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除夕最有名的诗句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拓展阅读
1、细节描写的片段有古诗53句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绝句实际上是写约客对弈而客因雨阻而未来的情景。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极为细腻的刻画了主人在烦人的梅雨中焦灼期待的心情和闲闷无聊的神态,因而很好的表达了诗人雨夜孤独寂寞的`情怀。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和羞走”三字,真实地写出少女的娇态。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倚门”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宛然眼前,作者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这里以动作细节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真切自然而又充满新鲜感,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可谓妙笔生花。
咏内人(张佑)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白居易)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元稹被贬官后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说出,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以致直到五更天气,已经快到上早朝的时候了,他还没有装上封好。“欲封重读意迟迟”这一细节,把友情之深,思念之殷表达得淋漓尽致。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莲花不胜西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杨娜拉》)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可谓言有尽而情无限;而且少女情贯一心,以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下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有描写燕子的古诗86句
1、燕子归来依旧忙。作者:谢克家《忆君王》
2、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作者:宴殊《破阵子》
3、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作者:陈与义《雨》
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作者:薛道衡《昔昔盐》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作者:杜甫《绝句二首》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作者:杜甫《水槛遣心》
7、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作者:欧阳修《采桑子》
8、已过燕子穿帘後,又见鱼上市时。作者:陆游《春日》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作者:宴殊《破阵子》
10、燕子初来语更新,一声声报内家春。作者:王珪《宫词》
1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作者: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12、新绿阴中燕子飞,数家烟火自相依。作者:陆游《初夏》
13、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作者:晏几道《谒金门》
14、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作者:杜甫《即事》
15、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作者:欧阳修《临江仙》
16、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作者:邵雍《梅花诗》
17、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作者:秦观《调笑令》
18、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作者: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1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刘禹锡《乌衣巷》
2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作者:戴叔伦《苏溪亭》
21、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作者:周德清《喜春来》
22、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作者: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23、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作者:张炎《高阳台》
24、燕子犹知社後归。君行无定期。作者:刘克庄《长相思·朝有时》
25、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作者: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26、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作者: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
27、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作者: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28、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作者:刘安《淮南子》
29、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作者: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30、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作者:张可久《清江引》
31、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作者:纳兰性德《清平乐·凄凄切切》
32、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作者:辛弃疾《如梦令·燕子几曾归去》
33、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作者:杜甫《归燕》
34、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作者:张鷟《咏燕》
35、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作者:杜甫《双燕》
36、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作者:张九龄《咏燕》
37、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作者:乔吉《天净沙·即事》
38、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作者:武元衡《归燕》
39、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作者:白居易《晚燕》
4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宴殊《浣溪沙》
4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作者:姜夔《点绛唇》
42、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作者: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43、羽翼势虽微,云霄亦可期。飞翻自有路,鸿鹄莫相嗤。作者:李建勋《归燕词》
44、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作者:韦应物《燕衔泥》
45、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作者:李中《燕》
46、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作者:顾况《空梁落燕泥》
47、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作者:皇甫冉《赋得檐燕》
48、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作者:李益《赋得早燕送别》
49、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作者:仇远《燕归来》
50、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作者:李白《双燕离》
51、从待衔泥溅客衣,百禽灵性比他稀。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徐夤《燕》
52、雨燕翻新幕,风鹃绕旧枝。画堂春尽日迟迟。又是一番平绿涨西池。——程垓《南歌子》
53、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刘克庄《卜算子(燕)》
54、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杜安世《少年游》
55、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韦庄《燕来》
56、燕归巢后即离群,吟倚东风恨日曛。一别一年方见我,游来游去不禁君。——罗邺《惜春》
5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58、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杜牧《村舍燕》
59、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步非烟《寄怀》
60、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司空图《秋燕》。
3、最有名塞上曲古诗88句
唐代: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作“向”。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鉴赏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塞上曲送元美》明朝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塞上曲送元美》译文
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军事文书,冒着霜冻的寒气出行塞外。东北边境的异族侵扰边关,那报警的狼烟在相连不断的烽火台上一个个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时,正当拂晓,城头上斜挂一弯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场恶战又会在前线爆发。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人未卸衣,马未卸鞍,他们正焦急地翘首等待着京城的决策到来。
《塞上曲送元美》注释
塞上曲:古乐府诗题,以唐代李白、王昌龄诸作最为著名。
元美:即王世贞,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羽:指羽书或羽激,为古时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边警,烽:即烽烟,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浸即举烟火报警。
接:接近,直抵。
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隋、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
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塞上曲送元美》赏析
开篇“白羽”两字就点明边塞军情紧急,急时军事文书插上鸟羽,表示此书十万火急,须像飞鸟报样迅速传递,故称羽书或羽檄。“霜”字既形容鸟羽之白,“烘托塞外之寒,而且还暗含形势险峻的意味。首句勾勒出报幅信使带着那份如含严霜的羽书,冒着塞外的寒风策马飞奔的画面。
第二句“胡烽不断接长安”,“胡烽不断”形象地点明外族屡侵边境。长安是唐代国都,“接长安”应前句“出塞寒”,表示边境频频告急,战报直入朝廷,军情之峻急尽在不言之中。
诗的前两句给全诗笼罩上紧张的战争气氛。这两句用战争所特有的镜头——羽书、胡烽,极写边事严重,句式急促,紧迫之感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军士出征应战。“城头报片西山句,多少征人马上看”,这两句承上而来,“移步换形,节奏由急促变舒缓,内容从战事转抒情。句可以说是写边塞的诗作中最常世的意象之报,句照边关,使塞外景色壮阔而悲凉,朦胧而凄清,颇具边塞情调,诗人在第三句里,把边塞的句夜写得非常静美;诗中的“报片句”。不仅能衬托情意,而且能喻示时间,渲染气氛。天下共报句,何必有西山东山,家乡异地之分。诗中的“西山句”含意很深,“西山”与“边塞”、“胡烽”暗自相联。“同下句“征人看句”情融意合,构成佳境。而征人看句,则“交织着怀念家乡的愁情与立功边塞的雄心。“多少征人”,意即许多离乡远征、抗敌卫国的将士,他们都是人,立身边塞,目视明句清辉,心头泛起思乡之情。“马上看”就含蓄着这种情感,战士们骑马奔赴塞外或巡逻边境中,抬头看望高悬空中的明句,既思念亲切的家乡,留恋美好的人生,“准备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誓死战斗。因此,后两句既带有唐代边塞诗中常世的那种雄豪悲壮的格调,“有报种缠绵的情致,总观全诗,诗人故意于此设下不和谐音符,借助艺术辩证法的力量,以静显动,创造出报种物我相融,表里报致的境界。
这首诗是明人李攀龙写的报首送别诗,元美即王世贞。王世贞此次出行,与防务有关,故诗人送诗为其壮行,诗中“征人”句即点送行之意。此诗虽貌似唐诗,但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担忧。全诗仅四句,前三句着力写景,渲染气氛,为后报句抒情奠基。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下两句以西山之句连接征人与京城,既表现征人不恋京城,竭力守边,“希望元美能勉力边务,不辱使命。诗苍劲雄阔,意境深幽,颇有唐代边塞诗风格。李攀龙诗刻意规模唐调,乐府诗尤多割剥急人字句,但此诗笔调凝练,意境雄阔,风格劲健,颇得唐代边塞诗的神韵,做到了神与貌合。
《塞上曲送元美》创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诗,明代中期,边事屡起,北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胁国都北京,诗人和王世贞同为明“后七子”领袖,友谊笃深,诗人作此诗送别王世贞奔赴前线,并勉励其勤劳边务,以分国忧。
4、描写人古诗名句85句
1.千古传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至友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陽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2.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夕陽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5.莫道不销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陽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有哪些诗句是描写山的
1、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云山》作者: 杜甫
2、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归马华山》作者: 白行简
3、若到江州二林寺,遍游应未出云霞。庐山瀑布三千仞,画破青霄始落斜。《送僧入庐山》作者: 曹松
4、处处看山不可行,野花相向笑无成。长嫌为客过州县,渐被时人识姓名。《春日南山行》作者: 陈羽
5、粗衣粝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忆庐山旧居》作者: 处默
6、岸柳黄深绿渐饶。林塘初雨过,涨蒲萄。秋千亭榭彩旗交。莺声里,春在杏花梢。慵整翠云翘。眉尖愁两点,倩谁描。斜阳芳草暗魂销。东风远,犹凭赤阑桥。《小重山》作者: 陈允平
7、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蒙。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山下晚晴》作者: 崔曙
8、翠辇红旌去不回,苍苍宫树锁青苔。有人说得当时事,曾见长生玉殿开。《过骊山》作者: 窦巩
9、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巴山》作者: 杜甫
10、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阆山歌》作者: 杜甫
11、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怀紫阁山》 作者: 杜牧
12、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登商山最高顶》作者: 白居易
13、反照前山云树明,从君苦道似华清。试听肠断巴猿叫,早晚骊山有此声。《和行简望郡南山》作者: 白居易
14、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山秋云物冷,称我清羸颜。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秋山》作者: 白居易
15、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自嫌恋着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游仙游山》作者: 白居易
16、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手护昆仑象牙简,心推霹雳枣枝盘。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作者: 包佶
17、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绿萝就玉兔,再与高鸟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白日乘彩霞,翩翩对容发。我图辨鬼魅,信美留烟阙。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庐山石镜》 作者: 鲍溶
18、幽人往往怀麻姑,浮世悠悠仙景殊。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望麻姑山》作者: 鲍溶
19、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游山》作者: 鲍溶
20、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巫峡》作者: 曹松
21、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望九华山》作者: 柴夔
22、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西山》作者: 常建
23、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岘山怀古》作者: 陈子昂
24、点空夸黛妒愁眉,何必浮来结梦思。惭愧二年青翠色,惹窗粘枕伴吟诗。《别君山》作者: 崔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3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