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层进阅读
创意说明
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可能仅仅凭某一层面的训练就指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训练的方法应该尽量多样化,富有灵活性和层次感。应当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中得到螺旋式的上升。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其可读性极强。读懂了,读透了,读进自己的骨子里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一、面式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采用板块拼接的结构,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板块:民族的自豪、祖国的骄傲。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
献了自己的一生的邓稼先。
二、线式阅读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是简介,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转换角度再次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理清文章情感脉络作者的情感贯穿于全文的各个板块之中,波澜起伏,动人心弦。赞颂、怀念、自豪、骄傲、崇敬、珍惜、庆幸..作者对老朋友的至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无不令人为之感怀。
三、点式阅读
1、妙点品味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文章有一批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例如: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亲如兄弟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知人之明热泪满眶蓬断草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排比句式排列整齐,能够造成一股气势,感情充沛,朗读起来铿锵有力,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灵活多样的表达: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又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在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所代表的中国人的气质品格 ;作者还运用生动的描写,再现了自己自豪的心情和邓稼先在沙漠中艰苦工作的情景;作者又通过引用诗文来展现养育了邓稼先的广阔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作者甚至用灵活多样的标点符号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邓稼先丰富的精神世界。
饱含深情的笔触: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详略的安排和内容的取舍: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 ;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传统的眼光、历史的视野、全球*襟: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在以上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2、人物品评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小组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来评价邓稼先,从做事和做人的角度来学习邓稼先的宝贵精神。
课题研究
创意说明:
阅读这类较长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还要学会主动发问:
有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或者依据文中有关事实,向作者、老师或同学提出商榷性的疑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有发问,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结果。
一、阅读全文
二、对课文发问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发问,并将自己发现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在他所罗列的问题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选择课题也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在选择课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量力而行。课题尽量小一点,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废。
2、问题明确。在选择一种课题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其意义价值,以及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3、避免重复。尽量避免与别人的课题重复。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筹,也是可行的。
四、资料准备
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见地,有理有据。资料的准备,包括平时的阅读资料收集和根据此课题而有目的、有系统地查阅文献两种。
五、深入研究
在资料准备就绪之后,就要展开研究了。研究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小论文撰写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结果,富有创意地进行小论文的撰写。
七、交流总结
先小组交流,后由小组选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
提供以下课题范例以供参考: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2、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3、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4、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来看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6、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认为做事与做人哪个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相互影响?
7、人应当怎样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拓展阅读
1、二年级语文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课文题目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节,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应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信息资料】
1、 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杨利伟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了二十多个小时,那么在太空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板题)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激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位就是杨利伟叔叔,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学文的自然过渡。)
〖对话平台〗
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重点练读2至4自然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塑”是平舌音;“嗽”在“咳嗽”一词中读轻声等。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⑴ 正确读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舒服、挺好、必须、绑住、普通、塑料杯、咳嗽。
⑵ 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舒、必须、绑、通、塑 、钩、件、 设、杯、喷、嗽。
⑶ 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⑷ 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必、通、钩、喷”等字扩词。
⑸ 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现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教师范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精读: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感悟:
1、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扩展: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以“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衣舱内服和舱外服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
舱外航天服更为复杂,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可以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约120千克。舱外航天服能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独立工作8小时。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需上千万美元。
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块、鱼块、点心块,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舱内飘浮。
行健身和洗澡一样不少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准备的“小型体育场”,里面放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航天员还要洗澡。前苏联的载人空间站,就配有航天浴室。航天员洗澡时,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就绪,才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
2、二年级语文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一、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记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中写了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的趣事。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中写了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字。
二、初步朗读课文,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太空图片,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对,我们看到了神秘又美丽的太空,还看到了航天员,你们想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下面就请你赶快打开课本79页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时要注意老师提出的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学们,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文读过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一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有哪些?
跟着老师来读一读吧。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这一次,你们大声读,老师小声读。
5、生字会读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
(1)归类识记:舟字旁的字有舱、航,与船有关,可以组词:航海、航空、航行、航天员、航空公司,船舱、舱壁;宝盖头的字有宇、宙、密,与房屋有关;三点水旁的字有洗、澡、浴,与水有关,可以组词洗手、洗脸、洗衣服,澡堂、澡票、澡巾、搓澡,浴盆、浴缸、浴巾、淋浴、浴桶;木字旁的字有杯、桶,与树木有关,可以组词:水杯、杯子、茶杯、干杯,水桶、饭桶、木桶、铁桶。
(2)换一换:蜜蜂的蜜,虫字底换成山字底,就是密,可以组词:茂密、秘密、密封线。
“堤岸”的“堤”,“提水”的“提”,“提土旁”(“提手旁”)换成“页”,“是”的捺伸长,就是“题”,可以组词:问题、题目、试题。
(3)猜字谜:“夫”多一撇是“失”,可以组词:失败、得失、失去,“牛”字左边有一个人,是“件”,可以组词:一件、信件、文件、事件。
(4)加一加:“禾”加“急”等于“稳”,可以组词:安稳、平稳、稳定。“国字框”加“古”就是“固”,可以组词:巩固、牢固、固定。
(5)儿歌识记:次日来野炊,弟弟很欢喜。饭菜有点热,用嘴吹一吹。渴了有饮料,开怀来畅饮。“食字旁”加“欠”就是“饮”,可以组词:饮用、饮料、餐饮、饮水。
6、(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记住了,词语你会读吗?快来试一试吧。
(1)太空生活别处主要方便活动杯子喝水使用洗澡容易安稳?固定舱壁问题航天员密封浴桶一件饮水袋
(2)宇?宇宙?宇宙飞船
航?航空?航空公司
员?队员?少先队员
三、感知趣事
1.同学们真棒,记住了生字,学会了词语,让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再来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吧!
2.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思考:课文讲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吧。
看看老师出示的词语,对照一下,你圈对了吗?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杯、失、容、易、浴,指导字型结构。
2、每个字写2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杯、失、容、易、浴”,每个字写两遍;
2.读课文3遍;
3.收集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3、二年级语文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1、认识“航、宇”等13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正确读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中的常识,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3、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1、识字写字
(1)识字。鼓励一字多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识记效果,如:利用偏旁归类识记,建立偏旁和字义的联系来理解记忆;联系生活扩词识记,可联系生活逐渐扩词,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记忆;与熟字比较识记;编口诀识记。
(2)写字。本课要求写的8个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区别归类,发现每一类字的结构特点。
本文作者把严谨的科学知识蕴含于活泼有趣的语言之中,读来情趣盎然,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用轻松活泼的语调来朗读,重点读出“有趣”,似乎在和朋友讲述自己的奇趣经历一样。
3、语言运用
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根据课文的构段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初步学习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二是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对比,加深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航、宇”等13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正确读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趣事”
1、图片激趣,引入趣事。(多媒体课件出示太空图片4张)
(1)这是什么地方?预设:
(2)今天有位客人到我们这里做客,看看他是谁?让我们和宇航员叔叔一起到太空旅行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杨利伟叔叔身着宇航服凯旋的照片)
2、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设问,感触趣事。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引导了解设问句。
提示:设问自问自答,暗设悬念,引出话题。
(3)指导朗读。
提示:朗读时,要抓住“怎样”“吗”,读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之意。“挺”要读得稍重,强调特别有趣。
(4)认读“航天员”。
借助图片加强对“航”字的理解记忆。(课件出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图片)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美丽的太空图片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设问句的朗读指导意在让学生在了解设问句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朗读再现能力。
板块二再读课文,梳理“趣事”
1、自由读文,了解趣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2、识字写字,感知趣事。
(1)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2)通过指名读的方式读这些词语。应注意:“生”是后鼻音,另外要特别注意区分“浴、容”两个字,不要混淆它们的读音。
(3)请学生对生字进行偏旁归类。
提示:“宇、宙、密”都是宝盖;“杯、桶”都是木字旁;“稳”是禾木旁。
①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小帽子你还会读吗?
②出示生字小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③交流识记生字:你们是怎样来识记这些生字的呢?
a、对比识记:“密”和“蜜”非常相似,但是下部区别很大。
b、想象识记:“固”字,我认为是有一个性格古板的人被禁锢在自己的老思想里了,所以是一个封闭的字。
(5)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3、整体把握,细数趣事。
(1)指名6位学生接力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睡觉、走路、喝水、洗澡)
(2)发现方法:第2~5自然段结构相似,可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有趣的事。
(3)小结:睡觉、走路、喝水、洗澡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去了太空会变成什么样呢?下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4、布置作业,巩固趣事。
课后,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在太空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采用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为生字的识记奠定了学习基础。
4、二年级语文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产生这些有趣现象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自然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学生了解太空,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太空的了解不是很多,对课文中讲到的太空知识会很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但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失重”等知识,学生不易感受,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予以引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结合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源教学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激发学生探索、了解太空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反映太空生活的视频。
学生:查阅太空的相关资料,预习新课。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生活的有趣。
三、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你们觉得有趣吗?(有趣)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太空的趣事吧!(板书课题)
四、识字读词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及多音字“倒”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训练:
(1)出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宇航员、宇宙、平稳、一件、杯子、饮料、稍微、舱体、地板、难题、淋浴室、密封、固定。
①指名读。
②小组比赛读。
(2)从文中画出下列词语读一读。
太空 生活 宇宙飞船 别处 喝水 杯子
失去 地板 使用 饮水 半空 容易
浴室 方向
(3)你能帮“宇”“航”“员”这三个字找朋友吗?
宇 宇宙 宇宙飞船
航 航空 航空公司
员 队员 少先队员
让学生读一读,再找一找规律。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相应的卡片。
五、初步感知课文
1.先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再向同桌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齐读第2~5自然段,思考: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4.自由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六、指导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
七、梳理板书
睡觉 喝水 走路 洗澡
宇 宙 杯 失 板
容 易 浴 室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探索太空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
三、复习导入
1.拿出字卡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再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新奇。
2.全班比赛,师生共评。选出朗读得最好的小组。
3.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5.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非常有趣的原因?(指名说)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没有重力,就会经历这样的失重状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超重与
失重。譬如,我们在电梯中,就能经历超重与失重。当电梯启动上升时,由于我们和电梯一起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超重了。相反,当电梯启动下降时,由于我们和电梯一起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失重了。)
五、拓展延伸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以“我要向宇航员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六、梳理板书
睡觉 绑在睡袋里
喝水 带吸管的饮水袋
走路 穿带钩的鞋
洗澡 特殊沐浴室
七、教学感悟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太空生活的趣事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实现由视频课件向文字的自然过渡。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还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