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名人读书的故事
引导语: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郭沫若的读书方法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的读书方法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
宋濂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欧阳修
欧阳修 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拓展阅读
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50字五年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经说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如是说道。
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爱读书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提起读书,我就会想起童年时那本被我视若珍宝的书。
那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去书店买课外书。妈妈一直在摆放着寓言类书籍的书柜那里挑选,说是读这类书能懂得一些大道理,但我不管,我可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呢,我喜欢的书是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有趣的书。
忽然,我发现最里面的书柜上有一本很厚重的书,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将它拿了下来,这是一本名叫《恐龙探秘·兵器探秘·人体探秘》的书,我不知道为什么长长的书名没有使我讨厌这本书,反而像是直觉似的,我让妈妈买下它,哪曾想,我爱上了这本书。
因为在六岁时偶然知道了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恐龙这样的奇特生物,我就迷上了恐龙。再加上书中恐龙部分的编写,让我对恐龙更加认识了。
我曾经因为这本书挨过骂,那是一个星期二。我放学到家后,写完作业就去看那本书,结果一看就是半个小时。见我迟迟没来吃饭,妈妈催促道:“吃饭了!”
“我马上去!”我总是这么回答,结果又看了十几分钟。
妈妈生气了,冲进房间就把我拎出了房间,边走边数落我,我也不听,只是回味着刚才读到的东西。
但自从那件事后,我只在周末读这本书了。
2、名人持之以恒的故事坚持不懈的故事名人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五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出外打工,留下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十二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他十分严厉,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十四岁时,他辍学在家,开始了流浪生活。
十六岁时,他谎报军龄参加了远征军,因航行途中晕船厉害,被提前遣送回家。
十八岁时,他娶了一个媳妇,但仅仅六个月媳妇就变卖了家产,逃回了娘家。
二十岁时,他当电工,开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没有一样工作顺利。
三十岁时,他在*公司从事推销工作,后因奖金更老板闹翻而辞职。
三十一岁时,自学法律,并在朋友的鼓动下干起了律师行当,一次审案时竟然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三十二岁时,他失业了,生活非常艰难。
三十五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当他**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进河里,身受重伤。
四十岁时,他在一个镇上开了一家加油站,因拉广告把竞争对手打伤,引来一场官司。
四十七岁时,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三个孩子深受打击。
六十一岁时,他竞选参议员,但最后失败。
六十五岁时,*修路,拆了他刚刚红火的餐厅,他不得不低价出售所有设备。
六十六岁时,为了维持生活,他到各地的小餐馆推销自己的炸鸡技术。
七十五岁时,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和专利,新主人提议给他一万股,作为*价的一部分,他拒绝了,后来公司*上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八十三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却因*与人打起了官司。
八十八岁时,他终于大获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其实你之前经受苦难,都是为以后的成功作准备,俗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的妈妈。
3、名人持之以恒的故事坚持不懈的故事名人
她曾经是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导演选中出演《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于北蓓一角而备受瞩目。其后,她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戏剧学院,还因主演《黑眼睛》《说好不分手》《空镜子》《春光灿烂猪八戒》等影视作品,分别夺得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奖项。在发挥自身非比寻常的实力同时,她所取得的佳绩让人不得不连连称奇。
平时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她,没有什么过人的表演天赋,却一下子考进了中戏,和同届毕业的那些女演员相比,她也不算漂亮,却一下子被导演选中出演女主角,还能连连获奖。陶虹,这个家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总能为人们创造出惊喜。难道她的身上真的隐藏着无穷的潜力吗?走近陶虹,听她聊起那些过往的酸甜苦辣,才知,成功于她,绝非偶然,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陶虹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陶虹从小就特别懂事有涵养。姐姐比陶虹大一岁,身体却没有陶虹长得结实,所以,在他们家,从小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出门上街,走着走着,姐姐就喊“妈妈我累了,走不动了”,陶妈妈便把手上拎着的东西交到小女儿手上,弯腰把姐姐抱在怀里。小陶虹则一声不吭地跟在妈妈身后继续走路。即使累得小脸通红,也不抱怨一声。“地遗传了我们身上的一些优点,勤劳、乐观、理性、心态好……”谈起小女儿,陶妈妈的脸上全是骄傲。
的确,妈妈眼中陶虹的那些优点,自她很小就已表现出来。陶虹11岁那年,正赶上舞蹈学院招生,陶妈妈带着她去参加考试。本只想让她去见见世面,不料考试中,小陶虹却考出不俗的成绩,只是最后天不从人愿,她竟然被人顶了下来。面对这样的结果,陶家人自然有些沮丧。结果却乐坏了旁边一个人,那人就是来自国家花样游泳队的教练。整个考试期间,他一直在细心地观察陶虹,觉得她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游泳的好苗子。面对教练热切而期待的眼神,陶妈妈却犹豫了。说心里话,他们从来没想让女儿去从事体育这一行业,感觉还是有些太苦,怕女儿扛不住。
陶虹就这样阴差阳错,走进了国家游泳队的大门。家人原本以为,她训练些日子会主动退缩回来,孰料她的韧劲儿却开始发挥作用,此后的训练,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有多么艰苦,她竟从来没有退缩过。1986年春节,家人正喜气洋洋准备着过年。小陶虹像往常一样背着包往外走,陶妈妈有些意外:“大过年的,你还去哪儿啊?”“去训练啊,过年也不能停啊!”陶虹答完就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结果,那天,等在训练馆的教练吃惊地发现,那天的训练馆里,只来了一个孩子,就是陶虹。她还是辗转换了好几趟车才赶过去的。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退缩了,陶虹却坚持下来。到最后,当年一起由学舞蹈而改花样游泳的一百名小队员中,坚持留下来的竟然也只有一个——陶虹。
1993年夏天,正筹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姜文来到游泳队挑选演员,几十名队员中,陶虹身上那股清新自然和清纯的味道一下子就吸引了姜文的目光,他当即决定由她来出演那部影片的女二号。陶虹的星运就此降临,此后,她又顺利考入*戏剧学院,片约,奖项,接踵而至。在纷繁复杂的演艺圈儿里,陶虹始终保持自己天真自然的本色,并以其朴实出色的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
美国有一个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其中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的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他们的天分不好,主要是因为,从年轻到年老,他们就不曾为自己选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过。假如当初,陶虹不是那唯一一名留下来的队员,而是那一百名孩子当中的一个,以后的幸运也许就不会那么顺利地降临到她的头上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