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4:59

《恐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1、课堂联系:5号本,。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一、组词

亿( ) 迷( ) 短( )峰( )

忆( ) 谜( ) 矮( )锋( )

型( ) 漫( ) 篇( )成( )

形( ) 慢( ) 遍( )戚(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1、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2、口语课堂交流指导一份: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龙?

(2)你最喜欢哪种龙/

(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

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二)精读课文

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种类又是如何多呢?姚老师就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同时其它同学就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从书本上找出恐龙的名称)

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现在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口语课堂交流练习指导

(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同学做示范)

(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雷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

书上是这样说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

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梁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书上是这样说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

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书上是这样说的: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书上是这样说的: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书上是这样说的: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指导朗读)

(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书上是这样说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指导朗读: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霸王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在学生介绍恐龙时相机出示恐龙的图片,以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对恐龙更为了解)

拓展练习1: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

大家真厉害知道那么多的恐龙。

(出示七种恐龙的图片)

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

(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

(板书:食物:食肉、食草)

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

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

(它们是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该小节)

(板书:繁殖:卵生)

(三)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

(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是不能够亲见。因为它们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但是不怕,如今的科学技术是这样的高超,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使恐龙重回人间呢?

不如让我们先异想天开一下吧?

(出示课件该部分,读题)

如果现在有技术可以使恐龙复活,你愿意吗?为什么?

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附板书: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拓展阅读

1、小学一年级语

学习目标:

1、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乛、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课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识字,理解朗读课

学习准备:

识生字卡片和相关的电脑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瞧一瞧,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2、学生看图自由发言。相机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子,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3、出示课题。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

1、 读课。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 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音节。

三拼音节:zuò、piào、qiáng、chuāng、kuān、qián、guò、xiàng、xiào、

轻声音节:de、men、zi、liɑng。

3、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看看课有几句话。

2、图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1)自读第一句,想一想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演示电脑课件。

(3)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体会叠词的用法。

(4)指导读第一句。

3、图结合,学习朗读地二句。

(1)看图,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在哪?

(2)师读三、四句。

(3)正确流利、比有感情的读好课

四、书写生字p>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哪些课中学过这些生字,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2、字形: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写,学生练写,展评。

五.小结

附板书

写的生字

学反思: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欣赏,学生能感性认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受到热爱生活的育,我让学生谈谈,你觉得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争先后地回答说:“是我们学校……”。为什么呢?我追问道“因为学校的房子最高,”“因为学校的房子最大”“因为墙上涂上彩色了”……一个个稚嫩的语言可爱至极。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都跃跃欲试。我顺势过渡到:咱们小朋友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读书、学习真是太幸福,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幸福的喜悦来有感情地朗读课好吗?学生的回应却出乎我的意料,表情很默然,丝毫没有流露出“幸福的喜悦来……” 因此,感情朗读也没收到预想的效果。 课后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觉得问题应该出在这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亲身体验不够,因此激不起朗读的情感来。虽然学生能说出是我们学校的房子最漂亮。但只停留在表面、看到的只是整个学大楼的外表,如果课前我带领学生参观一下我们的学大楼,例如电脑室、画画室、语音室、电室和舞蹈室,让学生亲自在电脑室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欢乐,在舞蹈室尽情的欣赏。这样学生的亲身体验就会丰富起来,打心眼热爱校园,那种喜爱之情会由然而生,朗读的情感就不会被掩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 个生字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背诵课

3、指导说话

学习重难点

背诵课,指导说话

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写生字

二.诵全

1. 生练习朗读课

2. 指导学生背诵。

3. 举办背诵课比赛。

二.认识字形

1.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 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这些生字。

i. 交流;用比较法记偏旁;穴(宀)、户(尸)。

ii. 开火车给‘香、门、们、车、窗、要、亮、房“组词。

iii. 创语境,巩固生字。问:老师将一些生字藏在一段中,你能还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词语积累。

(1)练习说叠词。

(2)练习词语搭配,做“找朋友”的游戏。

第三课时

一。扩展活动

1、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校园吧!

3. 人小组练习。

4. 办“夸校园”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二、总结

三、布置作业

把儿歌读给家长听。

通过游览校园,夸夸校园,学生对校园有个感性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学一年级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内容,了解课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育。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思考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思考

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想一想,本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

附:板书

点评:

通过联系上下、对比等形式理解词句。通过反复朗读,看课插图、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课内容,从中受到育。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乐。

3、《新化运动》

一、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鲁迅等人在反**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二、学重点

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学难点

化运动为什么把*的矛头对准孔

四、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过程 导入: 欣赏白话诗《我如何不想她》,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刘半农先生于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我如何不想她》。中国的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其中并没有男女性别区分。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伊”字则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

1918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首次发表了《她字的研究》一,在此中他最先“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谁知,一个“她”字在化界竟引起强烈反响。1920年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将《“她”字问题》写好之后,寄给当时发表过几篇论辩章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栏。此写成于1920年6月6日,发表于1920年8月9日;发表之后,又收入《半农杂》集中,获得了广泛认同。渐渐,“她”字便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出现在章书籍中,并最终为人们认可并广泛使用;就连刘半农只在章中提及而未来得及深入解说的“它”字,现在也成为人称之外的其它物名的确定代词而广泛运用。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过后,女性的第三人称便渐渐为“她”字替代,表示物的称呼也有了“它”字。这两个字,沿用至今,这个成

绩,是由“五四”新化运动先驱之一的刘半农先生创获的。 新课: 板书《新化运动》,今天我们学习新化运动,我们将从新背景、新人物、新内容、新形式、新发展和新意义这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新背景: “新”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新”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新人物: *——1880-1942曾留学日本,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科学。 *——1889-1927曾留学日本,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鲁迅——1881-1936曾留学日本,代表作《狂人日记》。 胡适——1891-1962曾留学美国,首倡写作。

三、新内容: 材料一“抛弃官僚的*的个人*,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

(提倡民主,反对*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 材料二:“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愚昧; *《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材料四:推倒…贵族学,建…国民学。-*《学**论》 (提倡新学,反对旧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锋芒直指孔,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

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新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化运动的主旨。(生齐读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四、新形式:用代替

材料:胡适积极倡导运动,但有些喜爱的人有抵触情绪。有人开玩笑说:“语言不精炼,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笑着说:“不一定吧,有位朋友给我打电报,邀请我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意从政,决定不去,就用复电拒绝了他。”请同学们试着用和各拟一份电报。

胡适先生的电如下:干不了,谢谢!

五、新发展: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1917年,十月**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让新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六、新意义 新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 中国新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 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化*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这一点一直 影响到后来。

七、小结板书: 新背景: “新”思潮 新 化 运 动 “新”经济 新人物:*、*、胡 适、鲁 迅 新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新形式:用代替 新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意义:思想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长江全能学 P22--23 页

4、《新化运动》

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化运动》

一、情学情分析

(一)材分析

化运动是思想化领域里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反对**的统治。第二个阶段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分子大转型,逐渐成为了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依然有限,因此在学中要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方法不断的启发、点拨、纠正。

二、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通过对新化运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传统化的科学态度的育。

三、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难点:新化运动为什么把*的矛头对准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思想。

四、学方法与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学。(提供大量的图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基本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探讨。)

(二)“创问题”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情景,巧妙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三)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学学过程:

一、创情景,疑引入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师引导] 由两幅背景图引入(①辛亥** ②袁世凯画像)第一幅图讲了什么事请?这一事件在思想方面的重要成果是什么?第二幅图上是谁的画像?说他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在当时的中国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统治?(可以结合书上40页的“祭孔”丑剧)

[学生回答] „„„

[师总结] ①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②袁世凯为实现**,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师引导] 两股思潮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而当时的中国民众是什么样的呢?一起看一段鲁迅《藤野先生》节选的内容。在这段字里你看到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他们麻木,毫无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过渡并问:是啊,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所以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觉得要想中国强大,从国民这方面必须怎么做?

[学生回答] ③进步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师引导] 在新旧思潮激烈冲突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采取了直接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先进知识分子中,*是杰出的一位,那么请大家结合材概述一下,*是如何追求民主的。

展示图片(①* ②《新青年》杂志) [师引导]《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那么*为什么要把这本杂志命名为《新青年》呢?这是因为他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身上,那*会用什么武器来培养和启迪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内容】

*发表《敬告青年》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师引导] 结合材,想一想这里说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英语*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 [师总结]德先生是英“Democracy”意思是民主,赛先生是英“Science”意思是科学;具体就是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板书]这样*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挥舞起了民主与共和这两面旗帜,同时挥动这两面旗帜的还有胡适、鲁迅、*;[板书]他们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师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新化运动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课件展示内容】

在新化运动期间,有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父亲生了重病,家里人给他父亲请了一个*先生,*先生给他父亲算了一卦,算你们家要冲喜;于是他的家人安排他和一个从未某面的女子成亲。他不敢忤逆家人的意思,于是回家和那个女子成亲了。回到学校之后他渐渐接受了新思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于是他写信回家要求和他妻子离婚,但他妻子想不通,认为自己生是这家人,死是这家鬼。收到来信后,她**了。

师引导]针对故事中的现象,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什么口号,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 „„„。. [师引导]这是*社会中某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师引导得出结论:家长*、迷信思想、女子三从四德这样的旧道德。

师引导]针对故事中的悲剧,新化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

师总结]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体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板书]新道德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新思想道德;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大力提倡新道德,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道德。这里解释一下,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三纲充满浓厚的**色彩,上面材料故事的悲剧也就是“夫为妻纲”的带来的,所以三纲应予以批判;而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想一想,客观的说,五常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呢? [师过渡]为推动新化运动的发展,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学**,即提倡代替,*学内容。首举学**大旗的是胡适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学改良刍议》提倡以代替。[板书]

师引导]大家已经接触了,那位同学能谈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语*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难懂 [师引导]语*说难懂,大家认同吗?我再补充一点,还很难背吧。一般结尾都会留下四个字给你们„。.背诵全。大家可能觉得学习很辛苦,那我可要告诉你们,其实你们已经很幸运了。1922年以前的所有材都是;勾

三、股

四、玄五。数学*这是什么定理。

[学生回答]勾股定理

师总结]很好,大家看到了吧,数学都是啊。那么胡适先生主张以代替你们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学生回答]支持 [师过渡]可使用是传统知识分子化的象征啊!胡适先生主张以代替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甚至是一些青年学生。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内容】

有一次,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候,说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主张用代替的时候;有个学生举手就站起来了,对胡适先生说,胡适先生你说比简单,我认为不对,比如说***,拍电报该这么拍吧,“尊敬的胡适先生你好,你母亲不辛病逝,收到来信后请速回家”就简单了“母亡速归”瞧比简单吧。胡适听了也不生气,他说这么着吧,我出了一道题,你们呢用,我用,我们看谁简单。题目是这样的:“有人请我去做行政院*,可我不愿去,你们帮我写封信回绝他。四十多个位学生在下面写,最简单的十二个字:“才学疏浅,难堪大用,不堪从命。”胡适先生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师总结]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觉得简单还是简单呢?在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还有鲁迅,他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

师过渡]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板书],也使新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请大家阅读材,找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学生回答]„„„„

师总结]*热情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欢呼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他还办了《每周评论》这份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从此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精神武器,育和组织人民,将**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新化运动的评价 [师引导]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阅读课,找出它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师总结]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材料一:钱玄同认为要想破除*思想的束缚,“唯有将中国书籍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化,废止汉,采用世界语,等等。

师引导]你认为这种看法准确吗?由此你认为新化运动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总结]“新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化*否定和*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材料二:日本明治天皇在明治维新时期曾说过,我们今天穿上了西装、吃上西餐,坐上了火车、轮船,跳起了西式的交际舞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谁,来自那里,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化传统是什么,如果我们丢弃了这些,那我们日本人还用什么来向世界证明自己是日本人呢? [师引导]两段材料对比,同学们你们更认同谁的观点?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化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对待传统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改造和创新,与时俱进。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今天“尊孔复古”的化现象?对待传统化我们又应该持何种态度?

5、《新化运动》

第15课

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课程标准】

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化运动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素养。

②*、*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育。

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导学】

一、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背景篇)

(一)历史背景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根本原因)

*:一方面,_________推翻了*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_________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统治。

思想:一方面,辛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__________的逆流。(直接原因)

(二)概况

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 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旗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封面和目录,寻杂志的主题(内容篇)

提倡______与_______,反对________和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 民主: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也指(广大国民的)民主思想和观念,侧重于公民意识的培养。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并重,科学侧重于民智的开发。 新学:形式上提倡;内容上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学,建新鲜、平易、通俗的新学。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看杂志的读者,听历史的回音(影响篇)

性质:__________反*的思想化运动。

进步性﹙影响﹚:猛烈冲击了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____和_______的洗礼;为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影响﹚:新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存在着*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导入新课】

出示两张图片:

学生活动:让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介绍:现实的热点话题“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从而导出本课学习内容《新化运动》。

明确课标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新”?“新”在哪里?“新”带来什么?

师出示两本今天的杂志,引导学生从“读一本杂志,品一段历史”这个思路出发进行本课的学习,从而回答三个问。

第一部分

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背景篇)

从了解杂志的主编*的年谱入手探究为什么会“新”?

材料:

*年谱(1879----1942)

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幼年丧父,随祖父习四书五经。

17岁(1896)中才第一名,信奉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张。 23岁(1902)从改良转变为**派,立志推翻清王朝。 26岁(1905)加入中国同盟会。 33岁(1912)参加‚二次**‛,失败**狱,出狱后到日本。 36岁(1915)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发动新化运动。 提出问题:这一年(1915)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在上海*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从而促使*创办《新青年》,发动新化运动。

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资料的梳理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再现历史,走近历史。根据新闻报道并结合材概括出新化运动的背景,做到论从史出。

通过出示一组材料采用演绎推进的方法介绍新化运动的概况。

材料1: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每月一本。

1916年9月因与上海*青年杂志《上海青年》有同名之嫌,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因*任北京大学科学长,《新青年》总部迁往北京,但印刷地点仍在上海。

材料2:

北大与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鼓励资产阶级新化占领*旧化的阵地。

材料3:

大师云集的北大

第二部分 观封面和目录,寻杂志的主题(内容篇)

材料: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以及封面人物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目录易卜生号从总体了解杂志主题是宣扬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初步回答“新”在哪里?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新青年》杂志的封面和目录,出示一组材料采用演绎推进的方法介绍新化运动的内容,进一步回答“新”在哪里?

材料1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民主和科学成为新化的指导思想。

材料2 ‚国民*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仰望善良*,贤人*,则未可实现。‛

---*《吾人之最后觉悟》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民主: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也指(广大国民的)民主思想和观念,侧重于公民意识的培养。

材料3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

——鲁迅《药》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并重,科学侧重于民智的开发。

材料4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学改良刍议》

我们认定学**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学:形式上提倡;内容上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学,建新鲜、平易、通俗的新学。

材料5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都写着,满本两个字是‘*’。‛

——鲁迅《狂人日记》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第三部分

看杂志的读者,听历史的回音(影响篇)

第一步:先出示一组材料了解那个年代的青年的思想(尤其是我们熟悉的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深受《新青年》杂志的影响,初步让学生了解“新”带来什么?

材料1 ‚当我在师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

‚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

材料2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材料3 1919年12月4**记云:‚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记云:‚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7**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 1919年12月10**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1926年4月21**记云:‚上午看《新青年》杂志‛ 1926年5月5**记云:‚下午看《新青年》杂志‛

——《*日记》(1919---1926)

材料4:

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由*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这是中国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论。从此,《新青年》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激励一大批新人走向追求*主义的道路。

早期**后来成为*内高级**的几乎都与*的《新青年》有关,连毛**也不例外。.。.。.你想想,连叶挺这样在孙中山身旁的人都因为《新青年》加入**队伍,这个*有多厉害!‛

——《一生紧随*——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

第二步:通过一段穿越时空的博客,了解今天人们对新化运动如何评价,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回答,这一问题做开放式回答不做具体结论式的表述,给予学生一个重要的史观:“价值立场的不同导致历史结论的不同。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高考真题强调新化运动“批判*思想唤醒民众觉悟”的历史影响,从而进一步回答“新”带来什么?

第三步针对传统的观点否定“新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化”,听听大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从而启发学生的新视野新观点,加深对“新”带来什么?的理解。

材料:‚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也不肯行。

——鲁迅《无声的中国》(1927)

第四部分

21世纪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新青年(反思篇)

提出问题:21世纪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新青年?以史为鉴,再次重温历史,寻找答。播放视频重温历史再次体会新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学生(当今的青年)提出要求“高扬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实现中国的强国梦”!从而完成本课的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真题训练】

1、(2011年天津卷)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学**的需要

2、(2011年浙江卷)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反映

A.当时‚学**‛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

D.新化运动对传统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3、(2011年江苏卷)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4、(2011年上海历史)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菲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D.民主科学

5、(2011年安徽卷)15.辛亥**‚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的历史事实

6、(2011年海南卷)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7、(09高考全国综Ⅰ卷18题)1917年,*撰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恐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82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