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中的诺贝尔奖纪实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8

嘲笑中的诺贝尔奖纪实故事

1941年他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一个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似乎基因变异,打小就让大家觉得脑袋有毛病,总喜欢胡思乱想,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他总要刨根究底,就是老师在很多时候也难以作答,老师便常出他的洋相,让他成为大家嘲弄的对象。幸好他智力超群,一路过关斩将,求学之路倒是顺畅,1972年就从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特立独行,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希望在正常中找出不正常来,生活也就磕磕碰碰,不那么得志。

1982年,41岁的他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但依然不改曾经的偏执,敢于坚持和主流迥异的观点。这年4月8日,他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他把这种固体物质命名为“准晶体”。但是,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他试图说服同事“准晶体”存在的事实,但几个月过去,一切皆是徒劳,不仅没人听他的解释,反而都以为他是疯子。他最终被要求离开所在的研究小组。

百般无奈,他只有返回以色列,照样受到无数的嘲弄,甚至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本想疯子去了美国,我们可以安静些了,没想到疯子还是被遣回。他近乎麻木地接受着嘲笑,始终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去寻求支持,终于得到一个叫亚瑟的朋友帮助,准备将“准晶体”的有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但论文的发表并不顺利,众多的科学杂志拒绝了它,一些编辑甚至说他们不要如此无聊、连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懂的论文。经过他和亚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4年将论文发表于一家小刊物上,但论文随之被化学界人士认为是一派胡言,一些权威还站出来公开质疑,著名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更是充满了揶揄地说:他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

一些学校的老师甚至以他的这篇论文为例,教育学生不要不学无术,不要胡思乱想,要尊重“常识”才不会闹笑话。

“准晶体”一点都没有让他的前程晶亮起来,反而变得更黯然无光,但他不在乎,决心一条路走到黑,更专注地研究“准晶体”。他的执著打动了一些科学家,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他的发现。最终,人们确认“准晶体”不仅存在,而且是一种硬度高且兼具弹性的材料,它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可用于制造眼外科手术用的微细针头、刀具等器械,加上它还有无黏着力且导热性较差的特性,可应用于制造不粘锅具、柴油发动机等众多器物上。“准晶体”材料的发现,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是科学的最伟大发现之一;更主要的是,它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最本质的精神——怀疑。

“准晶体”的发现者,就是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凭此他独享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古稀之年获大奖,谢赫特曼显得很平静,他说:“科学需要质疑,任何新事物的发现,难免要遭受误解甚至嘲笑,经受住嘲笑而笑到最后,也就成功了。”

拓展阅读

1、最佳

当我像往常一样大大咧咧地闯进咖啡馆大门时,我无意听见咖啡柜台后面的收银员对一位同说道:“那位快乐的女士又来了!”

“真是一个坏脾气的女人!”我听见我们附近便利店的收银员轻声对她的同说道。我当时正大步跑过放着卫生纸的那排货架,把商品从货架上一把抢到手里,那架势真像是千年虫危机又来临了。因为在店门外的车子里,有6个小孩子正等着我,而且重点是——他们全是我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讲礼貌,没办法和收款台的女士闲聊,没心情和整理货架的小伙子点头致意,甚至没有喘口气的机会。我的任务就是拿到卫生纸、两加仑牛奶还有一些糖霜玉米片,然后出去返回战壕,继续与没完没了的家务战斗!

但是,我却对那个“坏脾气女人”产生了兴趣。她到底是谁呢?我在小店里搜索着“坏脾气女人”的踪影:在第三个过道里,有一位年男士在大采购油炸猪皮,另一位年龄大些的绅士正在收款台*咖啡,还有……这时,我看见她了,那个“坏脾气女人”。她棕色的头发向后梳成马尾辫,头发揪得太紧,好像额头要绷开了;她的嘴巴就像痛苦的两颊间一道严重的伤口;一条深深的皱纹划过她的额头。她看起来确脾气不好。然后,我叹了一口气,转身从商店里面的那块球面防盗镜前走开。那个“坏脾气女人”原来就是——我!

那天晚上,当我为一帮童子军洗好澡、刷完牙、送**之后,我扑通一声倒在自己床上,开始哭起来:我竟是那个坏脾气的女人!我!那个当年被高同学评选为“最美容”的女孩!我当即下定决心,明年要做一件:微,每天至少10次。不,我不要等到元旦——我今天就开始行动。很简单,是吗?但我是一位妈妈,妈妈们有干不完的家务,我只能尽力而为。

第一天,我开始执行我的“微计划”,收到我的微的有:一只在我女儿新校鞋上小便的陌生小狗(当时它的脚还在鞋里)、邮递员、我的6个孩子的3个、一位问我是否意识到世界人口过剩问题的图书管理员,还有我的浴缸。我对着电话那头说要加班晚回家的丈夫微,我还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了两次,只是为了提醒自己微的样子 (嘴角上翘,眼睛闪亮,好的……然后想想快乐的念头) 。

在第一个星期的微训练之后,我发现假如我整个早上都忘记微的话,我可以在孩子们睡觉后看重播的电视情景喜剧《我爱露西》来弥补。我把微当做每天的家庭作业来完成。一个月之后,不可思议的情发生了:我不再需要刻意寻找可以微情了,幽默感开始接管我的表情了。这就像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测试狗对铃声的条件反射一样:例如,当我看到孩子们跑进屋来玩着“向智商最低的兄弟姐妹扔泥巴”的无聊游戏时,我不再发火了,而是——微!渐渐地,我似乎已经学会在一片混乱之保持快乐的心情了。

在我下定决心9个多月之后,关键时刻到来了。那天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里和一群朋友定期聚会,当我像往常一样大大咧咧地闯进咖啡馆大门时,我无意听见咖啡柜台后面的收银员对一位同说道:“那位快乐的女士又来了!”

我甚至不用在咖啡馆里东张西望地寻找谁是她所说的那个人了。我可以在柜台上的现金出纳机上看清自己的形象。那是一副40岁女士的最佳容——由我自己评选的。

2、生活的意义

我一直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人在一个没有多少气氛的春节里,陪儿子反反复复地看了《猫和老鼠》、《蜡笔小新》,也陪他拼完了我二十年前就该完成的拼图。

我蜷在沙发的一头,儿子蜷在沙发的另一头,然后一起对着电视哈哈大。先生说我重回年少好时光,而我的年少时光也压根儿与卡通、拼图、遥控飞机这些东西无关,母亲为了省,我甚至连头上戴个蝴蝶结的机会也没有。八岁那年,小姨带着表妹从武汉回来,表妹长长的头发被剪断后那条小辫子一直留着,于是小姨让我和表妹轮流着用那条小辫子接在我们的短发上尽可能地变着花样,让我在大街上很神气地走了一回。但后母亲看着我拖着辫子在街上一蹦一跳的,狠狠地斥责了一回小姨,至今我还记得她的话:“你疯就是了,还让孩子跟着疯。”

美丽的代价是疯,这大约是我对美的最初认识。在母亲的关照下,我倒是十分安静地长大了,印象特别深的东西并不多,自己也习惯这种安静的生活。

我慢慢地理解了美丽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

我是个平庸的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朋友们常调侃我:你的生活毫无意义。如果意义是“9·11”爆炸,是金融风暴,是领导人出访或者银行减息、股市沉浮的话,我的生活真的乏善可陈。

我不是一个真正可以离开城市的人,我的爱好大都只是叶公好龙式的,这种生活状态使我不必面对或者逼自己严肃地考虑许多对我而言必然的问题。

那天,和儿子一起将仙人掌切下来,然后用开水烫去皮,做成糖果,我们忙碌了好久。以后每当来了客人,儿子总是端出来与客人分享,告诉他们是他与妈妈一起做的“仙人掌糖”,每当这时我分明会看到他们眼里的感动。仙人掌有清热、解毒、消炎之效,儿子自己也会做贴片,每有蚊叮虫咬,自己就会贴上一片,小心地护着切片在房子里走来走去,让人看了好。有时,我也教他烤面包片,他嘻嘻的表情总让我莫名地感动。

如果意义是站在人前的辉煌,是一言九鼎的威严或者是物质的极度丰盈,那么这些或许是平庸的我终其一生也走不到的彼岸,对于走不到的彼岸,我不会勉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春节的时候楼下草坪里的花和树都被搬走了,上面铺满了沙,很多人都在抱怨。那天我刚回来,看到儿子正在扯着他爸爸的领带,父子二人在沙里打滚,周围还放着盛沙的玩具,我先生的西服上也尽是沙,忽然就感动得泪眼盈盈。

在别人眼里,意义并不是与儿子翻遍所有的频道搜索动画片的随意,或者与他一起漫不经心地把拼图拼了拆,拆了拼:或者也不是带他去过晃来晃去的索桥时,我和他高兴地在桥上使劲晃而被别人骂为疯子。我本就不是一个追求意义的人,所以,我不会以意义来衡量我的生活或者打探周围的世界。有朋友打电话问我春节是怎么过的,我随口说“饥来食饭困来眠”。她了半天,然后加了一句:“天,你的生活真没意义。”我想告诉她我从没有以意义来评价过生活本身,但我发现我无话可说。

大年初二,在成都,天府广场,看到儿子在将别人扔掉的废电池捡起,一路小心地拿回家后放在家里专门盛废电池的那只盒子里,我就想:有一天,他长大了,会不会回想起在他小时候做的这些

3、永恒阳光传递爱的温暖

在福建泉州有这样一家馒头店,店所有的馒头都不对外出售,而是免费送给环卫工人、流浪汉、拾荒者等生活贫困者。这样的一家馒头店在2011年8月份开业的时候,大部分人以为是作秀,一两周就停了,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这家免费的馒头店竟然开了一年多,而且将继续开下去,它就是泉州的永恒阳光馒头店。

在2011年8月3日的时候,泉州出现了这样一家馒头店,整齐干净的店面,新买的桌椅,而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店门外的一则告示:本店所有馒头免费送给各种贫困人群,不对外售卖,请谅解。如果您是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收入低微的贫寒家庭、正在为找工作奔波的毕业生、无助老人、流浪者、拾荒者,欢迎您来免费食用。

很快就有一些人来买馒头,可是店里的服务员阿东和小涂都会指着门外的告示告诉他们:“我们这是免费的馒头店,不好意思!”来的人都很奇怪地看着告示走了。阿东还记得来的第一个顾客是63岁的陆阿伯,陆阿伯是安徽人,由于家乡生活困难,来到泉州以拾荒为生。

陆阿伯看到这个告示后先是不相信,最后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馒头店,阿东很快包好了两个馒头递给了陆阿伯,然后告诉他,以后想吃馒头就可以随时到店里来拿。“我没有亲人,平常就靠捡垃圾生活,一天能捡上30元钱就很不错了。”陆阿伯说,免费馒头店开张了多长时间,他就吃了多长时间。“他们来了以后,我就不用担心吃不着东西,真的很谢谢他们。”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像陆阿伯这样每天按时来领馒头的人有很多,阿东估算了一下,应该有几百个人,而阿东和小涂也亲切地称呼这些来店里吃馒头的人为“穷亲戚”。

阿东和小涂所说的“穷亲戚”有很多,“‘丐帮亲戚’经常结伴过来,他们总是蹲在角落里吃”。还有环卫工人,因为收入低,每天早晨都舍不得吃早餐,可是永恒阳光馒头店却让他们的早餐有了着落。“每天吃三顿馒头,可以省下3元钱,一个月下来90多元钱,这90多元钱可不好挣。”环卫工人老张算了一笔账。老张说,他每天吃饭和抽烟加起来要20元钱,一个月600元。剩下的要寄回家给老伴儿用。现在一个月可以多省下100元钱,老张还可以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这些来永恒阳光馒头店吃馒头的“穷亲戚”并不是白吃馒头,他们也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着这个小店,有的“穷亲戚”帮小店打扫卫生,有的“穷亲戚”帮阿东和小涂做馒头,有的“穷亲戚”则是到处宣传……这些“穷亲戚”用自己的行动把这一份温暖传递下去。

现在永恒阳光馒头店已经营业一年多了,据统计,馒头店每天要做5笼共1000个馒头,一年内一共向“穷亲戚”送出了30多万个馒头,成本40万元。那些怀疑作秀的心思也变成了钦佩之情,因为一年多过去了,这个店是谁投资的依然是个谜,而当有人问阿东和小涂的时候,阿东和小涂都会告诉他们:老板要求*。据阿东和小涂讲,老板将在今年进一步扩大免费馒头的规模,为贫困人群服务。

免费的永恒阳光馒头店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大量好评。在这个很多人都唯利是图的时候,他们依然在默默地不计回报地帮助着别人,而且坚持了这么久,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免费馒头,传递爱的温暖,正如他们的店名一样——永恒阳光,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永恒的阳光。

点击查看更多嘲笑中的诺贝尔奖纪实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5376.html

热门阅读

  1. 设备安装安全协议书范文
  2. 二年级下册文春天的古诗积累与练习
  3.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设计范文
  4. 三八妇女节老公祝福语精选
  5. 2015观看大阅兵心得体会900字
  6. 李贺写的《将进酒》
  7.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主题征文
  8. 乐不可支造句
  9. 新学期开学演讲稿范文
  10. 关于桥之美教案
  11. 酸菜馅饺子杂文随笔
  12. 关于各种名茶的现代诗句
  13. 抒情随笔:我的爱似水仙
  14. 新年狂想曲日记
  15. 少儿故事愚公移山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范文
  17. 有关于爱的经典语句
  18. 201年公司元旦简短祝福语大全
  19. 格林童话:鼓手
  20. 《神话、传说故事会》的教学反思
  21.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22. 201春节祝福短信给客户
  23. 关于名人故事
  2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培训心得
  25. 校园小品剧本《如此备课》
  26. 故事大全推荐
  27. 感恩节祝福短信15条
  28. 感恩节感恩短信祝福语
  29. 校庆三十周年贺词
  30. 七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31. 我的情绪我做主升旗仪式的演讲稿
  32. 2016年平安夜暖心的短信祝福语
  33.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4. 名字故事之迟子建
  35. 201年母校校庆祝福语推荐
  36. 小蘑菇和苍果霸睡前故事
  37. 关于赞美雨的诗句
  38. 秋天的古诗词
  39. 八则励志小故事一场精彩的人生课
  40. 新年除夕夜祝福语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