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24 12:11:47

《老将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1)霹雳:疾雷。

(2)蒺藜:指战地所用的障碍物铁蒺藜。

(3)卫青:汉代名将,屡败匈奴而建功。

(4)数奇:命运不好。

(5)弃置:丢在一旁。

(6)蹉跎:光阴虚度。

(7)飞箭无全目:指射艺之精,能使飞雀双目不全。

(8)垂杨生左肘:指双臂如生疡瘤。典出《庄子·至乐》。

(9)故侯瓜:秦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种瓜为生,瓜味甘美。

(10)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自号“五柳先生”。

(11)穷巷:深巷。

(12)虚牖:空寂的窗。

(13)贺兰山:在今宁夏中部,唐代常为战地。

(14)羽檄:紧急军书,上插鸟羽,以示加速。

(15)三河:汉代称河南、河东、河内三郡。

(16)铁衣:护身的铁甲。

(17)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8)燕弓:燕地出产的以坚劲出名的弓。

老将在少年十五、二十岁的时候,步行夺下胡人的马骑。射杀山里的白额猛虎,比得上郢下黄须儿。一个人转战三千里,一把剑抵得过百万人的军队。汉朝的兵英勇迅速像疾雷闪电,敌人的骑兵奔腾而来却害怕铁蒺藜。卫青不败像有天助,李广打仗没有功劳是因为命运不好。自从不被任用就衰老了,岁月流逝,世事蹉跎成了白发老人。从前射箭没有鸟能保全双目,如今在肘上长了瘤。在路边卖瓜,门前学陶潜种了柳树。一片苍茫中古树连着深巷,寂寞的寒山对着敞开的窗子。立誓要让疏勒城中涌出泉水,不像颍川的灌夫只会借酒使气。贺兰山下驻军密集如云,紧急文书传送过来,日夜都可以听得到。持着符节的使臣在三河招募年少的士兵,皇帝下了五道诏书让将军们出兵。试着拂拭铠甲擦得雪亮闪光,拿着宝剑,剑上的金星闪闪发光。愿有一把强弓射杀敌人的大将,羞耻于敌人对君王构成威胁。不要嫌弃当年的云中太守,还可以在这次战役中建立功勋。

本诗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国,英勇善战的老将军形象。他年轻时英勇无比,无端被弃也没有消沉,仍然心系国事。当战事再次爆发,他不计前嫌,披挂上阵,为国立功。全诗大量使用典故,采用铺叙的方法,刻画了老将军的形象,结构严谨,语言感人。

拓展阅读

1、《从军精选

人说唐朝诗人是人与剑客的代身,恣意时拔剑豪饮,剑舞如飞;感慨时大笔泼墨,洋洋洒洒,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是很典型的一位。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已初显唐朝气贯长虹的气势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京城已燃战火,国家安危在旦夕,爱国之士胸中愤愤不平,首句叙事,感情色彩强烈,开头就是紧张战争,接着帅披金戴甲,保卫国家,动作迅速,充满生命力。敌人来犯,迅速接刃,这是国立昌盛军事强大的表现。“铁骑绕龙城”这样的场面既蕴涵保卫国家之意,又突现了雄伟之师的坚韧强大,这样的“显摆”鼓足了士兵的勇气,爱国之情与荣誉感填满胸间,我想这便是唐朝人爱好战争,赞美戎马生涯的缘由了。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很直白,与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大体一致。

“雪晴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言战争环境之困难,然而士们士气未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社会推崇的书生地位竟然被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唐朝人的价值观是英雄主义,唐朝的繁荣为唐朝人的自信奠定了基础。真是物质决定意识呢,而晚唐这种气势消失殆尽了。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很简单,但它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叙事流畅,善于描绘环境,培养氛围。

2、《从军

《从军是汉代乐府旧题。王昌龄沿用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从军》皆军旅辛苦之辞。”然而王昌龄却用来表现征戍者强烈的的爱国感情,而艺术成就也充分证明了王昌龄不愧为“七绝圣手”。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两句展开了东西数千里广阔的长卷,是对当时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也描绘出当时西北边戍边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为什么特别提青海湖与玉门关呢?唐代西北边陲的强敌,一是吐蕃(bō),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句诗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戍边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身任务的自豪,以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都融合在这悲壮、开阔而又迷蒙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士们豪壮的决心。

楼兰在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国名可能来自牢兰海(即罗布泊),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以后,就在历史上消失了。有人认为楼兰城的消失是由于战争的破坏,或因塔里木河改道断了水源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气候变迁的结果,众说纷纭。唐代时候已无楼兰国。王昌龄借来代指敌人,表达了爱国的激情,也反映了维护丝绸之路平安的艰难。

这首诗借荒漠、雪山作背景,恢宏壮阔,有力地陪衬出战士们抗击顽敌的决心,至今读来,犹有黄沙扑面之感。

3、《从军精选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士听到前方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大意

这首乐府诗描写边塞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断,寥寥数笔,即写出一次夜袭战的过程、士们的勇武和取得胜利的豪情——大漠之上,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日色昏暗,军情紧迫,战士们迎着朔风,半卷红旗,迅猛出击;

前军在洮河北夜战末归,后军增援,刚刚开拔,前军捷报已到:一夜奋战,击溃敌军主力,生擒敌酋。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色,大处落 墨,声情激昂,精炼传神,艺术形象完整,不愧为佳作。

点击查看更多《老将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1876.html

热门阅读

  1. 唯美意境感十足的签名设计
  2. 优秀美文:父亲的故事
  3. 盼春光诗歌欣赏
  4. 描写雪大的诗句
  5. 学会做人演讲稿的范文
  6. 春季中式婚礼策划方案范文
  7. 温馨的中秋节祝福短信
  8. 三字经小故事30个
  9.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心得范文
  10. 201复活节祝福语
  11. 对高校广告学校外专业实习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论文
  12. 春节幽默短信祝福
  13. 探讨大体积大面积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学术论文
  14. 应届生自荐信范文和点评
  15. 市卫生工作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