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3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作家苏轼所作,在作品中展现出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同时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作品赏析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

返回诗词目录

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引自《诗词赏析》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嘲。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拓展阅读

1、《·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陡峭不平的石**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战场。指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2、苏轼《·怀赏析

·怀》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指黄州西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之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鼻矶为战场。

②故垒: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时曹军的惨败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纶巾: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战场。指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现代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

陡峭不平的石**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怀》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矾,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将写景、怀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今,意境宽阔,是豪放词风代表作。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宽阔邈远的抒情空间。然后联想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感慨万端。全词的气氛是开朗、豪迈的,虽然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全词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题中的,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怀”,是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想到历史上有名的之战,有所感触而写。其实,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矶山。这里词人借怀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怀的重要一环,是怎样把今和联系起来。苏轼望着波祷滚滚的长江,想到自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于是,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大江即长江。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要求外,也显得更有气魄。“千”,指久远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而首先引起他目的是代留下来的战争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故”,旧的。“垒[lěi]”,指营盘。“人道是”,据说是。“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这三句词说,在那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点出了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人的怀。下片,就转入对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八年的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公瑾[jǐn]”,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guān]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qiáng]”,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爵[lèi]”,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目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战场。“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之战前,忽**“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边疆危机的确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然而,眼前的*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关西大汉手持琵琶、铁绰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3、《怀》读后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风流人物……”每当这首词在耳畔响起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名字——《·怀》,它是北宋大豪苏轼于晚年所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着实耐人寻味。

词的上阕吟唱,下阕怀周瑜,并怀伤己,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怀,想到代抱有雄心壮志的英雄豪杰都已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却碌碌无为,遭遇诸多挫折,不能建功立业,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倍感忧伤。北宋中期朝廷吏治*,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作者因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竟落得如此*,只能借对代英雄的赞美,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壮情感。

与作者相比,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清平,生活安定,我们应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当今社会,像苏轼那样心系国家人民的还有很多,像焦裕禄、沈浩……他们为*、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伟大的人物,才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的*的召开,小康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怀》所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苏轼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但愿现实生活中能涌现更多苏轼式的“千风流人物”。

点击查看更多《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26865.html

热门阅读

  1. 大学生实习班主任报告范文
  2. 搞笑的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3. 《三字经》的读后感500字
  4. 小学《弟子规》教案201
  5. 关于新年短信祝福语2019
  6. 描写春雨忧伤的句子
  7. 立秋短信祝福语汇总
  8. 在安全教育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9. 教师节手抄报简单
  10. 2016年送朋友的新婚祝福语
  11. 《荷花》优秀教案范文
  12. 伤感说说心情短语
  13.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
  14. 初一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15. 结婚16年纪念日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