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5

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

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御史。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注释】

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品评】

杜牧写华清宫诗有五排《华清宫三十韵》一首、七绝 《华清宫》一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这一首流传最广。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度,收到了独特效果。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献。驿骑传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 送到长安,色味未变。此诗即从此处切入,以 “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 妙,令人叹服。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解此诗者或避而不谈,或说作者已“过” 华清而进入长安,又回头遥望。其实,这是从“一骑”方面设想的。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寻就太平淡了。读前三句,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拓展阅读

1、关于描写《陕西省·》古诗词大全

因骊山温泉而建,相传由秦始皇时砌石起宇,至汉武帝时正式扩建为离。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下诏重建,命名为“汤泉”。唐高宗咸亨二年 (671年)改名“温泉”。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定名为“”,每年携杨贵妃在此冬,常在此沐浴。“” 二字,与此魏元苌《温泉颂》 中之 “渊玉澈,心百仞”和南北朝王褒《温汤铭》中之 “飞流莹心,驻老”二句有关,而真正名声大噪则是与白居易的 《长恨歌》联系在一起的,“春寒赐浴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的名句至今脍炙人口。《太真外传》说:“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有莲花汤,即贵妃澡沐之室。”安史之乱后,日趋没落,唐末几乎全废。后晋天福年间赐与道士,更名为 “灵泉观”,金元两代进行修缮。现今池古建筑多系代修建。1956年按原的名称进行扩建,有飞霜殿、宜春阁、莲花汤、海棠汤、龙吟榭、日门、月门、九龙汤、石舫、飞霞阁、杨妃池、飞虹桥、棋亭等。雕梁画栋,九龙吐水,桃红柳绿,泉水潺潺,游人至此,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领略独特的温泉风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诗名] 长恨歌(全诗120句,余录于“杨贵妃墓”)

[作者] 白居易,此诗通李、杨悲剧的

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一历史时期。诗人原意是对李隆基后期的昏聩进行讽喻,但创作的结果,字里行间却对李、杨的爱情悲剧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同情和歌颂。这就使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存在着一大矛盾,因而成了自唐以来,直至今日仍然有争议的问题。可是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则是一致公认的,许多佳句被广为传诵。

[注释] ●汉皇句:借汉武帝宠爱李夫人的故事影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叹息曰: ‘善!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倾国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复邦家,后多用为称誉美人之词。这句仍有讽刺意。●御宇: 统治天下,此处指唐玄宗。●杨家四句: 杨贵妃小字玉环,蒲州永乐 (今山西芮城县)人,早孤,养于叔父杨玄珪家,美貌而又聪慧,知音律,善歌舞。开元二十二年,为玄宗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子。二十五年武惠妃死,后无当玄宗意者,有言杨妃姿美,玄宗召入禁中,二十八年,先度为女道士,住太真,道号太真,这是暂时的安排处置。到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另为寿王聘韦昭训女,杨妃从此得幸。诗句中“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作者有意避讳。●回眸二句:极力描写贵妃的媚态压倒后的妃子和女。回眸,眼神灵转。六,皇后和妃嫔所住,前一为正寝,皇所居,后五为燕寝,夫人以下分居之。粉黛,本为化妆品,用为妇女代称,此指中女子。●赐浴:玄宗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均在冬,见到杨玉环后,十分高兴,命于温汤洗浴。●凝脂: 形容皮肤白皙光滑,语出自 《诗经·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娇无力: 据陈鸿《长恨歌传》: 杨玉环“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三千人:*帝王的女数以千计,唐高祖时曾放出人“计三千余人”。太宗时,后“无用人,动有数万。”玄宗武惠妃死后,“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此处三千是概数,实不止此数。●姊妹二句:天宝四年册封贵妃后,追赠贵妃父亲玄琰为太尉,齐国公,叔父玄珪为光禄卿,宗兄铦为洪胪卿,锜为侍御史,钊赐名国忠,由御史升为右丞相。三姊并美,玄宗呼为姨,封为韩、虢、秦三国夫人,出入掖,恩宠无比。列土,列爵分土,按照一定等级分土吃租。可怜,值得羡慕之意。●渔阳句:指安禄山反叛作乱事。安禄山反于范阳,此处暗用东汉彭宠占据渔阳叛汉事,故不用范阳,而用渔阳。●霓裳羽衣曲:杨贵妃最喜爱而擅长的歌舞曲,从印度传来。诗人通这一段中生活的描写,不无讽刺地向人们介绍了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读者,唐玄宗的迷色误国,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终于酿成安史之乱,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酒幔高楼一百家,前杨柳寺前花。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诗名]

[作者] 王建

[注释] ●酒幔:即酒旗,酒帘,古代酒店门外悬挂以招揽顾客的标帜。●内园:指内之园。《全唐诗话》载: “唐置温泉汤监,监丞种瓜蔬,随时贡奉。”●进瓜:温泉附近地暖,故瓜菜早熟。另据《太平寰宇记》载:“(秦)始皇以骊山温处,令人冬月种瓜,招天下儒者议之,人说不同,因发机陷之。”



温泉流入汉离树行行浴殿空。

武帝归时人欲尽,青山空闭御墙中。



[诗名]

[作者] 张籍

[注释] ●汉离是汉武帝时扩建为离的,故曰汉离。《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帝重加修饰焉。”



天宝承平奈乐何,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诗名]

[作者] 张继

[注释]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之一,742至756年,计15年。●承平:太平。●朝元阁:骊山西绣岭上唐玄宗所修的殿阁,供汉白玉的老君像。《录异记》:“天宝中玄宗欲望玄元像,梦神人曰:‘太白(山)谷中有玉石可取而琢之。’遣使入北谷,紫气下果掘得玉石,琢为玄元皇帝像祠之。制作精绝,故曰朝元阁。”●羯鼓楼:《长安志》载:羯鼓楼“在朝元阁东近南缭墙之外。”相传唐玄宗每困乏时,辄命击羯鼓。宋璟有诗形容羯鼓说:“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山峰取不动,雨点取碎急。”●玉树:即南朝陈后主所制舞曲《玉树后庭花》,人称之为亡国之音。●霓裳:即唐玄宗所制之《霓裳羽衣曲》,传说是玄宗梦游月时带回来的乐曲。



春月夜啼鸦,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诗名]

[作者] 李贺

[注释] ●朱络:指殿里的红漆窗格。●紫钱: 石上形似铜钱的苔藓。●玉碗: 指殿上的承露盘。《汉武故事》载:通天台“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檠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旧纱:是说里灯纱依旧,但已是物故人非。●蜀王: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往四川,人称蜀王。●芹芽: 一种水草。此句是说,唐玄宗奔蜀后迟迟不归,泉中的水草都发芽了。



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诗名]

[作者] 李商隐

[注释] ●娥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用来形容女子貌美。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有“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之句。这句诗是说杨贵妃还怕美貌胜不别人。●褒女:指周幽王宠妃褒姒。周幽王荒淫无道,为博宠妃一笑,在骊山烽火戏诸侯,终于亡国。●蒙尘:古时指天子逃亡在外,蒙受风尘,这里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仓惶奔蜀。末两句是说褒姒可以使西周灭亡,而杨贵妃只不是使唐玄宗暂时出逃,所以褒姒有资格取笑杨贵妃的本领还远不如她呢!语句对荒淫的君王有强烈的讽刺之意。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诗名] 集灵台

[作者] 张祜,本诗是写杨氏一门恃宠专权,暗示天宝之乱的祸源。

[注释] ●集灵台:即长生殿,在骊山旁。《唐书·明皇纪》:“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即玄宗与杨妃盟誓世世为夫妇的地方。●虢国二句:《唐书·杨贵妃传》:“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掖,势倾天下。”“骑马入门”写她们受宠的特殊地位。●却嫌二句:写虢国夫人的美丽,意思是反以脂粉为累。“至尊”,至高无上,指皇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名]

[作者] ,本诗对玄宗昏庸奢靡,败坏国事,作了有力抨击。

[注释] ●长安二句: 写的豪富丽。由长安回望,骊山宛如锦绣堆成,舍栉比,千门万户,直到山顶。“次第”,犹一个挨着一个。●一骑二句:意思是飞驰的驿马扬起一路灰尘,杨妃知道是送荔枝来了而笑,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含有这事见不得人的意思。《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新丰二句: 原注: “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两句写新丰驿路的绿树间尘头起处,玄宗派往渔阳探听消息的信使已经返回,但得到的却是虚假的情报。新丰故城在唐昭应县东十八里,骊山即在昭应县境。渔阳,指安禄山驻地幽州。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诗名]

[作者]

[注释] ●玉莲开蕊:指御汤中的泉水从人工石莲中涌出。●淋铃: 曲名,唐玄宗奔蜀途中为悼念杨贵妃而作。《明皇杂录》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甸,于栈道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 《雨淋铃》 曲,以寄恨焉。”



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

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别殿和云锁翠微,太真遗像梦依依。

上皇揜泪频惆怅,应叹僧繇彩笔飞。



[诗名] (四首选二)

[作者] 吴融,字子,唐末诗人,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昭宗龙纪元年 (898年)进士,累试不第,时人多以为屈,后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注释] ●渔阳:县名,今河北省蓟县。渔阳烽火,即指安禄山反唐的烽火。●函关: 即函谷关,在**省灵宝县东北,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安禄山叛军,就是经函谷关而进入关中。●玉辇:皇帝的车驾。●羽衣:即指 《霓裳羽衣曲》。●翠微:形容山色青葱,此处即代指骊山。《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疏“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太真遗像:《旧唐书·后妃像》载,唐玄宗自四川返长安后,十分怀念杨贵妃,“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太真,杨贵妃的道号。《新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温泉。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揜 (yan,掩):即掩,掩面。●僧繇: 即古代传说中画龙点睛的梁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历代名画记·卷七》载:“(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虚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骋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现在。”末二句是说,玄宗对着杨贵妃的画像频频掩泪,该会感叹若得张僧繇在世,施以画龙点睛之神笔,杨贵妃岂不可以活转来吗?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诗名]

[作者] 李洞,字才江,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一生崇拜贾岛,铸贾岛像,事之如神。《唐才子传》说他写诗“逼真于岛,新奇或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

[注释] ●绣岭,因其建于骊山绣岭之上,故称绣岭。●野棠:指梨园内的棠梨(俗名梨)树。●飘香玉:指棠梨树的花瓣已经飘落。此句 暗喻唐朝盛世已。呈末年的景象。●绣岭二句:诗人身处唐朝末世,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割据,朝内宦官专权,再加黄巢农民起义军冲击,一片衰落气象。诗句通一个白发老翁还在绣岭前歌唱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曲调,寄寓了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惋叹。由于唐朝也正是从唐玄宗时由盛转衰,因此诗句更具有讽刺意义,与 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百首新诗百意精,不尤妃子不尤兵。

争为一向伤前事,都为明皇恃太平。



[诗名]

[作者] 陈尧佐,字希元,宋代阆中人,端拱二年进士,历官同中书门才平章事。

[注释] ●百首句:说历代评论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及“安史之乱”的诗篇,各有各的观点。●尤: 归咎,怨恨之意。这句意思是这场历史悲剧不能怨杨贵妃,也不能归咎于军队。句中“兵”既可能指安禄山的兵,也可能是指在马嵬坡哗变的军队。●都为句: 诗句指出,唐玄宗在太平盛世不能谨慎为政,而是骄奢起来,沉湎酒色,不理国事,这是导致安史乱起,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迷离绣岭锁云鬟,喷薄汤泉送珮环。

惯阅兴亡惟此水,自耽安乐不由山。

醮坛初日朝元阁,蜀栈悲风大散关。

珠殿只今余废础。合欢皂荚有谁攀。



[诗名]

[作者] 沈兆霖,字子菉,号朗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丙申进士,官户部尚书,出为陕甘都督。著有 《秦中诗草》。

[注释] ●云鬟、珮环:女子头上高高的发结、身上佩的玉环,这里二者皆代指美女,即杨贵妃。●惯阅二句: 说只有骊山温泉水阅尽了历代兴亡(尤指周、唐两代的兴衰),衰亡是由于君王沉溺于安乐而不能怪骊山。耽 (dan),沉溺、入迷,耽乐。●醮坛:道场。唐玄宗信奉道教,在朝元阁供奉老君像,经常做道场。●大散关: 即散关,宋以后习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为秦岭咽喉,扼川陕交通要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唐玄宗奔蜀时,就是从大散关,经河池,进入四川的。●合欢皂荚: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手植,每岁结实,必有十数荚呈合欢状。一在原七圣殿西南角,一在临潼斜口南原上,人称之为“唐皂荚”。



骊山汤殿古,只洗凝脂不洗兵。

一自波澜流祸水,至今风雨作秋声。

新蒲细柳江头闭,暮草幽花辇路平。

别馆离三十六,不须烽火也倾城。

2、《代文学·康有为·虎门》原文、、鉴

粤海重关二虎尊〔2〕,万龙轰斗事何存〔3〕?至今遗垒馀残石〔4〕,白浪如山虎门。

〔1〕这首诗作于光绪十三年。虎门,在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东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对峙如门,故称。康有为(公元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积极鼓吹改良主义理论,提出变法主张,成为19世纪末重要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后组织“保皇会”,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运动。他的前期诗作直抒怀抱,有理想,有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期的作品则情调低沉,思想落后。有《康南海文钞》、《大同书》等。

〔2〕>二虎尊:二虎,指大虎山、小虎山。尊,同“蹲”。

〔3〕“万龙”句:慨叹当年的激战情事已成为历史陈迹。

〔4〕“至今”句:明、两代都曾在虎门构筑炮台。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为了巩固海防,又有所增设。林则徐被革职后,琦善卖国求荣,裁军撤防,致使虎门炮台多被英军攻陷拆毁,只剩下一堆堆残石遗迹。

作为我国的海防要塞,虎门曾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等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战场。而今这里只剩下了遗垒残石,奔腾的浪花正冲刷着英雄们洒下的斑斑血迹。想到国家的危亡,民众的苦难,作者难抑心中的忧愤,于是写下这首凭吊遗迹的绝句,语言平易,但寄兴深远。

3、《金谷园·》原文与

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

金谷园古址在今**省洛阳市西北金谷涧,原是西晋大官僚石崇修筑的别墅,曾极一时之盛。但到唐时已废。暮春的傍晚,诗人到此凭吊古迹,不由自主地想到它昔日的繁景象以及堕楼人——绿珠,这时眼所见耳所闻,莫不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

开篇即展开对金谷园的想象,蕴含凭吊古迹的总体感受:往日的繁景象,业已烟消云散,宛如石崇令歌妓追随香尘之事的无迹可寻。据王嘉《拾遗记》载: “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诗人借这一故实,巧妙地运用比喻、藏词、以偏概全等多种手法,将昔日繁的虚景通“逐香尘”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出来,显得具体形象。“散”字是诗人感情的集中点,直接开启后三句:昔日那么繁,而今只有流水、青草、啼鸟、落花了。流经金谷园的水一如既往匆匆而去,毫不留情;布满金谷园的青草也自春荣冬枯,对这里的盛衰变化,略不经意。在阵阵东风中传来的鸟鸣声,却似乎饱含着怨情,而暮色苍茫中的片片落花倒很象昔日绿珠堕楼,使人看了,不免伤心落泪。据《晋书·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 “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 “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诗人将这一史实融入景中,由无情之流水、青草、啼鸟,再到有情而为之丧生的人,层层写来,以无情衬有情,吊古之意宛然。从中,充分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照态度。对绿珠堕楼,诗人并不是从*道德的角度赞扬其节烈,而是就绿珠的悲剧命运,表现出对一个有个性、重感情的女子的深切同情。《题桃花夫人庙》也是按这样的要求来赞扬绿珠责备息夫人的: “至今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吊古之作的常见写法,或则直抒胸臆,或则先景后情。这首诗却句句是描写,又句句含议论:首句“散”字见意,次句“自”字露情,三句“怨”字寄概,四句“犹”字有感。这样的描写比直接抒情具有更强的*力,可谓避熟就新,因难见巧。一般说来,吊古之作的感情线索是单一的。这首诗却有两条感情线索:一条是以昔日的繁与今日的荒凉作比,追昔抚今,“散”字即这条线索之枢纽;一条是以物之无情与人之有情作比,“堕楼”即这条线索之归结。这样首尾相扣,全诗的内涵更加丰富。吊古是为了怀今,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身世,读者方能隐隐地感到,此诗有对于晚唐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落句意外神妙,悠然不尽。(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

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堕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4、《七言诗·七夕》原文 译文 注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白色烛光映画屏使人感到秋凉,

轻罗小扇扑打萤火虫东飘西荡。

露天的石阶在深夜里冰凉如水,

躺在那儿遥看天上的织女牛郎。

【鉴提示】

这是首写女秋夜孤寂愁怨的诗。在这首诗里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作为衬景,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始终。相传天上的织女思凡,和牛郎结为夫妻。因触犯了天规,被罚在天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傍晚相聚。诗题“七夕”,也就是他们团圆的时刻。每当夜空晴朗星河灿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银河两岸各有一颗很亮的星星,一边是牵牛星,一边是织女星。用这个神话传说入诗,既点出了时间,又以此意为背景,与所描绘的女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蕴藉深远。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是写女居室内寂的环境。银烛,指蜡烛光。冷画屏,指绘有彩画的屏风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出寒意。冷字,此处作动词用。这句是说秋夜的烛光照在画屏上,发出阴冷、黯然的寒光。这里已透露出凄孤独的气氛,见出女精神上极度的冷寂和空虚,为下句扑萤作好了铺垫。

次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女不胜寂寞,来到户外的行动。轻罗小扇,丝质的团扇。扑流萤,暗示她秋夜无聊,只好用这种方式来排遣愁闷,消磨时光。扑字用得很妙,几乎是不可替代。它使人们联想到女扑盖飞萤时,那生动的表情、轻盈的身姿和灵活的步态。给前句银烛映冷屏的暗淡气氛稍增暖色,这并非闲情逸趣,只是一种苦中作乐的自娱,其中的酸楚溢于诗外。

最后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夜已深,女仍不愿回到冷寂的屋里就寝,而是卧在冰凉的石阶上,遥望着牵牛织女星独想心事,流露出她对真挚爱情的渴求。“凉如水”是双重比喻,指“天阶”凉如水;又比喻“夜色”凉如水。重点是在夜色。“卧看”句点明题意,与七夕相吻合。它把女的心事含蓄而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而且曲尽其妙,她似乎想到牛郎织女的命运虽说不幸,但他们尚有七夕可以相逢,而自己恐怕红颜老死,也无出头之日;又似想到自己如不在深中,也能和普通女子一样,获得甜美的爱情,享受夫妻之乐,那该多幸福啊! ……此处将天上人间暗中作了一番对比,天上已是高处不胜寒,仍被生活在人间的女所羡慕,那么,女的凄凉、寂寞就可想而知了。

一向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此诗便是极好的实践。就意来讲,它以一个女孤寂的生活为侧面,概括出皇深院的生活,是对*上层社会摧残妇女的控诉,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就气来说,此诗以幽怨冷之气辅助全诗,惨淡的烛火,幽暗的画屏,冰凉的夜色无不烘托出这一气氛。就辞采章句而言,自初夜写到深夜,层层描绘出来,宛然为人作了一幅幽怨图。虽然诗不言怨,而怨情显露言外。

这首诗布局精巧,从室内写到室外,从动态写到静态,从外形动作写到内心活动,丝丝入扣,含蓄委婉,读来余味无穷。

5、《题元处士高亭》古诗与原文

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

元处士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作者在《赠宣州元处士》诗中曾说:“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许浑也说他“常为相国师服,即其人可知矣”(《题宣州元处士幽居》诗自注)。可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因而题中高亭之“高”,就有双重的含义,既是地势之高的实写,又是品格之高的暗喻。

“水接西江天外声”,首句写得大气包举,先声夺人。亭与天接,涛声自天外飞来,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这是以气势之豪壮,环境之开阔,烘托元处士胸襟之坦荡,气度之不凡。开头劈空而来,下边要承接的好需费多大功力,可诗人以如椽之笔承接得举重若轻。

“小斋松影拂云平”。小斋耸立,松影披拂,云霞飞舞。在波涛汹涌之中小斋像中流砥柱,显得是那样的安闲镇定。画家讲求以烟霞绘山之高,诗人深谙个中三昧。云霞翻涌,未说亭高而高自出,“白云生处有人家。”轻轻拈出的小斋松影,既承接住首句劈空而来的气势,又进一步从另一侧面衬出主人公的高尚情趣,一笔两用,非大家不办。一、二句把亭之幽景之美写足,景中见人,三、四句转入抒情,用情写景。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倚是配合的意思,弄指“梅花三弄”,松、竹、梅、兰乃隐士寄托情志之物。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对知心朋友吹奏着梅花三弄,陶醉在幽雅环境之中。“银河耿耿波茫茫,明月梅花满地霜。”涛声隆隆,天外飞来;笛声悠扬,响彻夜空;松影婆娑,微风拂发;明月如镜,气爽神情。处此境中,确有神游天外、羽化登仙之感,神与物游,使人宠辱皆忘。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看,亦与之俱化矣。诗人对处士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对高亭的妒羡之意自不待言。“何人教我吹长笛”,透出的又是知心难觅之情,这美景都是属于处士的,而自己只有期望着,等待着……

诗人手法之高,只是写了亭之景,写了设想中的情,未写人而人的“境界”全出。有其人必有其亭,此黛玉之所以爱潇湘馆也。

还应补充一点,“春风”一作“秋风”,笔者认为“秋风”更切合诗意,也更富有情趣。春风带有生机,往往给人以春风得意之感,而隐士多爱秋,陶渊明喜秋菊是其实例。春风和隐士情趣似有不谐,并且春月不如秋月之明,秋高气爽,可使笛声远扬,岂不更有诗意。

点击查看更多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29363.html

热门阅读

  1. 处暑节气短信祝福语201
  2.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我们的手》优秀教学设计
  3. 《珍妮姑娘》读后感
  4. 汽车配件购销合同
  5. 201世界气象日祝福语短信:关注气象送关爱
  6. 幼儿园鸡年祝福语
  7. 201年鸡年大年三十除夕夜祝福语
  8. 重阳节祝福短信集锦
  9. 清溪行·清溪清我心原文及赏析
  10. 鼓励自己努力的正能量语录
  11.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
  12. 平安夜暖心祝福语大全
  13. 爱人的爱情诗歌
  14. 历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5. 关于教师节的祝福怎么写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