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识字7,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齐读课题。结合你以前的学习,识字7这样的课主要让我们学什么?这一课要我们认识哪些字呢?打开书第114页,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大家听得很认真,我相信你一定能像老师一样读准字音,请你也来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师:在你们读书的时候,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黑板上了,想要和大家交朋友,大家借助拼音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一起来读,xu,虚虚虚 开始
3.你能从课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吗?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把你找的生字宝宝给同桌读一读。(这对同桌厉害,把生字全找出来了。会学习的同桌,抱臂坐好给老师发出信号,他们读完生字了)
4.孩子们,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再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吧。请女同学读一遍拼音,男同学读三遍生字。来合作读,好吗?(大家配合的很默契)
5.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不好读,给大家提个醒。(发奖品)
指名回答 强调: 诚 实 赞 招 赢
学生说,师问为什么容易错,并让其他学生读三遍。(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不会读错了)
字宝宝,真淘气,摘掉帽子考考你。没有拼音的帮助,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6.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A、指名领读你是合格的小老师哟(发奖品)
B、谁还想读,这样吧,我们开火车来领读一下吧。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好吗?小小火车开起来
7.小火车开得稳,我们这些小乘客也很有礼貌,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吧。看大屏幕,这个字读什么(傲)?这个字读什么(赢)?当我们读到这两个字时就站起来的,看谁生字认得准,动作反应快。(正读、倒读一遍最后一字坐下)
8.小朋友们的读音与动作告诉老师,你已经会读这些字了,我想你一定有记生字的好方法,你想教大家记哪个字,把你记字的方法在给大家交流一下。
相机展示 赢的记字方法,刚才这位同学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赢字。大家看 赢 它由五个独体字组成,五个字代表要想成为赢家需具备的五种态度:亡 代表危机意识,时刻想着不努力就会被对手超过;口代表沟通,必须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人,才能赢取他人的理解,避免矛盾;月代表时间,任何事情想做赢,都需时间的积累。贝 是中国最早的交易货币,也就是买东西用的钱。也指态度、品质、方法等一些看不见的本钱。凡指的是平常心。正确看待输赢,赢了不骄傲,输了不灰心。听老师介绍赢字各个部分的意思,你想说什么?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汉字很有趣呢。了解汉字各个组成部分的意思,会更方便我们识记汉字。。
好了,你想教大家认识那个字?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记住了生字的样子,瞧,字宝宝拉来朋友考试你。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0.出示词语:
虚心 骄傲 诚实冷淡 赢得千家赞 招来
A、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B、都谁会读这些词语,那老师这里有很多的词语卡片,你有勇气来挑战一下,抽到哪个词语就领大家读哪个词语吗?(提前叫学生上台,抽词领读贴词)抽到字卡的同学请做好领读准备,领读完后,把字卡贴在黑板上。从这位同学开始。
我们班的孩子就是厉害,这么快就和词语认识了。
师:大家看这一些词中,有一个词的颜色与别的词不一样。哪个词,齐读?你能不能用诚实这个词说一句话?生回答。
C、大家看那个词的大小与其他词不一样,生回答:冷淡。冷淡这个词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出示生字,这两个字要我们把它送到田字格房子里,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在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11.写字指导
A、冷是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示范写,撇捺要写的舒展一些,除了冷淡这个词,你还会给冷字组个其他的词吗?学生口头组词。
B、指导写淡字,写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指名说:淡注意上边这个火字的捺变成点。
师:为了书写美观,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一字无二捺’,一般情况下一个字中有两笔捺画时,往往会把其中的一笔捺变成点,这在书写上叫“让笔”。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你们说笔顺,在空中写。
淡字,除了冷淡,还可以组什么词呢?冷淡、平淡。问:你怎么知道这个词的,老师讲的,这是一种学习词语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当我们遇到不会组词的情况,可以问问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吧,出示字典。淡先查音序D再查音节dan,找到这个字在第 页,看看注释可以组哪些词。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到字典上的解释,老师把这一页拍下来放到了大屏幕上,往前看。字典上有关淡字的词,你喜欢那个词,指名说词语(师演示)
C、现在请大家在书上找到这两个字描红临写。(放音乐)教师**指导。(写字注意姿势) 口令: 一二三,我做端。小手抱臂,抱臂抱臂。
同学们,刚才我们去掉拼音,认识了生字,会读了词语,如果老师把整篇文章的拼音都去掉,你还能读准字音吗?自己试一试吧。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师**。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字音读得准确,声音洪亮,读得很熟练。)一会儿我们大家读书时,要学习这位同学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就是:(出示幻灯片)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这样自己也会越来越优秀。
3.我们一起学着刚才那位同学的样子读一读课文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读了课文,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吗?对子(板书)
共几句?每一句什么特点?
A、我发现有反义词,谁也有这样的发现?哪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呢?同桌交流一下,一会儿老师找一对同桌,到讲台上把成对的反义词找出来,给它们排排队。(指名上台)其他同学注意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
贴的对吗?全对,掌声送给他们!
除了发现文中有反义词,你还有什么发现?
B、每句字数相同,“对”字前后两个在词是相对的;
若学生回答不出来,(出示幻灯片)引导C、停顿的节奏一致。D、音调和谐押韵。每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停顿一致,这就是对子(板书),对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音,要读出词语的对应关系。
5.听老师读一读,感受到对子的节奏了吗?请你自己练习读一读吧。
6.拍手读对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读出对子的节奏吧。
四、拓展延伸
其实对子也叫对联。有时会被人们挂起来,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见过人们会贴对联?王老师收集到一些对联大家看一看。
过年时贴的春联、老人过生日时的寿联、各行各业门口贴的行联、(大家看这两幅对联应该贴在什么地方)有人去世时贴的挽联等,结婚时的喜联,凡是张挂的对联,都是直写竖贴,自右向左,由上而下,与对联密切相关的是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好的横批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一些有趣的对联读一读,感受对联的语言特点,好吗?
拓展阅读
1、有关大班手工教案范文合集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示分步骤搓、捏、拼、贴、粘完成塑造小孔雀。
2、培养幼儿对泥塑创造美的情感意识。
3、通过手工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鸟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胶泥(橙泥、绿泥、红泥、黄泥、黑泥)。
2、有关孔雀开屏的图片(或泥塑)。
3、录音机、磁带《金孔雀》。
4、幼儿用书《创意手工第十六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关孔雀的图片(或泥塑),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是谁吗?
2、幼儿:想。
3、出示孔雀图片(或泥塑),幼儿观看。(是美丽的孔雀)
4、教师:今天,我们用胶泥为孔雀塑造形象好不好?
幼儿:好。
二、教师示范泥塑孔雀过程
1、先用胶泥搓两个圆球,其中一个头稍捏细。
2、用胶泥捏成孔雀展开的尾巴。
3、分别用胶泥捏尾羽和头顶部位。
4、给大圆球安上眼睛和鼻子,给稍细的那个小球插上牙签。
5、将头与身子连接,并安上毛发。
6、给尾巴贴上花纹,将尾巴和身体粘在一起就完成了。
三、幼儿尝试泥塑孔雀
1、教师交待泥塑卫生要求。
2、幼儿泥塑孔雀。
3、教师边**指导,边提醒幼儿注重搓,捏的力度要适当,不要让胶泥散开。
4、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泥塑。
5、检查结果。
四、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
1、选几件作品进行讲评。
2、进行作品展览,让幼儿参观欣赏。
3、总结。
五、播放音乐《金孔雀》
1、让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体验快乐。
2、请个别幼儿展示孔雀舞,共同学习。
六、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2、有关大班手工教案范文合集
中国人很聪明,把泥巴换成面粉、糯米,又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面塑。这种材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一)介绍彩泥
一、什么是彩泥
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玩过彩泥。彩泥发明于1956年,从此风靡全球。彩泥的可塑性非常强,有各样的颜色和香气。
彩泥也经过了时代变迁,材质和工艺都进行过改进。现在的彩泥基本上是油粘土,这类型的彩泥以碳酸钙等为原料,以液体石蜡为油性成分,加上甘油等配制而成。
油粘土彩泥特点:
1. 材料*无臭,使用安全。
2. 稳定性好,室内不易蒸发干燥。
3. 粘合性好,但不会粘手;可塑性强,可重复使用
二、彩泥干了怎么办
彩泥如果久置在外面,会出现风干情况,可塑性大大降低,手感也会变硬。
彩泥如何保存:最好拿保鲜袋装着放进冰箱。如此一两个星期不成问题。做好了的漂亮模型不舍得摧毁的最好也这样保存。 还可以放入鸡蛋壳中,可以保存几日之久。
彩泥干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软化:
1. 用湿毛巾覆盖彩泥半天左右,即可使用;
2. 用小毛笔沾水刷在彩泥表面来回多次刷洗;
3. 用保鲜袋装着彩泥,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天即可变软。
三、彩泥的玩法
彩泥有很多种玩法,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出示一些基础的彩泥教程, (组图)学生仿照图捏一捏。
(二) 捏刺猬
目标:1、学会用双手将彩泥搓成椭圆
2、发展手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彩泥、牙签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已做好的刺猬,激发学生捏泥兴趣
二、出示做刺猬的材料,演示做法
1、出示材料彩泥、牙签并一一做介绍
2、将彩泥捏软,搓成椭圆
3、在椭圆上插上牙签
4、在椭圆的一端除捏出两个小眼睛
三、学生来做,老师指导
四、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3、有关大班手工教案范文合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铅笔盒里的各种学习用具及在学习中的用途,引发对上小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2、大胆尝试用粘贴、添画等方式布置自己的铅笔盒。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对铅笔、橡皮等文具已有接触。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包、胶水、剪刀、蜡笔、废纸篓。
活动重点:
制作铅笔盒。
活动难点:
选择正确的文具粘贴在铅笔盒上。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带些什么?那铅笔盒里有些什么呢?
观看铅笔盒照片,了解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
师: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哪些文具我们已经使用过?
小结: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的好朋友,有铅笔、橡皮、直尺、还有卷笔刀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我们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文具,也可以叫文具盒。
二、做做铅笔盒。
1、沿着实线的将铅笔盒的轮廓剪下来,不剪过头。
2、按虚线折叠、粘贴,制作成一个铅笔盒。
3、选择材料纸上应该放在铅笔盒里的文具,将它们粘贴在铅笔盒里。(解决难点)
4、铅笔画出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具,对其进行涂色。
5、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在盒盖上写一张模拟课程表。
6、同伴互相检查铅笔盒,看那看文具有没有放正确。
三、说说我的铅笔盒。
用“我的铅笔盒里有…”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画的铅笔盒。
4、有关大班手工教案范文合集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各种花边的纹样来装饰灯笼。
2、 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地制作灯笼。
3、 能够合理配色、制作色彩鲜艳的灯笼培养幼儿对制作灯笼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白卡纸、剪刀、钉书机、线、花边纹样6张。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大街小巷都布上了漂亮的环境。
你们想不想把教室也布置成节日的环境啊!
二、 观察花边纹样,学习用花边纹样装饰灯笼。
1、 出示灯笼让幼儿观察、灯笼上的花边纹样。
2、 指导幼儿画花边的`纹样装饰灯笼,及制作灯笼。
三、 幼儿制作
要求:1、画三条花边纹样,每一条的花边纹样都要画满格。
在花边上涂上颜色,然后涂上底色。
2。在两边涂上颜色,按线剪出形,制作成灯笼。
四、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布置环境。
5、有关大班手工教案范文合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重点
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了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了,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了(收起范例),还留下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了,没有了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结束部分:
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1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