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经典诗词
1.《桃花庵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2.《孟蜀宫妓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徽。
花开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3.《无题》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兴发总关情,自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
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4.《一世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5.《把酒对月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6.《短歌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樽酒前陈,欲举不能。感念畴昔,气结心冤。
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无欺,秉烛夜游。
昏期在房,蟋蟀登当。伐丝比簧,庶水忧伤。
忧来如丝,纷不可治。纶山布谷,欲出无岐。
炯炯若穴,萤萤莫绝。无言不疾,鼠思泣血。
霜落颿飘,鸦栖无巢。毛羽单薄,雌伏雄号。
缘子素缨,洒扫中庭。踯踯躅躅,仰见华星。
来日苦少,去日苦多。民生安乐,焉知其它。
7.《山水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
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宾一登台。
8.《春山伴侣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9.《事茗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赉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10.《落花诗》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拓展阅读
1、经典励志古诗词与励志有关的古诗词
1、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7、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10、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1、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2、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3、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李颀《送陈章甫》
1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15、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7、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8、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19、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0、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经典古诗词伴我快乐成长作文
嗨!大家好,我叫丁语桐。我从小就酷爱古诗词,很早就能背骆宾王的《鹅》﹑李白的《静夜诗》、《赠汪伦》等。一直以为背古诗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经过那堂课后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阳光明媚,我在教室的走廊上摇头晃脑地背诵起了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正好蒋老师走过,小声地说了一声,“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王之涣了解吗?”我顿时愣住了,真不知道,不由得红着脸低下了头。老师微笑地对我说,诵读经典古诗,除了能背诵,更要了解诗词的来龙去脉,也要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品读出诗的韵味。我赶紧点点头,心想:诵读经典古诗词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回到家我就上网,一查原来王之涣,字季陵,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生性豪放不羁,所作诗文也像他的人一样气势豪迈,热情奔放。他所作的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深受大众喜爱,为世人所传诵,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齐名。知道了这些,再读这首诗时想到当时的情景,不由得感情从心里自然而发,直抒胸臆,淳朴真挚!老师还告诉我这首诗脍炙人口还能唱呢?
我听后如梦初醒,原来经典古诗词有这么多学问呀!从那以后,每诵读一首古诗,我总要先查找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再细细品读,唱一唱,这样读出的古诗韵味十足。诵读经典对学习课文帮助也很大呢,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篇有关苏轼的课文时,我因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而对大文豪有所了解,在课上我就详细介绍了苏轼和苏辙的亲密关系,并且让大家都知道了弟弟苏辙其实经常照顾接济哥哥苏轼,所以苏轼对弟弟的感情特别深,这样对文中 “苏轼为什么因思念弟弟而要埋怨月亮”容易理解多了。
其实,诵读经典古诗词好处多多。平时说话用用古诗词,别人就多敬你一分;作文时多用用古诗词,文章增色就能少扣一分呢!继承历史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不真是需要我们做的吗?
3、经典励志古诗词与励志有关的古诗词
1、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2、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5、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7、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8、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9、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10、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1、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1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4、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15、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16、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17、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1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9、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2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狂风正用此时来。宋陆游《落花》2、狂风秪是有尘埃。宋宋太宗《缘识》3、腊霰集狂风。宋梅尧臣《雪》4、连朝急雨相狂风。宋廖行之《和人乞朱樱十首》5、屡见狂风起。唐寒山《诗三百三首》6、猛雨狂风未有前。
《情诗》诗人曹植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4、经典励志古诗词与励志有关的古诗词
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0、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1、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2、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4、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15、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16、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17、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8、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19、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0、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