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8 18:13:33

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

炎热的夏季我来到了向阳幼儿园,和我搭班的是我师范的同学加现在的师傅黄琳柳老师。从此我们和小2班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环境布置。在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用自己的手来创设环境,做的只是简单的画画剪剪。但在真正上墙面时,才发觉原来每一个小制作都有一席之地。而且环境的布局和思路也有很大的学问。整体的颜色也需在纷繁中有主线,整个教室的环境既要显得大方得体,又能经得起细看推敲。就拿墙角那棵树来看吧:在转角处显出立体感。用捷士贴做树叶,粘贴时又不是全部贴上,做出立体的形状时才贴上。犹如真的树叶在树枝上摇曳。再把主题的名字挂在树前的小网中。原来在制做之初,已经深思熟虑,将主题的影子映入其中,而不是盲目的装饰。

接下来的九月是辛苦而又香甜的。在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时,孩子们大多都有不同时间的哭闹。还有几个幼儿特别吵闹利害有时还会逃出教室…….下午午睡更是难熬,有的幼儿在家本来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是边哭边睡把别的小朋友都吵醒了。陌生的环境和忧虑的心情使孩子们变得更敏感。这时只见黄老师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哄着幼儿入睡。孩子紧张的情绪被缓解了。渐渐的安定下来,渐渐入睡了………这让我懂得了爱,我们用父母般爱给孩子,孩子会回应我们的。

在以后的日子中,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黄老师的课总是能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动起来,还时常表现出很开兴的样子。这是为仕么呢?在认真听课和自己上课对比反思后,我发现原来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特别熹欢游戏和用动作来表达学习。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用游戏贯穿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断互动……于是一首首儿歌,一首首歌曲,一个个律动,孩子们和我一起学习着,互动着………

以后的路还很长,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反思中,我想我一定会有更多更精采的感悟!

拓展阅读

1、

生的维训练角度来考虑,师在过程要重视生对概念形过程的。从知识结构入手,考虑概念与已过相关概论的关系以及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生的认知角度考虑,能够训练或培养生的什么维方法,创设切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绍我在让概念在相应的情境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参与。

1、通过归纳创设情境

代数,对新内容的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通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它不是严格的数证明,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维方法,适合初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究,可以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分析:提问三五个同,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左右的代数式,其可能有单项式,也可能有多项式,然 后 老师把其的单项式选出,若个数不够,老师可以把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单项式再补充进来,得到一组三到五个单项式的集合,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所研究的单项式大部分是由生提供的。

问题2: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代数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说出这几个代数式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生可能对“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师可以给予提示,即它们之间在运算种类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便生有方向地进行考、讨论,朝着“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观察出它们不含有什么运算,也为以后习多项式作好准备。

问题:同们好好想想,-2、x,是不是单项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况,使生懂得单个数、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通过类比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间往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那些相近或相似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着诸多的相似,所以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效果会更好。类比的方法不是严格的数证明方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的情境创设方法。下面以同类二次根式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写出一组同类项,并指出这一组同类项“同”在什么地方?

分析:由于同类二次根式与已过的同类项的共同特点是“同类”,的所以在类比之前要强调“同类”的含义,只有弄清楚了同类项“同类”的意义,再进行类比到同类二次根式才能产生维的飞跃。

3、直接说出概念创设情境

概念的目的不仅在于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的情境创设,使习到某种维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义象名词解释一般,这种概念的情境创设可直接给出其定义,然后让生分析理解定义的文字表述,从而训练了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多项式的项与次数为例加以说明。

在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其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有没有常数项?常数项是多少?

-3x+1 , 5x2-2x-7 , a2-2ab+b2 ,a-2ab+2ab2-6

分析:只要生在讨论搞清了如上问题,则说明对上述定义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不断加深认识。

2、

当了近十年初一线师的者,在使用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新课程下如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认为数维的体操。但习过程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想与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课程的本来面目,数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师和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而让生产生厌情绪。

《全日制义务育数课程标准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增加了“经历(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习数的主要方式。新数师不单纯生不单纯;作为一线的数师和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育理念,全面改进工作。新数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习兴趣是习动机最活跃、最积极的分,也是习活动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游戏是否公平 ”、“跟我”、“试试看 ”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的世界。新课程的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材,我们可以立即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新气息、新想、新理念,不仅给师很大触动,也给生带来了一种习的渴望,更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课程标准下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性、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课象物理、化课一样,也做起了验;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生在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忧心忡忡:数到底怎么?什么?甚至数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其,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应面向全体生”,现“人人有价值的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不同的人在数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新课堂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3、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生的维与受。慢慢地,发现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方式大大压缩了生的自主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习数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生的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育观念,以生为本,以生的发展作为*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我得到以下几点

1、关注生的“预习”,淡化课堂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生提前预习,给生一个自主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生的有为。

,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正是由于有了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生充分受到数求知的无穷乐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的不断,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生真正为课堂习的主人;让生充分受数求知的乐趣;让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发现规律;让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提高素质。

点击查看更多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2883.html

热门阅读

  1. 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 201年立夏经典祝福语
  3. 2018狗年拜年短信大全
  4. 小学生国旗下最新演讲稿范文
  5. 给爱人的元宵节祝福语
  6. 2016年父亲节贴心的手机祝福短信
  7. 最新暑假个人计划表
  8. 麻辣老师的语录
  9. 2016领导送下属的劳动节祝福语
  10. 小班家长会计划模板
  11. 201高考后感恩老师的祝福句子
  12. 缅怀霍金不要仰望星空散文
  13. 关于适合端午节发的祝福短信
  14. 《牵手幸福》读后感
  15. 大学生竞选部长演讲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