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
一、相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四、教法及教学准备
教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案例 学生预习新课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新 课 教 学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一)导入新课:讲述故事《磨房》引出财产到底属于谁?
教师: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的各种电器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处处洋溢着小康的气息。那这几年我们的家里都添置了那些财产呢?
(学生列举)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投影仪、路边的电话亭、学校的操场、父亲给我买的自行车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
1、社会财产按照归属划分:(板书)
个人所有财产
集体所有财产
国家所有财产
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都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出示板书,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公民合法财产(幻灯显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合法的财产。
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板书)
提问:了解了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呢?
学生看课本P70小王父亲的例子,结合课本分析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学生自己举例子来理解财产所有权。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是否受保护呢?受到侵犯又该怎么办呢?
请看事例:(幻灯展示)
丁某于2002年2月向房产公司*两层小洋楼一栋,在交纳房产税后,到房屋产权中心办理了购房登记手续,取得了房产证。5月,丁某将楼下租给了王二做店面,每月租金500元,自己住二楼。
1、丁某对这栋洋楼拥有所有权吗?
2、丁某行使了财产所有权的那些方式?
3、王二对他租的这层楼享有什么权利?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对,丁某拥有这栋楼的所有权,同时也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了利益,这让丁某很是高兴。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不堪回首。(出示PPT)
7月6日,丁某因生意急需现金,以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20万元,约定2004年7 月 6日还款。2002年11月底,丁某因车祸重伤。12月初,某银行听说丁某车祸重伤,性命不保,抢先将丁某两层小洋楼卖给陈某,得款18万元,抵作*。12月10日陈某持房产证,以该房产权已经属于他为由,要求王二今后将房租给他,并趁丁家无人之机将锁撬开,雇人将丁家财产搬走,寄存于某单位库房,因无人管理,大部分霉烂。
1、某银行有权处置丁某的房屋吗?为什么?
2、评述陈某的行为。
2003年2月,丁某脱离生命危险,3 月5日,丁某出院。回家发现二楼已被陈某占据,要求陈某搬走,陈某说他是从银行*的,要丁某找银行。于是丁某找到银行,银行以丁某未归还*为由搪塞。丁某无家可归,流落街头,无奈之下,于3月15日愤然向人民法院起诉银行和陈某。
1、陈某和银行给丁某造成那些伤害?
2、法律会保护丁某的权益吗?为什么?
3、如果法律保护其权益,丁某可请求法院采取哪些方式保护其财产所有权?
(学生看书结合事例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
我们知道法律只有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才能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为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丁某可以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其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具体方式有:(1)请求确认所有权;(2)请求恢复原状;(3)排除妨害;(4)赔偿损失。 下来我们请左边四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丁某,你将向法院提出什么诉讼请求?我们请右边四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判决?
(根据民法相关规定,学生广泛讨论,选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判决? (出示PPT)
法院于4月5日判决如下:
1)确认丁某对房屋的所有权;
2)丁某与银行的*合同有效;
3)银行与陈某的交易无效;
4)责令陈某搬出,并赔偿丁某财产损失 3000元;
5)诉讼费5700元,由银行承担70%,陈某承担30%。
教师总结板书:这个判决中告诉我们当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可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出示PPT)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归属问题 -----------请求确认所有权
被非法占据不归还 -------请求返还原物
毁坏或灭失------------请求赔偿损失
如果可修复---------- 请求恢复原状
教师:接下来丁某又遇到了什么呢?(出示PPT)
丁某回家让陈某搬出,但陈某拒不搬出,丁某于是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向陈某发出3次强制执行令,陈某均拒绝。第四次法院强制执行时,陈某竟将煤气瓶搬到房顶上,点燃打火机,扬言谁让他搬就与房屋同归于尽,结果不慎点燃柴草,引发大火,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法院以放火罪、侵占罪、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罪、妨碍公务罪数罪并罚,判处陈某有期徒刑6年。丁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1、法院为什么要判处陈某有期徒刑?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出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最有效、最严厉的手段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相信大家意见是一致的,即对于那些严重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如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必须交由公、检、法*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过渡:刚才我们探讨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发生的纠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财产所有权也可能受到国家行政*及其工作人员的侵犯,那我们该怎么做呢?(看书p74赵某的事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国家行政*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做结)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内容提要及板书设计
一、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保护?
二、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民事法律手段 最普遍的做法 《民法通则》
2、刑事法律手段 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刑法》
三、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归属问题 -----------请求确认所有权
被非法占据不归还 -------请求返还原物
毁坏或灭失------------请求赔偿损失
如果可修复---------- 请求恢复原状
行政违法行为---------- 请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拓展阅读
1、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 课时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解题思路: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
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解题格式:
1、设未知量为x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习题。
巩固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解题辨析:
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习:
教材习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习。
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题、解题习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步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计算题。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强化计算技能。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辨析解题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课后反思:
2、《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2、理解
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教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2、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勇猛呀!再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碰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老师**,把课文给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做到生字让学生确定)
2、老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学生读。)
3、分节读课文。①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②谁最想锻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4、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5、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教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朋友了,再读。
三、读读悟悟,体会情感学习第二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吗?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1)出示句子: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A、天气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B、其实天气变化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变化之快。)C、天气的变化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先看图(配音)感受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情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教师马上指导读好这几个词。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起)→齐读。---------------------------
D、第一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准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会说—学生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2)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A、先看图,教师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美丽的草原夜色,多宁静的草原之夜呀!学生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时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告,明天天气一定晴朗。(要是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宁静更美)。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别要注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3、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备课基本功,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构建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结合
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经研究,决定举办以“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
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学校教务主任
教研组长
三、参加对象
1、全镇所有在岗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只选一科)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研员为组长。
3、没有特殊原因不参加的教师,不得参与本学期内评优评先
推荐。
四、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英语
五、比赛时间
各科教研员确定
六、比赛内容
以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学段为一组;
由学科教研员随机抽取本学段本学期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赛前5分钟公布。
七、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除教科书外(教科书不得做标记)不得带任何资料。
八、比赛要求
现场教学设计时间为60分钟,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书写和绘图工具,不允许带书本、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6、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7、作业布置
(二)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能按新课改
的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学过程步骤清晰,对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写清教师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以及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设与应对策略。
十一、评奖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2、评审方法:学校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根据评审内容和标准对所有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比赛将综合考虑各学科参赛人数按语文组、数学、英语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例为20%、20%、30%。
十二、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校教师教学基
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办公室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4、《荷叶圆圆》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板贴荷叶图)瞧!这是什么?板书:荷叶。我们刚学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就写到了荷叶。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你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多圆,多可爱的荷叶呀!多绿、多漂亮的荷叶呀!喜欢吗?一起夸夸这荷叶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所以有好多小伙伴都喜欢荷叶,我们来听一听,都有谁喜欢荷叶,来和荷叶玩呢?
2、师配乐范读。
3、生回答,板贴画。
4、小伙伴都认识了,他们的名字你也认识了吗?(课件出示四个小伙伴的名字。)
认识生字“珠”,在古代王字旁当作玉来讲,跟珠宝玉器有关系。你能给珠找找朋友吗?
读准“小鱼儿”的儿化音。
5、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啊!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呀!赶紧打开书读一读吧,把课文读正确了、读通顺。
6、指名四人分自然段读课文。
词语卡片正音:翅膀(读准翘舌音)停机坪(读准后鼻音)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学习生字“嘻”。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句子很长)这么长的句子该怎么读呢?
师小结:读长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也就是要换气。(指名两人读。)
7、大组分段读。想一想,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8、课件出示句子: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你能给“篮”组词吗?与“蓝”区别。)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看图理解“停机坪”,说说生字“停”的小故事。仔细观察一下“坪”,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看偏旁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
9、开火车读句子。
(1)师引:小水珠,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摇篮啊?(一阵微风吹来,荷叶翩翩起舞,小水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感觉怎么样啊?(多舒服啊!)能把这一段读好吗?
(2)小蜻蜓你觉得这停机坪怎么样啊?
飞累了,停在这宽敞的停机坪上休息一下呢!也来读读这段话吧。
(3)小青蛙在这圆圆的歌台上面,唱什么歌呀?真是好嗓子!你一定能获得本年度的金嗓子奖!有信心吗?那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4)小鱼儿,在这大大的凉伞下玩得开心吗?
10、句式训练,还有谁也是荷叶的好朋友?他又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说:“荷叶是我的()。”
11、你最喜欢谁,你就投入地去读一读那个自然段吧。
12、指名读。
三、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1、听着大家这么动听的朗读,似乎真的把我们都带到了荷叶姐姐的身边。给大家配上优美的乐曲,让我们都来和荷叶交上朋友吧!
2、配乐,师引读: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生接。
四、复习巩固
1、游戏,攀登词语金字塔。
2、读儿歌。老师把这篇散文诗变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准生字。
五、书写指导
1、课文读得这么美,能把生字写漂亮吗?
2、课件田字格里出示:是、朵、美;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都是上下结构;有有一长横;都有撇和捺。
是:横要长,撇和捺要舒展。
朵:横折弯书空三次。
美:先写秃尾巴羊,再写大。古代的人说:羊大为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2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