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1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文章显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

D.适耒阳 适:去、往

领先、超过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

B.则臣之述作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

C 介词,因为。A.语气副词 ,难道; 连词, 是……(还是……)。B.助词,的;代词,这。D.介词, 替、给 ;介词 对、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原文是“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3分)

(2)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3分)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2分)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2分)

①当时杜甫所在地地方叛军到处抢掠,杜甫把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饿*,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杜甫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

(3)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杜甫献上赋颂三篇。提拔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重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拓展阅读

1、八六·倚危亭八六·倚危亭赏

这是秦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之作,当时秦观三十二岁,孔有云:“三十而立。”而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欢娱的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八六”是词牌,始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牧之作。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处平韵,下片五处平韵,共八十八。通常以秦观的此作为定格。

此词写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归来途中,独倚危亭,回头一望,芳草连天,好似无边的离恨。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刬尽还生”四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前称之为“神来之笔”。恋分别了。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正在此时,恼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打起黄鹂儿,莫教枝上啼。他的心真是烦极了!

首先,秦观词最大的特色是“专主情致”。抒情性本就是词长于诗的特点,秦观则将词的这一特长加以光大,在这首词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词的上片临亭远眺,回忆与佳分手,以情直入,点出词眼在于一个“恨”。以“芳草”隐喻离恨,又是眼前的景物。忆“柳外”“水边”分手之时词以“怆然暗惊”抒发感受,落到现实,无限凄楚。而词的下片则设情境写“恨”。用“怎奈”、“那堪”、“黄鹂又啼数声”等词句进一步把与佳分手之后的离愁别绪与仕途不顺,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处,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次,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寻味。秦观善于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来传达自己伤感、迷惘的意绪。在这首词中,上片以“萋萋刬尽还生”的芳草写离恨,使感到词的离别之恨就象上之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灭。为何如此呢?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境告诉我们个中之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于言表,此其一;其二是离别之时情境的渲染,“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词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是极妙的景语。其三,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情并茂,“销凝之时,黄鹂又啼数声”,一“又”,既与起笔“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二种情境,真可谓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会心的读者一看即知。秦观就是这样善于用画面说话,举重若轻,寄凝重之思于轻灵的笔触之中,如游龙飞空,似春风拂柳。

下片“无端”三句,再进一步追忆当时欢聚之乐。“无端”是不知何故之意,言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娉婷之姿,致使作者为之神魂颠倒。“夜月”二句叙写欢聚情况,借用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赠别》含蓄出之无浅露之病。“怎奈向”三句(“怎奈向”义同“奈何”)叹惋好景不常,倏又离散。“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仍是用形象写别离,有幽凄清之致。“那堪”二句,忽又写眼前景物,以景融情。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是凄迷之景,怀的深切愁闷中,观此景更增惆怅,故用“那堪”二领起。结尾“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又是融情入景,有悠然不尽之意。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云:“秦少游《八六》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也。”洪迈指出秦观词此二句是从牧词中脱化出来。

此词语言上好用对句,如“柳外水边”、“夜月春风”、“素琴翠绡”、“飞花残雨”皆是,尤以“夜月”和“飞花”两联为佳,不仅语言工丽,而且各具意境。全词情景交融,景语情语难分,可谓感至深,独具匠心。

最后,这首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前曾这样评论:“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秦观的词能有如此高超的语言成就:一方面,他工于炼。这首词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的,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产生无限的想象,细细品味,会感到十分贴切生动。另一方面,由于秦观长于化用古诗句入词,使之为己所用,更加富于表现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倚危亭”三句周济称为“神来之笔”,实则从李后主《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脱化而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暗用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洪迈《容斋随笔》认为词的结尾两句是模仿牧同一词牌的结尾“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阴”,不论模仿是否属实,秦观这两句的妙处远胜过牧的此句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秦观继承前语言是有创造性的,惟有创造方能显其生命力。

“多情自古伤离别”,接天的芳草是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也早已远离我们,但是,他那柔婉含蓄、情韵兼胜的词风,以以此写成的名篇佳句则长留间,永远使我们回味。

2、虞·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赏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如果说上片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的话,那么下片则是把上片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3、八六·倚危亭八六·倚危亭赏

我独自依靠在高高的亭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

,上天为何赐你如此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注释

八六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刬(chǎn):同“铲”。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袂(mèi)红:红袖,指女,情

娉(pīng)婷:貌,指

“春风”句: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方言,“向”为语尾助词。

销凝:消魂凝恨。

黄鹂:又名黄莺。

4、虞·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赏

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

:词牌名。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尊罍,一作“尊前”。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香,熏香。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指华丽而精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任:一作“禁”。

5、虞·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赏

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徐铉说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可见李煜住处实况。“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李煜赐第中还有故妓,能作乐。这首词里正反映了这种生活。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开头两句是说,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间。“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这两句是说,独自倚靠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风弄竹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东风送暖,庭芜转绿。“芜”,草类植物,也包括野生灌木。春已归来,柳眼继明,是可喜的良辰景,而心头倍生寂寞,无言独上层楼,凭栏而观,乃觉竹之因风,龙吟细细,月色破暝,洒下清辉,这一切的一切,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个的处境,难言。不易言,不能言,不必言,这一切皆是处境之所然。。

下半片写他在赐第里还有故妓,还可以奏乐。笙歌未散,酒杯还在,还可以喝酒。春天到来,池面冰开始融化了。就他的处境来说,也许也像东风冻。“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用“烛明香暗”来陪衬“画堂深”,用“满鬓清霜残雪”的霜雪来反衬东风冻的“冰初”。“画堂深”是深沉,看来故妓的奏乐也是寂寞中的聊以**,不能跟“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相比,所以无法除寂寞,因此有画堂深沉的感觉。东风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这表现在四十岁光景的已经是满鬓霜雪了,这里含有对故国的怀念、亡国的痛苦难以负担。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冻,都无法减轻他的痛苦。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冻,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点击查看更多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2882.html

热门阅读

  1. 洗澡真舒服睡前故事
  2. 历史神话故事
  3. 幼儿园大班《叮当响》教案计划
  4. 分析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 怀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日记
  6. 朋友生日搞笑祝福语
  7. 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开发方法的探索论文
  8. 鼓励自己奋斗的句子
  9. 2016年简短的国庆节手机祝福短信
  10. 一个大错的电话感人故事
  11. 我们成功了的教学反思范文
  12. 北宋诗人秦观的《满庭芳》古诗赏析
  13. 关于大学生暑期的实践报告
  14.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诗词赏析
  15. 好玩的矿泉水瓶大班健康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