica,你一定要考虑好,纽约总部已经决定,委任你为凯文·克莱专柜的专门代表了。”
这一钓饵不能不叫我动心,当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入专门经营高级时装的大企业担任销售员,一路拼搏下来,如今眼看着业绩蒸蒸日上,公司正要提拔,我却白白放弃大好前程,心中的遗憾可想而知。可这一切毕竟是身外之物,腹中的胎儿却是我的血肉。
南希看我去意已定,紧紧拥抱了我,说:“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是母亲,”随即,她叹了一句:“当母亲难呀!”
南希和儿子的关系,我早就晓得,她已离婚多年,儿子的抚养权判给前夫。儿子今年14岁,正处在困扰不断的青春期。过去,儿子每年在寒暑假都和南希一起过,今年,儿子和同学们去欧洲旅游。南希盼望了一年,这惟一和儿子聚首的机会却丧失了。南希得到这个消息,当场大哭起来,我们围在她身边,无言以对。
从此之后,南希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有时她和我谈心事,少不了来个警告: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对孩子不要寄太大的希望。
也许南希是对的,可是,我没有这份理智。
我除了长时间卧床外,还不时打电话给熟识的中西医生,讨保胎药方。那些药,不管酸甜苦辣,只要是医生认可的保胎药,我都吃。折腾了好些日子以后,我到凯撒医院去做荷尔蒙化验,报告出来后医生来电祝贺:胎儿保住了。
还没有等我起床,孕吐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别的孕妇在大吐之后,胃口稍缓,可以进食。而我从早到晚一直反胃,吐又吐不出,胃口奇差,只吃咸菜泡饭。丈夫一早上班,晚上回家,来不及休息,赶紧为我煮饭,然而我一闻到味儿就想吐。丈夫生怕我缺营养,急得四处找我爱吃的食品,买来却没有一样合我意。有时深更半夜,我突然想起在北京和哥们儿一起吃驴肉喝二锅头的情景,馋得要命,立刻摇醒丈夫,嚷嚷要马上回国吃驴肉,疲乏的丈夫被我吵得叫苦连天。
老公送瘟神似地送走了我的孕吐期,我们都大舒一口气,以为从此轻松了。躺在床上,想起“该救谁”的古老问题,我叹息:“怀孕那么苦,将来他可得有良心!”话音未落,我却隐隐担心,若他真救了我,会不会因此永失爱妻?会不会从此生活在痛苦孤独之中?
这问题还没想透,又一大难临头:作例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神情凝重,她发现了我胎盘完全前置。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胎盘完全覆盖着子宫口,随时可能发生大出血,而且没有任何先兆,一旦出事,极有可能是母婴双亡。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医治胎盘前置。
医生耸耸肩,说:卧床吧!只有这条路了。
我又回到了床上,除了去卫生间,所有活动都躺着进行。不敢看电视,因为电视有辐射;不敢多打电话,因为开销太大;不敢多活动,因为运动稍剧烈,胎盘就容易脱落……难耐的寂寞,把爱玩的我几乎逼疯了。
南希来电问过我的情况,有些担忧地说:“我听说过这种病例,许多夫妻为此疲于奔命,一旦出血,你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呢?好好想想,如果是我,我会引产。”
我疑惑:“南希,你在说什么?美国人不是反对吗?”南希回答:“那是*教徒,我不是。如果怀孕有危险,我当然不会冒险。就算你冒死生下孩子,他将来长大后会记得你为他做的一切吗?会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吗?”
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事,是啊,我要是掉下水,孩子也许不会先救我,南希母子的例子,活生生地摆在我眼前。但是,我大声叫喊:“不,我做超声波检查时从屏幕里看到孩子了,我不引产!”
看到孩子在超声波屏幕上手舞足蹈,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心间。我这才体验到,母亲这个称呼是多么的神圣!孩子将来先救谁,有什么重要呢?我要的是孩子,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朋友们安慰我:“孩子生下来一定很漂亮。”我含泪:“不必漂亮,不缺胳膊短腿……不!只要是活的就好。”
丈夫买来手机,让我随时给他打电话,他还用英文写下我的病况,如果打救急电话,应该怎样清晰地表达;他画下去医院的路线并写明我的*卡号码,以便交给急救人员……每次他上班去,手机一响就胆战心惊,生怕是我出了事。八个月来他瘦了许多。
尽管如此防范,我还是发生了两次出血,幸亏及时止住了,只是虚惊。不过医生提出警告:“出血意味着胎盘少量脱落,胎儿靠胎盘吸收养料,你要比别人吸收更多营养。”我不敢马虎,大量进食,连素日避之惟恐不及的乳酪和牛奶,都捏着鼻子吃下去。可医生又说:“不能吃太多,那会得糖尿病和败血症的。”我赶紧节食,一来二去,我倒反而比怀孕前更瘦了。
到了第八个月,山洪暴发似的大出血终于到来了。
那是一个清早,丈夫刚**准备上班,在门口被我叫住:“送我去医院,大出血了。”
一路上,血渗透裤管浸透坐垫,后车座位被染红一大滩。我极力克制惊慌,告诫自己别紧张,否则,血会出得更多。“记住,危险时,保孩子第一。”我这般告诉丈夫时,心里特别冷静,这句话我早就想说出来了。丈夫握方向盘的手在颤抖,他用全身力气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还没推进手术室,剖宫手术的器具早已准备妥当,医生们已在严阵以待。经过紧张检查,医生告诉我可以顺产也可以剖宫。必须一分钟之内决定。
“顺产!”我决定。顺产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好,我根本不顾将来自己的身材受不受影响。
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经历过最痛苦的阵痛。那是怎样的痛楚啊!隔壁产房传来产妇们声嘶力竭的嚎叫。
我一声不吭,因为胎盘完全破碎在里面,孩子危在旦夕!现在再剖宫来不及了。这几分钟不能生下来,母婴只能存活一个。我不能叫痛,必须节省力气,全力以赴。
一声儿啼,早产的儿子宛如初升的太阳。
我和丈夫喜极而泣。
好久,丈夫才发出感慨:“我们为他那么操劳,不知道他将来先救谁?”
我不假思索:“救他的妻子!”
是的,儿子,先救你的妻子,先救你孩子的母亲,先救那个誓与你同甘共苦厮守终生的人,先救那个能够给你带来一辈子幸福的人。
这是我,一个母亲的回答。这是从血泊里升起的呼喊!
拓展阅读
1、究竟是谁在向北宋名臣范仲淹泼粪?睡前故事
范仲淹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夏恢复了和谈,危如卵翼的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为大宋子民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夏恢复了和谈,危如卵翼的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为大宋子民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后代的大儒在论及宋朝人物时,多以范仲淹为第一。
今人知道范仲淹,缘于他给后人留下的千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以及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为一个北宋时期的官僚代表,能有这样深刻的忧国忧民思想,实在是难得,简直可以媲美国人今天挂在口头上的“为人民服务”了。即使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其生前死后,也多遭人毁誉,有关范仲淹的这段公案出现在北宋梅尧臣所作的《碧云瑕》一书中。
文中的范仲淹与我们熟知的那个为政清廉,刚直不阿,体恤民情,力主*的北宋时期著名的*人物判若两人,原文这样写道:范仲淹喜欢结交群小,这些人为其摇旗呐喊,又善于笼络一些小有名气的人为其羽翼,故而声誉日隆,在其结*营私下,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中心,官拜参知政事(即宋朝宰相)。宋仁宗即位后,对于手下大臣非常熟悉,也知道范仲淹并没有多大本事,颇有些瞧不起他。为了考察范仲淹的能力,皇帝亲自给他下了一个套,私下里让其面赠治国方略,看看他究竟有无真才实学。范仲淹以策论进献皇帝,果然言之空洞,一无所长。皇帝御览之后,冷笑数声“不过老生常谈,官样文章而已”。于是下令范仲淹把中枢位置让出来,把他贬谪到河东任陕西宣抚使,此后多年不曾起用,其先后辗转邓、青、杭三州任地方官,范仲淹在地方任职期间,专事野游(古代驴友),不务正业,其执政方略实在荒谬可笑。之所以落魄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他自认为做了国务院总理(执政)以后,皇帝讨厌他平日做派,所以不再招揽群小,笼络名士,没有了这些人的鼓噪呐喊和想办法出主意,其不学无术的丑恶行径得以完全暴露出来。
说实话,习惯了青史上范老的正人君子形象,猛然看到这段文字,着实让人吃惊不小,不会吧?老范**竟然在当时同为名臣、诗人、文学家的梅尧臣眼里会是这样一个猥琐不堪、不学无术的*混混,这还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为治世之能臣的范文正公吗?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在《碧云瑕》这本宋人笔记里还有更猛的暴料,说范仲淹少年时代家庭非常贫困,为了摆脱困境,颇有心计的小范结交了当时财大气粗的*范仲尹并自命为其族弟,互为援手。范仲淹在及弟中举之前,本名朱说,自此改朱为范。后来做了谏官,因攻击当时朝廷的重臣吕许公而获罪,范仲尹也遭到贬逐。范仲尹因为在宰相衙门探听消息,私下透露给范仲淹,因此手握重权的吕许公将其贬为最低职级*,仲尹自此家道中落。此人原本非常富有,但已经被范仲淹挥霍无度给糟蹋光了,自范仲尹贫穷后,范仲淹再无接济之心。
梅尧臣何许人也?竟然对范仲淹如此鄙薄,象这样触目惊心的攻讦之词竟然堂而皇之的流传于世上,且范文正公的后代们也不以为忤,要知道老范了得,他的儿子更不是孬种,老范的儿子范纯仁后来也做过当朝宰相。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与范仲淹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二人并没有同朝*,梅尧臣一直做的是主簿、县令等低级官职,直到50岁时才被宋仁宗赐为同进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外郎(职三品,相当于现在的部委副部长),并参与编撰《新唐书》,此人为人诚厚,*清廉且亲民惠民,在地方任职期间很有政绩,其诗词创作亦具有极高声望。梅尧臣入值*时,范仲淹已经因新政失败而被免职贬入基层任市长一级*。按照梅尧臣人品与行事风格,似乎不该与范仲淹这位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声望的名臣发生龃龉,更有可能的是两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
2、成功需要坚持的小故事坚持做到成功的小故事
一只小鹰在鹰妈妈出外觅食时不慎掉了出来,刚巧被鸡妈妈看到,便捡回去和一群小鸡放在一起喂养。
随着时光流逝,小鹰一天天长大了,也习惯了鸡的生活,并且鸡们也都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同类,它也像它们一样出外往后刨着寻食,从来没试过要飞向高空。
一天,在小鹰出外觅食时,忽然碰到鹰妈妈,鹰妈妈见到小鹰惊喜极了,对它说:“小鹰,你怎么在这里,随我一起去飞向高空吧!”
小鹰说:“我不是小鹰,我是小鸡呀,我可不会飞,天那么高,怎么飞得上去呀?”
鹰妈妈对小鹰有些生气,但它还是大声地鼓励它说:“小鹰,你不是小鸡,你是一只搏击蓝天的雄鹰呀!不信!咱们到悬崖边,我教你高飞。”
于是,小鹰将信将疑地随鹰妈妈来到悬崖边,紧张得浑身发抖。鹰妈妈耐心地说:“孩子,不要怕。你看我怎么飞,学我的样,用力,用力。”小鹰战战兢兢,在鹰妈妈的带动下终于起飞……
人人都是鹰,只不过按鸡的方式或在鸡的环境下生活的久了,便不再相信自己的潜力。天上人间,区别不过是扇动一下翅膀而已。
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原来也是一只鹰。
3、沉东京浮福建 救虫不倘救人睡前故事
从前,台湾和大陆相连,中间没隔一个台湾海峡。这搭有一个所在叫做东京,很闹热,人很多,也很富,但是富的人很枵鬼,认钱没认人。有一个臭头和尚,一身生疥烂呀汁流汁滴,去东京共人赏,没一个要一碗给伊吃,一文给伊用,还鼻孔捂咧赶伊:"去乎,去乎,一身臭嫌嫌,去别处赏,去别处赏!"臭头和尚一世界赏没,行到山边,遇着一个少年家,咧挨豆干豆腐。
少年家说:"老师傅,我今日还没卖半文,没现钱倘给你,你若腹肚枵,豆干豆腐豆花,做你吃。"臭头和尚听见伊这样说,将豆干提起来大嘴细嘴就吃。豆干吃了吃豆腐,豆腐吃了饮豆花,亲像三暝三日没吃,如虎似象,将少年家的豆干豆腐吃了了,一鼎豆花也饮了了,连应嗝一下都没,肚腹挲挲咧,呵耳歕鼻,目睭絮絮说:"爱睏仔。"
少年家就将和尚扶去伊床咧。臭头和尚一贴着床铺,倒落去现鼾,衫裤没脱,破草鞋也原穿咧。少年家共伊牵被来盖,重新浸豆,准备再挨。
臭头和尚睏醒来,看见少年家咧挨豆,共伊肩头搭搭咧说:"少年家,大度量。贫僧没啥倘报答你,送你一句话,你得紧记。"少年家说:"什么话?""石狮吐血,地牛翻身,沉东京浮福建,救虫不倘救人。"少年家正要问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臭头和尚已经没看见人影咯。
少年家担豆干豆腐去街上卖,就去看衙门口的石狮有吐血没。少年家逐日去看石狮,一个卖肉的问伊看什么?少年家共伊实实说,卖肉的笑少年家咧神。隔日天光早,卖肉的将猪料糊咧石狮嘴内。少年家担豆腐来卖,看见石狮嘴里有血,将担扔掉,边走边喊:"石狮吐血咯,地牛要翻身咯,走啊!"地震原本叫地动,是涂脚底的一只大地牛咧翻身。少年家叫说要地动,没人要相信,逐个都笑伊咧起。
少年家一直走到一座山头,一时乌天暗地,雷响霹雳,濩一粒两粒大,劈劈啪啪连落煞;雷公驱驱响,雷声隆隆吼,山洪爆发大水淹起来。满城的人走离,和猪、羊、牛、马精牲做一下,让大水流流去;眠床橱桌、大箱细笼,浮呀一世界。
少年家爬起去山顶,看天变地变,大水一来,人淹死很多,一座东京城,沉落去水内,连衙门口的旗杆都没看见半寸。少年家惊心动魄,想起了臭头和尚说的话,果然很应验,石狮吐血,地牛翻身,东京沉落去,淹着的所在很福气,福人居福地,建家立业,叫做福建真真没错。
少年家脚下的大水流得很急,很割,人和精牲都没法靠近,爬起来。有一只老鼠,在水里沉咧浮咧,吱吱叫,亲像咧喊救护。少年家将一支竹竿伸过去,老鼠竹竿,一节过一节,来到山顶。大水将一块柴枋流过来,一群白蚁歇在柴枋顶,随时都会翻畈覆。少年家又用竹竽将柴枋轻轻仔勾、勾、勾,勾到边头,白蚁也就起来山顶。一只蜜蜂,飞来飞去没处歇,飞到山顶已经没力再飞了,少年家伸竹竿让伊歇,慢慢仔放落来。
又流一支杉过来,杉咧一个人,让水激呀脸乌嘴乌,看见山顶有人,开嘴要喊救护,水涌按头壳搧来,那个人"沐沐沐"连吃几嘴水,要喝也喝得出来,实在很危险,少年家若不救伊,现会没命。少年家这时记得臭头和尚交代的话,"救虫不倘救人",将竹竿伸过去。那个人亲像熊抄着竹管,死都不放,少年家险险让伊倒拖落水,赶紧马步煞咧,将竹竿一下一下拔过来。
少年家救起来的人自己说伊叫做王恩,请问少年家的人名,少年家说伊叫李义。王恩为了报答李义的救命之恩,招李义结拜,认李义做阿兄。两个对天咒诅,有福同享,有难共当。
大水退了,东京沉落去变做海峡,孤单剩海墘一条东京大路,没沉的所在是福建。李义原挨豆干豆腐趁吃。王恩原本是财主囝,东京一沉,伊成为*,无处
倘去,依偎李义生活;李义作豆干豆腐,四五路无人,得盘山过岭,担去很远的所在卖。
这日,李义担豆干豆腐要去卖,盘一座大山,忽然天乌一爿,李义估叫是要落濩,头一看,一片乌云飞过头壳顶。乌云停在山顶,都是一个妖怪,青面獠牙,背脊生两个翅股,背一个查嫫。李义着一惊,僻在山路边树仔脚不敢弹动。再一看,妖怪煞没看见了。李义蹑蹑脚爬去山顶,看见一个山洞,亲像大古井,乌坎坎,深窿窿。
李义想说这里一定是妖怪的山洞,不敢多看,踅落来担担咧过山去城内卖。入城的时节,看见官府出一张告示,说知府大人的千金小姐在后花园佚佗,让妖怪摄去,若有人将小姐救倒来,有嫫的,赏黄金千两,没嫫的,小姐嫁给伊。
李义将豆干豆腐卖了,回来和王恩说这项事,又再将伊看见妖怪钻入山洞的事情也共王恩讲,打算请王恩相共去救小姐。王恩说:"小姐只有一个,救出来要让你做嫫还是给我做嫫?"李义说:"咱就不要娶小姐,提赏金,有钱就娶有嫫,咱才一人娶一个。"王恩说:"好是好,却很危险。""没冒险一世人穷死死,免想娶。""咱打算好势,拼一注。"
两个发落筐篮、长索,去僻咧山边等,等到妖怪飞出山洞,李义拖王恩来到洞口。王恩惊山洞不知还有什么妖精鬼怪,山禽野兽,就对李义说:"你较细股较轻,你落去;我较大股较有力,在顶面拔索。"李义觉得王恩说了有道理,就坐咧筐篮内,王恩拔索,将李义慢慢放落去山洞内面。一仔久筐篮拄着底,王恩将索停咧没再放。再过一仔久,下面索咧摇,王恩出力,将筐篮拖出来,内面坐一个千金小姐,生做很娞。王恩一看见就没想提赏钱去另外娶咯,将筐篮索扔掉,没管小姐说下底还一个,背起小姐自己先去找官府请功。
小姐共老爸说,叫王恩去救李义,王恩惊遇着妖怪不敢去。小姐很生气,叫老爸将王恩关起来。知府大人因为小姐已经救来了,也就没再派人去救李义。
李义在山洞内等来等去,没看见王恩将筐篮放落来拖伊起去,在下底喝呀没声,都没听见王恩应一句。只听见脚边吱吱吼,说:"王恩去了,王恩去了。"李义一看,都是老鼠。老鼠在洞底挖洞,通出去山脚。李义钻出山洞,去官府找小姐和王恩,才知王恩没和小姐成亲,倒让官府关咧监牢内面。
知府大人看见李义是一个农哥,若真实是小姐的救命恩人,这个人就是伊的囝婿,没做囝婿也得赏伊千两黄金,很提得出来。所以,故意相刁难,叫一群查嫫和小姐罩头巾站在二门内让李义认小姐。认会出来才承认伊是小姐的救命恩人。
往时衙门还是大厝的内面,用一个门分内外,叫做二门,内面住女眷,没随便让人出入。所以才有说,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李义站在二门外面得入去,蜜峰飞来李义耳仔边说:"我去小姐头顶飞。"李义就将罩头巾的小姐认出来。
知府叫人将二门关起来,小姐在内面,李义在外面,叫李义行入去找小姐。白蚁来,将门车车破,李义就大摇大摆行入去和小姐相见。小姐在山洞内面暗嗖嗖,不识李义的人,却会认得伊的声,就和李义相认。李义要求放王恩,说若没伊相共,伊自己一个也救得小姐。小姐说:"伊存心要害你,你还替伊说话?你要救伊,伊有要救你没?"
李义这时联想到臭头和尚说的"救虫不倘救人"这句话。大水的时节伊救老鼠、白蚁、蜜峰,伊遇着困难,都来相帮助,只有这个王恩,忘恩负义,真没良心,救伊却倒来相害。没良心的人真实不值一尾虫!
这个故事,曾经搬上舞台,香港还拍做彩色影片,叫做《云中落绣鞋》,又名《石义大战蟒蛇精》,轰动一时。
4、成功需要坚持的小故事坚持做到成功的小故事
一位业务员在体检后,被医生宣判得了癌症,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惊慌之余,冷静地思考如何安排剩下的时日,他最后下定决心,打算不动声色,平静地过完最后的人生旅程,而留下一个好名声。于是在公司忠于职守,不再象往日般与同事、客户争辩,反而自认来日不多,一再忍让,持续和谐,在家中,不再打骂小孩及太太,反而常常抽空与家人外出游玩。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原本人人厌恶的他变成公司领导重视、同事爱戴、客户欢迎的模范员工,不但晋了级,又加了薪,一家人更和乐融融,快乐美满。
正当应对人生的最后一站时,却接到医院的通知,原来检查报告弄错了,他的身体健康,一切正常。
他还是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正因本身态度的转变,整个人生为之改观。因此,当你由玻璃看窗外时,若玻璃是绿色,外面的世界就是绿色的,若玻璃是红色,你看到的就是红色世界,这块玻璃就在你的心中。
因此,这个世界的好坏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你心中的玻璃是什么颜色?哪一种对你最有利?
5、古教堂的钟――为席勒纪念册而作睡前故事
在德国瓦尔登堡地方,槐树在大路旁边开满了美丽的花朵,苹果树和梨树在秋天被成熟的果实压弯了枝条,这儿有一个小城市,玛尔巴赫。它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城市之一,但它是在涅加尔河边,处在一个美丽的位置上。这条河匆忙地流过许多村庄,古老的骑士城堡和青翠的葡萄园,为的是要把它的水倾泻到莱茵河里去。
这正是岁暮的时候,葡萄的叶子已经红了,天上在下着阵雨,寒风在吹。对于穷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愉快的时节。日子一天比一天变得阴暗,而那些老式的房子内部更显得阴暗。街上就有这样的一幢房子,它的山形墙面向前街,它的窗子很矮,它的外表很寒酸。它里面住的一家人也的确很贫寒,但是非常正直和勤俭;在他们心的深处,他们怀着对于*的敬爱。
*很快就要送一个孩子给他们。时刻已经要到了,母亲躺在床上,感到阵痛和难过。这时她听到教堂塔上飘来的钟声――洪亮和快乐的钟声。这是一个快乐的时刻。钟声充满了这个在祈祷着的女人的虔诚的心。她内心的思想飞向*。正在这时候,她生了一个男孩;她感到无限的快乐。教堂塔上的钟声似乎在把她的欢乐向全市,向全国播送。两颗明亮的眼睛在向她凝望,这个小家伙的头发发着光亮,好像是镀了金似的。在十一月的一个阴暗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就在钟声中被送到世界上来了。妈妈和爸爸吻了他,同时在他们的《*》上写道:“一七五九年十一月十日,*送给我们一个男孩。”后来他加了一句,说孩子在受洗礼时起名为约翰・克里斯朵夫・佛里得利西。
这个小家伙,寒酸的玛尔巴赫城里的一个穷孩子,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呢?
的确,在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甚至那个老教堂的钟也不知道,虽然它悬得那样高,最先为他唱着歌――后来他自己也唱出一支非常美丽的歌:《钟》①。
这个小家伙在生长,这个世界也为他在生长。他的父母搬到另一个城里去了,但是他们在小小的玛尔巴赫还留下一些亲爱的朋友,因此有一天妈妈就带着儿子回去作一次拜访。孩子还只不过六周岁,但是他已经知道了《*》里的许多章节和虔诚的赞美诗。他常常在晚间坐在小凳上听爸爸读格勒尔特②的寓言和关于救世主的诗。当他们听到这个人为了救我们而上十字架上的时候,他流出眼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就哭起来。
①指席勒的叙事诗《钟之歌》(Das Lied von der Glocke)。
②格勒尔特(Christian Furchtegott Gellert,1715~1769)德国诗人。
在他们第一次拜访玛尔巴赫的时候,这个城市还没有很大的改变。的确,他们离开它还没有多久。房子仍然跟以前一样,有尖尖的山形墙,倾斜的墙和低矮的窗子;但是教堂的墓地里却有了新的坟墓,而且那个老钟也躺在这儿墙边的草里。这钟是从塔上落下来的。它已经跌出一个裂口,再也发不出声音来了。因为这个缘故,现在有一个新钟来代替它。
妈妈和儿子一起走到教堂里去,他们站在这个老钟面前。妈妈告诉孩子,许多世纪以来这个钟该是做了多少事情:它在人们受洗、结婚和入葬的时候,奏出音乐;它为庆祝、欢乐和火警发出声音;事实上,这个钟歌唱着人的整个一生。妈妈讲的话,这孩子永远没有忘记。这些话在他的心里盘旋着,直到后来他成人以后不得不把它唱出来。妈妈还告诉他,这钟怎样在她苦痛不安的时候发出安慰和快乐的声音,怎样在她生小孩子的时候奏出音乐和歌。孩子怀着虔诚的心情望着这个伟大的、古老的钟。他弯下腰来吻它,虽然它躺在乱草和荨麻之间,裂了口,满身是锈。
孩子在贫困中长大了,这个钟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他是又瘦又高,长了一头红发,满脸雀斑,是的,这就是他的外貌,但是他有两颗明亮的、像深水一样的眼睛。他的发展怎样呢?他的发展很好,好得叫人羡慕!他进了军官学校,而且受到优待,进了世家子弟所进的那一科。这是一种光荣和幸运。他穿起皮靴和硬领,戴着扑了粉的假发。他在学习知识――“开步走!”“立定!”和“向前看!”这个范畴里的知识。这大概不会是白学的。
那个被人忘记了的老教堂的钟总有一天会走进熔炉。它会变成什么呢?这是很难说的。但是那个年轻人心里的钟会变成什么呢?这也同样是很难说的。他心里有一个声音洪亮的金属品――它总有一天要向世界唱出歌来。学校的空间越窄狭,“开步走!立定!向前走!”的声音越紧张,这个年轻人心里的歌声就越强壮。他在同学中间把这个歌声唱出来,而这歌声越过了国境。但他在这儿受教育、领制服和食宿并不就是为了唱歌呀。他是一座大钟里一个固定的螺丝钉――我们都是一架机器的零件。我们对于自己了解得多么少啊!别的人――即使是最好的人――怎么会了解我们呢?但是宝石只有在压力下才能形成。这里现在有的是压力。世界在时间的过程中会不会认识这颗宝石呢?
有一个盛大的庆祝会在这国家的首都举行。无数的灯光亮起来了,焰火照耀着天空。人们现在还记得那次辉煌的景象,因为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带着眼泪和苦痛的心情想要逃到外国去。他不得不离开祖国、母亲和所有亲爱的人,否则他就得在一个平凡的生活旋涡中淹没掉。
那个古老的钟仍然是完好如故。它藏在玛尔巴赫教堂的墙边,完全被人忘记了!风在它身上吹过去,可能告诉它一点关于他的消息,因为这钟在他出生的时候曾经唱过歌。风可能告诉它自己怎样寒冷地在他身上吹过去,他怎样因为疲劳过度而在邻近的森林里倒下来,他怎样拥抱着他的宝物――他对未来的希望,已经完成的那几页《斐爱斯柯》①。风可能说出,当他在读这部悲剧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全是些艺术家――都偷偷溜走而去玩九柱戏②。风可能说出,这个面色苍白的逃亡者整星期、整月地住在一个寒酸的客栈里,老板不是吵闹就是喝酒;当他正在唱着理想之歌的时候,人们却在周围粗暴地作乐。这是艰难的日子,阴暗的日子!心儿得为它所要唱出的东西先受一番苦和考验。
那个古老的钟也经历过阴暗的日子和寒冷的夜,但是它感觉不到,人类胸怀中的钟可是能感觉得到困苦的时刻。这个年轻人的情形怎样呢?是的,这个钟飞得很远,比它在高塔上发出的声音所能达到的地方还远。至于这个年轻人,他心里的钟声所达到的地方,比他的腿步所能走到和他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还要远。它在大洋上,在整个的地球上响着。
现在让我们先听听这个教堂的钟吧。它从玛尔巴赫被运走了。它被当作旧铜卖了。它得走到巴恩州的熔炉里去。它究竟是怎样到那里去的呢?什么时候去的呢?唔,这只好让钟自己来讲――如果它能讲的话。这当然不是一件顶重要的事。不过有一件事是很肯定的:它来到了巴恩的首府。自从它从钟楼上跌下来的时候起,有许多年已经过去了。它现在得被熔化,作为一座新铸的纪念碑的材料的一部分――德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雕像。现在请听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吧!这个世界上有的是奇异和美丽的事情!
在丹麦一个布满了山毛榉和坟墓的绿岛上住着一个穷苦的孩子。他拖着一双木鞋,常常用一块旧布包着饭食送给他的父亲吃。父亲在码头上专门为船只雕刻“破浪神”。这个穷苦的孩子成了这个国家的财宝:他成大理石刻出的美丽东西,使全世界的人看到都非常惊讶。
现在他接受了一件光荣的工作,用泥土雕塑出一个庄严美丽的人像,然后再从这个人像铸出一个铜像。这个人像的名字,他的父亲曾经在《*》上写过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佛里得利西。
火热的古铜流进模子里去。是的,谁也没有想起那个古教堂的钟的故乡和它的逝去了的声音。这钟流进模子里去,形成一个人像的头和胸部。这尊像现在已经揭幕了。它现在已经立在斯杜特加尔特的古宫面前。它所代表的那个人,活着的时候,曾经在这块地方走来走去;他感到外界的压迫,他的内心在做尖锐的*。他――玛尔巴赫出生的一个孩子,军事学校的一个学生,逃亡者,德国不朽的伟大诗人――他歌唱瑞士的解放者和法国的一位得到上天感召的姑娘③。
这是一个美丽的晴天。在这个庄严的斯杜特加尔特城里,旗帜在屋顶上和尖塔上飘扬。教堂所有的钟都发出节日和欢乐的声音。只有一个钟是沉默的。但是它在明朗的太阳光中射出光辉,它从一尊高贵的人像的面上和胸前射出光辉。自从玛尔巴赫塔上的钟为一个受难的母亲发出快乐和安慰的钟声那天起。一整个世纪已经过去了。那一天,这个母亲在穷困中和简陋的房子中生出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后来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他的精神财富给世界带来幸福。他――一个善良的女人所生的诗人,一个伟大、光荣的歌手:约翰・克里斯朵夫・佛里得利西・席勒。
①《斐爱斯柯》(Fiesko)是席勒所写的一个剧本。
②九柱戏(Keglespillet)是德国的一种游戏:九根一尺来长的柱子竖在地上,围成一个小圈,然后把一个圆球滚过去,看是否能把这些柱子打倒。
③指席勒的两个名剧本《威廉・退尔》(Vilhelm Tell)和《奥尔良的姑娘》(Die Jungfrau von Orleans)。
(1862)
这是歌颂德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席勒(J.C.F von Schillen,1759~1805)的一篇散文诗,发表在1862年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写道:“《古教堂的钟》是我受到请求而写的,以配合《席勒画册》中的一幅画。我想加一点丹麦的成分进去,读者读了这个故事后就知道,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所谓“一点丹麦的成分”大概是指安徒生本人的经历。他也是在穷困中成长的,“后来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他的精神财富给世界带来幸福。他――一个善良的女人所生的诗人,一个伟大、光荣的歌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1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