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沁园春雪模拟题
引导语:下面整理了一些中考语文沁园春雪模拟题,同学们可以来这里借鉴学习。
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
分外妖娆( ) 惟余莽莽( ) 稍逊风**( )
成吉思汗(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 ) 顿失tāotāo( )
江山多jiāo( ) 一代天jiāo(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再抄录*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2.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17.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青年们对*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ráo mǎng xùn hán 2.装 滔滔 娇 骄 3.(1)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2)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特别艳丽多姿。(3)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现在的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克服了任何阶级及其政*的局限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无产阶级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
6.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7.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 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9.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1.示例:《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旧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2.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沉浮”的历史责任。13.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14.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15.看山 江 天 水 16.承上启下的过渡 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8.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知识拓展]
词牌·沁园春介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此调常用对仗句。 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喜事盈门,母校百辰,学子来归。想当年追梦,寒窗剪烛,夜阑听雨,有你相陪。六艺全能,胸中万卷,年少书生大作为。返乡里,洒甘霖润泽,孺子心扉。
执鞭纵点横挥。舒两袖,春风化雨飞。虽不同际遇,共同精彩,今天煮酒,共享青梅。珠水情长,白云不老,笑醉人生能几回。君知否?论为师为范,舍我其谁!
拓展阅读
1、沁园春雪朗诵沁园春雪原文
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2、2021年中考模拟作文思路导引
【模拟试题一】
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失,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其实,善于打理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翳,不让它滋生,不让它蔓延。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以阳光般明媚的心态,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请以“造个月亮为自己照明”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写好本文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明确月亮的隐喻义。“以阳光般明媚的心态,走在主命绝佳的风景里”是材料中的提示句,提示我们应跳出实物的概念之限作引申思考,这里的月亮显然不是实指,而是指存于心间的一份希望,一个信念、一种期盼、一份慰藉、一种追求,甚或是一科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的方式……因此,所谓造个月亮,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份希望、一个信念、一种期盼、一份慰藉、一种追求,等等。这是审题的关键所在,一人识不到月亮的喻义,一味实写,则会离题万里,抓不住材料及文题之本。
二是要善于贴近自身实际写作。对人生的感悟在较多情形下都是纯个性化的东西,他人经验、体验固然可以作为借鉴,但写作本题最理想的做法是写自身感悟,即便是援引他人事例也.立从自身的认识寻求佐证,切不可妄谈他人而忽视了自身的认识。
三是在揭示月亮喻义之后,要在如何不使人生的“阴翳”“滋生”、“蔓延”上做文章。造“月亮”的目的是为自己“照明”,目的明确了则需阐述实现这一日的的途径、方法、体会等。
【主题延伸】
1.我们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义称心田。心田可以长鲜花奇葩,也可生杂草毒花,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
请以“清除心灵的杂草”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少女爱玫瑰,老人喜秋菊,文人咏荷花,寒士赞腊梅……花是世界的春色,花是人间的温馨,欣赏美好是人的天性,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个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向上攀登的勇气,同样也是在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3、高一期中模拟考作文
【第1篇】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及范文3篇
2014年南昌市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解题及范文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解题
借助于语言的综合运用,我们考察汉语知识。
汉字是“声、形、意”的统一。这个题目需要从“音”和“形”的角度来写。
四个例字是四声,分别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理想的段落可以结合例句表现四声构成的音韵美,结合造字法可以表现例句的形体美。
(1)开头要经常使用规定的句型,不使用或使用不当扣2分
(2)没有举例表达的形体美或音韵美,每种扣4分
(3)只写一些例子来表现身韵之美,每篇扣2分。
(4)未使用解释或描述的,扣6分。
不使用排比或比喻的,每处扣2分。
【6】语言不够连贯,结构不完整,扣2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1
汉字既有动人的韵,又有优美的形,能形象地表达词义。比如“山、明、思、丹”四个字包含四个声调,第一个是舒缓平静,海浪不震;第二种声音又轻又亮,像流动的水;第三声是起伏,曲折;第四声清脆利落,犹如海浪拍击岸边:四声交汇,奏出自然和谐。我们也可以把汉字的意义和形状联系起来。“山”是象形文字。中间突出的一笔不就是一座孤山吗?“明”是一个会意的词。左太阳右月亮不是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天体吗?“向”是一个形声字。不是失踪的依据吗?“丹”是能指与所指,不正是太阳早上刚刚跃出地平线吗?汉字就像敏捷跳跃的音符,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华丽乐章。15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2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音韵和谐,造型优美,内涵丰富。看“山”字。中间看起来像一座高耸的山峰,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很庄严!“明”字的意思是明净,左边的太阳照得很亮,右边的月亮像一个弯弯的玉钩挂在空中,“明”字的读音像一首婉约的女子旋律,清脆悦耳;“象”字呈上形,“信”字横卧,托住“象”,均匀伸展。“向”字读作第三声,婉转如唱;“丹”字,一轮红日刚刚跃出地平线,看似简单的笔画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汉字,比如动图,我们就呆在里面,观察它们的形状,听它们的声音,体会它们的含义,感受它们的无穷魅力。13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3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接近汉字,而且每天都在使用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音韵优美,使人朗朗上口:汉字造型优美,使人觉得美;汉字的含义很美,让人无限遐想。“山”字是上滚下滚,“明”字代表一天一夜,“象”字是上滚下滚,“旦”字代表一天的开始。这四个字代表了汉字“六书”中的会意字和象形字。比如山字是象形文字,像山,起伏,高低;丹是一个会意的词,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预示着一天的开始;明也是一个会意的词,意思是过了一天一夜,不是明天吗?汉字有无限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现。八分
解读2014年南昌市高二模考大作文素材及考试意图
2014年南昌市高中二模考优秀论文2篇
【第2篇】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重要性
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重要性
让模拟训练更好
在短跑复习中,无论是上课、作业还是晚自习,往往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最终的高考成绩。
一、明确模拟训练的目的
在短跑复习中,教师会系统地训练和测试知识、方法和策略,以加强关键知识和方法。考生要测试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度、计算的准确性,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或差距,以便有针对性的复习;二是要在平时的考试中练习考试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速度与正确并重;第三,要提高考试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保证大脑对试题的兴奋。
二、严格定期的限时培训
冲刺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把平时的考试当成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在速度体验上提高正确率。
第三,先训练再回答答案
学数学一定要靠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解才能让自己学好。模拟训练时,先模拟高考完成整套训练,最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甚至记录时间和分数,感受自己的进步。边看答案边训练很难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注意练习后的反思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问题的存在。你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越多,你就越接近成功。通常,我们必须养成计算关键问题答案的习惯。即使问或者看答案,也要自己做计算,也就是做到“考完满分”;要反思背景、解题方法、思路形成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题型,做到“一题通一课”;多角度反复处理是非问题,争取“同一错误只犯一次”;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眠”。
【第3篇】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及范文3篇
2014年南昌市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解题及范文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解题
借助于语言的综合运用,我们考察汉语知识。
汉字是“声、形、意”的统一。这个题目需要从“音”和“形”的角度来写。
四个例字是四声,分别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理想的段落可以结合例句表现四声构成的音韵美,结合造字法可以表现例句的形体美。
(1)开头要经常使用规定的句型,不使用或使用不当扣2分
(2)没有举例表达的形体美或音韵美,每种扣4分
(3)只写一些例子来表现身韵之美,每篇扣2分。
(4)未使用解释或描述的,扣6分。
不使用排比或比喻的,每处扣2分。
【6】语言不够连贯,结构不完整,扣2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1
汉字既有动人的韵,又有优美的形,能形象地表达词义。比如“山、明、思、丹”四个字包含四个声调,第一个是舒缓平静,海浪不震;第二种声音又轻又亮,像流动的水;第三声是起伏,曲折;第四声清脆利落,犹如海浪拍击岸边:四声交汇,奏出自然和谐。我们也可以把汉字的意义和形状联系起来。“山”是象形文字。中间突出的一笔不就是一座孤山吗?“明”是一个会意的词。左太阳右月亮不是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天体吗?“向”是一个形声字。不是失踪的依据吗?“丹”是能指与所指,不正是太阳早上刚刚跃出地平线吗?汉字就像敏捷跳跃的音符,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华丽乐章。15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2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音韵和谐,造型优美,内涵丰富。看“山”字。中间看起来像一座高耸的山峰,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很庄严!“明”字的意思是明净,左边的太阳照得很亮,右边的月亮像一个弯弯的玉钩挂在空中,“明”字的读音像一首婉约的女子旋律,清脆悦耳;“象”字呈上形,“信”字横卧,托住“象”,均匀伸展。“向”字读作第三声,婉转如唱;“丹”字,一轮红日刚刚跃出地平线,看似简单的笔画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汉字,比如动图,我们就呆在里面,观察它们的形状,听它们的声音,体会它们的含义,感受它们的无穷魅力。13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3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接近汉字,而且每天都在使用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音韵优美,使人朗朗上口:汉字造型优美,使人觉得美;汉字的含义很美,让人无限遐想。“山”字是上滚下滚,“明”字代表一天一夜,“象”字是上滚下滚,“旦”字代表一天的开始。这四个字代表了汉字“六书”中的会意字和象形字。比如山字是象形文字,像山,起伏,高低;丹是一个会意的词,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预示着一天的开始;明也是一个会意的词,意思是过了一天一夜,不是明天吗?汉字有无限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现。八分
解读2014年南昌市高二模考大作文素材及考试意图
2014年南昌市高中二模考优秀论文2篇
【第4篇】201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2015年,南昌市第一次模拟高三语文考试,指导作文考试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拥挤的旅游景点,有无穷无尽的游客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缆车给游客带来了便利,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和情绪。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参观,居高临下,望天方便。”
也有人说:“坐缆车很容易,但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担心,怎么欣赏风景!”
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看不到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意图,明确风格,自己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要照搬照抄。
立意方面
首先,满足主题:
观点清晰,论据深刻,思路缜密,层次清晰。
可以理清两者的关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缆车的角度看
例如,(1)合理控制剑,不被双刃伤害
(2)缆车观赏(某载体)有利有弊
(二)从游客的角度(人与环境的关系)
比如,(1)心态不同,风景不同
(2)不同的角度让世界不同
二、符合题旨:
符合主题,论据准确,推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文学化,文体特征明确。
例如:
(1)心态决定你的感受
(2)环境是心生的
(3)自立自强,选择自己的道路
(4)找到合适的方式欣赏最美的风景
(5)正确看待事物的优缺点
三、基本符合题旨:(41-36分)
1.对材料精炼的观点没有全面的理解
2.只从某个方面或角度,比如说美,缆车,速度,胆怯等等。
举个例子:(1)大胆超越比胆怯徘徊好
(2)放慢速度,观察美景
(3)一根“电缆”在山里很小
(4)选择不同,景观不同
(5)美景无处不在
四、不合题旨(30以下)
转移话题、随意嫁接、随意拼凑、文风不清、材料不相关的观点都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
“听很多话”“走人生之路”“自己爬”“冰冻的夕阳”“成功没有捷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勇敢的**小心的向前走”等等。
扩展和继续写作材料得20分或更少。
4、湖北随州中考作文满分:《爱上语文》
水,灵动飘逸,却有着一望无际蔚蓝的恬静;山,稳重厚实,却有着满山遍野浅绿的生机;语文,神秘深邃,却有着令人心旷神怡深深迷恋的气质。爱上语文,不可救药地爱上它的一切。
谁赋予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谁赋予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谁赋予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跌宕?是你,语文!寥寥几笔,勾勒出一颗颗赤子之心;淡淡几墨,一个世纪,一个时代,一段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在宣纸上氤氲而生。挥毫间,历史的印记在眼前清清楚楚,有谁又有什么能与这份豪气,与这份潇洒相匹敌?语文是凝动的'艺术,是帅气的艺术,是它这种无畏的品行,让我顿生敬意,让我由衷赞叹。
你能看见“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吗?你能看见“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隐士白鹤吗?你能看见“悠然见南山”的安逸老者吗?语文正是如此淡泊,如此宁静,如此有诗意。有时它像泼墨如水的写意画,大气,不拘小节,心中的感慨,就那样呼之欲出。有时它像精雕细琢的工笔画,细腻深刻。像人比黄花瘦的江南女子,心中的感情是隐忍的,落在纸上又字字珠玑,就像李清照在人们心中永是唯美,永是怜惜。可无论风格如何,语文是美的,它的华丽和朴素是美的,它的豪气和隐忍是美的。是它的美让我爱不释手,让我无法释怀。
你是访遍青山绿水且行且歌的酒者,无论“贞观之治”还是“环肥燕瘦”,都不及你来的震撼。李白,你是语文不羁的灵魂。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辛弃疾,你是语文磅礴的灵魂。
你与唐婉共谱凄美爱情,无疾而终,倍显萧瑟,却在泛黄墙体上留下了一生守望的《钗头凤》。陆游,你是语文凄楚的灵魂。
语文正是有了不羁,有了磅礴,有了凄楚,才让我深深迷恋,让我陶醉其中。
就是这样,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它字里行间流露的千娇百媚,爱上了它眉宇中隐藏的千军万马,爱上了它平静表面下暗涌的跌宕起伏。爱上语文,我无怨无悔,我的生命因此而生动。爱上语文,我坚定不移,我的一切因此而蓬荜生辉!
5、伊春市中考满分作文《孙子兵法》的读后感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 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 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 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 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 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 “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