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小学品德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25 09:09:48

中国制造小学品德教案

1.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中国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制度。

拓展阅读

1、2022与法治设计

育目标:

1. 对全体生进行法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3. 让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生主持,加以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 例一:

20__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团伙*了某专生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最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 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成的犯法犯罪的,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 家的有关的规定

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收容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 例二、三、四

例二:

伟是一位初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伟。而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依法拘留。

例三:

闵某,15岁,是**省岁三县某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棍敲打潘某不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拉开。10月18日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例四:

武汉市某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习不感兴趣,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 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 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 对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 道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 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 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一点法律知识。

你从今天的班会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为题写一篇周记。

2、2022与法治设计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们说说。

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

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

生:……

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请同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生: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游泳,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

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尾大的怪鱼。

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成的。

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毒的事。可见水源污染不是事。

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成的危害。

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

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雨水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

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

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请同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

师:同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可以看出同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要求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五、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

要求生讨论后汇报。

六、师总结。

3、2022与法治设计

1、使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生自由交流。

⑶请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生加深认识。

2、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

3、触类旁通习其它的交通标志。

(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交通警察的图片)

4、结:通过前面的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家还用法律的形式,

定了一些强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华人民共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指导生阅读后,告诉生《华人民共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不仅是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们了解和习。

2、叫生边读边议。

(1)家为什么要定这些法律条款?

(2)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习和遵守的。

四、模似从校到书店的活动,其设置了许多“关卡”,让生实践。

五、总结:

通过 “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习,使我们又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边播放音乐)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制造小学品德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9368.html

热门阅读

  1. 回忆的经典语录
  2. 关于银行实习心得体会
  3. 初念浅转念深美文
  4. 2016年七夕节送给恋人的短信祝福语大全
  5. 用一发造句
  6. 平安夜真挚祝福语
  7. 对爱情失望的句子摘抄
  8. 月周末客户短信祝福语
  9. 第七条猎狗的读后感500字
  10. 粽子优秀作文1400字
  11. 寓言故事:秀才讨钱
  12. 儿女的成长让我们看到自身生命的样子的情感美文
  13. 《如何做一名好员工》学习心得范文
  14.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案
  1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16. 4人搞笑校园小品剧本台词
  17. 周末发给客户的问候短信6月
  18. 人生名言精选短语
  19. 粮食专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情况的自查报告范文
  20. 不老的童话诗歌
  21. 秋季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
  22. 劳动节的经典祝福短信
  23. 过年祝福诗句
  24. 蹦蹦跳跳的游戏读后感范文
  25. 学生期中考试没考好的检讨书
  26. 我的岗位请放心演讲稿
  27. 201育儿心得幼儿园小班
  28. 小班教研的活动计划
  29. 《迷藏海之迷雾》读后感范文
  30. 精选韩非子的寓言5则
  31. 祝老公生日快乐贺卡祝福语201
  32. 最新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33. 个人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34. 房产转让的合同范本
  35. 关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6. 古人单相思的诗句
  37. 七夕的祝福语
  38. 一年亦久远初三作文1500字
  39. 201白露节气祝福短信精选
  40. 母亲的选举权的百姓故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