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散文欣赏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9

关于过年的散文欣赏

说着说着年就到了跟前,现在过年的气氛总感觉一年比一年淡,且不说年龄大了过一年就更老一年,就这时候过年的习俗、方式都没有儿时那般热闹。那时候盼过年的心情真是迫不及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天天像过年,所以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反倒失去了新鲜感。每当这时,就愿意默默的截取那些快乐的回忆,不知不觉就沉浸在幸福的往事中,写着写着就陶醉在那些记忆的浪花里,写到难处我就会落泪,写到乐时就会发笑。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事情为什么还是那样的清晰难忘。

关里农村的年俗年味非常浓,我多少年没在老家过年已经都记不起来了,现在想起来的都是年轻时候的故事。进了腊月,年就快到了,有钱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杀猪买酒做新衣。穷人也要扫灰粉墙收拾家,不让灰尘进入新的一年。等过了小年,我们关里叫辞灶,都说这一天灶王爷升天,向玉帝汇报你家的功和过。这一天家家都蒸粘糕,下面条,温顺和气的人家做好了饭,给灶王爷供上,祝他一路顺风,早登天府,为家人祈求平安。家里有霸道的主妇,就不信邪了。常听母亲说我本家的一个大奶奶,蒸好粘糕挑一筷子先抹到灶王爷的嘴上,“别叫他上天胡说八道!”

到了年根,各家都有各家的计划,一般每年都有定数。我记得我家快过年的时候,家里整天热气腾腾,母亲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家一般是二十五日蒸枣饽饽,二十六日煮肉,二十七日炸面鱼,二十八日包包子,二十九日剁肉馅,三十日包饺子。所有好吃的,都要在年前做好,到正月里就光探亲访友招待客人,看村里的新媳妇,比谁家的屋子布置的漂亮。除了初一那天要给长辈拜年,还有平时没有时间探望的亲戚朋友,在正月里都要拜访到。

【蒸枣饽饽】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母亲早早的就起来发面。我记得我们那里发面都是用引饽饽,就是揪块发好了的面泡成水,放上粘米面或者玉米面做成铜钱大的小饼,晾干,放起来,等发面的时候拿一个搓碎,用温水一泡就可以了,我感觉像酵母。母亲拿出平日不怎么用的大盆,带上围裙,挽起袄袖,发整整一大盆面。其实别人家到了过年,这些活都是男人干,可我的父亲一到农闲就整日不在家,他是村里剧团的导演,天天排剧,准备正月串村演出,母亲也常为此生气。记得过年有饽饽吃的时候,好像我也不小了,但母亲不用我,我们只是帮着打打下手。发好面,放到炕头上,盖上盖帘,蒙上小被。母亲就只管忙别的去了。下午就热闹了,吃过中午饭,炕上放下大面板,关里的面板大,长有一米半,宽宥六十多公分。母亲跪在炕上,使出全身力气,揉啊揉。关里以前有句话“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现在的媳妇谁敢打,不打婆婆就算不错的了。但面得揉,揉的时间越长,做出来的饽饽既好吃又好看,甜丝丝的。一盆面倒在面板上,先在一起大块揉,揉的差不多了再揪开小块揉。母亲揪面的技术“叭!叭!叭!”揪出来的面都一样大,就是上称称都差不了几钱。揪成的小块再反复揉,都要揉两三遍,这些小活我能帮上忙。看母亲揉面姿势的优美,技巧的熟练,羡慕的了不得,心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学会母亲揉面的手艺,做出像母亲这么好的面食,终归也没学成。母亲右手揉着左手归拢着,那面在母亲手里真听话,叫他怎样就怎样。面揉的差不多了,饽饽也快成型了,然后做成捧东西的手型“团!团!团!”,在手里滚几下,一个圆圆的光滑的枣饽饽形状出来了。这还不算成功,更精彩的工艺还在后面。把圆圆的饽饽蘸一蘸滑石粉,用手抚摸匀,从高粱杆上劈下一条硬皮,关里叫席米儿,沿饽饽中间周长分成五份,每份上切割三条相隔两毫米宽,高两厘米的竖杠,用两个小手指从竖杠两边插进面里,挑起一个面鼻子,三条竖杠像老人鼻子上的皱纹,不使面鼻子光秃秃的,非常有艺术效果。再把切好的大枣条穿进去,依次完成五个,还有饽饽顶上再做一个稍大一点的鼻子,插进稍大一点的枣条,一个枣饽饽就完工了,哈!非常漂亮!同样的工序要做十几个,人家面多的就会做的多一点,困难的人家就做几个装装样子。

做完,还得醒。这醒饽饽非常有说道,醒轻了不启发,蒸出来死僵僵;醒大了蒸出来开花,失去了艺术效果。母亲做活是很少失败的,因为他非常上心。将炕头的温度烧的正合适,饽饽拾到盖帘上,扣上大盆,据母亲说是怕风干了皮,蒸出来起皱,外面又盖上小被。估摸快到时间了,母亲过一会就看看、摸摸、拿手掂掂,真是像在创作一批精美的艺术品。母亲的手眼特别有数,一般不会看走眼,所以母亲蒸的饽饽从来没有瑕疵,都是一个保一个,那都是母亲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差不多了,锅底就架上火了,蒸饽饽最适合烧小木头之类的柴火,母亲说过,烧碎草蒸出来的饽饽是不好的,因为没有余火,蒸饽饽期间几分钟大火几分钟小火都是有数的。

蒸好该揭锅了,这可是个伟大的时刻,你想想,这一锅精美的艺术品,现在到了展示的时候了。如果掀开锅看见饽饽启启发发,就象征着明年的日子过的顺顺当当,要是邹邹巴巴,大人们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先没了一份兴致,所以这一掀开,也是担当着一份一年的希望和期盼啊!不过母亲从来都是信心十足,看看完美无缺的作品,母亲的脸上先高兴的像开了花,先就有了一份过年的喜庆。看着那**的皮肤,周正的形状,六个带有艺术纹理的鼻子里插着红红的大枣,你怎么都不会相信那是面做的,再趁热拍打上点滑石粉,盖上粉红色的蝙蝠印,真是精雕细琢。可就是一时半晌吃不到肚里,只能等到正月里看完亲戚,接待完客人剩下的我们才能吃。后来我跟着母亲学,可怎么做都没有母亲做的好看。我们那里非常时兴面塑艺术,谁家孩子过百岁,新结婚的媳妇第八天上婆家,谁家盖房子上梁,大事小情都离不开面塑,那些五颜六色的动物、花鸟、人物活灵活现,栩栩羽生,都是农村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俗。随着老一代人的去世,这些民间的技艺怕难以延续下去。那时候没有相机,不然会留下多少民俗和民间面塑技艺珍贵的资料。

【炸面鱼】

想想那时候,只有到了过年才有这么多的好饭,才有新衣服穿,才有两毛的压岁钱,才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人们能不盼望这个年吗?其实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长期艰难日子下,一种精神压力的释放。那时候嫌年过的少,过的短,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啊!母亲就给我们讲故事:“想当年,李自成进北京,他就愿意吃饺子,结果天天吃饺子,天天过年,本来十八年的天下,过了十八天就下了台。”当时也不知道历史是不是真的如此,只知道可不能天天过年,那样寿命就该缩短了。

只有过年,我们家才炸一次面鱼,母亲说,这是饽饽往油里滚,简直幸福的了不得。面鱼面可不能像饽饽面那样发,面鱼面要软。我记得还是母亲,在大盆里使劲踹面。母亲说过,和面要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所以踹一阵反过来,手蘸点水,把盆底下和盆边上的干面都擦干净,再踹,反复多次,手、盆、面就都是光的了。在我的记忆里总是母亲在干活,那时候父亲也不能出门,因为炸面鱼要烧碎草,需要人拉风箱。最好烧的是脱完粒的玉米棒,每到过年,我家都到市场上买一大装篓,用来炸面鱼。面鱼面要软,但要有筋力,炸出来才好吃。与饽饽不同的是,面开了要用苏打水踹进去,因为面鱼做出来是不醒的,直接就下锅了。从发好后的面盆里揪出一小块,放到铺满面布的面板上,揉圆,用擀面杖擀成饼,切成宽2寸长3寸多的方形,这还不行,还要用手抻,边摁边抻,直到成型,因两头都像展开的鱼尾,所以才叫面鱼。锅里放上花生油烧开,一边做一边向锅里放,父亲就只管拉风箱,母亲还要指挥“急点”父亲就忙向锅底扔苞米棒子,“慢点”父亲就停下拉风箱的手。那时候油少,面鱼也不敢炸多。每年还要炸点麻花果,炸点肉和鱼,再炸点肉丸子,有亲戚来好准备几个菜。我父母是惯孩子的,每年炸出来面鱼或者麻花果都是先掰块塞我们嘴里,这在一般有规矩的人家是不行的,还没上供就吃了不得的。

面鱼好吃,麻花更好吃,还没等吃几顿早没了,这就得盼再过年了。所以年年盼过年。现在生活好了,东西一买一大堆,还没等吃完就够了,还哪有盼头啊!现在人们从物质生活转变到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是年年盼着看春晚,我们老年人年年盼着有个春节联欢会,大家好展示一把。时代不一样了,当然盼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包饺子】

饺子年年得包,再困难也要包饺子,这是过年的象征啊。我忘记是那一年了,过年了,家里什么都没有,母亲出去走了好几家借了两瓢面,回来也不知放了点什么菜,包了一盖饺子,放在我家南间,因为我家住的是厢房。到了三十晚上要下饺子了,过去一看,什么都没有了,只剩盖帘了。父母亲大眼瞪小眼,都不敢说话了,一来不知说什么好,二来不知该怎么办。幸亏我们家不信迷信,“这还神了,能上哪去啊!”父亲不信邪,搬开桌子,挪开凳子,还有几个破小翁都拖开,在一个墙角上看见了,白花花的饺子,也就一半了,剩余的耗子过年吃了。父母亲谁也没吱声,一个个捡起来,用手擦,用小刷子刷,弄完也下着吃了,就算过年了。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我家每年三十日下午包饺子。和好面醒着,母亲开始准备包饺子的东西。找出八个五分的硬币,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能发财,用热碱水洗干净,放在碗里;切八块苹果,象征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拿八个煮熟的栗子,“吃了栗子立子年”预示来年将有新生命降世;家有新媳妇要放枣,早生贵子;家有老人要放花生,吃着了就会长生不老。过年了,就盼着来年能比今年强,那些苦日子都过得够了,年年祝福,年年受穷。一个大道理怎么能忘“国富才能民强啊!”母亲他们那一代,年年盼,月月盼,好歹赶上*开放几年,身体也不行了,年龄也大了,还是要离我们而去,没有享受到现在的好日子。所以总想到珍惜二字,想到知足二字,比起我们父辈的遭遇和艰辛,我们现在有一点小困难还算得了什么。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过年的风俗,现在有些规矩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在改变。比如我们小时候,年三十就要在屋的正间铺上高粱穗瓤,老人们叫煞尘,墙上面挂着家谱,大方桌子上摆着供品,小辈人拜年都要下跪磕头,三天不能扫地。到我们大了的时候,就没有煞尘的了,都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也不磕头了。这几年高粱穗也不好找了,铺在地上也不卫生,烧纸**也怕引起火灾,人们的思想是在不断改变的,当民俗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抛弃的还是旧的观念。

在吃完年夜饭后,辞旧迎新的程序就算完成了。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在还没有进入紧张的农忙季节的时候,农民们心中那些浪漫的梦都展示在一年的开始,农民有农民娱乐的方式,农村有农村的开心之处,可能风俗也是在满足人们心理各方面的需求上,而延续下来的。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挨家看新媳妇。人们成群结队,是去年当年娶媳妇的人家都要去看。新媳妇的屋子非常有讲究,从媳妇的穿戴,行李的整洁,铺盖折叠的形状,到窗花、墙围子的艺术性,床单的颜色、质量等等各方面给你来个全方位的评头论足。有钱人家豪华一点,没钱人家简朴一点,但都要布置,否则你就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张老大家媳妇又懒又馋,过年连屋子都不收拾!将来怎么过日子?”“王老二家穷到那样,还有人给媳妇,连年画都买不起!”等等闲话,能说的你连头都抬不起来。这同时也是给新结婚媳妇一个展示手艺和能力的机会。特别是外村来的姑娘,看看屋子的布置,基本可以了解她的活计和为人。不管怎样,这就是风俗。多少年不在家过年了,不知现在大年初一还看不看新媳妇了。小的时候就跟在大人后面玩,也看不出个一二三来,后来我结婚了,也得跟着村里的风俗走,年前准备了好几天,刷墙、糊棚、绣花、剪窗花、买年画,不过我布置屋子的特点大多数都是我自己的作品,漂亮的窗花,棚花,墙围边,都是我亲手所剪,窗户两边墙上的水彩画,好赖我自己也画了,灯窝盖我自己亲自绣的凤凰戏牡丹,我的女红以及剪艺还是非常有自信的。所以布置屋子这样的的任务还是可以轻松完成的。只可惜的是我们结婚也没有房子,在婆家的西间,外面有西厢房挡着,连点阳光都看不见,那时也没有电灯,屋里黑乎乎的,白瞎费了那么多的功夫。

年前弟弟打来电话,问是否回家过年。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自从母亲过世,我就再没回过家乡。村里那些土路,家里那些破房子,不时的在眼前晃动;生产队的劳累,劳动者的贫穷,农民遭受的折磨,不平等待遇带给我们的屈辱,那些曾经的阴影难以挥去,在一定的程度上冲淡了对家乡的感情。不是为了那么多的不应该怎么能离乡背井,来北大荒安家落户。年头多了不回家,记忆好像已经定格,总在我年轻时候的农村里,因此提起来不免生出许多的伤感。弟弟在电话里很期待“姐姐!回来看看吧!咱家现在可不比以前了,路都铺成水泥的了,村里的办公室也都崭新的了,也有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室。”是啊!多少年了,离开时还是正当青春,现在都已奔古稀,失去了多少机会和时光,泯灭了多少浪漫和激情,葬送了多少追求和理想;这一生还有多少精力供我们去消耗,还有多少时日为我们去享有,还有多大的天空任我们去飞翔!这么漫长的岁月,家乡哪能没有变化。在同一个天空下,北大荒日新月异,家乡怎么可能不换新貌。家乡,曾经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虽久居在外却不敢忘怀,虽安居他乡仍不时惦念,家乡的年味还不时飘在眼前,一定要回家过个年!

拓展阅读

1、欢欢喜喜400字作我家幸福新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啦,一个值得回忆的2016匆匆的走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有许多习俗,每个地方的习俗都各不相同,我的外婆家也有独特风俗,就是滑旱船,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而我外婆家很流行这种形式。

初一,我这个小懒虫还在睡梦中,只听见外面巨大的响声,“隆隆,镲镲”还有人们那嘹亮的歌声,我“腾”一下坐起,知道是旱船表演,迅速起床,洗漱,拉上姐姐迫不及待的往外跑去……来到旱船表演处,此时已经人山人海,我和姐姐使劲往里钻,通不懈努力,突出重围挤到了最前面。

我们来到最前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龙行小船,这就是两位化了妆,分别穿着红色和绿色衣服的老奶奶站在旱船中,双手抓住船舷,边扭边唱,十分卖力,旁边有六个轻的小伙子扮丑角,在一旁唱,最边上还有几位老爷爷,他们有的打鼓,有的敲锣,还有的在一旁高声歌唱,旱船两旁的说唱者有节奏的打着快板,用盱眙味十足的口音,说说唱着,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忍不住地叫道:“好好,再来一段!”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表演中的敲锣声,快板声,欢呼声,还有观众的呐喊声,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春节的气氛更活跃了,“旱船”的演出也在各种声音中结束了……

夜幕降临,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一朵朵烟花升起,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的一,这一也会和旱船表演一样的多姿多彩!

2、欢欢喜喜400字作我家幸福新作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说的就是春节了。

春节,是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喜庆的,到处是鲜艳明亮的红色。今,回到老家,那乡村的春节更具一股“”味儿。

夜晚刚回到老家,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一条条火龙腾空而起,一簇簇火花迎空炸开,在空中形成数条美丽的弧线。夜空中,星光闪闪,一颗因见到家人而欢喜的心也怦怦直跳。弟弟妹妹都跑出来迎接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也会笑夸我又长高了,一种温情在这天宇中漫开,仿佛与那璀璨的烟火融合,大家的心头都凝上一股浓浓的暖意。

休息了一个晚上,大初一自然是去拜了!这拜可不比我们平时拜,要热闹得多!在喜庆又热闹的鞭炮声中,大家互相串门,拿出自家珍藏了一的好酒、好肉。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谈笑风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随心游戏。餐桌上,大家畅饮畅谈,晚辈向长辈敬酒,长辈给晚辈夹菜。到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好一派祥和之气!

晚上,姑姑从变戏法似的从背包内掏出了一盏孔明灯,我们大家都拍手叫好。妹妹拉开塑料纸,我把孔明灯用手撑住,姑姑在底部点火。经一番折腾,孔明灯终是飞向了空中。摇摇晃晃,像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它在一点点的远离我们,身形越来越小。“快许愿!”听到姑姑的提醒,大家才想起许愿这回事来。纷纷双手闭合,闭上眼,把自己心中的愿望向着孔明灯诉说······那灯底的火焰,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动。哦,孔明灯,你希望的象征!

这个春节,给予了我家人的怀,的喜庆,还有那无论何时都有的希望。

那个小小的身影,在黑暗之中,依旧明亮······

3、2022的精选作啦!

我盼望的日子终来到了!我一大早醒来就高兴得喊起来:“啦!”我的心情很激动。

我先刷牙,洗脸,接着就去吃饭。早餐是蛋炒饭。然后,妈妈陪我去买了花炮。中午,我们的饭可丰盛了:美味的鸡肉,红烧鱼,回锅肉,还有红红的香肠,可口的酥肉,解渴的饮料……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开始吃了。妈妈先给奶奶到饮料,再给我到,爸爸喝啤酒。我们举杯同庆。我先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祝妈妈:越来越漂亮,*,财源滚滚来!然后我祝爸爸步步高升,工作顺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奶奶和爸爸妈妈也祝我在新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我们互相祝福以后,就快快乐乐吃饭了。

到了晚上,我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下楼去玩,没多一会,我就回家了。

时间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十点。我在阳台上看见有各种各样的烟花。有红的,有绿的,有*。各种各样的烟花腾空而起,好象在空中比美呢。有的像徐徐下降的降落伞,有的像从天而降的瀑布,有的像发芽的柳枝,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花雨伞,有的像一只豪华的大飞机朝天上飞去,还有的像调皮的小兔子,非常漂亮!

今天,我吃得开心,玩得尽兴,看得瘾!真是舒服啊!

"啦!啦!"这个喜讯像爆炸似的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烟花听到了,送来了自己的新贺礼.你看!只听"轰隆隆"几声雷鸣般的巨响,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与白云戏耍,又如天女花般的落下."砰"的一声,一个碗大的火球突然袭击,在夜空中骤然炸开----一朵金黄色的菊花绽放了.紧接着,一些不知名的烟花你追我赶地飞上天空.它们有的像萤火虫,闪闪烁烁,在天空中飞舞;有的像闪耀的星星,眨着眼睛,落向四方;还有的像火花,美丽夺目......爆竹看到这一切,眼馋*,口水直流,也凑起了热闹."劈劈啪啪"地响起来,作起了伴奏,那声音真好听!看着这一场"烟花爆竹歌舞会",真是美丽极了!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一些色彩.

美丽的时光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我家也要吃夜饭了.爸爸\妈妈端来了丰盛的饭菜,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有红烧鲤鱼\麻婆豆腐\童子鸡\排骨汤\红烧牛肉......真是花样繁多,令人品尝不暇.这时,爸爸回忆起了他童时吃夜饭,只有萝卜青菜,一小碟猪肉,"真是相差甚远哪!"爸爸说道,"要不是*的政策好,科技发达......"我听着爸爸的话语,眼眶湿润了,"是啊!这都是要感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心里默默的想着.这时爸爸却端起盘子,脸上笑眯眯的,嘴里还哼着宋祖英的<<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是啊!生活越来越好!

啦!周围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街道*扫的干净整齐,树木被披红挂绿装饰一新,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人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这个我是在姨妈家的。

三十的早上,我们几个孩子的手就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些鞭炮出去放。放着放着,我们就开始嘀咕了:这么点鞭炮怎么够放呢是又急忙跑回家里,正准备再偷偷拿一些时,被姨妈发现了:“你们不是已经放鞭炮了吗怎么还要放晚上还放不放了!”哎!大人就是这么唠叨,我们只好作罢。“走喽,我们堆雪人去!”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一帮孩子“唿啦”全都跟着跑了。

今天除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晚饭时舅舅和舅妈带着弟弟也来姨妈家吃夜饭了。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的我眼花缭乱,不知先吃那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一边笑着,你一问,我一答地说着今的成绩,明的打算。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祝福的话,相互举杯敬酒,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吃完晚饭后,我们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随着夜色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也是时时阵阵,断断续续的开始响起来了,欢快的响声向人们传递着欢乐,鞭炮声是越来越多了……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拿着鞭炮冲出了家门,汇入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刻鞭炮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映红了,我们欢跳着,跑着,笑着,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了,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三十一大早,早起的小朋友们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响,也把我从好梦中叫醒了。我起床后飞快地来到了奶奶家,了,我也得为这个家出点力,你说是吧?我帮着大人贴春联、切菜、准备夜饭。我家的八哥和嘹哥似乎也被这喜庆的气氛给*了,不住嘴地叫着“你好!你好!”。

今天每人都有分工的,爸爸炒菜,妈妈洗菜,奶奶准备碗筷,我的任务――是做一个水果大拼盘。我先从果篮里挑选出了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大橙子,又去买来了一串红提和几个猕猴桃。我把苹果和橙子削去皮后切开放在盘子中间围成梅花形,接着把红提从枝条上摘下用冷水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放在盘子外围形成波浪形的花边,最后把猕猴桃剥去皮,横着切成片,叠起来放在果盘*。现在,一个由我设计制作、用红色的提子绿色的猕猴桃黄色的橙子白色的苹果组成的水果拼盘已经完成了,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爸爸看了忍不住伸出了他的贼手,我赶紧把拼盘藏进了冰箱。

太阳渐渐西沉,大家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夜饭,一边愉快地聊着这一的收获,真是开心啊!饭桌上爷爷还乐呵呵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等大人们酒足饭饱,我迫不及待地端上了水果拼盘让大家品尝,大家都夸我做得美观有好吃呢!

4、一醉千一梦永远

201211月23日,大活旁边的小餐馆,还是味美,美的清真自惭形秽。想起一件事,依然很温暖。第一次光临,似乎有点久,久到现在记忆要努力。

好像很多事物,可以甜丝丝的回忆。即使去很久,有些距离,但自己,想要自己的心,有事可忆,在我的心里,装下一些东西。

今天,有些不同,厌倦考试前的复习,却依旧在图书馆发力,看着前后左右的同学,其中最专心的,我是那个注意力不集中的。

伸直腿,拖着下巴,发着呆。什么计划的任务,什么都没完成。静静的想着,想着,一直在想。

想着伊人,在安静图书馆里。想用忙碌驱赶孤独,想用安静平息浮躁。自知,自制,便不会彷徨,不会空虚。梦想在心中,清醒,在路上,指引方向。

想着小说,怎样独树一帜,怎样动荡起伏,怎样冲突矛盾,就这样想着。想着计划,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收获喜悦。就这样四折。

出了图书馆,有点冷,喜欢室内的舒适,却不得不去,办卡,体能测试,用餐。走向我的自行车,骑着懒。你说是吧,这么冷的天,有谁骑自行车。

一个人静默在校园里,哪里有我的目的,哪里留下我的身影。树木早已凋落尽,夜晚的影子在渐渐笼罩。

卡断了,可以重新补办,人错了,可以挽回吗?时间走得义无反顾,而北风亦没有停息,向南吹去,那里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牵挂,我的亲人。

体能测试,测台阶后的心率。去了几次,回了几次。明白的向自己说不去了,明知道的事实,人满为患。还是去了。既然路,就让我最后再去瞧一下,时间最后一次为它浪费。人多,就撤。

再一次失望,心里有愤怒,是走进了旁边的小餐馆。想起,这是我来的地方。为再一次光临,抛开愤怒,我要填饱肚子。为了去,为了现在,我不会那样,留下冷漠。

熄灯了,此时,宿舍无光,心中有光。

我期盼着梦:大雪封山,小木屋中,我和她,相对而坐,红泥小火炉,酒,菜。屋外下雪,白且静,树枝被雪折断,发出清脆的声响。酒菜慢慢少下去,渐渐入醉。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过年的散文欣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26372.html

热门阅读

  1. 教你面试时如何做好自我介绍
  2. 2018年春节甜蜜祝福短信
  3. 鸡年元旦祝福语手机短信
  4.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5. 有关暑假生活计划范文
  6. 描写大学的优美语句摘录
  7. qq可爱个性签名
  8. 3白色情人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9. 送给莘莘学子考试的经典祝福语
  10. 最新周末祝福短信2016
  11. 小学少先队暑假体验计划
  12. 最新工厂实习的自我鉴定范文
  13. 精选班长自荐书范文
  14.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15. 叶子提前坠落诗歌欣赏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