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0 15:40:28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为话题展开,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发言,理解课文的含义,也能初步理解海峡两岸的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

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点拨指导,在谈话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七、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八、教学过程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导入情景。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1999年的9月22日,杭州和台湾这两个城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我想同学们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六要求。

3.认读生字,组词,相机正音以及补充词汇。

4.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初步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习难读的句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的过程中,对于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学生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读清楚,建议学生多读几遍。)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辗转,通过动作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让学生表演步履匆匆,注意走路时的表情)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理解突如其来,指导这句话的朗读。)

四.小结课文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题目)课文主要说了哪些人?

生答: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那么文中的小钱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由。

二.感悟课文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小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畅所欲言。)

(一)认为小钱是不幸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明天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象即将凋零的包含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适当引导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这几个词语来解读小钱是不幸的。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还没有开放的花)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机勃勃,美)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可是小钱的生命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花一般的小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船,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B.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C.带着这样的心情,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二)认为小钱是幸运的

1.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B、骨髓移植对小钱来说是多么重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小钱碰上了,所以他是幸运的。

C、想象一下,当小钱知道有了跟自己匹配的骨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跟刚才悲伤的心情与现在开心的心情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这场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可是这位青年并没有受伤,他躺在病床上,等候李博士来抽取骨髓。所以,小钱是幸运的。而且,这位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他已经把小钱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时候,余震还在侵袭着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可是事实上呢?

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这里的静静和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静静一样吗?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杭州和台湾的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历史和*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因此,李博士要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奔波才能到杭州,才能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5.小钱得救了。

也就是说小钱是幸运的。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是却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其实,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甜丝丝已经预示着这个美好的结局。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

全班齐读两遍。

九、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十、作业设计

假设一年后的一天,当健康的小钱个台湾青年相见,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拿起笔,写下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小钱心中的感激之情。

问题研讨

如何教学更能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拓展阅读

1、语文《去的树》

1、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引导同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一、谈话导入

大家看,小鸟正站在树枝,为好朋友唱歌呢!树呢,正陶醉在好朋友美妙的歌声中。多温馨的一幕啊!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交流,指导朗读“分别时”的对话:

⑴ 同自由读。

⑵ 同交流,指名读。

⑶ 男、女合作读。

2、指导、交流“小鸟找树”的语句:

⑴ 同找出三组对话,自读,体会小鸟的心情。

⑵ 同交流。

⑶ 重点指导读好小鸟的三句问话。

⑷ 分角色朗读:

①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② 小组展示,同评价交流。

③ 扮演读。

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习课文最后一局部:

⑴ 出示课件后,同说感受。

⑵ 角色体验:

此时此刻,你就是那只小鸟,请你这样来读。

2、想象,对话:

⑴ 读后问:

小鸟,你深情地看着灯火,你在想些什么呢?

⑵ 同自由交流。

⑶ 写友情卡。

⑷ 交流友情卡。

、课外延伸

1、师:你还有话对谁说呢?

2、同自由交流。

五、总结

六、安排课外作业

好朋友

小鸟图 大树图

遵守诺言

珍惜友情

2、语文《去的树》

一、说

《到山下去看树》是九义务育小语文科书第十27课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边防战士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山下去看树,赞扬了边防战士向胡杨树一样坚强、无私,令人肃然起敬。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课二类字以及有二类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将军缓缓的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坚强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雪地高原的恶劣环境。

(2)体会战士们为什么渴望到山下去看树,感受战士们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常驻守在冰天雪地的战士们热爱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对戍边战士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感受常驻守在冰天雪地的战士们热爱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三、说

赏析词句法、感情朗读法、创情境法

、说

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把*叔叔称作“最可爱的人”,你认为他们的“可爱”体现在哪些方面?(抗洪抢险,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打击外敌,守卫家园;驻扎边疆,捍卫国土……)

2.今天,我们要习的这篇课文就写了一群“可爱的*战士”,他们的愿望是——(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的问题,归纳成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到山下去看树?战士们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树?)

4.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习这篇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能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产了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组检查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流利。

3.师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读了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勾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

(1)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高原一季飞雪茫茫,闭眼冰天,睁眼大雪,只能隔着厚厚的墨镜看世界,满世界除了风雪,连根青草,连只飞鸟都看不见。)

①交流勾画出的句子,并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补充介绍高原的气候特点、活条件,深入理解战士们活的艰苦。

(2)为什么战士们的愿望是到山下看树?

在交流中感受战士们长驻扎在冰天雪地的高原,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3)战士们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树?

(那粗壮的、顽强的胡杨树啊,那枝叶密密地、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它冲天的气势,还有它无声汹涌的血汗以及脉络的丝丝缕缕……)

指导朗读描写胡杨树的句子,体会战士们就像顽强的胡杨树一样默默奉献。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感情。

交流:重点引导体会“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包含的深刻含义,领悟人们对战士们的尊敬和赞扬。

4.齐读课文。

)、拓展训练,指导阅读

1.出示句子:

(1)它的叶子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雅!

(2)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呀,随同它光亮的绿色……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比较带点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交流。

(1)与银杏、柏树相比“晦暗”的灰色,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树叶子长得不好看,却具有顽强的力,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树的赞扬。

(2)在高原雪山下显得“光亮”的绿叶,是那么的富有机,就如战士们轻的,包含着作者对战士们驻扎高原、热爱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的敬意。

4.小结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们,满对茫茫的雪域高原,所有血性男儿有愿意为祖国驻守边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只为了给祖国安宁,给人民幸福,他们是千千万万*战士的缩影。

3、语文《去的树》

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

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时数:

2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2、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自主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要求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字。

2、分组检查识字情况,小组长出示字卡片,抽读卡片,说说识字方法。

3、反馈,师抽读卡片,说说识字方法。(开火车)

4、找出带有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读文,大家评价。

三、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边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质疑,解疑,小组长搜集整理讨论情况。

3、分组反馈,师指导。

、默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卡片。

2、出示带有字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二、介绍时代背景。

1、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2、出示挂图,师讲解。

3、你了解这些以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1)自主感悟朗读课题。

(2)指名读课题。

三、感悟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选择喜欢的方式汇报。

3、以小组形式汇报习结果,大家评议。

(1)分角色朗读。(2)表演。

4、汇报过程中,师进行评价,指导。

(1)习第1—5自然段。

重点指导3、5自然段中华罗庚说的话。

(2)习6—10自然段。

面对授的挽留华罗庚是怎样表现的?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指名朗读。

思考:

哪句话是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自主感悟朗读。指名读。

5、师配乐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结。

1、你觉得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了解华罗庚的哪些事迹?分组交流。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爱国名言。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一说你收集的爱国名言。

二、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

2、读一读。

3、分组给交朋友组词。

4、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5、指名反馈。

6、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哪些字需要大家的帮助。

8、师范写。

9、练写,师个别指导。

10、讲评的书写。

三、丰富我的词语库。

1、同桌说一说。

2、反馈。

3、请你从中选一个词说话。

作业:

1、写字。

2、读课文。

板书划:

总结】

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时,我采用了创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出示了华罗庚的照片,汇总了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华罗庚的资料,使同们对华罗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他的故事也产了更浓的兴趣。接着,我让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听取的回答后理出了课文脉络:决定回国——朋友挽留——毅然回国。此环节的是让用不同的方式来品读课文并合作探究,使能理清课文线索,朗读指导中充分尊重了的个性,评价时以激励为主,始终“吸住”,不让有开小差的机会。

习1——9自然段的过程中,我先让自由读课文,再说一说华罗庚的哪句话最让你留下深刻地印象?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各抒己见。我对此环节进行了点拨,并对进行了法指导。我在这一段的中,特别注意指导了华罗庚和妻子之间的对话,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到了华罗庚激动的心情及回到祖国的决心。最后,我又让同们分角色朗读了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对于朗读较好的同给予了鼓励。

10——1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我采用了让多读多体会的方法来进行的。我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华罗庚为什么会放弃国外厚的待遇,决心回自己的祖国呢?让在自读课文的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此环节的是让从华罗庚的爱国热情中初步懂得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接着,我又让认真朗读了华罗庚和美国朋友的对话,并引导思考:两句“回自己的祖国去”,读时能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另外,我还让边读边想:哪句话是写华罗庚要回国的真正原因的。通过朗读思考能够懂得:华罗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把识献给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尽力。为了能把“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句话的语气读出来,我采用了调动热情的喊口号形式:“你们是不是中国人?”“你们爱不爱自己的祖国?”,然后让充满激情地朗读了这句话,效果可想而知,此环节的使整个达到了**,也使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第14自然段的,我依然采用了读的方式。让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到了华罗庚的爱国之情。最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让议一议:祖国的什么最让你感到骄傲、自豪?你将会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爱自己的祖国呢?此环节的是把语文的习和自己的将来结合起来,再次激发的爱国情怀,明白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在整个过程中,我与配合的较为融洽,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我在朗读指导方面,有的地方指导的还不到位,使的情感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又如在拓展延伸这一版块中,本应在讨论后做一个及时的汇总,这样才能使爱国情怀得到延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让在讨论后利用课后的时间将内容写下来,所以,我对此环节的不是很满意。

就是我在完这一课后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中我会努力改进方法,争取让我的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5882.html

热门阅读

  1. 湖心亭看雪续写作文
  2. 大学老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1200字
  3. 2016年新婚快乐短信祝福语
  4.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300字
  5. 课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6. 小学教师工作承诺范文
  7. 《窗前的气球》课堂教案实录
  8. 小壁虎借尾巴的优秀教案设计
  9. 《花园》教学设计范文
  10. 《蓝色海豚岛》读后感范文450字
  11. 201春节短信祝福语赏析
  12. 新年励志语录
  13. 大学生暑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14. 给爷爷的重阳节祝福语
  15. 搞笑说说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