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长大了》的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内容为《马莎长大了》的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第一册关于“长大”这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是贴近孩子内心世界的小文。稚气幽默。学生在文章中可以体验到童年带给自己的快乐,也由此引发深入的思考。课文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们明白想要长大并不能靠改变外表,而是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学会关心、理解和帮助,与人沟通。
以往我们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却时常忽略了情感目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教学理念也在要求着语文教师能充分挖掘到课文本身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引起学生共鸣。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品行教育。维护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看、想、说,体验课文的深刻内涵。了解长大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健康渗透点):
1、感受课文赋予的深刻内涵,了解长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表。
2、学会关心、爱护、照顾别人,到实际生活中去做一做。
(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相结合。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交流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互助,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法:体验激励法、情境式(学生帮助马莎想办法长大、了解真正的长大不在与外表,而在于内心)
重点:知道能让自己长大的方法。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难点:了解长大的真正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注重直观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自然的融入马莎的世界里,利用一些趣味的挂图和切实的生活体验,让理解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可以轻易的体会课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意义,与马莎共同成长。
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从课文角色转移到学生自己身边。使他们学会怎么去关心、帮助别人。并在讨论交流中,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和品质。
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不在着力于对生字词的基础训练,而转入课文有深度的分析和理解。我在这节课创新的地方就在于以情动人,以理育人。现在的孩子们缺乏的就是爱心。不懂得关心、理解和关爱别人。所以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情感的体验上,由亲身的体验升华为自觉的思想和行为。从易于接受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让课文好象一面镜子,照出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样子并对号入座。这才是这篇课文要传达给我们的讯息。也因此使学生了解到长大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希望大家都做懂事的好孩子。学生的情感又再一次升华。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孩子们才能真真切切有所改变和体会。
教学资源:趣味小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莎长大了》,她长大了吗?让我们再走进课文,和马莎一起想办法。 (出示马莎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马莎都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长大?
生:自己去找,并画出三句:打扮、扫地、倒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找到了好多方法,能把你的小收获和组里的小同伴一起分享一下吗?一会我们也找每组的小代表来说一说。
(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汇报内容)
师:老师到几个组里看了看,发现同学们讨论的真精彩。现在哪个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们组找到了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翻开96页…… 师板书:扫地
师:那么马莎这么做之后妈妈的心情是怎么样?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找到,并读出来)
生2:很高兴
师:(出示小黑板)谁愿意当小马莎的妈妈。把这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生:个别读,大家评一评
师:你象妈妈吗? 也和老师比一比(师范读)
同桌互读 练一练
生3:我们组找到了第五自然段,“爸爸……”
师: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齐读
(出示小黑板)爸爸看到这样的马莎会怎么样呢?
生4:很惊喜、很安慰
师:那让我们就用开心、惊喜的语气和表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吧!(齐读)
师:观察这两句话,爸爸妈妈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好象是…… 是……)
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生:学着去做 主动给
拓展阅读
1、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三年级 教导处签字: 科 目:语文 教研组签字: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2011-3-30 教学内容:田忌赛马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科学的思想启蒙的教育。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乐曲《赛马》,学生听完后谈感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齐国的贵族田忌和齐威王也特别喜欢赛马,下面我们一同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赛马场,看看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盛况。
二、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 一(1—2)
(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部分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①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3、汇报交流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第一次比赛后,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什么表现?“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呢?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你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吗?(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过渡:正当田忌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时,他的好朋友孙膑却坚决要他再赛一次,并保证一定会取胜。
③指名读12—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这次田忌是用什么办法取胜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这个办法吗?(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整个赛马过程中,齐威王的神态有什么变化?请你在书中标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师小结:同学们,第一次赛马,田忌三场都输给了齐威王,而第二次比赛,田忌用孙膑说的办法,用同样的马,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便以二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按小组分角色朗读3—11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2、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评价。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他是根据什么想出这个妙法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出示)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知己知彼)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 ①善于观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四、全文总结,深化明理
1、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举例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抄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并选择其中的三个好词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4、写出对文中三个人物的评价,题目自定。
5、走近孙膑(可通过阅读课外书收集有关资料,写一份人物小传)
板书设计: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课文写了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如何?
2、 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二、 深入学习课文
1、 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并讲解两次赛马的情形。(多媒体出示)
第田忌: 上中下输垂头丧气一
次 齐威王:上中下赢得意洋洋
第 田忌:下上中赢高兴 二
次 齐威王:上中下输目瞪口呆
2、问题:
1、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多媒体出示)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多媒体出示)
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即孙膑和田忌谈话部分,从语言
中找到描写孙膑的词语,并从词语中体会出什么?他为田忌想的是什么样的计策?
二、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
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1、齐读最后一句话
实验证明请同学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黑,三张红)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不同的马,摆出第二场成功的比赛。
2、设疑:是不是只有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呢?
3、全班交流讨论
实验证明请同学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黑,三张红)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不同的马,摆出不成功的比赛。
4、是什么样的依据让孙膑如此有把握?
5、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
二、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
1、小组讨论
2、实验证明请同学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
张扑克牌(三张黑,三张红)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不同的马,摆出两场比赛。
4、全班交流
小结:
1、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依据是:齐
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哇„„如果快的很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2、从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三、领悟总结
1、 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没想到,孙膑却能想出来呢?是不是只有孙膑最聪明,作为一国之君的齐威王和齐国的大将都很愚笨?
2、 读后交流 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一时的沮丧,一时的骄傲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思维,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四、 指明朗读课文
1、 分角色度课文
2、 说说学习这一课受到的启发
五、 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办法帮齐威王在二次比赛中获胜呢?请同学们拿笔将第二次改写一下。
3、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科学的思想启蒙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读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齐 第一次 第二次
3.出示问题: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进行的?结果怎样?赛后齐威王和田忌反映如何?
4.学生自学
一、三段。
5.学生画图表示: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进行的?
6.第二场比赛应该是非常激烈、非常精彩的,可惜在古代根本没有电视,假如这场比赛在今天进行,*电视台要进行现场直播,谁来当一名解说员?(请一学生当解说员,两名学生演示。)
7.田忌、齐威王在两次比赛后的表情各是怎样? 板书: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 胜败目瞪口呆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田忌转败为胜?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句话。
“只„„就„„”说明这个转败为胜的办法怎样? (很简单,没费多大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了。) 2.根据这句话设疑:为什么只调换一下顺序就能转败为胜?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个办法呢?为什么齐威王不能想到这种方法?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田忌能转败为胜,从中谁起了作用? 板书:孙膑献策
导语 :现在我们重点学习第二段,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1.孙膑想出调换马的顺序是胡乱想出来的吗?有根据的吗?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 理解:“快不了多少”
3.出示句1。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些什么?
(两个句子虽然都说明齐威王的马强,但句2观察得更仔细,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来的。)
5.从这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的人、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6.其实齐威王输给田忌是因为他?(骄傲自满、自视过高、轻敌) 板书:骄傲
7.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 8.这段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是需要我们理解的。 9.出示:田忌(疑惑) 孙膑(胸有成竹) 齐威王(得意洋洋)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老师这些词的意思。能读出感情、语气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齐读。
(四)比较句子。
导语 :由于孙膑的足智多谋,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想出调换马出场的顺序。 1.出示三句话: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2.(1)(2)句话与(3)句话有联系。(可用关联词表示)
(五)总结课文: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也象孙膑那样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布置作业 :帮齐威王想想办法如何战胜田忌?(如何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板书设计 : 田齐 齐威王
第一次 败 垂头丧气(扫兴) 胜 得意洋洋(夸耀) 第二次 胜 败 目瞪口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