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24:44

课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学习3至5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美丽。

2、背诵第三自然段。

一、 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神秘、令人心醉、令人痴迷……)

2、 的确,庐山云雾是神秘的,令人心醉的,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参观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美。

2、 反馈(要求说出理由)。

(1) 雾来时,风起浪涌;舞去时,飘飘悠悠。

(生:从风起浪涌,我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很美丽;从飘飘悠悠,我感到……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师评价我感觉到了雾来时磅礴的气势,舞去时是那样的轻柔——男女生对读)

(2)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生: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你说得真好,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评价,再读——齐读)

3、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来—去、浓—稀是两对反义词,来和浓、去和稀又是对应起来写的)——你读书时真细心,文中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4、 其实这一自然段的1、2两句也写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1) 齐读

(2) 你为什么把“的确”读得比较肯定?(对前问的肯定,承接上文)

5、 多么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的庐山云雾啊——出示录像——你能跟着录像来读一读,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6、 过渡: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背诵,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庐山云雾不仅多变而且多情。

1、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多情,请读一读,感受一下。

2、 反馈

3、 这山镇牯岭之所以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庐山雾……——齐读。

4、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庐山云雾读得多么忘情啊,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处的云海。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最美云海。

2、 你想象到什么?——交流

3、 想看看现实中的云海吗?——看录像。

4、 多美的云海啊,其实作者笔下庐山云海也很美——读一读,体会一下美在哪里——这么美的景象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5、 你能把书上的语言配到画面上去吗?

三、 作业 。

庐山云雾是神秘的,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云雾也各有特色——小组讨论——汇报——齐读

作者在(登山路上)、(牯岭)、(大天池)三处所见的云雾各有特色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变化多端)、(壮观、绚丽、动人)我观庐山云雾后不禁发出感叹(的确,庐山云雾令人心醉)。

拓展阅读

1、《始得西宴游记》

1、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2、习本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通过与《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加深对柳宗元水游记特征的掌握。

重点:目的1、2

三、准备:录音机、磁带

四、:三

五、过程: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疏通生字词及语句停顿节奏。

一、导入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出自何人所写的哪篇章?(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一起登上西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简介作者

柳宗元,唐代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三、解题

八百零五年,柳因参加王叔领导的*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他放浪于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本是《永州八记》的一篇,"始得",初识,初游。"宴游",宴饮游乐。作者寄情水,写偶识西的`欣喜,写西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视情怀。

2、《始得西宴游记》

习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

2、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

3、采用比照和映衬的手法描写景物

安排:两

一、导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柳州”。其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宴游记》⑵《钴姆潭记》⑶《钴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记》。“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今天将要到的《始得西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开始,这八记是一组章,是一个整体,首尾呼应,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所作。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领导的*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没有具体事务,柳宗元心中抑郁,故写了永州八记,反映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由生朗读章,自己翻译。

三、对照翻译,就艰难字词进行解释。

写法研讨

一、章题目

“始得”定下了全叙事基调,同表露了一次游赏的欣喜。

、翻译注意以下词语

“恒惴栗”中的“恒”,经常之意,我经常感到恐惧不安。

“梦亦同趣”这“趣”旨趣。

“意有所极”之“意”是想的意思。

“皆我有也”都被我游历领略了。

“因坐法华西亭”之“因”于是之意。

“始指异之”之“异”是以┅┅为奇,觉得不同一般。

“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似的。

三、内容点拨

1、一段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和段的“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同是写游,但情状迥异,为什么?

开头的概写是漫不经心,后者表现了作者“指异之”的西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

2、结构层次

一段:

a、一句为一层: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b、句“无远不到”层:漫游无目的

c、“到则┅┅而归”三层:游赏的随意性

最后一句才点明白以概写来衬托西的描写。

段是特写,步步紧逼法

坐法华西亭→过湘江→缘染溪→斫→斫榛莽→焚茅茷

俯视: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附板书:

↑顶峰↓

╱ 俯视

焚茅茷 ↓

↑ 岈然洼然

╱ ↓

斫榛莽 若垤若穴

↑ ↓

╱ 尺寸千里

缘染溪 ↓

↑ 四望如一

╱ ↓

过湘江 心凝形释

↑ ↓

╱ 万化冥合

坐西亭

↗游赏的随意性 ╱ ↑

获罪谪居 (铺垫) (特写)

↘漫游的无目的性

(概写)

的个性特征:

1、概写特写相结合(见上面板书);

2、比照与映衬

章开始表明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玩水的赏心乐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水之乐也是悲伤情调,作者对游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未得西漫漫而游,反衬一识西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西之“特立”。

3、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叙事写景都饱含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寂寞惆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的孤寂、疏放性格的表现。写西的傲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其实柳宗元所写的“西”乃一般丘陵,并非崇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而已,在水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水以个人的情志,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士子怀才不遇。

主题:

采用由抑到扬的方法来写,通过对西的特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的傲世情怀。

最后布置作业。

3、《始得西宴游记》

1、生自行梳理字词,积累言知识,师释疑,帮助生掌握部分习方法,;

2、通过反复诵读本,因声求气,生能够解读情景交融之处;

3、理解本丰富情感,体会作者寄寓水游记中的人生万象。

【预习要求】

1、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做字简介(200字);

2、正字音,读本:

僇人 恒惴栗 施施而行 斫榛莽 焚茅茷 箕踞而遨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

不与培塿为类 颢气 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与万化冥合

3、解释字词:

僇人 梦亦同趣 始更相枕以卧 异之 踞、席地而坐 莫得其涯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缘染溪

4、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之怪特。

(2)然后知是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5、诵读本,梳理内容:游诸和游西两类游玩,过程结果截然不同,请制表,分不同方面呈现两类游玩的不同之处;

6、质疑:关于字词、意理解方面,可提出疑问。

一、导入

阅读柳宗元《始得西宴游记》,见识唐宋八大家散中的“游记”。记叙游踪或描摹物件为主要目的,且性强的散作品都可以归属为游记散。而柳宗元的水游记可谓唐宋八大家游记的标志。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概》中所说:“柳州记水,状人物,论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何以“牢笼百态”?借助《始得西宴游记》一窥其一

、初读本,识断字。

1、请生自读本,注意字音、断句;

2、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字词、疑问之处;

师补充: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乎、始)、古今延续(涯崖、缘木求鱼)

重点补充:定语后置句“凡是州之有异态者”,引入初中所内容“金十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马之千里者”等。

3、诵读本,概括意:各小组上黑板,展示概括情况,并做介绍。或字,或图形。

生表格:

生绘图:

四、再读本,因声求气。

游西,带给柳宗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全新感受,一扫“恒惴栗”的状态。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状态,我们是否能从字本身的表达能够一窥其妙呢?

仔细阅读本,找出语气上对比点。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一节: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而”字:一节中的“而”多表修饰或者是承接,节中的“而”多表转折;

(2)吟诵:一节句式简短,节奏紧凑;节句式较长,朗读悠长;(可通过拍手,打出节奏)

(3)结合《心雕龙》中的这段话,去寻找和发现语言形式和表情达意之间更多的对应和联系,交流讨论:

夫裁匠笔,篇有小大;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 ——刘勰《心雕龙·章句》

五、见景知情,知人论情。

从各个方面比较两类游玩的不同,又从字里感受到作者游西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那么这座西究竟有怎样的神奇,带给了作者哪些冲击?再次深入阅读本,探究思考两个问题:

(1)请同梳理本内容,结合作者生平,探究“始得西宴游记”中作者之“得”;

(2)结合本内容与本创作理论,探究作者眼中的西是否真实存在。

l 这种融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手法,在写景诗中是很常见的手法。

(1)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柳宗元《入黄溪闻猿》

(2)千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古唐诗合解》: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六、解读水,体味

贬谪永州对于颇富*抱负的柳宗元来说,可谓毁灭性的打击。*理想的破灭、僻远之地的贬谪,让柳宗元心情极为沮丧,而忘情水则让他暂淡忘了痛苦,也让他找到了情感、精神的归属。与天体融为一体让作家在阔大、空寂中获得精神上的暂解脱,同也获得了信念上的坚定。

如《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环境为: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之高,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与目谋,与耳谋,与神谋,与心谋”,这是柳宗元水游记的一重境界。

而苏轼被贬黄州,写下诸多名篇,其中《赤壁赋》言:“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先生又给水游记带来另一种化精神。

l 后探究思考:

1、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探究柳宗元水游记中贯穿始终的化精神;

2、阅读柳宗元与苏轼水游记类散,比较位面对仕途坎坷,表现不同的化精神。

1、柳宗元“永州八记”、《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2、郦波、康震解读柳宗元《江雪》

4、《捎口信》

一、目标

1、会用“什么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会两种传话方法。

难点: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四、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题。

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生急急忙忙冲进室。(同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候,师走进室,就会看见有生举手。问:“××同,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间、地点、什么事)。

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一次比赛,男女同比。男同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口齿要清楚。

b、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到了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们在上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一个内容。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生的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于乐中轻松习。

这堂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堂气氛比较乱。

材着重训练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2002-11-26]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1084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