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散文集:《死后》
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
这是那里,我怎么到这里来,怎么死的,这些事我全不明白。总之,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
听到几声喜鹊叫,接着是一阵乌老鸦。空气很清爽,——虽然也带些土气息,——大约正当黎明时候罢。我想睁开眼睛来,他却丝毫也不动,简直不像是我的眼睛;于是想抬手,也一样。
恐怖的利镞忽然穿透我的心了。在我生存时,曾经玩笑地设想: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更可怕。*知道我的预想竟的中〔*〕了,我自己就在证实这预想。
听到脚步声,走路的罢。一辆独轮车从我的头边推过,大约是重载的,轧轧地叫得人心烦,还有些牙齿薄:芫醯寐眼绯红,一定是太阳上来了。那么,我的脸是朝东的。但那都没有什么关系。切切嚓嚓的人声,看热闹的。他们踹起黄土来,飞 进我的鼻孔,使我想打喷嚏了,但终于没有打,仅有想打的心。
陆陆续续地又是脚步声,都到近旁就停下,还有更多的低语声:看的人多起来了。我忽然很想听听他们的议论。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才死,就露了破绽了。然而还是听;然而毕竟得不到结论,归纳起来不过是这样——“*?……”
“嗡。——这……”
“哼!……”
“啧。……唉!……”
我十分高兴,因为始终没有听到一个熟识的声音。否则,或者害得他们伤心;或则要使他们快意;或则要使他们加添些饭后闲谈的材料,多破费宝贵的工夫;这都会使我很抱歉。现在谁也看不见,就是谁也不受影响。好了,总算对得起人了!
但是,大约是一个马蚁,在我的脊梁上爬着,痒痒的。我一点也不能动,已经没有除去他的能力了;倘在平时,只将身子一扭,就能使他退避。而且,大腿上又爬着一个哩!你们是做什么的?虫豸!?
事情可更坏了: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走了几步,又一飞,开口便舐我的鼻尖。我懊恼地想:足下,我不是什么伟人,你无须到我身上来寻做论的材料……。但是不能说出来。他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还有几个则聚在眉毛上,跨一步,我的毛根就一摇。实在使我烦厌得不堪,——不堪之至。
忽然,一阵风,一片东西从上面盖下来,他们就一同飞开了,临走时还说——“惜哉!……”
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
木材摔在地上的钝重的声音同着地面的震动,使我忽然清醒,前额上感着芦席的条纹。但那芦席就被掀去了,又立刻感到了日光的灼热。还听得有人说——“怎么要死在这里?……”
这声音离我很近,他正弯着腰罢。但人应该死在那里呢?我先前以为人在地上虽没有任意生存的权利,却总有任意死掉的权利的。现在才知道并不然,也很难适合人们的公意。可惜我久没了纸笔;即有也不能写,而且即使写了也没有地方发表了。只好就这样地抛开。
有人来抬我,也不知道是谁。听到刀鞘声,还有巡警在这里罢,在我所不应该“死在这里”的这里。我被翻了几个转身,便觉得向上一举,又往下一沉;又听得盖了盖,钉着钉。但是,奇怪,只钉了两个。难道这里的棺材钉,是只钉两个的么?
我想:这回是六面碰壁,外加钉子。真是完全失败,呜呼哀哉了!……
“气闷!……”我又想。
然而我其实却比先前已经宁静得多,虽然知不清埋了没有。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只不知道是谁给我化钱的,可惜!但是,可恶,收敛的小子们!我背后的小衫的一角皱起来了,他们并不给我拉平,现在抵得我很难受。你们以为*无知,做事就这样地草率么?哈哈!
我的身体似乎比活的时候要重得多,所以压着衣皱便格外的不舒服。但我想,不久就可以习惯的;或者就要腐烂,不至于再有什么麻烦。此刻还不如静静地静着想。“您好?您*么?”
是一个颇为耳熟的声音。睁眼看时,却是勃古斋旧书铺的跑外的小伙计。不见约有二十多年了,倒还是那一副老样子。我又看看六面的壁,委实太毛糙,简直毫没有加过一点修刮,锯绒还是毛毵毵的。
“那不碍事,那不要紧。”他说,一面打开暗蓝色布的包裹来。“这是明板《公羊传》〔3〕,嘉靖黑口本〔4〕,给您送来了。您留下他罢。这是……。”
“你!”我诧异地看定他的眼睛,说,“你莫非真正胡涂了?你看我这模样,还要看什么明板?……”
“那可以看,那不碍事。”
我即刻闭上眼睛,因为对他很烦厌。停了一会,没有声息,他大约走了。但是似乎一个马蚁又在脖子上爬起来,终于爬到脸上,只绕着眼眶转圈子。
万不料人的思想,是死掉之后也还会变化的。忽而,有一种力将我的心的平安冲破;同时,许多梦也都做在眼前了。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现在又影一般死掉了,连仇敌也不使知道,不肯赠给他们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我觉得在快意中要哭出来。这大概是我死后第一次的哭。
然而终于也没有眼泪流下;只看见眼前仿佛有火花一闪,我于是坐了起来。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二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日《语丝》周刊第三十六期。
〔2〕的中射中靶子。
〔3〕明板《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又作《公羊春秋》)的明代刻本。《公羊传》是一部阐释《春秋》的书,相传为周末齐国人公羊高所作。在木刻书中,明板是比较名贵的。
〔4〕嘉靖黑口本我国线装书籍,书页中间折叠的直缝叫做“口”。“口”有“黑口”“白口”的分别:折缝上下端有黑线的叫做“黑口”,没有黑线的叫做“白口”。嘉靖(1522—1566),明世宗的年号。
重读鲁迅先生《死后》有感
近期,再看鲁迅散文《死后》,产生了强烈共鸣。接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文中所描写讽刺的对象似乎今天还活生生的存在。
这篇散文写于1925年7月12日。作品以一种灵魂梦境形式,描写了从“自己死在道路上”以后遭遇的各种境况,体现了当时社会氛围与鲁迅先生鲜明的态度、观点与决心。
一、看客人性的麻木、冷漠。
一开始,“我”死在那里了。许多人过来了。“我”听到了走路脚步声。他们并没有从“我”身边径直走过去,而是“都到近旁就停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来关心“我”,只是来看看热闹。他们这些人在“我”近旁低语、议论:
“*?……”
“嗡。——这……”
“哼!……”
“啧。……唉!……”
这些看客们,虽然没有熟人,然而一般来讲,人*,我们应抱以同情的态度,应真正地关心死者,正确地处理死者。可实际上呢?极大多数人,对死去的人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来的目的,只是看热闹。他们在人情上是麻木的,冷漠。
二、社会是冷酷的。
“我”死在了那里。有人见到死“我”横在那里的样子,心中很不满了。发出了责问:
“怎么要死在这里?……”
在那人看来,“我”死都没有找对地方。“我”马上悟出,“先前以为人在地上虽没有任意生存的权利,却总有任意死掉的权利的。现在才知道并不然,也很难适合人们的公意。”人在社会上不可以任意生存,也不可以任意地死掉。人没有自由而生自由而死的权利。可悲可叹!这人间哪些有善美的人性啊!鲁迅对社会的冷酷感受是异常深刻的。
三、文人政客是卑劣*的。
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文人政客是极端卑劣*的。为了自己的一已之利,他们在活人身上寻找做论的材料。还不够,在人*之后,还要舐皮弄骨:
“但是,大约是一个蚂蚁,在我的脊梁上爬着,痒痒的。我一点也不能动,已经没有除去他的能力了;倘在平时,只将身子一扭,就能使他退避。而且,大腿上又爬着一个哩!你们做什么的?虫豸!?
事情可更坏了: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走了几步,又一飞,开口便舐我的鼻尖。我懊恼地想:足下,我不是什么伟人,你无须到我身上来寻做论的材料……。但是不能说出来。他却从鼻尖跑下,又用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还有几个则聚在眉毛上,跨一步,我的毛根就一摇。实在使我烦厌得不堪,——不堪之至。
忽然,一阵风,一片东西从上面盖下来,他们就一同飞开了,临走时还说——
“惜哉!……”
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
鲁迅用寓言式的象征描写,借用“蚂蚁”、“青蝇”对当时的*文人政客进了强烈的讽刺。
四、市侩奸商唯利是图近乎极致。
奸商不仅在活人身上赚钱,而且还不忘在*身上深打算盘:
“您好?您*么?”
是一个颇为耳熟的声音。睁眼看时,却是勃古斋旧书铺的跑外的小伙计。不见约有二十多年了。倒还是那一副老样子。我又看看六面的壁,委实太毛糙,简直毫没有加过一点修刮,锯绒还是毛毵毵的。
“那不碍事,那不要紧。”
“我”本是已*人,可那店跑外的小伙子还投我所好,将书推销给“我”,“我”诧异,疑惑,可对方还说不碍事。奸商们完全钻到钱眼里去了。钻到钱眼去,他所考虑就只是钱,而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怀。人与人之间只剩了钱,而不存在真正的感情,这个社会是不是可虑?鲁迅对冷漠的人际关系的分析也可以说到极致了。
五、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抨击。
选择勃古斋旧书铺的跑外的小伙计推销一本代表了经学经典的《公羊传》,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体现了鲁迅先生取材的用意。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先驱,一向关注的重点都是中国大众被*文化思想的影响,就如《狂人日记》最后所说,要“救救孩子”,别让孩子被*思想给“吃”了,这里所说的,已经不止是*吃“孩子”,而是甚至向“*”张开它的血盆大口,足见它戕害之大,人们中毒之深。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在此的描写是有深意的:
他一面打开暗蓝色布的包裹来。“这是明板《公羊传》,嘉靖黑口本,给您送来了。您留下他罢。这是……。”
“你!”我诧异地看定他的眼睛,说,“你莫非真正胡涂了?你看我这模样,还要看什么明版?……”
“那可以看,那不碍事。”
我即刻闭上眼睛,因为对他很烦厌。停了一会,没有声息,他大约走了。
六、体现了鲁迅先生**战士的战斗精神
在《死后》最后几段,鲁迅借“我”之口,也表达了自己与各种劣习、罪恶*到底的精神,表现了一个战士的真正风貌:
“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知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现在又影一般死掉了,连仇敌也不使知道,不肯赠给他们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
“然而终于也没有眼泪留下,只看见眼前仿佛火光一闪,我于是坐了起来”
这一段文字表露了一个战士**的心声。鲁迅活着要同敌人进行无情的*,即使*,也要象“这样的战士”和梦境中的“我”那样悄悄地“影一般死掉”,决不给敌人赏玩自己“痛苦”的娱乐,也决不肯赠给敌人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直至最后“坐了起来”。
鲁迅先生鲜明的*态度是一般人远远不及的。
向鲁迅学习、致敬。
拓展阅读
1、鲁迅散文读后感范文优秀
我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徐志摩的诗情画意,喜欢莫泊桑的耐人寻味,喜欢巴金的自然真挚,最喜欢的是鲁迅的深沉冷峻。鲁迅先生的作品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尖锐有力,弃医从文的他用文字让在*制度下的中国人民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威武!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时期,用鲁迅的优秀作品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感受艺术的独特,培养优良的品质。
他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八个字深深用包含着对那个时期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呐喊》中的哪部小说的话,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阿Q正传》 。他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它“写出了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阿Q由于受到压迫而要求**,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还是被迫害死。这也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弊病,也折射出当时中国的严峻国情,在我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后,《呐喊》却让我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鲁迅先生也陪我一起,搭上童年的时光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读着充满童趣的文字,享受着不时从文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卷。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他与昆虫作伴,又采摘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想起百草园的美女蛇,也会害怕的瑟瑟发抖;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热情,在那个黑暗的社会背景下,看见先生对和平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研读了《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颇多。周作人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中国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中外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可谓是历经坎坷。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就是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英语成为必修课,圣诞节和情人节成为了青年男女的重要节日。在中外文化中吸取精华,才不会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中被淘汰!
是的,只要先生的书在,就一定有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延不断的传下去。我眼中的先生是在漫长的暗夜里的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他,开阔了我的视野,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谓是受益匪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忘记,而是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2、鲁迅散文读后感范文优秀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读起来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是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的百草园更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蹿云霄,还有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嘴馋的野果覆盆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如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乌,能制伏妖怪的飞天蜈蚣,还有晚上出来喊人的美女蛇……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奇闻的园里奔跑、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乐趣。
这篇文章我已读过多遍,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个梦想还真实现了。 今年10月1日我第一次回农村奶奶家,嘿!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满是树木,靠近大门是一棵柿子树,成熟了的柿子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地上长满了花草野菜,墙上爬满了长着三角形叶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何首乌吗?我急忙叫来捣蛋的哥哥,告诉他百草园的事。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立刻下手把“何首乌”一棵棵地拔了出来,但除了几块圆柱形的块根外,根本没有人形何首乌。我们只好翻砖块、掀石头寻找蜈蚣,蜈蚣没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爷爷出来一看,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把我种的山药全给拔了!”我们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跑了。唉!何首乌、蜈蚣是没希望了,只有等晚上看是不是有美女蛇了。
晚上,我们早早熄了灯,趴在床上向外张望,一直望到圆圆的月亮升到了天空。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到有一个美女蛇在墙头上出现。她喊着我的名字,然后飘然进屋,伸出魔爪使劲拽我。我大喊一声:“哥哥,美女蛇来了!”只听一阵哄笑,我睁眼一看,阳光充满了屋子,原来我把叫醒我的妈妈当成了美女蛇。这个梦真让我过足了百草园的瘾!
我喜欢书。书就像一个大宝库,只要进去就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书就像一个大乐园,只要进去就有享受不完的乐趣;书就像一个大迷宫,只要进去就会有五彩缤纷的遐想。你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不是让我过了一个又惬意又快乐的节日吗?
3、鲁迅散文读后感范文优秀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使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那么犀利、那么悲愤、甚至有点小阴郁,他确实是用笔来做战斗“武器”的,不似我等闲人,每每写东西都是为了打发消磨时光,总看美好的,总想开心的,不爱看那阴暗黑暗丑陋的*的。因为在我看来,现实已经太骨感残酷了,所以不想让骨感残酷进行到底,我要让自己的思绪和文字“丰满美丽”些。可能,这就是男女之差异,连文字表现上也是有*的差异的。
撇开鲁迅先生写的文字内容,单就其写作手法,是值得借鉴的,之前的《鲁迅经典小说全集》是如此,刚刚掩卷的《鲁迅经典散文全集》亦是如此。
读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看看他的生活状态以及所经历的生活琐事;诵诵鲁迅先生的《旧体诗》,合辙押韵、有腔有调;品品鲁迅先生的《新体诗》,现代气息和新文风扑面而来;念念鲁迅先生的《怀人散文精选》,似是故人来……鉴于鲁迅作品的特别的味道,所以我在制作同步广播时选择的背景音乐也是带着点淡淡凄凉、哀婉和阴郁的。
花了半个月不到一点儿的时间通读了一遍《鲁迅经典全集之II散文全集》之后,有些文章在学生时代已经读过并背诵过,譬如《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等,再来品读温故而知新;大部分文章及诗词都是第一次读到,可见自己的才疏学浅,之前不务正业白白浪费消磨了很多大好时光。整部作品读下来觉得只读到了些皮毛,值得深究的内容很多,怎奈水平有限,智商不高,只有领悟至此了。
4、鲁迅散文读后感范文优秀
我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于是在与学生交换图书的活动中,我得到了一本《鲁迅文集》。先生务实的风格、质朴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触颇多。同时,又让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当个语文老师真难。
读先生的作品时,我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我们现在不常见的字与词,比如:简捷、支支梧梧、橛着嘴、发见等等,我不能说先生写了错别字,因为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我想:现在,我这样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让学生感到写作的压迫,而且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又要来给我们找错了。唉!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
读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时,我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我不禁想到:严谨的寿镜吾先生培养了一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可是,从先生的作品中却发现先生虽然是北大的讲师,在上海担任编辑,他思考国人的精神的麻木,并深深痛恨着、可怜着国人的阿Q精神,思索着如何将国人引领出精神的沼泽,但是小时候的先生的快乐却是在百草园中找寻蚂蚱、蜈蚣。
年少的先生在讲到自己博学的老师时,用了如何的词语来描写老师可笑的动作来。你看“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于是,我便疑心起先生的疑心来,我便疑心我的学生不知怎样的来写我呢!我的严厉会不会扼杀了我的学生的快乐呢?我不禁叹口气:唉!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
但先生自己就是一个老师,从他忆起的刘和珍君,我发现先生虽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但是先生用自己的精神*了学生,使他们懂得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因为有先生的榜样,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9881.html