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20 10:45:35

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刚拿到这篇文章,通读一遍。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文中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通过“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再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课末,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补充有关学与问得名言警句,学生交流然后出示齐读,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让学生课后读读并理解。》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刚拿到这篇文章,通读一遍。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文中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通过“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再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课末,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补充有关学与问得名言警句,学生交流然后出示齐读,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让学生课后读读并理解。

拓展阅读

1、小《解决题》

今天上午,终于把自己准备多时的课上完了,心里是一阵无比轻松的感觉,近几天以来,经历了试讲、调整,对生的训练,让我感受到一种洗礼,同时对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都很出*卖力,的确,现如今的课堂——生本课堂,看重的是生,不是师,我们生们在课堂上是否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们是否能拥有真正地话语权是我们生本课的关键。

整节课,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又充满活力的气氛,孩子们认真地交流,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比平日里的交流时间节省了不少。接下来,都举起了小手,他们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组,都想争取这次展示的机会,其实,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本课堂上也都是一种争先恐后的劲头,他们都愿意到台前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积极*,我每次都暗暗地让他们感受到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期待,让他们感受到师对于生表达的关注度,对于生自我组织自我展示能力的认可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师对孩子们交流时的表现,对孩子们倾听的认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让生们感受到,他们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师都是看得见的,更让孩子们感受到,生的交流碰撞,会使自己前进的脚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体的促进作用,每一个人的进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艰难无比。对于孩子们来说,在集体中的成长和进步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自我的无意识,自我的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成长和进步。

小组交流时,我特意提到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因为解决题关注的是考的过程,所以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个是要做好展示的准备。孩子们对于这样真切而具体的要求做的到位,让人为他们的认真而感动,接下来的全班展示环节,作为小然组长的她在组织本组的同展示交流时一副得心应手的样子,对于生的点评,对于生存在题的点拔,都显示出了很高的个人魅力,仅仅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全班展示就顺利的结束了,孩子们响亮的声音,至今仿佛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原来我所担心地全班展示时间不够的题早已不存在,课堂训练结束,还有近10分钟的剩余时间,真的很感谢孩子们准确到位的展示,接下来的时间,我安排了同们自我出题考大家的环节,孩子们踊跃地参进来,小垒同也非常有创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龄题又不是用乘除法解决的题。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可我们的时间真的要到了。

小结的时刻要到了,我提出“一节课的解决题,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的发言让人感动,有的说“生活中题真的很多”“有时候,是一个数里面有4个几,不一定都是几个6这样的形式”。我进而指出,我们的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题,数习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研讨中,我们必须做好试讲,周到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可能出现题的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实在到位不走过场,让我们的孩子们真实地拥有能力,让我们的课堂能经得住考验。

课堂永远值得解说,我们的脚步也永不会停止,我们将在生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一年级数上册《整理房间》

材分析

分类是数的重要想方法之一,好分类对好数有着较大的作用。本节课的分类活动非常简单,仅要求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是渗透分类想的一个启蒙,它对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生,他们的认知和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由于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题、解决题,以小组合作习的习形式,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生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知识技能:引导生通过对超市物品摆放的观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引导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作,体验简单分类的标准,会简单分类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数生活的联系激发习兴趣,培养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3、小三年级语《大地巨人》案及

材说明:

《大地巨人》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鄂版三年级上册语第三组的一篇课。《大地巨人》是一首优美的诗歌。章想象丰富,描写生动,语言通俗,笔调灵活。作者以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作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通过想象,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想象巧妙地巨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宽广,读来倍感亲切。

设计理念:

根据课内容的语言特色,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生体验,创设多种情景,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想,引导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气美丽。

1、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1、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2、在诵读过程中,让生的情感融入课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课件让生走进自然

2、指导预习时让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读一读。

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

1、欣赏风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课件配乐播放风景图片,生欣赏后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

【给生提供感性画面,调动生阅读的热情,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为让生主动地投入到本中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整体感知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

2、生自由读

“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要求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胸肌丘陵胡须茂密的森林

缓缓宽厚自由自在跳跃翻滚

(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生再次自由读,边读边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生交流。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的识字向高年级的阅读的过渡阶段,重视过渡的坡度。】

三、想象画面走近

1、指名读课第一自然段。其他同边听边在脑中浮现画面。

2、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方式知道生读书。

【引导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中形成主体画面,激扬生情感。】

四、自主阅读走进

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声音,大地巨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按习要求自由习2、3、4段。

1、提出自要求:

(1)、自由读课2、3、4节,考:你从课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把找到的诗句大声读一读。

(3)、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按要求,生自主阅读,师相机指导。

【在中,要读促,读结合,对生进行语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在阅读中渗透法的指导。】

五、讨论交流感悟

过渡: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谁来把读一读2、3节?指名读。

读完这两节诗后,你有什么感受?

(一)、随生交流,指导习诗句。

1、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随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

(2)、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2、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指名读,理解“盖满”。

(2)、指导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

(评价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3、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

(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

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2)、指导生朗读。

(指名赛读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请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

(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

(3)、指导生朗读,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一阵微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生练读)

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生练读)

(4)、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二)、指导习第4节。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戏呢!

1、指名读诗句。

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

3、指名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三)、生齐读2、3、4节。

【语要体现以读为本的育理念,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利用启发性的评价,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用“…….是………..”句式想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眼睛,有鼻子,有眉毛……..,你能用‘…….是…….’句想象心目中巨人的模样吗?”

2、生交流。

3、齐读第5节。

【提高语素养,语积累很重要。通过想象,展开说话训练,激活创新维,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七、小结全回归整体

1、和巨人对话。

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对这位巨人说些什么呢?”

2、师小结,吟读本。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这位和蔼的巨人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

【含情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和蔼博大宽广

点击查看更多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7379.html

热门阅读

  1. 欢度54青年节作文:五四青年节有感
  2. 寓言故事及寓意《自作聪明的猴子》
  3.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4. 面试时应该如何通过自我介绍获得面试官的好感
  5.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优秀教案设计
  6. 合规经营承诺书
  7. 学校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计划
  8. 五年级家长会教师的发言稿
  9.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10. 严厉的父亲初一作文800字
  11. 201年二月二祝福句子
  12. 2016教师节祝福语短信
  13. 《纪昌学射》的教学反思范文
  14. 关于乡愁的诗句
  15. 爱国诗歌朗诵词稿
  16. 132条歌德名言精选
  17. 坐上去看看景色散文
  18. 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工作总结
  19. 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 关于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21. 人生数问美文摘抄
  22. 经商的经典名言
  23. 元旦祝福的句子
  24. 初一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25. 小马俱乐部历险记日记
  26. 初中说说我自己作文
  27. 美术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8. 2018新年快乐搞笑祝福语
  29. 201年新年年后第一天上班祝福语
  30. 童话故事精选《电线杆子和奇妙的男人》
  31. 寓言故事成语有那些
  32. 三年级优秀日记汇总
  33. 用欺善怕恶造句
  34. 服装品牌广告剧本
  35. 嫉妒是对别人最大的赞美精彩语录
  36. 嘲笑中的诺贝尔奖纪实故事
  37. 溪郭一小学习《弟子规》活动方案范文
  38. 201年企业祝福语精选
  39. 《陋室铭》说课稿范文
  40. 海的自述作文3000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