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与冰心“童年回忆式”散文的比较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5

鲁迅《朝花夕拾》与冰心“童年回忆式”散文的比较

一、鲁迅也写读书,但是“文气”全无,反倒是童趣盎然。童年时渴望读《山海经》,不是为了知识,是为了上面的画和有趣的故事。三味书屋里一段读书声的记录更加令人喷饭。

鲁迅笔下的童年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中,还有各种色彩的争艳和鸟飞虫鸣。在描写这座童年的乐园时,他用了简单罗列的办法,把园中所有的东西一样样加以描绘,再一起堆到读者面前来。这可以说是充满孩童视角特点的。孩子不会思考眼前事物之间到底有什么深刻的联系,也没有把内心的情绪投射到现实风景中的习惯。他们涉世未深,用单纯的眼睛看世界,会感到什么都是多彩而新奇的,景物一件件扑面而来。读者随着作者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百草园,自然也像孩子一样觉得这个地方充满神奇的乐趣。而后面所写的“美女蛇”的故事和捉鸟则更使人感到孩童的趣味,这两件事是旧时孩子的童年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每个人都曾被长辈讲的这类故事吓过,捉鸟又是曾经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之一。

二、冰心的“纯爱式回忆风格” 与鲁迅的“批评式回忆风格” “爱”是冰心作品一直延续的主题。“冰心的‘爱’的源泉来自于她的和谐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在她回忆童年的散文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爱和她赋予别人的爱,正如她自己在《童年杂忆》中写道:“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

冰心的爱是纯洁的,包容一切的。她写童年所感受到的爱也是站在现时回首过去,带着成人那颗理解、宽容甚至感恩的心。她写父母为她穿“小鞋”而小作争吵的事情时,看似站在父亲一边,感激父亲给她的自由(一般的孩子在小时候都觉得站在自己一边的人是好的,因此父母总有一方是“恶人”)。其实她也并没有一丝埋怨母亲的意思,反而理解母亲。母亲是爱她的,怕她长出一对“金刚脚”。

冰心笔下的爱并不都和她有关,她也写父母间真挚的爱(《我的故乡》)、亲友间的爱(《我的另一个名字》)以及海军将帅间的爱(《我的童年》)等等。她有时对事件详加描写,有时一笔带过,总之都比较节制,没有添加大段的自己的抒情。但每个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搜寻出令人感动的东西,找到平静流淌的爱的温暖。

冰心“童年回忆”散文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爱,那便是她时时渗透在文中的爱国情怀。她的父亲是爱国的海军军官,他有时忘情地把女儿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倾诉爱国的情怀(《童年杂忆》之“烟台是我们的”)。他把对国家的爱传达给女儿。冰心忠实地成为父亲言论的记录员,在文章中写下父亲的话,连她自己的反应也省略不写。这大概是因为父亲的一番话是她深以为然的,已经表达了她的感情。文章最后,她以现时的身份呼唤“烟台是我们的”,为了自己和父亲,当然也为祖国感到喜悦。

冰心没有冷静地分析如何可以救国,要怎样才能强国,她只是凭着一颗爱心去呼喊着,代替她的父亲、奶娘、海军士兵等人抒发他们的情感。

相对于冰心的“泛爱”与“纯爱”,鲁迅则显得“是非分明”,有批评,有爱,也有爱中融合着批评与思考。

鲁迅似乎从来没有对任何东西完全满意过。他对他认为该批判的东西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用幽默的笔法将它们刺得体无完肤。这些议论多数是他以成人的口吻发出的,不必赘言。有特色的是鲁迅把心中所爱的人和事物的好坏两面都写出来,好的大加赞扬,坏的也加以批评,从而使读者感到他所说的人就生活在自己周围,他所讲述的事就是现实中的事情。

关于长妈妈的回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鲁迅爱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他跳出了一直在使用的孩子的视角,深情地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然而他写长妈妈,居然是值得批评的事件多于令他感到敬佩的事件,倘若读者不仔细,还以为他又要批判一个坏人。 这些被他批评嘲讽的事情细细看去都不是十恶不赦的大事。它们给年纪幼小的“哥儿”带来小小的烦恼,也给长大的鲁迅带来回忆的好资料。长妈妈的切切察察,挤占他的床铺,都是粗陋妇女们常有的毛病,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去看,更让读者感到的有趣多于厌恶。作者批评长妈妈的诸多规矩忌讳,其实是通过表示对长妈妈的不满来表达对旧的繁复的规矩习气的厌烦,长妈妈只是那些规矩的代表和护卫者罢了。而他把那些阻碍他童年玩耍的规矩礼节列得如此详细,多少也有一点追忆童年的成分。鲁迅夸张地写自己对于长妈妈具有对付“长毛”的本领的敬畏,写得很幽默,是因为他要嘲讽那些迷信。总之,长妈妈是好的,有趣的,

要批评的是那些造就她的思想和背景。直至最后,长妈妈为他买来了《山海经》,真正成为了他的英雄,作者毫不吝惜地表达他对长妈妈的敬爱了。

鲁迅的文章一向以思想深刻批判有力见长,而《朝花夕拾》中见到了他充满爱的一面和他对童年深情回忆的独特表达方式。冰心则在她回忆童年的散文中延续了一贯的纯洁和“爱的哲学”。

拓展阅读

1、集读书感慨

手捧先生的《》,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少轻狂时的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以往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先生在风烛残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味起时的点点滴滴,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真的味道留在头,慢慢漾开。

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了,或许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章里有没有感情。教师也曾说过:仅有情感才能把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期望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齐,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我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我的忙碌身影,最终因为自我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那里,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去领略一下,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味儿吧。琐碎的记在《》中重现,不一样的代,一样的欢乐,,惹人怀念啊。

2、800字抒情初一作

中的时五彩斑斓的,永远都有一片纯净的天空,蜷缩在梦的摇篮中,静静的,等待明天……不会有过多的遐想,那种世界,是很美好很美好的……

我不想把自己经逝去的写的太感伤,可我面对的流逝也高兴不起来。我总是会的事情,那些快乐,在记里已经刻上了痕迹,不可能随风而逝。我不会忘,的时候,和朋友们在一起尽情的挥洒汗水;我不会忘,的时候,一个人在小路上跳舞,即使他人用异样的眼光;我不会忘,的时候,抚摸那流离失所的动物,给它们一个很灿烂的微笑……也许就是这样无奈,那些过去,已经过去,我还会像时那样,可以随意的任性,永远的活在蓝色的天空,依然那么单纯吗?

,好像我真的很容易哭,很容易感伤,遇见任何感伤的事都要流泪,哭的天翻地覆的。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小孩子气,会为了一颗糖斤斤计,小肚鸡肠。的我,很容易笑,很阳光很阳光的那种,明媚的如春光,会为了一颗漂亮的石子而喜笑颜开。的时候,处处都是欢乐,不会为什么而愁,那种感觉是长大后没有过的,是那种很纯粹的,很通透的……

,一丝丝的感伤漫上头。现在的我们时相真是太无味了,一味的随从,没有了,连微笑时判若两人。我不喜欢现在患得患失的感觉,这种感觉不随和,很麻木……

,一缕缕快乐绕上思绪。小时候,吞了西瓜子怕在肚里“发芽”的事情,至今都捧腹大笑;小时候,喝了洗澡水还眨巴眨巴嘴说“好喝”的“蠢事”,如今还记犹新;小时候,打针时针头还没扎进血管却哇哇喊疼的“可笑”,至此依然铭记于……

,一点点不舍积于脑海。真的很不舍,再也没有六一儿节了,不可能在像小孩子那样索要礼物啦;再也不会因为做错事而选择逃避了;再也不会没有责任啦……完全岔道而行了。无所谓啦,可为什么中还是那么的不舍,那么的想呢?

,我总是习惯于感叹时光流逝太快,却未曾想过我们应该担当。也许,一开始就是为了让我们味的,在安详的日子里,成在的过程中,哼着我们曾经最喜欢的歌,想着我们曾经最美好的事。就一直这样,在中,展望未来;在告别中,学会责任……

益阳师范初一:陈丹蕊

3、集读书感慨

》原名《旧事重提》。先生了许多往事,有欢乐的,有难过的,有委屈的……

刚得到那木刻的《山海经》时,是开的;被父亲留在家背书时,是难过的;屡次被那“大”字挤到床脚时,是委屈的……

先生很善于说反话。“衍太太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她对自我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这是笔下的衍太太,是小眼中的衍太太。衍太太表面上对他们很好,至少小是这么觉得。但从“怂恿小和他的朋友吃”“教唆小去偷母亲的首饰、珠宝”“传播小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流言”等事情中能够看出衍太太在里是自我打着小算盘的。

第一次读时,我和小一样,觉得衍太太是好的;当我第二次再看时,我开始困惑衍太太是好还是坏,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教师提示“说反话”,我才了解原先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所以,我很厌恶衍太太,反倒喜欢像长妈妈那样虽然有点迷信,但很朴实的人。

阅读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并学习了先生的语言艺术——说反话。

先生的语言朴素,但很容易就把我拉进了他的,使我读完后感到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4、集读书感慨

寒假作业布置写读后感,于是我就开始阅读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的书名的报纸。找了许久,我找到了一个题目新奇的书——《

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先生晚的作品,而这部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时期的事情。幼的事情到了晚再去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味无穷。

》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先生记述他和青生活片段的10篇章。在《》中,很多使用了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手法,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先生这些对,正如读着发自先生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趣。我仿佛看到了幼,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昆虫为伴,有采摘野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味,也学就引起了我中的共鸣吧,所以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活力。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齐,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齐玩耍,一齐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我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欢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齐放烟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独自享受着……

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琐的记,倒不如细读一下《》,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代的之梦,和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朝花夕拾》与冰心“童年回忆式”散文的比较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29380.html

热门阅读

  1. 感恩节英文祝福语
  2. 家长会学校发言稿范文
  3. 专业困境者的心理转换的美文
  4. 晚安的唯美祝福语
  5. 旷课逃课万能通用检讨书范文
  6. 卖货郎散文
  7. 201年给同事的元旦祝福语汇集
  8. 清江闯滩导游词
  9. 庆祝分公司成立大会各领导的发言稿范文
  10. 山西省现场导游资格考试黄崖洞的导游词
  11. 寒假初中部散学典礼的发言稿
  12. 和生活态度有关的名言
  13. 中学劳技教育的现代化实践论文
  14.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小学读后感范文
  15.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方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