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6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拓展阅读

1、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合集大全

预习要求:看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

直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师**,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着试折。师**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师**。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2、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合集大全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重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难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具投影仪

师活动学生活动

1复习:过点A做BC的垂线,垂足为D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高必过顶点垂直于对边

为了将这三条高加以区别,我们把AD称为BC边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高

可由师先做示,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

其余两个

由于∠C等于900,说明AC⊥BC,那么BC

边上的高即为AC,AC边上的高即为BC,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交BC与点E,线段AE就称为△ABC的角平分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 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E平分∠A,即∠BAE=∠CAE=∠BAC

为了将这三条角平分线加以区别,我们把AE称为∠BACD的角平分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师先做示,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三,中线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点F,连结AF,那么线段AF就称为△ABC的中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上所示,线段AF就是△ABC的中线

3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 如上所示,线段AF是△ABC的中线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师先做示,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3、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合集大全

1、知与技能目标:联系实际和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联想等学习活动,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

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多媒体课件等。

一、联想揭题

师:刚才,看到有一个家,你会想到什么?

生:房子

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幅房子示意图)

下面请同学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图,从图中你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 图形?

师:根据我们已学的知,你能在推理的基础上,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

师:真棒!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板书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联想)

师: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

2、说一说(举例)

师:从房子 图上,我们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结合平时观察,你能从什么地方的图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车上、电线杆上----

师:(出示图片)我也在课前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平时观察中,我们能发现三角形,你能创造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课前准备:3根小棒、方格纸、一副三角尺)

学生活动:

请你们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每人做一个三角形。

(请一个学生上前面摆)

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的

4、画一画

师:好,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同时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请一生上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师:表扬,画好的同学有

师:请同学生们观察我们摆出和画出的三角形,联系生活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三角形?

生1-2-3-4-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板书

师:我们知道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的叫三角形。让你给它各部分起个名称分别叫什么呢?

生:

师:(显示PPT三角形名称)(板书3个顶点、3条边、三个角)

师:板书)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

(PPT)

六、画图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基础知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方格上任连三个点画出三角形。

学生操作

师:(讲解)你是如何画的?

生1-2-3--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有没有同学连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你们为什么不连?

过渡:请大家笔将这四个点都连起来,想象一下,现在这连好的图形像我们屋顶的~生:梁

1、引出高的定义

师:(PPT)出示人字梁 这些线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间的一根

师:为什么?

生:

师:(揭示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PPT视频 画高

2、学确定底 画高

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

生:画垂线

师:现在,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中的第4题)

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

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学生动手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

讲解

四、总结拓展

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化运

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

4、国家义务育质监测整改方

为科学、准确掌握义务育质状况,国务院育督导委员会建立了国家义务育质监测制度,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围开展了义务育质监测工作。黑龙江省每年抽样8个县(区)参加国家义务育质监测,整体上能客观反映义务育阶段学生学业质、身心健康状况及中小学学状况。

按照《国家义务育质监测方》,育部督导局每年会定期将各省监测报告给予反馈。20xx年,育部督导局改变以往将监测报告反馈给省级育行政部门的方式,直接将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发函至各省*办公厅,且只列问题不谈经验,要求制订整改方、限期整改。黑龙江省*在接到监测报告后,由省长批示,省育厅牵头积极开展义务育质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有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全省义务育质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并明确整改主体责任,为各地转变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学提供参考,有效推动了黑龙江省义务育学校深入实施素质育。

成立义务育质监测领导小组。由省育厅牵头组织成立义务育质监测省级领导小组,育厅厅长任组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厅长(副厅级督学)和师发展学院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育厅相关处长和业务指导单位、评估监测工作负责人等,负责国家义务育质监测工作的省级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结果应及监督协调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办公室,负责国家义务育质监测的省级具体组织实施、业务培训,组织专家组对监测结果分析解读与应指导以及视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组建专家组做好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由省监测办在全省围内遴选熟悉义务学及管理、研究育监测评价的专家学者组建义务育质监测省级专家组,负责国家义务育质监测省级结果的分析与指导。

深入分析解读省级监测报告和县(区)监测报告。专家组深度分析省级监测报告有关数据,精准查找全省义务育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撰写国家义务育质监测省级“6+1”报告,即6个分学科监测分析报告和1个省级深度分析报告,并基于国家监测数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课业负担等专题研究,有效指导整改工作。

开展国家义务育质监测专项调研。专家组立足全省监测结果确定调研重点、调研对象和调研内容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充实存在问题的证据,对数据结果误差进行纠偏;同时,深入分析监测数据,帮助县(区)进一步梳理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县(区)人民*、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各中小学等不同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赴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由省监测办组织专家组分赴各个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要求分管育副县(区)长到会并领问题,县(区)育局领导班子及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加,拿出限期整改方。同时,依据监测结果反映出的不同问题的性质和责任围,针对县(区)业务指导部门人员、中小学校长及师开展分层分类反馈,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导其科学运监测结果。

制订整改方,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各级*、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根据监测报告反映的问题,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制订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明确各个问题改进的牵头部门,强化问题改进的责任主体。涉及政策出台、制度及经费保障等问题由*和育行政部门负责整改;涉及学管理及育*等问题由业务指导部门指导,学校负责整改。同时,各地深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重点强调措施具体、时限明确,做到立行立改、限期整改,保证各部门真抓真改。

注重阶段反思,育督导部门及时跟进。各地在按照制订的整改方限期整改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将其形成制度予以固化,不断查找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各级育督导部门在各地整改过程中及时跟进,组织开展义务育质监测问题整改专项督导,充分利监测省级专家组对督导对象做好问题整改咨询与指导,将督导结果及时上报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将监测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各地*及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

加强义务育质监测省级部署及业务培训。每年3-4月,召开全省义务育质监测工作部署及业务培训会,对被抽样的县(区)及所在市(地)进行细致周密的工作部署,要求各市(地)、县(区)高度重视国家义务育质监测工作,真组织筹备监测相关事项,全力保障国家义务育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义务育质监测省级视导员和省级专家组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视导员的评估监测水平和专家组研究指导能力,保障视导员圆满完成样本县(区)国家义务育质监测组织实施的视导工作。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质监测实施与有效改进。黑龙江省*设立义务育质监测省级专项经费,于本省国家义务育质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结果分析与应指导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地)、县(区)设立专项经费,于本地义务育质监测相关工作。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监测样本县(区)的数,扩大监测学校和学生的覆盖面,通过参加国家义务育质监测为本区域义务育质做好“体检”,找到制约义务育质提升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持续提高区域义务育质

点击查看更多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581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