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爱情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徐志摩爱情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 “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
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读者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而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诗分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十分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是诗人自明和自觉的结果.实际上,诗人是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清白、坚守理想的高贵.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的曙光找寻,正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 “他”的内驱力. 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们往往不仅受到美的沐浴,还要萌发美的守护.简单地理解纯诗,“象牙塔”这个词仍不过时,只是读者需要有宽容的气度.
《康桥》便是《雪花》之后徐诗又一首杰出的纯诗.在大自然的美色、人类的精神之乡前,诗人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守护之情完全是诗意情怀,而这又是与《雪花》中灵魂的选择完全相承的.只有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雪花的快乐》的韵律比较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其次,《雪花的快乐》也富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在用词上,《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拓展阅读
1、冰心写中秋的诗歌赏析
《两个家庭》是冰心在1919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有良好的教养。造成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较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从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直面黑暗的现实。冰心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家庭的*和*,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由于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极其现实的问题,触发读者“蹙眉顿足骂旧家庭的坏处”和思考对社会的改良,因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表了评论,学生剧团将它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戏院公演,顿时冰心的名字受到文学界的注目。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冰心的成名作。接着,冰心又创作了抨击*包办婚姻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一个聪慧明丽的少女,一心向往中学毕业后再入大学,研究高深的学问,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父母之命”下,被迫嫁给了一个纨绔公子的表兄,过着比囚徒还难受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同时期,另一篇有影响的小说是《去国》。揭示爱国知识青年同***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一心要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可是回国后,满目所见,百业凋零;充耳所闻,皆是*的**,社会的污浊。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建设事业无人过问。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应外国的聘请,再度去国。作者把学习成绩优异,满怀豪情回国的留学生的遭遇,放在辛亥**成功,建立了共和*的历史背景上展开,深刻反映了无数先烈为之抛*、洒鲜血的辛亥**的失败,揭露了北洋*的昏庸。对人才外流的忧愤、沉痛之情,贯穿全篇。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从中可以看出冰心珍惜人才的醒世苦心。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主人公何彬思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苦闷,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共鸣,获得了极大的赞扬。
30年代,倡导**文学,左翼文艺成为时代思潮的先导。冰心的现实生活中,渐渐感到周围事物中有阶级、层次之分,人情世态中有很浓厚而压抑的辛酸成分。她的创作题材有明显的转变,对现实的反映深化了。这时期创作的《分》、《西风》、《冬儿姑娘》、《相片》等小说,都面对现实,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人生,剖析人际关系,体现了她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理解。基调是同情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赞赏劳动者的反抗行动,歌颂劳动者勤劳顽强的品德,鄙视剥削者逸乐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她受到时代思潮洗礼的心迹。
《分》便是作者精心结构的篇章。它描写两个同时出世的婴儿,由于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把“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永远分开了”。作者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表现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对富裕生活的鄙夷,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她的笔下,劳动者的儿子,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豪迈地说:“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
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这里隐寓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和光明前景。
《西风》中的主人公秋心,她和远同时就学于异国,彼此产生了感情,但是,秋心不甘心抛弃自己所受的教育,去做家庭主妇;为了远大的前途,毅然拒绝了远的爱情。不久,远就同一个年轻女子结了婚。从此天各一方,音信渺茫。作品只摄取这对青年时代的恋人,分手十年后,在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的相遇,激起了一番情感的波涛,从而揭示了职业与婚姻的矛盾。这时的秋心,已经到了“卷地西风,半帘残月”的中年,青春的欢乐,像朝雾一样消逝了;劳碌的生涯,使她困乏憔悴;亲朋的零落星散,留给她的是无边的寂寞……面对着自己理想的恋人,眼望着圆满的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她只有暗自悔恨、伤感、怅惘。小说真切地反映了无情的社会给一个满怀抱负的女青年所带来的不幸。
《相片》是冰心30年代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的小说中别具一格的篇章。作品描写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施女士,她年轻、温柔、美丽,可是毕牧师背叛了他们的爱情。随着年华的流逝,她只能借种花、养狗、玩赏古董来打发静寂的岁月。后来她收养了一个中国的孤女淑贞,幽静、甜柔的少女,整日像一朵柳花、一片云影似的追随着她,给她以极大的慰安和满足。她也把一腔热柔的母爱之情,倾泻在淑贞身上。回国度假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孤寂,也带着淑贞回去。18岁的淑贞,在异邦的土地上,结识了来自祖国的青年李天锡,他对淑贞袒露了内心的烦闷,倾诉了对东方祖国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唤起了淑贞青春的觉醒。但是施女士却冷酷地把这生机勃勃的嫩芽摧残了。作者用劲秀的笔触,展示了东、西方的社会生活图景,尖锐地揭露了慈善家、传教士的丑恶的灵魂,展现出施女士在10年调理、精心教养的帷幕下,隐藏着极端自私、卑鄙的占有欲,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80年代初,她以强烈、真挚的情感,优美、细腻的笔调,创作了充满爱国激情、寓意深刻的小说《空巢》。作者摄取两位同窗好友久别后一次重逢,在自然、亲切的叙谈中,展现出两个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历程,比照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作家通过两个好友的不同际遇,概括了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特别是蕴藏深意的结尾,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如何看待新社会本质的美。这部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中断小说创作十余年之后的神来之笔,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爱国作文:祖国生日快乐情感作文
我只是个十一岁的小学生,没有同祖国一起经历67年的风雨,不知道67年究竟有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祖国建设不断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祖国的不断强大。
我看到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看见了鸟巢,看到了水立方,我看到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已变成现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必将站在世界的最顶峰,傲视这苍茫大地。
这些年中,我能从点点滴滴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一切都离不开祖国的发展。是祖国的发展,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我们有丰富的电视节目看,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玩,有式样繁多、越来越时尚的衣服穿,有丰盛的食物吃,家家都住上了楼房。就拿我家来说吧,几年前家里就有了电脑,电视又换成液晶的了,爸爸妈妈都用上3g手机,假期里父母还带我们四处游玩。
人们的生活在变化,人的思想境界也在提高。
我看到在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抗震救灾的精神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也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我的祖国更加强大作出贡献。
3、爱国作文:祖国生日快乐情感作文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随着时光的穿梭,转眼间,我们的祖国已解放67周年。祖国要过生日了,它有了许多变化。
听爷爷和奶奶说:“以前,我们穿的是布衣,衣服上补丁叠着补丁,就算到了过年都没有一件新棉衣。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那时候许多人家都有几个孩子,老大穿不得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不得了给老三穿。。。。。。平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吃大鱼大肉了。只有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一顿饱饭。那时候我们住的是茅草屋,一到下雨天,房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出门都是步行,那时的生活十分艰难。”
现在我们穿的是名牌衣裳,有时一个月都能买几套衣裳。每天想吃什么酒让爸爸、妈妈买什么,还经常下馆子。现在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了晚上大厦还闪着五光十色的彩灯。我们家住的诗现代商品房,家里厨房、浴室、客厅都摆设着各种家电,样样俱全。有油烟机、微波炉、浴霸、热水器、空调、电视。。。。。。以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的道路都是柏油马路,既干净又宽敞。现代人出门办事不用步行了,用的都是现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既方便又快捷。
解放后的祖国,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的家乡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
建国六十七周年来祖国的变化可真大呀!祝祖国生日快乐,我爱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