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优秀课堂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5

识字优秀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学会写“认、真”两个生字。

2.基本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懂得要尊敬长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让学生集体背诵一段《三字经》。(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背了)

2.简要介绍“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见后面资料袋)的故事。

3.古人都能做到尊敬老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题目)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2.领着学生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4.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a.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b.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型。

5.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共同汇报)

6.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都可以。

7.进行“组字比赛”。出示“夫”、“错”、“事”、“改”、“懂”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

8.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a.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了两个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认真)

b.你们喜欢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两个字吗?那你们会怎么来写这两个字呢?

c.教师指导书写。

三、再读儿歌,提出要求

1.我们不仅写字要认真,读儿歌也要认真才行,那你们能认真地再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2.学生齐读儿歌。

3.提出要求:以后在学习上都要有这种“认真”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懂、貌”等14个生字,学会写“洗、扫、父、母”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看谁的反映最快。

2.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的快。

3.把生字藏到词语里面,你们还认识吗?

懂事、外貌、父母、认真、对错

改正、愿意、碗筷、扫地、夸奖

二、再读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你读了儿歌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你有什么不太懂的词语吗?你可以提出来向其他小朋友请教,有困难的老师可以帮忙。

如:“尊长辈”的“尊”字,可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尊敬、尊重);“即改正”的“即”字,可由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说成“立即、马上”也行;“承担”一词可以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如“干、做”。

5.师生交流学习。

6.师生轮流朗读儿歌: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三、写字教学

1.教师指导书写:洗、扫、父、母

2.生书空、练写

3.交流写字情况

五、拓展

1.念儿歌给小朋友听,并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你最想为他们做的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52识字2教学设计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拓展阅读

1、初中体育

暑假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像个蒸笼,我想学游泳,妈妈说:“要学就一定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游泳也是一项体育运动,落水还可以自救。”我同意了。

第一节练先我们打腿的姿势,我们几个学员坐成一排,绷直脚尖,练习打腿。经过练的一番指导,我们学会了打腿。然后休息一会,练又我们怎样憋气,我屏住呼吸,把头埋*中。不一会儿,我就憋得受不了了,耳朵在水里“嗡嗡”直响,鼻子里连呛了几口水。我立马抬起头,真的好难受。我忍着泪水,一连试了好几次,可就是憋气时间不长,我想到了放弃,这时想起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又坚持尝试了几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成功了,一,二,三……可以坚持到二十秒了。

第二天,我们漂浮,每个学员两手并拢伸直,屏住呼吸一头扎*里。咦!很神奇,真的可以漂起来了!只是还漂不远。经过反复练习,在第三天的时候,我可以漂浮五六米远了。

一天一天的练习,暑假也快结束了,此时我已可以在游泳池里游一个来回了,相信我会游得越来越好。

这次学游泳,让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2、2022年高校程思政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的责任感、使命感。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略)

3、初中体育

(一)简单、缺乏预见性

是老师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上好的前提。但是许多老师非常简单,除了交待学内容、学手段、学方法和练习形式外,对学重点的克服、难点的突破、练习时间的长短、保护帮助、安全措施的安排都没有明确而科学的和提示。另外,对学效果的预见性不强,比如本次有多少学生能完全掌握学技术动作,有多少学生能掌握部分的技术;本次又能达到多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学生的承受能力怎样等,都毫无预,使学缺乏系统科学性。

(二)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许多师为追求改潮流,不按照体育育规律,不从学内容,学对象,学环境实际出发,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制定学目标。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做*,一中想达成所有目标,结果既抓不住学重点,也完不成学难点,什么目标也达不成。

(三)过分强调学生的快乐体验,忽视运动强度

师为了让学生开心地学习、主动地学习,降低了纪律约束,使学纪律松散,导致师无法控制局面,使学事故增多,甚至无法完成学任务。另外,当前表面看学校体育活跃了,兴趣提高了,气氛热烈了;但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忽视了,运动量减少了,运动强度降低了。导致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意志品质薄弱。

(四)运动技术强调不够,忽视科学评价

在强调快乐体育的背景下,让许多老师迷惑不解。认为现在体育让学生动一动,乐一乐,笑一笑就可以,不需要过多重视竞技运动技术的学,有的甚至提出要不要运动技术。大家是否想过不需要运动技术有必要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吗?学校体育有必要存在吗?哪所学校还需要我们体育师呢?所以说,运动技术学是学校体育与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存在的前提,更是体育学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学校体育必须重视运动技术学。另外,实施新标后,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不符体育规律的现象,在学的评价中全部采用过程评价,对结果评价很少涉及。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某校有一位师组织全班学生800米考试时,老师只采用了简单的口头表扬与鼓励的评价方式,没有任何结果评价的内容,这种评价有失体育评价的内在含意。

(一)注重前研究,实现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

在上师应根据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针对学内容,学对象和学环境的不同,师应“带着学生走进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空间,出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促进广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的学手段和方法。并站在育人的视角来学目标,符合不同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学目标,在实现学习目标时要给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平台和空间,从而让发展学生终身意的目标从校内延伸到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延伸到将来,发挥学校体育的长久效应,而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注重实效,保证学质量

首先学组织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同时又能巧妙的完成各项学任务,在学时要注重学组织的科学性,学环境的合理性,学方法的多样化、学手段的趣味性和学形式的群体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并且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增一些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项目和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胜欲望,达到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凝聚力。其次学中师既重视法,又注重学生的学法,并且要注意安全防范,避免学事故的发生,发挥每节的最大效应。再次师本身又要掌握上的技巧,如在中有些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但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体会。把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语言不精确、欠科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自己往往不易觉察。尤其是体育术语的误用、甚至不用,给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带来了困扰和混乱。他们在讲解动作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但头绪繁杂,又难分主次,容量过大,时常是完不成学任务,造成“拖”。虽然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应接不暇,理不清线索,听的多,练习次数少,分不清动作的重点,掌握不了动作技术,难免产生厌倦情绪继而保证不了学质量。

(三)注重后反思,形成共同思考的良好氛围

每位师都应经常进行后的自我反思,对学方的制定、学内容的确定、学方法的选择、学手段的运用、学过程的组织等及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并且通过学观摩评等形式进行同伴间的互助交流,使师逐步形成互相学习,在思想获得启发,在行为得到校正,共同进步。

三、结语

在新体育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是,师对学校体育新程理念的理解还存在差距,没有将新程理念与体育功能价值和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加强前研究,注重学效果,重视后反思,自然能提高体育学效果,使学校体育学更趋科学。

点击查看更多识字优秀课堂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9872.html

热门阅读

  1. 小熊生日会的童话故事
  2. 最新的万圣节情侣间的祝福短信
  3.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个人的自荐信范文
  4. 坐井观天的故事是什么
  5. 关于考试的祝福语
  6. 《木鼓歌》教学设计
  7. 有缝的墙摘抄
  8.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参考
  9. 修养名言集锦
  10. 教师节的诗词
  11. 关于大海的好句子
  12. 高中生国庆节演讲稿范文
  13. 最搞笑春节祝福语
  14. 学校安全月度总结
  15. 老师喂我吃辣椒教学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