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5:39

《席慕蓉诗集》读后感

《席慕蓉诗集》是著名诗人席慕蓉所著的一本诗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席慕蓉诗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的宽容、*的真挚、*的无怨、和*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乡愁,贯穿在席慕蓉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

几年前,当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专辑《七里香》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想那真是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和歌曲那轻柔的调子正好珠联璧合。后来偶尔在书店里看到席慕容的一本诗集,第一篇便是《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的宽容、*的真挚、*的无怨、和*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种叫**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年少的爱恋,青涩懵懂,让我们憧憬又却而止步。

在席慕容的诗里,总能感受到淡然的忧愁,抒发着对年少时的怀念,一位充满少女情怀的女性,写下了一首首并不是气势磅礴却是沁人心脾的诗句,在细细品读后会让你时常的想起,可能不是全诗,却会有那么些诗句让你久久无法忘怀,让我们对于青春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憧憬。

像中写道:“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明月。”了无遗憾,正是我的青春需要的,青春需要疯狂,敢于尝试,敢于面对,敢于放手。在青春里终究有始有终,但爱上了一个人,就请你温柔对待,因为温柔相待的岁月是一种难得的无暇的美丽,即使会分离也要感谢彼此曾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样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才会发现自己已拥有没有怨恨的青春,了无遗憾。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中的一句话即使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也会浅浅的感受到,爱情应是甜蜜中透着苦,无法忘却那久久的感动。两人的相遇若可以安排,两人的爱情若可以解释,那么就可以回到没有你的生活,那样生活会比较容易,可现实只允许我用时间消磨对你的思念,因为爱情不是戏剧,无法找到原稿将我与你的相遇通通抹去,连同遗憾。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里上演着错过的戏码,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一朵盛开的夏荷未曾被风霜侵蚀,秋雨的将近,这时美丽的莲却等不到欣赏的人。而当青涩已去,留下了一朵不忧不惧的莲,多了周遭环境带来的沧桑,却又更是美丽,最美丽的时刻,可这时等不到欣赏的心,早已关上了门,总是与欣赏的人无缘。不是来的早,就是晚了,那个欣赏的人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里我设想着未来,不想有着这诗中的遗憾。总是期待着更美好的爱的青春,于是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年轻时从未稍离的你,而这一切却是在不断流浪的旅途中的回首才发现,回忆起那路上一地月光,那园中的茉莉,那渡船上飞扬的裙摆,可这些回忆在浮现时早已被岁月深埋,在灰色的黎明前怅然回顾,回顾着那段本应美满的被岁月深埋的时光,回首那本不用流浪的期待,回首着那青春的愚昧。

或许这就是我对于青涩爱恋的理解,憧憬着却又担忧未来,感觉爱情如同这诗虚无飘渺,却又会触动心灵,似有若无的悸动也是青春吧,只是希望在青春里留下深刻的印记。等到回忆起来后能够莞尔一笑,青春便释然。

拓展阅读

1、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了徐志摩的《偶然》一,全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他的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起他的这首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体会;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2、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

徐志摩的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的美。如《再别康桥》,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情,但这种复杂的情化为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经过理性的洗礼所能达到的一种歌境界,所以有着*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人的觉: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办)

3、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再别志摩。熟悉的笔调还是难以让人忘怀。

《徐志摩歌全》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和《云游》四部,并整理了他的其它篇,合并为《醒!醒!》。 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不论新 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

作为新月派人的代表,徐志摩的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就是一个五光十色 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歌写爱情、写生活、写 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摩的:“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 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 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 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却不能传 给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 “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 到神!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 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的伟大,哲学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 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现在,歌已经越来越少,看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确,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也许 你认为它只是在浪费时间。但你,没有明白的意义。那种对心灵,对灵魂正真的描写,在 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声,也许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发现的你的那份情怀。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也许你没有志摩的多情善愁, 但你也有着你的受。被让世俗蒙蔽你的眼睛, 睁开眼, 看看的世界。

歌不是一种任务, 人不是一种职业, 它是一种对自身的觉醒, 一中参透。歌没有什么,只要有那颗向往的心,让我们细细品《徐志摩歌全》,发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怀。

4、李清照词全经典

半生优渥,半生颠沛,到了晚年的李清照不复少年时单纯灵动,亦无中年时琴瑟和鸣,国破山河碎,家散影孤单,只剩下凄惨冷清的日子,一个人慢慢熬……她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见识了安逸富庶的生活,也见证了靖康之变的衰落,词风的转变同样印证了其心境的变化、人生的浮沉。

这一版的《李清照词全》带给我最大的惊喜不是精致古朴的裸脊线装,也不是纸页泛*古韵插画,更不是细心标注的字词音释义,而是完整的李清照年表行迹图。无论是精心绘制的彩色地图,还是系统整理的年表,亦或是曲折反复的行迹,都在用一种客观全面的方式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与词搭配解更是加深了我们对《漱玉词》的理解与悟。

字如其人,词释其心,让我们一起品清雅优美的词,探秘生于北宋、逝于南宋的才女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说起中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当之无愧,以词著称的她,在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中,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可谓不易,而且自己自成一派,“婉约派”的词宗,与苏轼的“豪放派”在宋词领域平分秋色。而李清照凭借其仅仅七八十首的词作,能够与“仙”,“圣”平起平坐,而一点儿也不逊色。

李清照在词领域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和他父母的教育与培养分不开关系,尤其是她的父亲李格非,作为苏轼的学生,他对于女儿并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让女儿只认识几个字,或者做女工,而是发现并培养女儿的爱好,最终成就了这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幸福与悲伤尝遍,一生的三个阶段又把她牢牢的锁住,少女时的无忧无虑,与来的家亡、国破交织在一起,一个古代女子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且热仍旧活的那么令人敬佩,但不怜悯,因为这个女子从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她用词来挥洒自己的一生,尽管这一生充满了爱与挣扎。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李清照的词,她的词对于人生的几个部分也分的十分的明显,看过几版的《李清照词》,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自己最爱作家榜的这一版,因为自己比较喜欢中国风的东西,而这版的插图排版啥的都十分中国风,所以自己对于这版十分的喜爱。

作家榜《李清照词全

李清照的词以细节见长,在她的词中,细节随处可见,“惊起一滩鸥鹭”、“却把青梅嗅”、“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肩看”,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让人不觉得心中为之慨,“惊”、“嗅”、“比肩”都可谓句子中的点睛之笔,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香菱跟着林黛玉学,谈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香菱认为“直”和“圆”真的很普通,然而想要用什么去替代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可见,此处的每个字都是恰到好处,李清照的词也有这个特点。

李清照的词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的次数可谓不少,下面挑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广为熟知的莫过于她的那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很多人对于这首词都能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人不熟悉李清照的同学,对于这首词都可以达到背诵,可见她的词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也说明她的词老少咸宜。作为她少女时期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首词,李清照将她少女时期的欢脱与不羁描绘的淋漓尽致,古代的几个少女成群结伴去划舟,重点是她们竟然还喝了酒,然“误入藕花深处”,她们的天真烂漫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很写实,但是语言却俏皮可爱,令人眼前一亮,这也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快乐的阶段。

下面一首是《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说过,赵明诚的朋友评判,“人比黄花瘦”这一句胜过赵明诚的所有作品,且不论是真是假,但是李清照的才气是众所周知的,这首词也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恩爱和谐时期,两人志同道合,而且醉心于金石,这一段时期是李清照最为舒适幸福的时期。

代表李清照人生的最阶段的一首词,也是最近比较火的一首词,那就是《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的离世,自己大半生所收的金石文物因为颠沛流离而丢失,物是人非,眼前的景象就好像人生希望,红花逐渐的凋零,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悟。

三首词,三段时期,三种故事,李清照用她的词描绘了她的一生,当然也为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当然不只是词,李清照也有文流传,本书有介绍。但是,李清照的词确是无人匹敌的,对于她的词,爱之深,爱之烈。喜欢本书,喜欢这些词作。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人生多桀,少年时喜居多,父母爱护,自由生活,小才女一枚。婚父亲受难,金人南侵,夫妇逃难,家愁、国愁。

点击查看更多《席慕蓉诗集》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0371.html

热门阅读

  1. 古风宋国梧台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的教案设计
  3. 集体劳动合同
  4. 一个铜钱的小故事
  5. 二月花残春散文
  6. 压岁钱保卫战六年级些事作文800字
  7. 感人的发言稿范文
  8. 520让人爆笑的短信祝福语精选
  9. 亲人结婚祝福语大全推荐
  10. 非常有趣的签名
  11. 高中三年级班主任优秀工作总结
  12. 关于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13. 精选关于信仰名言
  14. 中介佣金协议书模板
  15. 2016新春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