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每次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这样的感想:如果让我再上一遍,我一定会这么上!从这节课中找到不足之处,然后再精雕细琢。可惜的是,我只能上一遍,要想上第二遍可能还要等上一年。所以,我要考虑全面,不能让这颗后悔药等到下一年。
解决问题是王校长的拿手课,王校长给我们做了两次解决问题的示范课,我从中也学到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相比王校长的课堂,我更显得捉襟见肘,拿不出台面。不过我能够学习王校长扎实的教风,让学生都能学会这节课的知识点是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又有一个问题扑面而来:是小组合作?是学生自己探究?是老师讲授?想来想去还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重点加以辅导。可是,在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发现,好多学生对于单位“1”还是很糊涂。不明白为什么前后的两句话单位“1”变了,变了该怎么办呢?了解到学生对这道题目的一知半解,我想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这两句话的含义。于是,根据课本上小精灵的提示,能不能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加以理解?果不其然,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时就已经掌握了折纸的方法,那么这次也是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单位的变化。从这点可以克服摆着我们面前的困难,由此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回答,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让学生的错误回答擦出课堂思维的火花。如果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讨论或者重新思考,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加牢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教学生如何去做,怎么面对,怎么处理这一类题目。
总之,今天的课堂改进之处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学习新教材,吸收新教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火花!
拓展阅读
1、《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所以掌握这种方法并不难。在上课之前,我以为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之前也一直在练习找数量关系。可是课堂效果告诉我,要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一定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道复习题: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我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解题经验分析问题,他们找到了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数量关系则找不出来。我引导学生理解“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表示十月份比九月份少,少了九月份的20%。接着出示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学生还是能找到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但是数量关系却还是找不清楚。我继续用刚才的方法,根据“比九月份节约20%”,说说谁比九月份节约?学生能知道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节约九月份的20%,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
课后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课上我没有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量关系。虽然分析问题时,关键句、单位“1”都能找到,但就题目而讲题,学生并不能弄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通过画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从图中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学生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告诉我没听懂,有了图形,学生觉得清晰多了。
虽然高年级的学生遇到的题会比较抽象,但是教师应有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较复杂的题时,能想到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例5是已知朝阳小学美术组的总人数,以及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的实际问题。这是两个相对*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对题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如何合适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两个未知的数量。
教学中,我进行了铺垫。我将“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改成了“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后,让学生方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说单位“1”是哪个,怎么找,解方程后要注意什么。然后将题目改回“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让学生尝试。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仅有两人做错。一问,学生齐答:“80%就是,跟刚才的题目一样的。”
哈哈,以不变应万变。
例6是这个单元比较难的内容,它集中了单位“1”未知和多(或少)百分之几两大知识点在内,上学期求单位“1”的方程,只学了单位“1”未知时求多(或少)多少的一步方程。所以这一知识点还是有难度的,难在找数量关系式。学生不太习惯从“比九月份节约20%”这样的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式,虽然这一条件上学期已经常分析,但是主要是应用“九月份用水量×20%=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而本例题确要利用这一关系句和线段图找出“九月分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分用水量”,因而这是此例的难点所在。
今天教学了这一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找单位“1”的量学生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数量关系式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不好。
练习四的第6、8、9两题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第六题形同例题,仅有3个孩子解答不正确。第八题正如我所料,错的学生不少。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集体交流。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解方程或除法。第9题的第(1)个问题学生错的较多,尽管在例题和做练一练的时候已经强调多的量或少的量,但做这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把10%x与节约的量对应起来,学得不够灵活。
3、《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学生从五年级就开始接触简易方程,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对于方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为何要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这个问题在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就一直困扰着学生。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有关方程学习的单元,因此有必要从本质上去拨开学生心中为何要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的那团云。正好借助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这个困惑。
案例描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教材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学生能很快根据题目条件进行相关的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前期准备,经历这这两步后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可以很快确定用方程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故意提出:这里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都是未知的,那么你们觉得怎样设未知数比较合理呢?学生在底下开始异口同声地回答设单位“1”的量也就是男生人数为未知数比较合理。设美术组有男生x人,女生就有80%x人。那么根据等量关系式:男人人数+女生人数=36学生很自然地列出方程
x+80%x=36。就在大家十分“得意”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把女生人数设为x。”刚开始很多同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以前做这类问题不都是将男生人数(单位“1”)设为未知数x的吗?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就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他是这么说的:设女生人数是x人,男生人数是x÷80%人,根据等量关系式:男人人数+女生人数=36列出方程:x+x÷80%=36。听完他精*的发言,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
仔细回想这个聪明男孩的问题,原来数学真的需要动脑。这个问题在学习分数除法之前教材是一直在回避的,到了这里我灵机一动将题目改成:教材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美术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那你觉得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一份数男生人数设为x人,女生有2x人,方程:x+2x=36。那如果一定要把女生人数设为x人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列出:x+x÷2=36,这个方程没有学习分数除法之前学生是没有办法解出来的,可能这就是教材一直回避的重要原因吧。但是学生学习了分数除法,理解了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凭借自己的理解列出超乎常规的方程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经过这两个问题的对比,学生明白了设未知量也是很重要的。课上到这里,并不是去*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数学很多时候不是一种硬*规定,遇到这类问题只能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比较了这两个方程:x+80%x=36、x+x÷80%=36哪一个解起来不较容易?学生通过计算终于明白:x+80%x=36方程的优越*,于是又回到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都是未知的,那么你们觉得怎样设未知数比较合理呢?通过这样的对比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了:设男生人有x人(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的)合理*,不仅仅能很快表示出女生80%x人,而且x+80%x=36是学生熟悉的形如:ax+bx=c(这里a,b,c已知),而x+x÷80%=36这个方程不是学生熟悉的类型,是需要学生根据除法将它转化为ax+bx=c,这一步转化至关重要。经过上述的两次对比学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设未知量的时候一般要把单位“1”的量设为未知数了。有了这样的深刻的体验,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就十分自然,心中的困惑可能就会烟消云散。
4、化学实验论文范文资料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反思及应对策略
1.思想不够重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仍然是左右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在化学实验方面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实验用品要投入资金,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部分老师认为高考实验部分只有笔答的题,做与不做实验在高考中没有多大区别,只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做大量的实验题,考试照样得高分。大多数学生对实验不重视,上实验课时照方抓药,完成任务式的做实验,没有取得实验课应有的效果。
2.实验条件受限。一是大多数学校实验设施落后,实验室数量少,可容纳的学生数也不多,限制着学生做实验的机会;二是实验用具陈旧落后,部分学校好多年不添置实验用品,不更新实验用具,导致实验没法开或开不全;三是实验教师缺乏,很多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实验教师,做实验要科任老师自己准备,导致科任老师不想做实验。
3.实验形式单一。高中化学新教材对于化学实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强化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将实验内容分散编排于各单元内,意在突出学科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科学探究。必修教材中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比例,选修部分专门设置“化学实验”课程模块;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突出实验的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有些实验更富于生活化和趣味化。但绝大多数教师仍沿袭以往模式:演示多,分组少;验证性多,探究性少;学校实验多,家庭实验少;多媒体演示多,学生动手少。学生没有机会自发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没有亲身体验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违教材编写的初衷。
4.教学方法陈旧。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演示实验老师做,学生看;分组实验,一人做,多人看。大多为单调的按部就班式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此外,由于新教材中没有明确各个实验的形式,目的一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各学校的不同条件,尽量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创设有利条件;二是减少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做学生分组实验。但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减少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或不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削弱了实验教学。
5、化学实验论文范文资料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反思及应对策略
本论文可用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袁彦杰
大学 化学实验 范文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实验课程教学——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法优化视角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优化
普通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实验教学
“岗位情境化”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反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条件受限、实验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并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便在学本课堂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87-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性质要在实验中去展现,化学理论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许多化学发明、发现、创造都来自于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有助于在课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训练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普遍不尽人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