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赤壁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拓展阅读
1、火烧赤壁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百般无聊地打开语文书,当我翻到83页时,忽然看见了一个醒目的课题——《赤壁之战》,我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初读一下,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在东汉末年时,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攻打周瑜的三万军队。周瑜的足下黄盖将军,想出了一个计策:就是用火攻。结果曹军被火烧得打败。
文中曹操主要因为太过骄傲、太轻敌,所以才会失败。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朋友比赛游泳,因为我游泳速度是队上的第二名,而他总是包尾巴,所以我一点也看不起他。一开始,我便远远地甩过了他,我看着他像个小豆一样在远处慢慢游,心里便漫不经心起来,速度随之也越来越慢,结果不一会,他便超过了我,让他占了第一位。唉,我从这件事中吸取到了,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骄傲、轻视对方,否则往往会失败。
文章中也是一样,曹操过于骄傲,骄兵必败,而东吴的将军黄盖既知道自己的实力,又知道敌军的底细,知己知彼,所以百战不殆。
2、火烧赤壁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这本历史集中最引我注目的是《火烧赤壁》。它主要写诸葛亮和周瑜一共抗曹操的故事。开始周瑜故意把山东名士庞统赶出去,让他去投奔曹操,暗中巧施计谋。庞打统见了曹操献计把大小船只用绳索连起来,可以保持平衡,其实曹操以中了连环计。这是远处来了黄盖的“粮船”,曹操看了心中大喜,走出大营来迎接“粮船”,船离曹军水寨越来越近,正在这时,一位大将看出了破绽,可是发现的太晚了点,黄盖叫火箭手一同把玄中之箭放射出去,几千只燃烧着火的箭向“粮船”飞去,“粮船”着火了,大船借着风威飞一般的扑向曹军水寨,连在一起的船因无法移动全部被烧毁。在这一次战争中曹操吃了大亏。这也不能说诸葛亮和周瑜合作也不是一无所有的。
看了这篇故事,对我启发不小。他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单枪匹马,只有大家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把事办的井井有条,果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火烧赤壁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我已经津津有味地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时期,发生在魏、蜀、吴之间的故事。书中不但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啦,知人善用的刘备啦,阴险狡诈的曹操啦……而且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典故呢,如赵子龙单骑救主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啦,周公瑾火烧赤壁啦……真是让我百看不厌啊!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赤壁大战的那一段故事了:当庞统的连环计成功以后,曹操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要迫不及待地攻打东吴。东吴那边孙权和刘备联军,周瑜想出了火攻的好计策,黄盖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骗取了曹操的信任,而善识天文的诸葛亮“借来”东南风,黄盖在船上放上枯树枝,浇上鱼油,到了离曹操的水寨还剩十几米的时候,船上一起点火,火乘风势,风助火势,二十艘船犹如火龙一般朝着水寨冲去,由于曹军不熟水性,船又被连在了一起,所以曹操的八十三万人马死伤无数,只剩十几人,大败而逃。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会想:为什么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反而会输掉呢?是因为曹操又轻敌,又骄傲,所以中了东吴的计谋,导致了大败;而东吴的孙、刘联军,虽然只有区区的三万人马,但是大家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所以能够成功地打败了声势浩大的曹军。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团结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取长补短,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一定能战胜它!
4、火烧赤壁读后感范文
你们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让我读了以后,真是大快人心。那么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这场战役是诸葛亮策划的。其策略非常周全,让我们不禁感叹他的聪明才智。鲁肃请诸葛亮帮忙,诸葛亮写下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诸葛亮早就预知快要刮东南风了,故意扮成道士在七星坛作法求风,当天半夜三更,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周瑜派黄盖去给曹操送信,安排进攻曹操。曹操以为黄盖是真降,于是约定黄盖押着运粮船去投降,船头插着青龙牙旗作为信号。
黄盖带着二十只火船,船内装满了干柴、芦苇,上面有铺满了硫磺等引火等,而且还用稻草成了稻草人,套上军服,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批批士兵,于是向曹营进发,曹操信以为真,看见大批船队及士兵一同投降,暂时掉以轻心,当船队即将靠近的时候,曹营有人发现有诈,开始防备,但是曹操的船被铁链锁住,动弹不了,黄盖不顾阻拦,指挥各船一起点火,这时,风又大,转眼间,曹船全部引燃,上面顿时成了烈火冲天,曹军大败。
这次让我目睹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势在必得。真是好爽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