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第2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林海》第2课时教学设计

1.思想认识: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基础知识: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学习新词。

3.基本能力:①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②结合课文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③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明确任务

1.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学到了些什么(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感到亲切、舒服。)

2.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这节课大家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答出:课文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方面怎样表达作者亲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岭、林、花)

三、精读举一,熟读反三

(1)精读举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细读,在草稿纸上写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画用横线画出写岭的特点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写景美的词句。

议小组交流读懂的内容,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搜集各组不能解决的较集中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读先读画横线句子,通过范读、抽读、齐读等方式,读出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的特点;再读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的方式,读出对大兴安岭的喜悦之情;最后抽个别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目想像,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谈说说学习这段的收获。比谁说得多,说的最有价值。(老师总结指出:①借景抒情表达真情实感;②通过读体会思想感情;③写秦岭与大兴安岭的岭形成对比,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学习比较构思的表达方式。训练:以《我的家乡》为题,说说用比较法该怎样构思)

小结学法:读、画、议、解、谈。

(2)熟读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学习写林的两个自然段。

提示:谈学习这两自然段收获。①借景抒情,体会感情;②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③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训练:以《课间活动》或《野炊》为题,面可写些什么,点可写些什么④理解课文内容后,限时间背诵课文。

2.运用前面的学法学习写花这一自然段。

提示:画,用简笔画画出经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样的大兴安岭。(先读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再想像作画,比比谁画得又快又符合课文内容。)训练:一个句子中用上两种或三种修辞手法。

四、巩固练习,落实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诵35自然段。

2.说说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写景抒情)

3.从本册教材中各找三课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这些题目应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秋天的校园》、《我爱老师》、《家乡的田野》、《啊,好大的**桷树》、《环卫工人,我赞美您》。

5.(选作题)从上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2)表达方式:用上比较构思、点面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

--------------------------------------------------------------------------------

拓展阅读

1、我们的民族小

为了上好开,我很认真的备每一个环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新期的不同的气象,给孩子们营造全新的开始。我满怀信心的走进室,可是意不如人,玩了一个暑假的孩子们根本忘记了怎么听,怎样上,孩子们懒懒散散、哈欠连天,回答问题语言凌乱、面对老师精心环节根本不埋单,我内心之火一拥而上,我深深吸气,告诉自己要压住。怎么说我也是一位“老师”了,见到这种情形,我想不如“复杂问题简单化”,既然孩子们不能按照我的来,我就按生的.思路来吧。于是,我就“复杂问题简单化”,就让孩子们找到:“这所民族小和我们校有什么不同?”一节就解决这一个简单的问题,生纷纷进入状态,让本来就紧张、气愤的我也松了一口气。就在本节要结束我问:同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校园吗?为什么?问题源于生身边,生答起来也顺口,即完成了任务,又让的轻松。

,难免有很多遗憾,我相信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文档为doc格式。

2、我们的民族小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重难点:体会文表达的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句子的含义。

前准备。

1.前发动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前准备:

1.生查找与文有关的资料,预习文。

2.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导入新

1.创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5.同桌相互听读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生逐段朗读文,感知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一自。

a、自读感悟。

请同们轻声读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们来上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民族小生读文非常好听,下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引导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读读画画,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里的民族小

复习生字。

2.边用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生写字,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的许多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各民族生团结(好)。

反思:在这一中,激发了同们对了解各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兴趣。

3、我们的民族小

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

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前准备:

1.前发动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多媒体件。

一、导入新

2.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校共同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

3.出示题,齐读。

4.读了题,你想知道什么? (民族小在哪儿?这个校里有哪些民。

族的小生?民族小和我们的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5.请同们带着这些疑问自读文,把文读正确,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6.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仔细听,他们生字词读准确没有。(读完生点评)。

7.再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刚才小朋友没读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8.分成四个大组分段读文。

9.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同们把文读正确了,你们看:这就是

文里的生词,你还认识他吗?自由读,齐读。去掉拼音再读词语,同桌读,请小老师读,乱序齐读。

10.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语咱们读得很好,离开词语,这些生字你认识吗。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1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小结评价:(我们不仅要在本中识字,也。

要在生活中识字,这样我们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

12.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同桌交流,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这些字,指名说。

13.同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字,这12个字也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这些字在田字格里怎样摆放才会美观、漂亮,自己仔细观察1分钟再说一说。

14.在这12个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写最复杂,提出来。师指导范写“戴、舞”。

15.现在就请同们拿出钢笔,在作业纸上把“戴、舞”各写一个。(同们可要注意,我们才开始写钢笔,一定要仔细认真,)哪些同认为自己写得漂亮,给大家展示介绍一下。

16.现在请大家继续仔细观察、认真书写剩下的10个字,每个字各写一个。你认为自己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展示给大家看看。

17.小结: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书写,就一定能把生字写得美观漂亮。

18.刚才我们认真书写了生字,先在请大家把生字送回文,你能读得更好吗?齐读全文。

一、引入,继续文。

1.上节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师简单陈述生的提问),这节,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

2.请同们自由读文,看看你能读懂哪几个问题。

3.反馈:你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说一说。你是通过哪个句子读懂的。

4.请同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民族小和我们的校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5.民族小的确很有自己的特色,早晨上候,他跟咱们就有些不一样,你勾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师根据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读书)。

(1)一句,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民族小里有许多民族的小朋友,相机看图。)。

(2)二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为什么他们都成了好朋友呢?(强调“好朋友”)小结:虽然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孩子,反复读这句话。

(3)他们不同的穿戴,鲜艳的服装把校装扮得那样美丽,读三句话。想看看各民族不同的穿着服饰吗?出示幻灯片。正如同们所说的那样,鲜艳的民族服装把校大粪得更加绚丽多彩。再读二、三两句话。

(4)四句,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民族小的小朋友很有礼貌,很热爱老师,尊敬国旗)带着你的体会再读。注意三个“向”,指导朗读。(做动作)。

(5)总结:各民族的同来到同一所校,大家成为好朋友,在一起习生活多么快乐呀,再读最后一句话。(他们向……)是的,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全班齐读。

二、二、三、四自然段。

1了,民族小和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你勾画了哪些句子,跟同桌交流交流,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上候,民族小的校园里是这样安静,就连窗外的花鸟虫草和小猴子都被同们动听的读书声深深地吸引了。再读这几句话,通过朗读来感受这份窗外的宁静。(自由体会读,指名读,生点评。师生一起读,做动作)。

这几句话写得特别美,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行吗?指名背,齐背。

3.下了,校园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指名读相关句子)想象一下,民族小的小朋友还会做哪些游戏?是啊,同们玩得多开心呀,连小动物们也跑来凑热闹了,再读这句话。

4上的校园是多么宁静,下的校园又是多么热闹,师引:“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它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

多美的民族小啊,多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啊,关于民族小的点点滴滴,作者还有许多想说的,再读文最后一句话。

5.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也能到边疆的民族小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民族小的独特魅力。这篇文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民族小的美,你喜欢哪句话或者哪几句话,自己带着喜爱之情读给周围的同听一听。(配乐)后请你把这些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4、我们的民族小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通过知识迁移、图片、生字的偏旁进行生词的习,为以后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习奠定基础。

3、品读文,通过“绚丽多彩”,通过“向……向……向……”等词语所在的句子,感受民族小的美丽。

一、题导入,引导链接。

读读题,通过预习,你能说说这所校和我们的小有什么不同?(抓重点词语:民族)。

2、根据我们所的,你能说出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吗?

傣族、白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德昂族。

识记“傣、昌、昂”

注:“昌”在古诗背诵的候,有生把“王昌龄”的“昌”读成了“冒”,所以可以根据这个进行知识迁移。

3、那你们知道这所校在哪里吗?

4、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所校。

二、读文,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朗读文,注意生字词。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3、生字词习。

摔跤、穿戴、粗壮、孔雀舞、坪坝、蝴蝶、铜钟、凤尾竹。

(1)自由读生词,读准字音。

(2)识记生词,理解词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

“坪坝、蝴蝶、铜钟”三组词语,有共同的偏旁,理解词语。

借助插图,认识“凤尾竹、铜钟”。

4、再读文,说一说,这所校是一所怎样的校?(美丽的、团结的、快乐的)。

三、品读文,感悟民族小的美丽。

1、朗读文的一自然段,边读边画,说一说文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美丽?

2、交流: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文里写什么“绚丽多彩”?

各民族的服装都是怎样的呢?师检查预习,看看你都能认识哪些民族的服装?瞧穿戴不同(借助图片,对穿、戴进行理解),语言不同,却在了同一所校。

你能想象一下这所“绚丽多彩”的校是怎样的?

青青的草地上,()的裙,()的裙在飞舞;白白的墙根下,()的衣,()的衣在追逐;绿绿的枝叶间,()的帽,()的饰品在闪动,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

(2)同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为什么你能从这些里面体会到美丽?(美丽的景色,文明的行为)。

读读这个句子,你能发现这个句子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向……向……向……)。

一段中,还有个句子,跟它很像,你找到了吗?(从……从……从……)。

完成:

们从(),从(),从(),捡起了很多垃圾,校很快变干净了。

的路上,我向(),向(),向()。

3、朗读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四、指导书写。

坪坝、戴、招、铜、粗、尾。

练写“戴”,注意它的结构,右上角还有一点。

点击查看更多《林海》第2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131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