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束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8

最美的花束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读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法】:谈话、引导

【学法】:朗读、交流、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肤色的少年儿童共同庆祝“六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了解人中的不同(5分钟)

1、教师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有的跳舞、有的唱歌……)

2、指明反馈:这个庆祝六一的盛会由什么地方与众不同的呢?(有许多国家的少先队员参加)

3、教师:是呀,世界可大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中国人,还有其他肤色的人呢。

4、观察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异同。(眼睛、头发、皮肤的颜色等)

5、教师小结:是呀,这幅图中的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但今天他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他们就像一束束不同颜色的花遍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1分钟)

三、自学生字,读通诗歌(1分钟)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认读。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议,教师强调:

字音:“睁”是后鼻音,“睁”还是卷舌音。

自行:“睁”和眼睛有关,部首是“目”,不是“日”。

(2)朗读诗歌,在诵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3、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从准确、流利、语气、停顿等方面评议。

4、集体朗读诗歌。(整齐、流利)

(以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诗歌表达热爱和平的主题)

四、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内容(1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诗歌,想想诗歌共几节,标上序号。

2、指名反馈,然后按节分组读。

3、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第一、二节、第三、四节与第五节分别写什么?

4、集体反馈。

(1)第一、二节:眼睛不同,但睁开都能看见太阳;

(2)第三、四节:头发不同,都是漂亮的花冠;

(3)第五节:不同的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束。

5、按节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读中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读中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课时总结(1分钟)

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他们的眼睛、头发、皮肤、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又都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眼睛所看到的同是一个太阳,和我们一样,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自己祖国最美丽的花束。

六、堂清题: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

ěi lì ɡuǎng dà huò zhě qī hēi

( ) ( ) ( ) ( )

k

ě ài piào lianɡ zhēnɡ kāi huā shù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膝( ) 官( ) 亮( ) 爱( )

漆( ) 管( ) 高( ) 受( )

【板书设计】:

头发: 漆黑 金黄

眼睛: 黄或蓝 黑或灰

拓展阅读

1、四年级上册《火烧云》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理解课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中的优词句,积累言。

学重点:

通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准备:制作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字材料。

第一课时

一、导激情,引入新课

1、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

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

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

生:……

2、课前小知识:火烧云的形成——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师:那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火烧云》一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三、自读课,整体感知。

1、读通课,读准生字字音。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等方法加以理解

2、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课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分钟,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字真是太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全梳理一下,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吗?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请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四、导学第一段:

小组比赛朗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1)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了——(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

(3)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师: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师指明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5)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给课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并试着把火烧云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师:这篇课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生配合朗读下面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 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讨论: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

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三)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恍恍惚惚

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意思: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造句: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摘抄课中的优词句

2、四年级上册《火烧云》

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⑴ 尝试题:

①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 尝试背诵这一段。

⑵ 学生尝试练习。

⑶ 指名背诵:

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的特点。

⑷ 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⑸ 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2、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

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⑴ 尝试题:

① 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 说说你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⑵ 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⑶ 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 (静态──动态) 狮子

⑷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小结:

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任选一题):

⑴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⑵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师个别指导。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3、四年级上册《火烧云》

学目的:

1.理解课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学课时:三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火烧云属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瞬息万变的。要想写好自然景象,首先得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看看课是怎样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二、初读课,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烧”的读音是shāo,声母是sh,不是s; “镇”的读音是zhèn,声母是zh,不是z;“盈’’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2.熟记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烧、喂、茄、跪、骑、猛、庙、蹲、镇、揉

(2)重点分析生字。

盈:上边“乃”里面有个“又”,下边是皿字底,合在一起是“盈”字。

须:左边三撇要竖着写,右边是“页”,合在一起是“须”字。

3.理解词意。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白色带紫色

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四、巩固练习。

1.按左右结构说本课学的生字,写时应注意什么?(要写得左窄右宽。)

2.“庙”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写时撇要包住“由”。)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课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读第一句话,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火烧云上来的时间——晚饭过后。)

3.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变化呢?(小孩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小白猪变成小金猪。老爷爷的胡子成了金色。)

4.这变化是因为什么引起来的呢?什么叫霞光?(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

二、理解第二部分课内容。

1.读第2—6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读读课,说说是怎样描述颜色的变化的?(先讲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艳。接着讲颜色的变化:“极多”,连着用了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3.课具体写了哪些种颜色? (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读读课,说说是怎样描述形状的变化的?(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

5.哪些词突出形状变化的快?(一会儿、过了两: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

6.读第4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是怎样把火烧云想象成“马”的变化?(四句话。先写整匹马的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再写马的姿态:跪着等人骑。然后写马变大了:腿伸开,脖子长了,尾巴不见了。后写马变模糊了。)

三、巩固练习。

1.读课,说说霞光照在地上的情景。

2.读课,想象火烧云都出现了哪些种颜色?

3.读课,想象火烧云的形状,突出一个什么字?

第三课时

一、理解第三部分课内容。

1.读第7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火烧云下去了。)

2.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第二句写眼睛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从而表现火烧云变化的快。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第四句写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还是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3.说说“恍恍惚惚”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感觉呢?(指看得不真切。因为自然景象的变化真是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想就又变了,所以才有恍恍惚惚的感觉。)

二、总结课

1.读课,说说这是一篇写什么的章?(写自然景观的章。)

2.写景物的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抓住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等;后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写得的地方。(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一切都变了,变中蕴含着“”。)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读时,要读出“变”的气。

2.背诵课。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读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重点词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4.看课插图,说说哪些句是写图的内容的?

板书设计:

上来 霞光 变成

颜色 变化极多:红通通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变化 葡萄灰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

形状 像马 像狗 像狮子

下去 一时 又……又…… 其实 什么 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

烧( ) 跪( ) 秒( )

浇( ) 跑( ) 妙( )

二、按要求写词

1.单叠词(ABB)

2.双叠词(ABAC)

三、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模糊一( ) 镇静一( ) 上来一( )

西边一( ) 天上一( ) 凶猛一( )

四、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多。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再看。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五、读读精彩句,说说写得怎样好。

1.晨光曦微,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大海撒下一层碎金,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2.落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

3.满天的彩霞染红了天空,仿佛为缓缓上升的朝阳驱散迷雾。

点击查看更多最美的花束语文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785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