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40:16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这篇人物传记、了解自传的写法,进而会写简单的自传。

1、总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自传的有关知识,能写自传。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精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鲁迅“弃医从文”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有谁能把鲁迅的有关情况对大家作个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几部作品,谁能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一生。(板书课题)

二、介绍“自传”及学习的方法

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属传记类文章,有三个特点;

①所写材料真实典型、既要概括人物的一生,又要突出主要事件;②在记叙中常**对人物事件的议论;③语言准确、平实、简明,富于个性特征。

学习自传的方法:1、把握人物一生中的主要事件;

2、根据这些事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展示课文内容(配音)

四、自主讨论,教师引导作答

1、文中哪些自然段介绍鲁迅的生平及成长过程?(1—3段)

2、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鲁迅的著过情况?(第4段)

3、快速阅读1—3段,根据文中提供材料梳理鲁迅1881—1930年的主要活动。

年代 主要活动

1881年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 家遭大变故,居住在亲戚家。

1898年 离绍兴,往南京求学

1899年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 到日本留学,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中止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1909年 回国。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1910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1911年 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 任南京临时*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 为躲避段祺瑞执*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1926-1927年 1926年到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1927年4月辞职,9月出广东,其后一直住在上海。

4、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一生经常变动工作?

其中对鲁迅一生影响最大的变动是什么?(弃医从文)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他在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麻木、愚昧时,他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因为再强壮的国民如果没有思想,这个国家一样无法兴盛起来。他认为“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可见他同样是出于爱国思想才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5、鲁迅一生有哪些著述?

(两本短篇小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

五、小结

六、学习实践

请同学们仿照本篇自传、内容及写法,以《我的自传》为题说一篇口头作文。(学生准备3分钟)。

拓展阅读

1、23日月潭的

1、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过或听过哪些说?(《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说呢?(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然景色。

(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4)生再读课文,在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1)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习课文1-2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师解说第一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说呢?请同读课文2~6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说的呢?我们一起来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习课文第3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一筹莫展”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习第4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们读读课文的第四然段,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习第5--6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们,古今中外流着很多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说》《大禹治水》这样的说还有很多,课后同们可以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2、朱清《春》精品

【**--散文】

【课型定位】

朗读感悟式。

对象分析】

1、虽然这篇散文可以挖掘的方面很多,但其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人所共知,因而时从美的角度入手,引导生体味语言,感悟意境,梳理结构,应是可行的。

2、初一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文的内容相对较浅,完全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其美的所在,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1、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喜悦之情;培养生对美的追求。

2、知识能力目标:

从整体感知和理清思路着手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朗读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

指导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主、合作、探究式的体会作品的语言、思路、主旨等。

1、感悟文章的美。

2、以朗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朗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优美的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引导品位。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

2、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景物等,并能用短语表现出来。

一、情景导入──通过联想唤起生对美的记忆

展示:多媒体放映大然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速将生带入美的氛围。

提问: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美的东西,能用适当的短语表达出来吗?

点拨:坚强的意志、纯洁的心灵、漂亮的面容、潇洒的风度、辽阔的天空、金色的原野……当然还有:优美的文章。

引导:那优美的大然景色,想看吗?抒情精彩的文章,想读吗?今天我们要的抒情散文《春》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朱清笔下的春天,去领略、去欣赏。

二、内容呈现──通过三步朗读法让生感悟文章之美

1、认知性朗读──走进美:

要求: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⑴ 抽四名生朗读课文。注意让生勾画出生难字词。

⑵ 另抽两名生据其表现和预习成效分别评价朗读,评价标准为:

A、是否准确

B、是否流畅

⑶ 师生齐读全文。

点拨:我们初读了课文,踏入了这片美的领地。我们应知道,开始朗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流畅,声音明亮。作得好我们就完成了美的第一步。

2、涵咏性朗读──表达美:

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感受优美语言,利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现美。

训练:

读前三节。

由朗读,揣摩体会。

⑶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应怎样读,怎样表达感情。

⑷ 抽两名同朗读课文章节,女:春花图,男:春雨图。

⑸ 男女声互评对方朗读,评价标准为:

A、是否读出情感

B、是否具有美感

提问:大家对朗读技巧有何体会?

引导:生以本文为例畅谈感受,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点拨:再读课文,大家都在表达文章的美。朗读时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注重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停顿连贯,跟随文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变化;二是尽量以情带声,感知文句的情感含义,不要拘束。若能做到抑扬顿挫,我们便完成了美的第二步。

3、表现性朗读──创造美:

展示:多媒体播放清风流水的音乐,映出花红柳绿的画面,创优美完整的情景氛围。

要求:通过音乐画面产生联想,将己融入情景中,开启心灵去创造己心中的春天。

训练:

⑴ 声情并茂,齐读全文。

师评价朗读:

A、成功何在

B、有哪些需要改进

点拨:所有文作品的朗读(阅读),都应该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其意蕴、美感,我们既要根据己的体验和技巧去尽情发挥,又要力求突破,跳出限制与要求,达到更加完美的第三步。

三、整体感知──通过内容呈现,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精巧,构思严密之美

训练:

1、抢答:

⑴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描绘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色。

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分层:把全文分成三部分,速标出起止小节并在括号内填上适合的数字及动词加以概括。

A、( )节至( )节:( )春

B、( )节至( )节:( )春

C、( )节至( )节:( )春

3、概括:绘春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

( )图 ( )图 ( )图

( )图 ( )图

四、阅读体验──通过口语训练,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

训练:

1、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句子?为什么?课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欣赏品味──通过欣赏全文情景影片,陶冶情操,重温美的感受

要求:生由静听到小声跟读,入情入景,再次感悟品味,深化所得。

六、作业

拓展创新──通过课外练笔提高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一定会有许多美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会,试写一段美的人物或景物,要认真体会,表达出己的真情实感。

七、说明

本节课的总体想是,为突出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情入景。并重点训练朗读技巧以加深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的趣味。在整个过程中,师只起着活动主持人或引路人的作用。

(该文曾获2003年“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及“语文参考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大赛 一等奖)

3、《日月潭的说》

一、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二、重点:1、2

三、难点:3

四、准备:图片、光盘、多媒体

五、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同们,今天我给大家出个特殊的谜语,让大家猜猜,谜面是几幅风光秀丽的画面,谜底是地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

放日月潭风光图片,生看图猜。

师: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那里湖面辽阔,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画卷,人们为什么把它叫日月潭呢,这有一个动人的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放课件,生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听了这个说,你能说说说中的谁让你感动呢?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由说说

2、师:那你觉得大尖和水社是一个怎样不平凡的人?

生说:有畏艰苦、不畏强暴、舍己为人、英勇顽强

3、师:课文按事情的了展顺序写了这个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问题?生质疑

4、师归纳法问题:(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呢?(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他们又做些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带问深入习课文

1、默读1、2然段,思考问题(1),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生说原因

师: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间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应该朗读这一段呢?指导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第二然段,节奏放慢些,语调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然段。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和水社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读3-6然段,思考: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勾画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

师指导:他们找到太阳和月亮了吗?从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太阳和月亮容易吗?哪些词告诉我们的?(千辛万苦)“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引导想像:当他们翻山越岭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生充分展开想像。

生1:吃不饱、穿不暖,忍受着极度疲劳。

生2: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

生3:随时都有可能被豺狼猛兽袭击。

生4:走过一座座危险的独木桥,跨过一条条沟沟渠渠……

师: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目标终于出现了,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了弄个明白,他们四处打听,现在就请你们来当当大尖和水社,我来当当路边的一个老爷爷,我们来分角色读读。

分角色读对话

3、重点习7、8然段。

(1)大尖和水社是怎样找到我斧头和金剪刀的呢?

师:现在关键的时候到了,你们心情紧张吗?我们来看看大尖和水社是怎样救出太阳和月亮的,怎样制服恶龙的?

(2)读8然段,交流。

读,用=线标出表示声音的词。

生:轰隆轰隆、咔嚓咔嚓。

师:你猜猜“轰隆轰隆”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咔嚓咔嚓”是什么声音?让我们帮帮忙,拿起铁锤锤打恶龙、拿起剪刀用力剪这穷凶极恶的坏家伙。

生表演动作

师:有这么厉害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恶龙被制服没有?从哪些句子知道的?(生再读)同们,太阳和月亮得救了吗?你又从哪句话知道的?现在我们尽放心了,不必再悬着那颗心了。

引导生想像:你们猜此时此刻,大尖和水社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生由发言。

师:从这又可看出大尖和水社是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敌的精神。

4、习9-11段

指名读,说说结果怎样?

师:也许后来,又有很多猛兽来把太阳和月亮当玩物,你们谁又来过,大尖和水社又是怎样保护太阳和月亮的?

展开想像

师:同们,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吗?读了这个动人的说,我深深地*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说吧!今天回家,我就打算讲给我的小孩子听,你想讲给谁听呢?

师:好,那就让我们用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复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请你回忆一下怎样复述一篇课文?

生:复述课文时,应按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句,加上己的体会和想像用己的话来复述。

(四)复述课文。

先读课文,由复述,再主动上台复述。

(五)拓展延伸

师:说毕竟是说,事实上,日月潭的形成是不是这样的呢?还需要我们去动手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下来动手去收集,我们再一起交流交流。

5r

4、《己去吧》优秀

1、认识、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生从小要有立、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录音、写有生字的蘑菇小卡片、小黑板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会本领的。这节我们就来习第12课《己去吧》。(板书课题)

二、揭题引疑

1、读课题。(指名读)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同们认真思考,大胆提问,问得真好!课文到底讲的是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下面,请同们打开书85页,边听录音边想一想。[

v生边听录音边想。

师:录音里的叔叔朗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己读读课文?请大家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读。

由读。

师:下面同桌互读互评。

生同桌互读互评。

师:刚才同们很认真地在读课文,到底读得怎样呢?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其他同认真听,当好小评委。

指名3个同分小节读,而后师生共评。

师:同们已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是否也能好生字。

出示小黑板(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请大家己读读小黑板上的生字,边读边想想这些生字的读音有没有要提醒在家注意的地方?

生边读边想,而后提醒并带大家读。

师:看到同们这么厉害,已经能读准生字的音,许多蘑菇宝宝忍不住跑了出来想考考你们。

贴出小蘑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采蘑菇的游戏。请大家听好,你认识哪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请采下蘑菇告诉大空。

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师:同们真棒,很快便把蘑菇采光光了。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蘑菇上的`字就是隐藏在课文里的生字。接下来,请大家在习小组里互相说说你会用哪些字组词、说话?

生先讨论、后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就好像小猴、小鸭、小鹰它们一样,通过己的努力会了很多东西。谁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通过己的努力,到了些什么?课后,请同们再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表演一下课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和动作。

5、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诗》

1、品味诗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主、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一、要求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求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生结合己的实际,谈谈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一)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益。

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钦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二)

……《红楼梦》写香菱诗,进步相当快,这是小说,适应读者的趣味和耐心,不好拖拖拉拉;移到现实,至少就常人来说,就不能这样快。原因之一是,提高要以由读和思来的逐渐积累为资本,这时间越长越好。原因之二是,写也是一种技艺,适用熟能生巧的原则,要多写才能够得进益,多就不能时间短。

四、拓展

对诗的相关内容展开训练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陆游任选一个诗人展开讨论。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2866.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王祖贤名言
  2. 《梦》幼儿园教学设计
  3. 教师节朗诵稿范例参阅
  4. 浅析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5. 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和寓意
  6.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7. 竟职演讲稿范本
  8. 2019早安祝福短信
  9. 元旦快乐的短信祝福语
  10. 白雪公主寓言故事
  11. 古诗塞下曲说课稿
  12. 初中英语的自我介绍范文
  13. 四年级体育课《上步掷远》教学设计模板
  14. 十二月歌教案
  15. 我们一起走过优秀散文00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