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 2025-07-11 18:26:54

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心得

宝安区迎来了为期两天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培训中我们观摩了本年宝安区“新课程、新理念”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以及来自北京特级老师所上的优质课,我有幸被邀请成为评*。

也许是责任所在,从一个评课者角度接受这次培训,我深有不同的体会。从去年坐在观众席上默默无语,到现在的不吐不快;从原来听课只懂的欣赏的角色转换到现在知道如何鉴赏课的角色,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站在评课者的角度,我更能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思路,简单的一个环节甚至一句话,都显得至关重要。在培训现场,我是一个第三者,是一名旁观者,我清晰冷静地看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一来,就比上课的老师有思考的空间。听课时我会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听:“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如何?”“学生学到了教师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教师是如何知道的?”“教学为什么这样设计?”“如果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他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我认为不太完美地方可以怎么样设计”在评课时我既会站在授课者的角度去思考,又必须站在评课者的角度去思考,有时还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评课的时候就避免产生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空谈。整个过程心灵在场,融入课堂,用心去观察和感悟课堂,我学到了很多以后能指导教学的东西。

两天中我给我印象深刻一位是年纪稍大的北京特级教师马荣花老师,另一位是来自石岩公学的年轻教师徐老师,课题是一样的,可是所选用的教学手段方法是不同的,同样达到了非常出彩的效果,殊途同归。在马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兢兢业业、严格而有爱学生的教师形象,她没有向我们展示漂亮华丽的课件,整节课一套自制卡片一张嘴,以她标准动听的声音吸引着学生和在场的每位老师,这样的课堂展现了普通教师的现实处境。然而由于她上的是深圳的教材,对学生又一点都不熟悉,在教学内容方面处理得不够理想。

就我个人而言本土教师徐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首先从她的穿着上看,根据本课的内容,她把枯燥的月份魔法般变成自己的month babies,她自己也摇身成了带着头巾,穿着迷你日历短裙的mother calendar.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朝气非常活泼的老师,课前的热身她激发学生为夺金牌去认识month babies,并且设计了month babies参加了奥运会并夺得了金牌的环节,并告诉学生This is my first baby . Her name is January.Becauseher birthday is in January. She likes table tennis. 既渗透了本课重点句型,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教学思路独具匠心,每个月份单词的出现都用了不同的方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May这个单词,她完全把主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学,并与在场的老师进行一个小互动,学生有自信了也不会因有那么多老师听课而感到紧张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是有效的激活课堂的法宝之一。再者,徐老师的自编chant琅琅上口,非常有新意,重要的是节奏紧凑激情洋溢,即激活了课堂又操练了目标语句单词,孩子们学的轻松玩的开心。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最钦佩的是徐老师的教学风格,爽快风趣,应变能力非常强,这与她平时多积累,课前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认为老师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站在评课者的角度来对待每次培训,任何一节课任何一个讲座都有它可取之处,都能够给我们积极的启发,不管是优点,还是不足,皆会给我们以启迪。多观察、多比较、多联想、多积累会让您受益多多。

拓展阅读

1、体会范文

今年暑假,全市高、初中、共计400多人在范开展了活动。这几天的让我受益匪浅,来自西北范大的武和平授作的《如何做研究》、《资源整合与利用》和《基于导案的课堂设计》等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授的报告理论结合实际,以幽默、诙谐的言让我们这些一线的坚定了走上从事研究这一条幸福的道路的信;来自大连院的于业宏授作的《初衔接建议》的报告,给我们中方法方面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来自大连育中的于业宏授给我们做了“外研版《》(新标准)材修订解析”的专题讲座,她作为低年级段授的编者,对《》(新标准)特色,材修订指导思路,国家《课程课标》修订重点、主要内容以及《》(新标准3年级起)1-8册的修订版材的主要变化等逐一做了分析和讲解。

在新修订版材中,按照《新课标》理念进行编写,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以“素质-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可行”作为编写原则;以生为中,按照生身发展规律和兴趣特点设计活动;适应21世纪对新人才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从到高,配套成龙,上下衔接,具有连续性。

新修订后的材具有以下六大特色:根据《纲要》、《课标》要求,开展素质育;一条龙有序衔接;认真遵循习规律;充分遵循儿童习规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系统提供习资源。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育阶段开设课程的意义在于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世界,习先进的科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帮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修订后的材很好的贯彻了这个理念,突出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弘扬,丰富了以中国传统节日的说明,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活动中;更加注重中外文化的对比,更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中传播中国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的理念。

《新课标》中要求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生综合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并以激励生的习兴趣和自信为主要目的。修订后的材优化了评价方式,着重评价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形成性评价,在习过程中,让生对自己的习成效进行即时评价,让评价更有层次性,激励的兴趣和自信

作为一线的,平日里忙于,真正静下来思考的时间真的很少,在日常中积累的只是经验,可能会流于盲目和漫无目的。对于在中遇到的问题,也只能凭借自己经验行事。这种黑暗中独行的感觉,真的让人感觉很无助。通过聆听这两天的报告,让我有一种醒悟,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下面,对于如何在高年级阶段开展词汇说一下我的感悟。

众所周知,单词是习一切言的基础,只有好了单词,才能为习句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单词的方法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要提出的方法,是被我们称之为“情境创设单词法”。何谓“情境创设单词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单词放入我们预先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环境,适时地出示。这种方法和于授所说的“记单词但不记‘单’词,也不‘单’记词”不谋而合。

中采用创设情境进行单词,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设情境进行单词能激发的兴趣。

其次,创设情境进行单词符合中生的理发展规律。

再次,创设情境进行单词可以为下面的课文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进行单词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言描述法,引导想象法,猜测法等等。我们们可以在具体的中,因人、因材、因时而异,精创设最合适、最有效的单词情境,让我们的单词不再是最让人枯燥、最让人厌烦的机械习。

2、单元整体

周慧敏 “单元整体”就是在通盘考虑《课程标准》对的目标要求,以及材分析和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内容,整体设计方法,整体安排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体作业。整体单元有利于实现多样化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确立每一课时的目标,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的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光放在一单元、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科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一课而一课,以致脱离材,失去“味”。 如涉及具体单元或某一课时的目标设计,不能过于笼统、淡化。

新课标提倡促进生个性发展,但是,很多在设计目标时,并没有想到要分层落实,而是使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体生。设计目标时必须认真进行目标的分解,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要求,实施分步分批达标。另一方面,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是不科的。因此,设计目标应准确把握生课前目标的达成度,而后分层提出要求,逐层提升,以调动全体生的习积极性。

中,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的目标设计上体现分层原则:

A层:切实掌握所单词、词组及各法项目,流利地背诵并表演所的课文,能灵活应用所知识。B层:掌握所单词、词组及法项目,能模仿课文进行对话,背诵重点内容。C层:基本掌握所的四会词、句型,能理解并朗读课文。

在具体的言操练中,要求A层生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B层生背诵规定的课文。能用书上所提供的词做替换练习并进行对话;C层生会读和理解课文,能机械模仿交流、表演。 因此中:

第一,“以人为本”,根据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目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精神,是课标以生为本、关注生发展的具体体现。

第二,注重联系材前后内容,有效地将生日这一话题融入本课真实的情景中习,并有所拓展,活用材,体现了目标实施中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第三,无定法,因材施,目标设计具有人情味。

总之,单元整体把握法对我们现今的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不仅要懂借助恰当的手段完整地把握内容,而且要善于“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体,提升课堂实效的目的。

3、单元整体

海城镇山门

买德贵

2013年6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文单元整体研讨会”及观摩活动,聆听了李怀远、崔峦老的讲座及王艳、姜俐冰等老展示的观摩课,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吧。

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练目标和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应成为*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为生主动习、合作习、探究性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以实现。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言文字”为切入点,在带领下,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活习活动中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习做准备。

新《课标》明确提出: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生的文素养。文素养以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交际)*,是文能力和习方式的融合。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编写的人版实验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生的文综合素养:既重视对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育资源;更注重生的身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习能力的形成;同时,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材体系,使科书成为生喜爱的本,成为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例。 为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不断改进方法,引导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进行“单元整组”,旨在充分利用材提供的习资源,拓宽习和运用领域,实现内容、时空、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生在相同或不同习内容、不同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到最优增长,为后续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单元整组”是依据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习效率,以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面向全体生、尊重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 。

通过习我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生知道这个单元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习目标 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生的求知愿望,使生树立了“主人翁”的习精神。

在单元整体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习热情的驱动,使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习。

可以说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要在材内容与生求知理之间设置认知冲突。让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维之趣。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

南河:李万保

2013年6月23日

4、单元整体

对于“单元整体的设计与”这一概念的界定,其实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是:,整体,单元,

就整体而言,单元须关注:1)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2)有较明确的整体目标; 3)将五年视为整体。就而言:单元应关注:1)单元是一种的形式;2)以习能力*;3)以用能力为宗旨;4)习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5)言活动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6)让生在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就单元而言:单元须关注材的整合,把“科书”、“课文活动资源和生的一切习资源”整合在一起。就而言:单元须关注1)中突出能力系统;2)适当阶段养适切的能力;3)五年是一个整体;4)中遵循习规律。就而言,单元必须把握生的习特点和认知特征,认识到横、发展生的用能力是的目标和归宿。

所以,单元整体“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泾渭分明”,但是有这样几条线:材的文本,主题和话题,材的结构,能力,特点,年段特点,方式。这些共同编织一张习的网,而生共同舞在网*。

在实施“单元整体”的过程中,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都应该考虑到习内容(的整合)和习过程(的建构)。从认知习理论出发,格式塔认为,认知的“整体”是单元整体整合内容的基础,把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习,明确了单元内各模块、各项练的关系。让生在单元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理解主题意义,在话题的境中体验、感知和实践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重新建构和思考。

可以说单元整体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依据内容的情况来整合,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多篇彼此相关甚至于是彼此衔接的篇,也可以由某一篇推广延伸,将相应内容拉进来整合习,甚至可以是一篇篇反复呈现,不断提升要求,逐步实现目标。采用单元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言的文化目标奠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心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433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